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2207发布日期:2018-09-11 21:2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极片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实现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便是将大量的电池极片叠装在一起之后,再封装在特制的外壳里作为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电池极片的生产质量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性能和续航能力。由于电池极片生产属于新兴产业,在电池极片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线尾的电池极片取料和下料大多采用人工操作,不仅对极片容易产生划伤、碰伤,影响电池极片的质量,而且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该下料装置实现了极片的自动下料,同时将有瑕疵的极片剔除,提高了极片的下料速度和极片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工作平台、第三传送架、下料传送带、废料气缸、废料盒、下料楔形块以及下料盒;

所述的第三传送架通过传送带支撑架设置在工作平台的上方,下料传送带转动安装在第三传送架上,下料传送带用于吸附极片的下表面并进行传送;

所述的废料气缸安装在第三传送架上,所述的废料盒设置于工作平台上且位于废料气缸的下方位置,所述的废料气缸用于使下料传送带上的不合格的极片从下料传送带上脱离并落入废料盒内;

所述的下料楔形块安装在第三传送架的底面上,所述下料盒位于下料楔形块的下方位置,所述的下料楔形块用于使下料传送带上的极片脱离并落入下料盒内。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皮带、第五传动辊以及第六传动辊;

所述的第五传动辊和第六传动辊分别转动安装所述第三传送架的两端,所述的下料传送带套在所述的第五传动辊和第六传动辊上;

所述的第三驱动皮带分别套在所述的第五传动辊和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第三驱动电机带动下料传送带转动。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二张紧装置,所述第二张紧装置包括第二滚筒支撑架、第二支撑滚筒、第三压紧滚筒以及第四压紧滚筒;

两个第二滚筒支撑架并排安装于第三传送架的上表面,两个第二支撑滚筒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滚筒支撑架上;

所述第三压紧滚筒和第四压紧滚筒均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滚筒之间,所述的下料传送带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滚筒的上方,且第三压紧滚筒和第四压紧滚筒均压在所述的下料传送带上。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的第二张紧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旋钮和旋钮固定座;

所述旋钮固定座安装于第三传送架上,所述的第三压紧滚筒和第四压紧滚筒均转动安装在旋钮固定座上,所述的第二调节旋钮安装在旋钮固定座上,第二调节旋钮用于对第三压紧滚筒和第四压紧滚筒的位置进行调整。

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第三传送架的底面上还安装有多个导向条,该导向条便于使极片进入下料盒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下料装置能够实现极片的自动下料,大大的提高了下料的效率,提高了极片的生产效率,在下料过程中自动将不合格的极片剔除,提高了极片的良品率,提高了几篇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的下料传送带的底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该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01、第三传送架401、下料传送带402、废料气缸403、废料盒412、下料楔形块404以及下料盒405;所述的第三传送架401通过传送带支撑架202设置在工作平台101的上方,下料传送带402转动安装在第三传送架401上,下料传送带402用于吸附极片的下表面并进行传送,本实施例中,下料传送带402上具有多个通孔,下料传送带402下方具有抽真空的凹槽,因此极片通过负压的作用吸附在第三传送架401的表面;所述的废料气缸403安装在第三传送架401上,所述的废料盒412设置于工作平台101上且位于废料气缸403的下方位置,所述的废料气缸403用于使下料传送带402上的不合格的极片从下料传送带402上脱离并落入废料盒412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废料气缸403的气缸杆顶在下料传送带402上,使下料传送带402吸附极片的凹槽与外部相连通,极片则失去了真空吸附力,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废料盒412内,废料气缸403的动作根据系统控制来实现,这一部分属于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的功能,本实施例中不详细说明。

进一步,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的下料楔形块404安装在第三传送架401的底面上,本实施例中并排设置有两个下料楔形块404,结合图1所示,所述下料盒405位于下料楔形块404的下方位置,所述的下料楔形块404用于使下料传送带402上的极片脱离并落入下料盒405内;具体的,当极片吸附在下料盒405传动带的下表面上进行传送时,当传送到下料楔形块404的位置,下料楔形块404具有一倾斜面,通过该倾斜面使极片从下料传送带402上脱离,所述第三传送架401的底面上还安装有多个导向条406,该导向条406便于使极片进入下料盒405内,完成极片的下料过程。

对于驱动下料传送带402转动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进行提供了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电机407、第三驱动皮带408、第五传动辊409以及第六传动辊410;所述的第五传动辊409和第六传动辊410分别转动安装所述第三传送架401的两端,所述的下料传送带402套在所述的第五传动辊409和第六传动辊410上;所述的第三驱动皮带408分别套在所述的第五传动辊409和第三驱动电机407的输出轴上,通过第三驱动电机407带动下料传送带402转动。

为了保持下料传送带402在转动时的张力,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二张紧装置411,所述第二张紧装置411包括第二滚筒支撑架4111、第二支撑滚筒4112、第三压紧滚筒4113以及第四压紧滚筒4114;两个第二滚筒支撑架4111并排安装于第三传送架401的上表面,两个第二支撑滚筒4112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滚筒支撑架4111上;所述第三压紧滚筒4113和第四压紧滚筒4114均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滚筒4112之间,所述的下料传送带402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滚筒4112的上方,且第三压紧滚筒4113和第四压紧滚筒4114均压在所述的下料传送带402上。另外,所述的第二张紧装置411还包括第二调节旋钮4115和旋钮固定座4116;所述旋钮固定座4116安装于第三传送架401上,所述的第三压紧滚筒4113和第四压紧滚筒4114均转动安装在旋钮固定座4116上,所述的第二调节旋钮4115安装在旋钮固定座4116上,第二调节旋钮4115用于对第三压紧滚筒4113和第四压紧滚筒4114的位置进行调整。

通过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检测机的下料装置,通过该下料装置能够实现极片的自动下料,大大的提高了下料的效率,提高了极片的生产效率,在下料过程中自动将不合格的极片剔除,提高了极片的良品率,提高了极片的品质。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