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除尘器陶瓷整体单组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8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管除尘器陶瓷整体单组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立式多管除尘器上的单组管。
立式陶瓷多管除尘器比金属多管除尘器具有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节约钢材、造价低等优点,但它采用现有的陶瓷单组管由旋风子与排气管成一体的导向器联结而成,两者在联结时容易错位,造成圆柱边界内壁不整齐,结果使通过此处的含尘气流产生涡流,从而旋转的含尘气流受到干扰,降低了立式陶瓷多管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另外单组管的螺旋进气导向叶片在保证其上面不积尘粒的前提下盘旋在排气管上的旋转角度越大,对含尘气流的导向作用越大,含尘气流旋转得也越快,尘粒的离心力也越大,除尘效率越高。但现有的陶瓷单组管其螺旋进气导向叶片盘旋在排气管上的旋转角度小于80°,所以立式陶瓷多管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受到了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边界泄漏又无涡流,螺旋进气导向叶片对含尘气流的导向作用更大的陶瓷单组管,以提高立式陶瓷多管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多管除尘器陶瓷整体单组管是通过对现有陶瓷单组管改进而制成的,它由旋风子、排气管、2至10片螺旋进气导向叶片组成,其要点是旋风子、排气管、2至10片螺旋进气导向叶片是由陶瓷一体烧结成的整体,旋风子中芯是排气管,2至10片螺旋进气导向叶片均布盘旋在排气管外壁与旋风子内壁之间,每片进气导向叶片上沿至下沿的旋转角度为80°至100°。
多管除尘器陶瓷整体单组管,旋风子进气导向叶片下部内壁圆整光滑,无圆柱边界错位现象,消除了现有陶瓷单组管含尘气流在旋风子内易产生涡流的弊病,且增大了陶瓷单组管螺旋进气导向叶片上沿至下沿盘旋在排气管上的旋转角度,增强了含尘气流的旋转,因而使立式陶瓷多管除尘器提高了除尘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1至2、3至4分别表示的两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图1为多管除尘器陶瓷整体单组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由图1、2所表示的多管除尘器陶瓷整体单组管由旋风子(1)、排气管(2)、螺旋进气导向叶片(3)(4)(5)(6)组成,旋风子(1)、排气管(2)、螺旋进气导向叶片(3)(4)(5)(6)是由陶瓷一体烧结成的整体,旋风子(1)的中芯是排气管(2),螺旋进气导向叶片(3)(4)(5)(6)均布盘旋在排气管(2)外壁与旋风子(1)内壁之间,螺旋进气导向叶片(3)(4)(5)(6)每片上沿至下沿的旋转角度为95°。
含尘气流进入多管除尘器陶瓷整体单组管,当通过螺旋进气导向叶片(3)(4)(5)(6)后使其在旋风子(1)内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尘粒与气体分离并降落在立式多管除尘器的集尘箱内,经锁气器排出,净化了气体形成上升的旋流经排气管(2)汇于多管除尘器的排气室由出口经引风机排出。因旋风子(1)与螺旋进气导向叶片(3)(4)(5)(6)之间无泄漏,旋风子(1)进气导向叶片下部内壁圆整光滑,无错位部位,消除了现有陶瓷单组管含尘气流因旋风子内壁错位产生的涡流现象;螺旋进气导向叶片(3)(4)(5)(6)上沿至下沿盘旋在排气管(2)上的旋转角度各为95°,尘粒不会在其上面沉积,且比现有陶瓷单组管增大了旋转角度,增强了对含尘气流的导向作用,加快了含尘气流的旋转,尘粒离心力增大,因为上述二个原因,它比现有的陶瓷单组管提高了除尘效率。
实施例二图3为多管除尘器陶瓷整体单组管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由图3、4所表示的多管除尘器陶瓷整体单组管由旋风子(7)、排气管(8)、螺旋进气导向叶片(9)(10)(11)(12)(13)(14)组成,旋风子(7)、排气管(8)、螺旋进气导向叶片(9)(10)(11)(12)(13)(14)是由陶瓷一体烧结成的整体,旋风子(7)的中芯是排气管(8),螺旋进气导向叶片(9)(10)(11)(12)(13)(14)均布盘旋在排气管(8)外壁与旋风子(7)内壁之间,螺旋进气导向叶片(9)(10)(11)(12)(13)(14)每片上沿至下沿的旋转角度为90°。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立式多管除尘器上的多管除尘器陶瓷整体单组管,由旋风子、排气管、2至10片螺旋进气导向叶片组成,其特征是旋风子、排气管、2至10片螺旋进气导向叶片是由陶瓷一体烧结成的整体,旋风子中芯是排气管,2至10片螺旋进气导向叶片均布盘旋在排气管外壁与旋风子内壁之间,每片进气导向叶片上沿至下沿的旋转角度为80°至100°。
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立式多管除尘器上的多管除尘器陶瓷整体单组管,其旋风子、排气管、2至10片螺旋进气导向叶片由陶瓷整体烧结而成,每片螺旋进气导向叶片盘旋在排气管上的旋转角度为80°至100°。它克服了现有陶瓷单组管旋风子内壁错位使含尘气流产生涡流的弊病,加大了螺旋进气导向叶片的旋转角度,增强了对含尘气流的导向作用,因而使其制成的立式陶瓷多管除尘器提高了除尘效率。
文档编号B04C5/00GK87201805SQ87201805
公开日1988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87年2月5日
发明者董金荣 申请人:董金荣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