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覆机用浸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9836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涂覆机用浸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覆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涂覆机用浸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达克罗表面处理方法具有不腐蚀零件表面,处理后零件表面呈金属色、美观大方,不生锈、耐腐蚀,且涂层不易脱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大部分金属配件都采用了达克罗表面处理方法,其工艺流程一般是有机溶剂除油,机械抛光,喷涂,烘烤,二次喷涂,烘烤,干燥。而在喷涂的工序中一般是将放入装有达克罗溶液的浸液槽中,然后取出再放到甩干箱中进行甩干,这样不仅操作麻烦,而且还浪费时间,降低生产效率;而且在将浸液槽中的工件移至甩干箱中的过程中,达克罗溶液会滴落在设备上,这样还造成了设备的污染,需要人工去清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0003]另外在使用中浸液槽内的溶液的温度和液位不能实时监控,导致溶液的温度和溶液量得不到稳定的控制,从而影响到零件表面处理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其涂层不均匀,影响质量。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浸涂、甩干为一体的涂覆机用浸液装置,该浸液装置内溶液的温度和液位能够实时监控,保证涂层质量。
[0005]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涂覆机用浸液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上缸,保温桶和内缸,所述内缸设置在上缸的下方,内缸的上端从上缸的下端插入上缸内部,内缸的上端面高于上缸的下端面,并且在上缸的内壁与内缸的外壁之间形成回液空间;所述上缸的下端面上设有与回液空间相连通的排液筒;所述保温桶设置在内缸的外侧、排液筒的内侧,保温桶的上端与上缸的下端连接,保温桶的下端与内缸的下端连接,保温桶内壁与内缸外壁之间形成保温腔体,所述保温桶上设有与保温腔体连通的管道;所述保温桶上设有用于测量内缸内液体高度的液位监测装置以及用于测量内缸内液体温度的温度监测装置。
[0007]采用了上述的方案,内缸用于盛放达克罗溶液,使零件能够在内缸中实现浸液,零件表面能够形成涂层;上缸用于对零件甩干、取出,对于在内缸中附着涂层后的零件,为了能够使其表面涂层能够均匀化,防止局部过厚,所以将零件提升至上缸中(一般使用工件篮存放零件),将零件(和工件篮)上的溶液甩干,甩掉的溶液部分回落至内缸中,另一部分甩落至上缸内壁及回液空间中,当然,上缸内壁上的溶液最终也是汇集于回液空间中,积聚于回液空间中的溶液通过排液筒排出;在此过程中,零件的涂覆和甩干在同一空间中完成,步骤紧密,不仅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防止溶液对设备造成污染,同时能够防止溶液的浪费;保温桶可用于对内缸中达克罗溶液进行加热和保温,由于不同零件的涂覆对溶液的温度有要求,所以可通过管道对保温桶中就加入高温液体或气体实现该目的;为了能够清楚方便的知晓达克罗溶液的温度和液位,能够及时的对温度进行控制,及时地添加溶液,使溶液量保持稳定,防止其液位过低,造成无法全面的对零件涂覆,可配置液位监测装置和温度监测装置进行实时控制。
[0008]还包括至少一个搅拌筒,搅拌筒与内缸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搅拌筒设置在上缸的侧面,所述搅拌筒还与排液筒相连通,搅拌筒内设有自动搅拌装置,底座上设有控制自动搅拌装置运动的开关盒,优点是搅拌筒与内缸连接可对内缸进行添加达克罗溶液,不管是添加初始溶液还是后续的补充,都可以实现,搅拌筒可优先将溶液混合均匀,通过自动搅拌装置将搅拌桶内的溶液加工后在通入内缸中;对于回液空间中的溶液,通过排液筒流至搅拌筒内,可回收在利用,节省原料,避免浪费。
[0009]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搅拌筒的下端,另一端连接在内缸的下端,连接管上设有阀门,在阀门与内缸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与连接管相连通的分支出液管,优点是便于搅拌筒的溶液流至内缸中,当需要将内缸中的溶液排出去时,可通过阀门将内缸和搅拌筒之间的连接管断开,使溶液从出液管中排出,防止溶液残留在连接管内。
[0010]所述底座下端均布有四个万向脚轮,底座上表面还设有推拉把手,该推拉把手与搅拌筒在同一侧,优点是便于调制该浸液装置的位置。
[〇〇11] 所述搅拌筒包括筒体,筒体的上端设有筒盖,下端设有与连接管相连锥形连接端,筒体的侧面设有与排液筒相连接的管接头,优点是保证搅拌筒和连接管、排液筒的连通性,实现了溶液的进出循环。
[0012]所述底座与保温桶之间设有垫圈,优点是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15]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1为底座,2为上缸,3为内缸,4为保温桶,5为回液空间,6为排液筒,7为保温腔体,8为管道,9为液位监测装置,10为温度监测装置,11为搅拌筒,111为筒体,112为上盖,113为锥形连接端,114为管接头,12为连接管,13为自动搅拌装置,14为开关盒,15为万向脚轮,16为推拉把手,17垫圈,18为出液管,19为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9] 如图1至图4,涂覆机用浸液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上缸2,保温桶4和内缸3,所述内缸3设置在上缸2的下方,内缸3的上端从上缸2的下端插入上缸内部,内缸3的上端面高于上缸2的下端面,并且在上缸2的内壁与内缸3的外壁之间形成回液空间5 ;所述上缸2的下端面上设有与回液空间5相连通的排液筒6 ;所述保温桶4设置在内缸3的外侧、排液筒6的内侧,保温桶4的上端与上缸2的下端连接,保温桶4的下端与内缸3的下端连接,保温桶4内壁与内缸3外壁之间形成保温腔体7,所述保温桶4上设有与保温腔体7连通的管道8 ;所述保温桶4上设有用于测量内缸内液体高度的液位监测装置9以及用于测量内缸内液体温度的温度监测装置10。
[0020] 还包括至少一个搅拌筒11,搅拌筒11与内缸3之间通过连接管12相连通,搅拌筒11设置在上缸2的侧面,所述搅拌筒11还与排液筒6相连通,搅拌筒11内设有自动搅拌装置13,底座1上设有控制自动搅拌装置13运动的开关盒14,优点是搅拌筒与内缸连接可对内缸进行添加达克罗溶液,不管是添加初始溶液还是后续的补充,都可以实现,搅拌筒可优先将溶液混合均匀,通过自动搅拌装置将搅拌桶内的溶液加工后在通入内缸中;对于回液空间中的溶液,通过排液筒流至搅拌筒内,可回收在利用,节省原料,避免浪费。
[0021]所述连接管12的一端连接在搅拌筒11的下端,另一端连接在内缸3的下端,连接管上设有阀门19,在阀门与内缸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与连接管相连通的分支出液管18,优点是便于搅拌筒的溶液流至内缸中,当需要将内缸中的溶液排出去时,可通过阀门将内缸和搅拌筒之间的连接管断开,使溶液从出液管中排出,防止溶液残留在连接管内。
[0022]所述底座1下端均布有四个万向脚轮15,底座1上表面上还设有推拉把手16,该推拉把手16与搅拌筒11在同一侧,优点是便于调制该浸液装置的位置。
[0023]所述搅拌筒11包括筒体111,筒体111的上端设有筒盖112,下端设有与连接管12相连锥形连接端113,筒体111的侧面设有与排液筒6相连接的管接头114,优点是保证搅拌筒和连接管、排液筒的连通性,实现了溶液的进出循环。
[0024]为了能够控制达克罗溶液在管路中的流通和切断,分别在连接管、排液筒、管道和出液管上安装有阀门(图中未显示)。
[0025]所述底座与保温桶之间设有垫圈17,优点是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主权项】
1.涂覆机用浸液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上缸,保温桶和内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缸设置在上缸的下方,内缸的上端从上缸的下端插入上缸内部,内缸的上端面高于上缸的下端面,并且在上缸的内壁与内缸的外壁之间形成回液空间; 所述上缸的下端面上设有与回液空间相连通的排液筒; 所述保温桶设置在内缸的外侧、排液筒的内侧,保温桶的上端与上缸的下端连接,保温桶的下端与内缸的下端连接,保温桶内壁与内缸外壁之间形成保温腔体,所述保温桶上设有与保温腔体连通的管道; 所述保温桶上设有用于测量内缸内液体高度的液位监测装置以及用于测量内缸内液体温度的温度监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机用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搅拌筒,搅拌筒与内缸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搅拌筒设置在上缸的侧面,所述搅拌筒还与排液筒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覆机用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搅拌筒的下端,另一端连接在内缸的下端,连接管上设有阀门,在阀门与内缸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与连接管相连通的分支出液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覆机用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端均布有四个万向脚轮,底座上表面还设有推拉把手,该推拉把手与搅拌筒在同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覆机用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包括筒体,筒体的上端设有筒盖,下端设有与连接管相连锥形连接端,筒体的侧面设有与排液筒相连接的管接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机用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保温桶之间设有垫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覆机用浸液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上缸,保温桶和内缸,所述内缸设置在上缸的下方,内缸的上端从上缸的下端插入其内部,内缸的上端面高于上缸的下端面,并且在上缸的内壁与内缸的外壁之间形成回液空间;所述上缸的下端面上设有与回液空间相连通的排液筒;所述保温桶设置在内缸的外侧、排液筒的内侧,保温桶的上端与上缸的下端连接,保温桶的下端与内缸的下端连接,保温桶内壁与内缸外壁之间形成保温腔体,所述保温桶上设有与保温腔体连通的管道;所述保温桶上设有用于测量内缸内液体高度的液位监测装置以及用于测量内缸内液体温度的温度监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IPC分类】B05C11/11
【公开号】CN205008197
【申请号】CN201520670298
【发明人】钱永键, 吴伟峰
【申请人】常州君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