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混胶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2463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混胶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混胶头结构,更确切来说是一种用于点胶机中将两种或多种胶挤压以便混合后点胶头可正常点胶的改进型混胶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点胶机在点胶过程中,一般采用活塞对胶筒内的胶进行挤压排出,而活塞的动力源则采用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挤压活塞,使得活塞在胶筒内进给,进而使得胶筒内的胶被排出。然而在实际点胶过程中,随着压缩空气压缩活塞不断移动,压缩空气将会从活塞与胶筒侧壁之间的缝隙进入胶体,使得胶体中产生气泡,这样在点胶时产品极容易产生气泡,一方面引起原料的异常消耗,增加了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气泡使得产品点胶不合格,需刮掉胶体重新进行点胶,增加人力物力成本,随着产品产量的提升,浪费将越来越严重,因此,有必要解决该气泡问题,以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进型混胶头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在不破坏原设备的前提下解决了气泡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混胶头结构,其包括设立于机架点胶筒侧边的且与该点胶筒相连通的至少两个混胶筒,在所述混胶筒内设置有可使该混胶筒内的胶由混胶筒口排出的活塞,在所述机架上设有气缸,该气缸的气缸杆贯穿所述混胶筒并与所述活塞固连。
[0005]进一步的,所述混胶筒包括筒体及该筒体尾端的尾盖,所述气缸杆贯穿该尾盖并与之相对滑动设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气缸杆通过连接盘与所述活塞固连,该连接盘与所述活塞面面连接,且其连接面为所述活塞端面面积的2/5?4/5。
[0007]进一步的,所述混胶筒数量为两个,其分设于所述点胶筒两侧,且均与该点胶筒平行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混胶筒的混胶筒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点胶筒相连通。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气缸杆对活塞给予机械给力,促使活塞在混胶筒内进给进而使得其内的胶由混胶筒口排出,也就避免了传统因压缩空气驱使活塞导致的胶体进气情形,因气缸杆的驱动源来自于气缸的压缩空气,与传统活塞的驱动源一致,改型灵活,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不破坏原设备的前提下解决了气泡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2]一种如图1所述改进型混胶头结构,其包括设立于机架I点胶筒10侧边的且与该点胶筒10相连通的至少两个混胶筒2,在所述混胶筒2内设置有可使该混胶筒2内的胶由混胶筒口 7排出的活塞3,在所述机架I上设有气缸6,该气缸6的气缸杆5贯穿所述混胶筒2并与所述活塞3固连。
[0013]本实用新型是在传统点胶机的混胶筒结构之上进行改进,通过在活塞3后端设置由气缸6驱动的气缸杆5,而气缸6的压缩空气仍沿用传统驱动活塞3的压缩空气,通过气缸杆5对活塞3给予机械给力,促使活塞3在混胶筒2内进给进而使得其内的胶由混胶筒口 7排出,也就避免了传统因压缩空气驱使活塞3导致的胶体进气情形,在不破坏原设备的前提下解决了气泡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4]具体地,混胶筒2包括筒体及该筒体尾端的尾盖,气缸杆5贯穿该尾盖并与之相对滑动设置,可在原有筒体尾盖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工,也可根据筒体的结构重新设计制作尾盖,以保证气缸6的气缸杆5与筒体之间的稳定连接。气缸杆5通过连接盘4与活塞3固连,该连接盘4与活塞3面面连接,且其连接面为活塞3端面面积的2/5?4/5,以保证气缸杆5对活塞3的平稳推进。
[0015]本图例总,混胶筒2数量为两个,其分设于点胶筒10两侧,且均与该点胶筒10平行设置,且混胶筒2的混胶筒口 7通过管路与点胶筒10相连通。对于混胶筒2的数量可根据胶体的具体组合或进胶效率等因素具体设定,灵活方便。
[0016]因本实用新型在在不破坏原设备的前提下解决气泡问题,因此对于设备复原非常方便快捷,增加了设备使用的多元化。
[001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改进型混胶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立于机架(I)点胶筒(10)侧边的且与该点胶筒(10)相连通的至少两个混胶筒(2),在所述混胶筒(2)内设置有可使该混胶筒(2)内的胶由混胶筒口(7)排出的活塞(3),在所述机架(I)上设有气缸(6),该气缸(6)的气缸杆(5)贯穿所述混胶筒(2)并与所述活塞(3)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型混胶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胶筒(2)包括筒体及该筒体尾端的尾盖,所述气缸杆(5)贯穿该尾盖并与之相对滑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型混胶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杆(5)通过连接盘(4)与所述活塞(3)固连,该连接盘⑷与所述活塞(3)面面连接,且其连接面为所述活塞(3)端面面积的2/5?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型混胶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胶筒(2)数量为两个,其分设于所述点胶筒(10)两侧,且均与该点胶筒(10)平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型混胶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胶筒(2)的混胶筒口(7)通过管路与所述点胶筒(10)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混胶头结构,其包括设立于机架点胶筒侧边的且与该点胶筒相连通的至少两个混胶筒,在所述混胶筒内设置有可使该混胶筒内的胶由混胶筒口排出的活塞,在所述机架上设有气缸,该气缸的气缸杆贯穿所述混胶筒并与所述活塞固连。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在不破坏原设备的前提下解决了气泡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IPC分类】B05C5/02, B05C11/10
【公开号】CN204933877
【申请号】CN201520628063
【发明人】廖小龙
【申请人】重庆大江美利信压铸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