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采血管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6677发布日期:2018-07-13 17:0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采血的全自动流水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随着医院患者检验标本数量及检验参数的不断增多,每天全院的血液标本量大约有6000~10000支甚至更多,传统手工标识检验采血管的工作模式已逐渐暴露出其缺点和问题。以门诊患者为例,由于医院在采集任何检验标本前,都需先对盛装标本的采血管进行标识并选择相应的采血管,而且还需要在采血管外贴上包含科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检验项目、检验目的及送验日期等信息的采血管标签。若采用传统的手工粘贴采血管标签工作模式,护士首先需从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中获取当天需要进行检查的患者信息及相应的检验项目明细,然后将每个患者对应的采血管标签进行打印,最后采用手工的方式将标签一一粘贴到对应的采血管上。当检验标本数量增加时,手工粘贴采血管标签的工作将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据临床实践统计,若采用手工粘贴方式对门诊患者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标本进行贴标工作,粘贴 600个患者的采血管标签就需要4名工作人员花费约90min才能处理完成,所以这种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规模较大的医院对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要求。

另外每天大量的血液样本送到检验科,首先要进行样本核收和分拣,单靠人工分配到十几台检验设备中工作量将是非常巨大的,准确率也无法达到 100%。

在传统的医院采血流程中,由于护士手工操作、流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可能会出现护士漏选和选错采血管,对采血管贴错标签、采血管贴标不整齐、病人不小心或故意打开采血管等问题。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将可能会导致检验数据偏差巨大、检验结果张冠李戴、输出检验结果滞后等后果,从而导致后续的连续差错,最终影响诊疗结果。

为解决以上传统的医院采血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许多单位或个人在这方面做了改进,例如:

公开号为CN106326619A的专利文献中描述了一种解决方案,主要是由主控系统、设置在每个采血窗口的处的独立采血管贴标系统、采血管传输系统、采血管分拣系统等个独立部件组成,每个采血窗口处设置独立的采血贴标系统,能够提高各个采血窗口的独立性,不会互相影响,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血流程的效率。

授权公告号为US9315286B2的美国专利文献和公告号为CN105346797A 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分别公开了一种采血管贴标的装置,通过不同的方式分别能够实现贴标的自动化过程。

同时,公开号为CN106743744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采血管分拣的装置和方法,通过识别采血管的信息对采血管进行分拣,能够实现采血管分拣的自动化。

公开号为CN10667236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采血管准备机,包括采血管贮存装置、传送装置、采血管定位装置、贴标装置以及采血管回收装置,该采血管准备机能够分选出采血管并进行贴标,收集贴标后的采血管后由医护人员从取物口处取用采血管回收盒内的采血管。作为一种自动化设备,该方案能够解决准备采血管环节中的一部分问题,但是仍然不能为采血服务提供全自动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现有的服务于采血工作的自动化设备都只能解决采血工作中的某一环节上的问题,而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水线式的自动化。按照现有的技术,为了尽可能的提高采血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医院需要分别采购采血管准备装置、贴标装置、分拣装置,在此基础上,医院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准备好匹配的采血管,按顺序装入贴标装置,待贴标完成后,工作人员将贴好标的采血管取至对应的采血工作台,由护士完成采血工作后,将采血管传送至分拣系统进行分拣。即使按照上面假设的通过组合的方式形成具有自动贴标和自动分拣的采血系统,依然具有如下几点缺陷:第一,医院除了安排采血工作人员外,还需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负责贴标前的准备工作和贴标后的处理工作,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水作业,而且工作人员参与的环节依然不能彻底避免错误的产生;第二,对于采血护士而言,需要进行患者呼叫、患者信息获取、贴标及贴标信息确认等工作之后才可以进行采血工作,对于采血患者而言同样需要配合完成这些准备工作才能进行采血,单个采血周期所消耗的时间过长,对于采血工作站的整体效率影响比较大;第三,设备整体性差,缺乏整合,占用空间大,对于医院,尤其是非新建的医院而言,采血站往往没有预留很多设备空间,因此在进行自动化改造是,设备所占的空间尽可能紧凑是非常重要的,而独立开发的贴标装置和分拣装置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而且使用现有的采血管理系统将会进一步增加单个采血窗口所需要的空间。

因此,需要一种在保证系统占用空间的紧凑性的基础上提高采血环节自动化程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参与的自动流水线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尤其是对于贴标装置和分拣装置的组合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采血管的处理系统,包括:

采血管上料模块,所述采血管上料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多个采血管容纳部、以及至少一个能够从所述容纳部内的多个采血管中分离出至少一个采血管的上料执行单元;

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采血管上料模块的下游,用于传送从所述采血管上料模块中分离出的所述至少一个采血管;

采血管贴标模块,所述采血管贴标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下游,用于在经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的采血管上贴标,所述采血管贴标模块包括贴标信息确定单元和贴标执行单元,所述贴标信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标签上的至少部分信息,所述贴标执行单元用于执行贴标操作;

至少一个采血管收纳件,所述采血管收纳件用于收纳至少一个经过所述采血管贴标模块贴标后的采血管;

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用于将收纳有采血管的所述采血管收纳件传送至采血台;

第三传送机构,所述第三传送机构经过所述采血台,用于传送完成采血的采血管;

采血管分拣模块,所述采血管分拣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下游,用于接收经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传送的采血管,所述采血管分拣模块能够根据所述采血管上的标签信息对所述采血管进行分拣。

优选地,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接收与患者相关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与患者相关的信息控制所述至少一个上料执行单元、所述贴标信息确定单元、以及第二传送机构。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接收与患者相关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与患者相关的信息确定所述上料执行单元分离出的采血管的种类。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述与患者相关的信息确定与所述上料执行单元分离出的采血管在第一传送机构上的顺序,所述贴标信息确定单元根据所述采血管在第一传送机构上的顺序和所述与患者相关的信息确定标签上的至少部分信息。

优选地,所述采血管容纳部包括用于投放采血管的投放口,所述采血管容纳部靠近上料执行单元的部分呈筒状,所述上料执行单元包括与所述采血管容纳部配合的转盘,所述转盘的边缘处设置有适于卡止单个采血管的开口槽。

优选地,所述上料执行单元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盘;

所述采血管容纳部的筒状部分倾斜地设置以使得其中的采血管在重力作用下向所述转盘贴靠。

优选地,所述上料执行单元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采血管从采血管容纳部内分离出来。

优选地,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

采血管竖直调整机构,所述采血管竖直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贴标执行单元上游,用于将所述采血管从水平状态调整为竖直状态。

优选地,所述采血管竖直调整机构包括竖直槽,所述竖直槽适于在垂直方向上挂止所述采血管。

优选地,所述采血管竖直调整机构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竖直槽内是否挂止有采血管。

优选地,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

采血管平移推送装置,所述采血管平移推送装置用于将所述竖直槽内挂止采血管水平推送至所述贴标执行单元处,所述采血管平移推送装置包括推送叉,所述推送叉包括直线导轨,所述采血管平移推送装置还包括有用于检测所述采血管和/或所述推送叉位置的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的采血管贴标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采血管周向位置信息的传感器,所述周向位置信息包括采血管已有标签和/或采血管刻度的周向位置;

所述贴标执行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周向位置信息确定贴标的起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采血管收纳件包括用于存储患者信息的可读写存储介质。

优选地,所述可读写存储介质为RFID芯片或者IC芯片。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可读写存储介质上写入患者信息的第一位置,和用于读取所述可读写存储介质上患者信息的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具有限位状态和释放状态,在限位状态下,所述限位装置能够限制所述采血管收纳件随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运动,在释放状态下,所述采血管收纳件能够随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与所述采血管分拣模块呈大约90度夹角布置,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与所述采血管分拣模块的连接处设置有采血管滚动转向机构,所述滚动转向机构具有旋转轴和能够绕所述旋转轴摆动的推管部,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与所述采血管分拣模块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扫码装置,所述扫码装置适于在所述采血管滚动转向过程中对所述采血管进行扫码。

通过本申请提出采血管处理系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采血工作的自动化流水作业,对于医院来说,降低医院人力成本,并且避免了采血过程中采血管相关的错误产生,同时通过整合的系统设置,能够有效提高不同环节设备的紧凑程度,降低医院自动化改造的成本和难度;对于患者来说,整体的解决方案极大的提高了采血效率,并且为采血环节的信息化交互提供基础,减少患者在采血过程中的不必要等待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用于采血管的处理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处理系统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处理系统中采血管贴标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处理系统中采血管竖直调整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血管转向扫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采血管的处理系统 100,所述的处理系统100包括:采血管上料模块10,所述采血管上料模块10 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多个采血管容纳部,图中展示了以上下两层的方式设置的共8个采血管容纳部,每一个容纳部能够容纳一个类型的采血管,在该实施方式中,采血管容纳部具有圆筒状的外形,圆筒整体倾斜地设置,圆筒底部设置有能够从所述圆筒内的多个采血管中分离出至少一个采血管的上料执行单元(图中没详细示出)。上料执行单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能够执行上料功能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已有相关记载,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的处理系统100还包括第一传送机构D1,所述第一传送机构D1设置于所述采血管上料模块10的下游,用于传送从所述采血管上料模块中分离出的所述至少一个采血管。在图2中,所述第一传送机构D1设置于所述采血管上料模块10的下方,在图2中没有展示的所述的采血管上料模块10后方可以设置有供采血管滑落到所述第一传送机构D1上的滑轨,所述的第一传送机构 D1可以是传送带,或者传送辊。

所述的处理系统100还包括采血管贴标模块20,所述采血管贴标模块20 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D1的下游,用于在经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传送的采血管上贴标,所述采血管贴标模块包括贴标信息确定单元和贴标执行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贴标信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标签上的至少部分信息,所述贴标执行单元用于执行贴标操作。在图2中展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整体系统结构紧凑,采血管贴标模块20设置在与所述上料模块10并排的一侧,同时所述第一传送机构D1与所述上料模块10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上料模块10后方,采血管经所述第一传送机构D1从左往右地传输,按照顺序地将分选出的采血管传送至采血管贴标模块20。采血管贴标模块20还可以包括用于显示相关信息(例如患者信息,贴标数据,贴标作业进程等)的显示器。

所述的处理系统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采血管收纳件R,所述采血管收纳件R用于收纳至少一个经过所述采血管贴标模块20贴标后的采血管。采血管收纳件R设置在所述采血管贴标模块20下方,贴标后的采血管可以滑落至采血管收纳件R中,一个采血管收纳件R用于收纳一个患者所需要的所有采血管,当完成当前患者所有采血管的准备工作后贴标模块20的显示器上可以显示出相应的提示。

所述的处理系统100还包括第二传送机构D2,所述第二传送机构D2用于将收纳有采血管的所述采血管收纳件R传送至采血台30。在图1和图2中仅展示了一个采血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采血台的数量可以根据医院的需求和空间限制设置。所述第二传送机构D2与采血管分选模块10和采血管贴标模块20以及采血管收纳件R配合,在判断当前的患者所需要的采血管都已经分选出来并且完成贴标并收纳在所述的采血管收纳件R中后,第二传送机构D2将采血管收纳件R传送至采血台,在一个没有展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二传送机构D2将采血管收纳件R传送至采血台之前,还包括获取比较各个采血台工作状态的过程,例如判断是否有采血台存在空闲的情况,从而将装有采血管的收纳件R传送至空闲的采血台。

所述的处理系统100还包括第三传送机构D3,所述第三传送机构D3经过所述采血台30,用于传送完成采血的采血管。采血台的护士在取得经过第二传送机构D2传送过来的采血管收纳件R后,对患者身份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进行采血操作。护士每采集完一个采血管后只需要将该采血管放在位于采血台靠近护士一侧的第三传送机构D3上即可。

所述的处理系统100还包括采血管分拣模块,所述采血管分拣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下游,用于接收经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传送的采血管,所述采血管分拣模块能够根据所述采血管上的标签信息对所述采血管进行分拣。

在一个图中没有展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接收与患者相关的信息,并根据所述与患者相关的信息控制所述至少一个上料执行单元、所述贴标信息确定单元、以及第二传送机构。该控制系统能够接收来自医院的患者信息,例如可以是通过采血门诊的刷卡操作,或者直接连接医院的LIS系统获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包括例如患者的身份信息和要检验的项目信息,例如: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医保卡号,****,检验项目,A、B、C。获得这些信息后,控制系统首先确定该患者需要的采血管种类和数量,以图2中的系统为例,患者张三需要的采血管为, 1#筒中的采血管1支,3#筒中的采血管1支,5#筒中的采血管1支;然后控制系统控制分选模块10按照顺序分选出1#筒中的采血管1支,3#筒中的采血管 1支,5#筒中的采血管1支,另一方面,控制系统根据检验项目信息和患者信息分别确定每一支采血管上所要贴的标签内容,并且根据分选模块10分选出来的采血管顺序在对应的采血管上贴上对应的标签内容。

如图2所示,所述采血管容纳部包括用于投放采血管的投放口,所述采血管容纳部靠近上料执行单元的部分呈筒状,并且在图中没有示出的结构中,所述上料执行单元包括与所述采血管容纳部配合的转盘,所述转盘的边缘处设置有适于卡止单个采血管的开口槽。所述上料执行单元还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所述采血管容纳部的筒状部分倾斜地设置以使得其中的采血管在重力作用下向所述转盘贴靠。所述上料执行单元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采血管从采血管容纳部内分离出来。

所述处理系统100还包括:采血管竖直调整机构,所述采血管竖直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贴标执行单元上游,用于将所述采血管从水平状态调整为竖直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采血管竖直调整机构包括竖直槽23,所述竖直槽 23适于在垂直方向上挂止所述采血管。所述采血管竖直调整机构还包括传感器 (图中未示出),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竖直槽23内是否挂止有采血管。还包括采血管平移推送装置22,所述采血管平移推送装置22用于将所述竖直槽23内挂止采血管水平推送至所述贴标执行单元24处,所述采血管平移推送装置22包括推送叉,所述推送叉包括直线导轨,所述采血管平移推送装置还包括有用于检测所述采血管和/或所述推送叉位置的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采血管贴标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采血管周向位置信息的传感器25,所述周向位置信息包括采血管已有标签和/或采血管刻度的周向位置。在一些情况下,医院采购的采血管往往带有出厂标签,同时还会有用于护士观察的刻度信息,贴标是应当保证预留出供护士观察的窗口或者刻度,所述贴标执行单元配置为根据所述周向位置信息确定贴标的起始位置。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25通过检测采血管已有标签和/或采血管刻度的周向位置,能够保证在贴标过程中新贴上的标签与原有标签以重叠的方式预留出部分窗口,或者在确定刻度位置的情况下保证标签不会将刻度遮挡。

如图4所示,采血管竖直结构包括竖直槽板231和斜坡滑板232,竖直槽板231和斜坡滑板232底部平行布置,两者底部间隔距离大于采血管管径并且小于采血管管帽直径。竖直槽板231和斜坡滑板232中间设置有用于检测有无采血管的传感器233。斜坡滑板232下部设置有竖直导板234,竖直导板234 下部设置有用于检测有无采血管的传感器235。

进一步地,所述采血管收纳件R包括用于存储患者信息的可读写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写存储介质为RFID芯片或者IC芯片。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可读写存储介质上写入患者信息的第一位置,和用于读取所述可读写存储介质上患者信息的第二位置。该第一位置可以是在贴标模块附近,贴标之前控制系统可以将患者信息发送至相应的写信息装置,然后将这些信息写入RFID芯片或者IC芯片。然后在靠近采血台的位置上设置有读取RFID芯片或者IC芯片信息的装置,从而能够获取被读取的芯片所在的收纳件中收纳的采血管的患者信息。通过以上方式,收纳件能够携带患者信息在贴标模块和采血台之间传递采血管,这使得从贴标到采血之间的自动化变得容易。

所述处理系统100还包括:限位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限位装置具有限位状态和释放状态,在限位状态下,所述限位装置能够限制所述采血管收纳件随所述第二传送机构D2运动,在释放状态下,所述采血管收纳件能够随所述第二传送机构运动。在患者较多的情况下,采血台采血工作可能存在积压,第二传送机构D2能够根据各个采血台的工作情况决定是否传送采血管以及向哪个工作台传送。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与所述采血管分拣模块呈大约90度夹角布置,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与所述采血管分拣模块的连接处设置有采血管滚动转向机构50,所述滚动转向机构50以电机52的驱动轴作为旋转轴,包括能够绕所述旋转轴摆动的推管部51,所述第三传送机构与D3所述采血管分拣模块40 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扫码装置53,所述扫码装置53适于在所述采血管滚动转向过程中对所述采血管进行扫码。对于大多数现有的医院来说,由于最初并没有预留出放置相关设备的空间,所以要进行自动化改造需要尽可能的使得自动化系统变得紧凑,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拐角设置使得采血管处理区域和采血区域分布在房间的相邻两侧,并在拐角处通过巧妙的设计在传递采血管的同时完成扫码工作。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