双s型金属蜂窝载体的成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57689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双s型金属蜂窝载体的成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双S型蜂窝载体进行成型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环境的压力使得对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机动车上一般均需要安装催化转化器,以便在尾气排放前对尾气进行处理。催化转化器的结构包括圆筒形的筒体和设于筒体内的蜂窝载体。蜂窝载体是由若干层间隔叠置在一起的金属平片和瓦楞片通过卷绕形变的方式而制成的,在对蜂窝载体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成型装置,以对金属叠片进行卷绕形变。
[0003]中国发明专利200710148010.X中公开了一种制作S型金属蜂窝的装置,包括固定柱和两组能够相互逐段闭合形成型模的成形段,在固定柱的顶端设有两根同轴的固定杆,每组所述的成形段至少由三段组成,每段之间用销柱铰接成链式结构,该成形段可由直线或曲率较小的曲线逐渐变形为曲率较大的曲线,两组所述的成形段闭合形成截面为圆形、长圆形或椭圆形的型模。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卷制过程中,金属叠片固定杆(即S型中心)是静止的,既使内芯料片略长一点,在转动过程中,分段闭合的型模会把瓦楞齿形拉直,使多余部分齿形拉直变成平片,贴合在蜂窝内芯周边,而S型中心齿形一直静止不动所以不会变形,提高了成型质量和成品率。
[0004]这种制作装置的结构复杂,至少三段的成型段通过铰接的方式形成成形模,不便加工和安装,而且造价相对较高,对金属叠片的形变驱动稳定性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S型蜂窝载体的成型装置,采用该成型装置可方便对蜂窝载体进行成型,结构简单。
[0006]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S型金属蜂窝载体的成型装置,包括中心轴,中心轴周向固定,在中心轴的端部设有中间具有间隔的限位体,该间隔内用于放置金属叠片,在中心轴的外周设有内盘,内盘与驱动机构传动联接,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内盘在中心轴的外周转动,其特征在于,在内盘上活动地设有两对称设置的顶杆,顶杆的内端沿垂直于中心轴的轴线方向伸向中心轴;在内盘的外周套接有外盘,外盘和内盘两者之间差动;顶杆的外端与外盘上所设联接槽活动联接,外盘与动力机构传动联接。
[0007]顶杆的内端部初始位置伸到中心轴的位置处,顶杆的内端部可以与中心轴的周缘平齐;顶杆的内端部也可以是与中心轴相交,但顶杆的内端部在中心轴的径向上要位于限位体的径向外侧;顶杆的内端部也可以是位于中心轴的径向外侧,但顶杆的内端部要靠近中心轴的外缘。顶杆内端部与中心轴之间的相对位置并没有更严格的要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只要满足顶杆对金属叠片的推压形变成蜂窝载体即可。在外盘的扶持作用下,除了让顶杆处于内盘的径向上,顶杆的内端还向着内盘的径向外侧移动,金属叠片是自中间部位被顶杆顶推弯曲,顶杆在跟随内盘和外盘一起作绕中心轴动作,在顶杆的该动作过程中,而使金属叠片发生形变。
[0008]在正常情况下,内盘和外盘两者之间的动作为差动,即内盘的角速度一般要大于外盘的角速度,这在设计之初通过计算完全可以达到。上述的动力机构和驱动机构可以是同一动力源,也可以是不同的动力源,在为同一动力源时,可以通过差动结构,如异径连体齿轮来实现内盘和外盘之间的差动。
[0009]顶杆为两只,可以自金属叠片的两侧同时对金属叠片进行弯曲变形,提高作业效率,保证蜂窝载体内部结构的质量。
[0010]本成型装置中,联接槽自起始端到末端与内盘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顶杆外端部设有联接柱,联接柱间隙地插接在联接槽内。联接柱插接到联接槽内后,利用联接槽的相对两侧面的弧形走向来对联接柱进行限位,以便在工作过程中使顶杆达到实际的工作要求。联接槽一般为半抛物线状。联接槽的起始端是联接槽上最靠近内盘的端部,联接槽的末端是联接槽上距离内盘最远的端部。
[0011]本成型装置中,还包括至少两块弧形的成型模,这些成型模在推动机构作用下用于在顶杆对金属叠片卷绕完毕后,对形变后的金属叠片进行推压包裹。成型模的作用用于使金属叠片的端侧顺势贴合到蜂窝载体的周面上,并可以对瓦楞片端部的曲状部分进行压平。
[0012]本成型装置中,顶杆设置在推动机构上,推动机构通过固定体固定在内盘上。顶杆直接活动地设置在推动机构上,可有效保证顶杆处于内盘的径向上,且顶杆和成型模的运动方向相同,便于把顶杆设置到推动机构上。
[0013]本成型装置中,动力机构包括导向柱和联接在导向柱上的动力体,成型模固定在动力体的端部,顶杆沿导向柱的轴向间隙地贯穿导向柱,顶杆贯穿成型模。这种动力机构的结构紧凑性好,便于设置。
[0014]本成型装置中,在内盘上设有固定销,顶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导向槽,固定销间隙地插接在导向槽内。这是顶杆与内盘两者之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固定销与顶杆上的导向槽相配合,既可以通过内盘带动顶杆动作,同时也便于顶杆在内盘径向上的位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好。
[0015]本成型装置中,在中心轴的外周套接有中圈,所述的内盘间隙地套接在中圈外周。在中心轴与内盘之间还设置有中圈,便于设置动力机构,减少了内盘的运动对中心轴所造成的干涉。
[0016]本成型装置中,在外盘上设有用于控制推动机构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用于对顶杆的位置进行感知而促使成型模对卷绕完毕的金属叠片进行包裹。该位置传感器可以是行程开关,也可以是光电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通过对顶杆的感知,而使推动机构及时带动成型模完成蜂窝载体的成型动作,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0017]本成型装置中,联接槽的末端的外侧还设有弧形槽,弧形槽与联接槽相通,弧形槽沿外盘圆周方向延伸。通过设置有弧形槽,而使得在完模完毕后,成型模还可以继续在蜂窝载体的外缘处运动,而可有效理顺金属叠片外端部在蜂窝载体外周面上的位置。
[0018]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顶杆来对金属叠片进行卷绕形变,结构简单,便于成型装置的制造,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通过顶杆来对金属叠片进行形变,金属叠片的形变顺畅性好,所成型的蜂窝载体的内部结构各处一致性好,所制得的蜂窝载体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而且,顶杆在对金属叠片进行顶推的过程中,顶杆的内端部对金属叠片的施力小,且能够均匀,不易因顶杆的顶压而使瓦楞片被压瘪,保证了蜂窝载体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成型装置的初始状态结构图。
[0020]图2是本成型装置中顶杆与金属叠片相接触时的结构图。
[0021]图3是本成型装置中顶杆对金属叠片进行推压的结构图。
[0022]图4是本成型装置中顶杆对金属叠片推压完毕时的结构图。
[0023]图5是本成型装置中成型模合模时的结构图。
[0024]图6是本成型装置中成型模合模后,成型模在蜂窝载体外周继续运动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见图中,本双S型金属蜂窝载体成型装置是用于对金属叠片9进行推压形变成蜂窝载体15,金属叠片9是由间隔层叠在一起的金属平片和瓦楞片构成的,金属平片和瓦楞片的外缘相平齐。
[0026]本成型装置的结构包括中心轴13、中圈12、内盘4和外盘1,中圈12间隙地套接在中心轴13的外周,内盘4同轴间隙地套接在中圈12的外周,外盘I同轴间隙地套接在内盘4的外周。中心轴13和中圈12均周向固定,内盘4可在中心轴13的外周转动,外盘I可在内盘4的外周转动,且内盘4和外盘I在工作过程中为同向转动。内盘4与推动机构传动联接,外盘I与动力机构传动联接,一般情况下,内盘4和外盘I的动力源为同一个,内盘4和外盘I分别通过齿轮与一个连体轴承相啮合,在工作过程中,内盘4与外盘I两者之间为差动,外盘I的角速度要小于内盘4的角速度。
[0027]在中心轴13的端部设置有两根固定杆8,这两根固定杆8之间具有间隔,在该间隔内用于放置金属叠片9,两根固定杆8并不在中心轴13端面的直径上,一般要求偏向于中心轴13端面的直径。
[0028]在内盘4上活动地设有顶杆7,顶杆7的内端伸向中心轴13,顶杆7的外端部活动地联接在外盘I上。顶杆7为两根,这两根顶杆7对称地设置在中心轴13的相对两侧。在初始状态时,顶杆7的内端部与中心轴13的外缘平齐,而随着内盘4和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