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内漏风的旋风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81056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内漏风的旋风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内漏风的旋风筒,包括进风口,其特征是:所述进风口连接蜗壳体,所述蜗壳体连接旋风筒本体,所述旋风筒本体上端与蜗壳体内筒相连,所述旋风筒本体的下端连接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与所述旋风筒本体连接处设置有阻风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蜗壳体采用三心270°切大蜗壳式、等角度变化并向下旋转的螺旋线与旋风筒本体相连接,有效的避免了气流因碰撞造成的速度损失和压力损失;采用蜗壳体内筒,有效的均化蜗壳体和蜗壳体内筒之间的压力场,增加气固分离效率和换热效果;采用阻风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气固分离过程中因下料管内的风再次进入旋风筒本体引起已沉积物料喷腾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旋风筒本体内的气固分离效率。
【专利说明】—种防内漏风的旋风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旋风筒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防内漏风的旋风筒。
【背景技术】
[0002]旋风筒是典型的气固分离装置,其利用气、固两相流体的旋转运动进行分离和换热。由于旋风筒内气压分布不均匀导致其气固分离效率低,另外,来自下料管的漏风很容易沿下料管冲至旋风筒内,冲散已聚集的物料,打破旋风筒内的流体流场,严重影响气固分离的效率。尤其近期PM2.5备受人们关注,所以提高气固分离效率,降低粉尘量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内漏风的旋风筒,提高旋风筒的分离效率,解决下料管内漏风引起的物料返混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实现发明目的:
[0005]一种防内漏风的旋风筒,包括进风口,其特征是:所述进风口连接蜗壳体,所述蜗壳体连接旋风筒本体,所述旋风筒本体的下端连接下料管,所述旋风筒本体上端与蜗壳体内筒相连,所述下料管与所述旋风筒本体连接处设置有阻风装置。
[0006]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进风口的横断面为五边形。
[0007]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蜗壳体采用三心270°切大蜗壳式、等角度变化并向下旋转的螺旋线与所述旋风筒本体相连接。
[0008]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旋风筒本体为突扩型锥体。
[0009]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蜗壳体的上部设置有蜗壳体内筒。
[0010]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蜗壳体内筒的上端设置为出风口。
[0011]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阻风装置包括一组结构相同的扇形叶片,每个所述扇形叶片以与水平面10-20°的夹角均匀倾斜放置在所述下料管的顶部,每个所述扇形叶片的中心顶点都位于所述下料管一个剖面圆的圆心处。
[0012]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扇形叶片有6个,每个扇形叶片的中心角为 64。。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蜗壳体采用三心270°切大蜗壳式、等角度变化并向下旋转的螺旋线与旋风筒本体相连接,有效的避免了气流因碰撞造成的速度损失和压力损失;采用蜗壳体内筒,有效的均化蜗壳体和蜗壳体内筒之间的压力场,增加气固分离效率和换热效果;采用阻风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气固分离过程中因下料管内的风再次进入旋风筒本体引起已沉积物料喷腾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旋风筒本体内的气固分离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阻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扇形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进风口,2、蜗壳体,3、蜗壳体内筒,4、旋风筒本体,5、下料管,6、阻风装置,
7、出风口,8、扇形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0]参见图1-图4,所述进风口 I连接蜗壳体2,所述蜗壳体2连接旋风筒本体4,所述旋风筒本体4的下端连接下料管5,所述下料管5与所述旋风筒本体4连接处设置有阻风装置6。
[0021]所述进风口 I的横断面为五边形。
[0022]所述蜗壳体2采用三心270°切大蜗壳式、等角度变化并向下旋转的螺旋线与所述旋风筒本体4相连接。
[0023]所述旋风筒本体4为突扩型锥体。
[0024]所述蜗壳体2的上部设置有蜗壳体内筒3。
[0025]所述蜗壳体内筒3的上端设置为出风口 7。
[0026]所述阻风装置6包括一组结构相同的扇形叶片8,每个所述扇形叶片8以与水平面10-20°的夹角均匀倾斜放置在所述下料管5的顶部,每个所述扇形叶片8的中心顶点都位于所述下料管5 —个剖面圆的圆心处。
[0027]所述扇形叶片8有6个,每个扇形叶片8的中心角为64°。
[0028]本实用新型利用蜗壳体内筒3与三心等角度标高旋转向下的蜗壳体2相结合,减少了阻力损失,稳定了旋风筒本体4内的流场,并在下料口 5处设置阻风装置6,有效的解决了气固分离过程中因下料管5内的风再次进入旋风筒引起已沉积物料喷腾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气固分离效率。
[0029]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内漏风的旋风筒,包括进风口,其特征是:所述进风口连接蜗壳体,所述蜗壳体连接旋风筒本体,所述旋风筒本体上端与蜗壳体内筒相连,所述旋风筒本体的下端连接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与所述旋风筒本体连接处设置有阻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内漏风的旋风筒,其特征是:所述进风口的横断面为五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内漏风的旋风筒,其特征是:所述蜗壳体采用三心270°切大蜗壳式、等角度变化并向下旋转的螺旋线与所述旋风筒本体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内漏风的旋风筒,其特征是:所述旋风筒本体为突扩型锥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内漏风的旋风筒,其特征是:所述蜗壳体的上部设置有蜗壳体内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内漏风的旋风筒,其特征是:所述蜗壳体内筒的上端设置为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防内漏风的旋风筒,其特征是:所述阻风装置包括一组结构相同的扇形叶片,每个所述扇形叶片以与水平面10-20°的夹角均匀倾斜放置在所述下料管的顶部,所述扇形叶片的中心顶点都位于所述下料管一个剖面圆的圆心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内漏风的旋风筒,其特征是:所述扇形叶片有6个,每个扇形叶片的中心角为64°。
【文档编号】B04C5/12GK203750712SQ201320742396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董立龙, 赵蔚琳, 吴波, 段广彬 申请人:济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