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空气过滤器的降噪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43259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空气过滤器的降噪风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空气过滤器的降噪风道。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我国空气污染的情况越来越受到重视。从2011年底开始,中国多个城市持续出现雾霾天气,PM 2.5这个环境技术名词闯入公众视野,空气净化器逐渐为人们所关注。《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仅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达标率仅4.1%;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35.9天,比去年增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1/4国土出现雾霾,受影响人口约6亿。2013年初,全国性雾霾天气的集中爆发,让原先一直不温不火的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陡然升温需求量迅猛增长。
[0003]目前市场上空气净化器大都由:机箱外壳、过滤和净化系统、风道设计、电机、电源、液晶显示屏等构成。其中,决定寿命的是电机,决定净化效能的是过滤和净化系统,而决定是否安静的是风道设计。风道设计主要依靠风机类型进行设计,目前空气净化器采用比较多的是离心风机。空气流动从轴向流入,经过风叶从径向流出,称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虽然结构简单,但不合理的风道设计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同时还会损失一部分的风机风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空气过滤器的降噪风道,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应用于空气过滤器的降噪风道,降噪风道设置在空气过滤器内安装离心风机的空气传递区,所述降噪风道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在所述空气传递区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环形支撑结构,在所述环形支撑结构与所述空气传递区的出风口连接的内壁上填充吸音材料,所述离心风机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结构与所述空气传递区的出风口形成的腔体中;在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安装导风圈。
[0006]优选地,所述离心风机与侧壁上填充的吸音材料之间的间隙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 10% -80%。
[0007]优选地,所述导风圈顶端插入所述离心风机进风口的长度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0.5% -5%。
[0008]优选地,所述导风圈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内壁之间的距离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 0.1% _2%0
[0009]优选地,所述导风圈的顶端与所述离心风机出风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10% -70%。
[0010]优选地,所述导风圈与空气过滤器出风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10% -50%。[0011 ] 优选地,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直径大于所述导风圈的直径。
[0012]优选地,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直径是所述导风圈直径的1-5倍。
[0013]优选地,所述离心风机包括后倾式离心风机。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后倾式离心风机,通过吸音材料和导风圈的设计,既降低了空气净化器整机的噪音,同时又不会损失风量,很好的解决了消费者在使用空气净化器时噪音大的痛点,并满足了大风量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应用于空气过滤器的降噪风道纵向结构示意图;1表示高效过滤器,2表示活性炭滤网,3表示降噪风道,4表示离心风机,5表示中效过滤器,6表示初级过滤区,7表示空气传递区,8表示高级过滤区,9表示导风圈;
[0016]图2是图1A-A方向的剖视图;
[0017]图3是图1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实施例
[0020]参照图1,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应用于空气过滤器的降噪风道,所述降噪风道设置在所述空气过滤器内的安装离心风机的空气传递区,所述降噪风道是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在所述空气传递区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环形支撑结构,在所述环形支撑结构与所述空气传递区的出风口连接的内壁上填充吸音材料,所述离心风机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结构与所述空气传递区的出风口形成的腔体中;在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安装导风圈。
[0021]( 二 )所述离心风机与侧壁上填充的吸音材料之间的间隙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10% -80% ο将导风圈顶端固定在所述离心风机中,所述导风圈顶端插入所述离心风机进风口的长度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0.5% -5%。所述导风圈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内壁之间的距离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0.1% -2% ;所述导风圈的顶端与所述离心风机出风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10% -70%,所述导风圈与空气过滤器出风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10% -50%。
[0022]所述离心风机出风口直径大于所述导风圈的直径,所述离心风机进风口的直径是所述导风圈直径的1-5倍。上述设置构成了降噪风道,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降噪风道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在不损失风量的前提下,减少空气在流道内部流动时的涡流,减小了气流摩擦噪音。合理的调整导风圈与后倾离心风机(4)及出风口之间的距离,形成独特的降噪风道设计,保证了大风量低噪音的空气净化器的形成。
[0023]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后倾式离心风机,通过吸音材料和导风圈的设计,既降低了空气净化器整机的噪音,同时又不会损失风量,很好的解决了消费者在使用空气净化器时噪音大的痛点,并满足了大风量的需求。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空气过滤器的降噪风道,其特征在于,降噪风道设置在空气过滤器内安装离心风机的空气传递区,所述降噪风道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在所述空气传递区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环形支撑结构,在所述环形支撑结构与所述空气传递区的出风口连接的内壁上填充吸音材料,所述离心风机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结构与所述空气传递区的出风口形成的腔体中;在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安装导风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噪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与侧壁上填充的吸音材料之间的间隙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10% -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噪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顶端插入所述离心风机进风口的长度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0.5%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噪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内壁之间的距离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0.1%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噪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的顶端与所述离心风机出风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10% -7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噪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与空气过滤器出风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离心风机叶轮直径的10% -5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噪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直径大于所述导风圈的直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噪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直径是所述导风圈直径的1-5倍。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降噪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包括后倾式离心风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空气过滤器的降噪风道,涉及空气净化设备领域。降噪风道设置在空气过滤器内安装离心风机的空气传递区,所述降噪风道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在所述空气传递区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环形支撑结构,在所述环形支撑结构与所述空气传递区的出风口连接的内壁上填充吸音材料,所述离心风机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结构与所述空气传递区的出风口形成的腔体中;在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处安装导风圈。本实用新型采用后倾式离心风机,通过吸音材料和导风圈的设计,既降低了空气净化器整机的噪音,同时又不会损失风量,很好的解决了消费者在使用空气净化器时噪音大的痛点,并满足了大风量的需求。
【IPC分类】B01D46/42
【公开号】CN204952527
【申请号】CN201520742611
【发明人】迟娟
【申请人】博乐宝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