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物流货物分拣的组合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3180发布日期:2019-07-10 11:17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物流货物分拣的组合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分拣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物流货物分拣的组合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物流行业使用的分流装置有交叉带、导向轮、刮板式(或导板式)、输送滚筒式(或输送带式)、链板式、滑块式、翻板式或小黄人机器人等方式,其中交叉带式、导向轮式、滑块式、翻板式、链板式、小黄人机器人等方式的物流分流装置投资大,一套物流设备如果只选用一组或几组分流装置影响不大,一旦一套设备使用几十组分流装置则会因投资巨大、占地面积巨大而不被物流企业二三级公司采用。至于刮板式,虽然投资小,但是由于其是强行接触货物而使其变向,对物流货物损伤太大,也不宜使用,导板式投资也很小,但是反应时间太长,效率低,且仅适用于单向变向,不能向左向右任意变向;而输送滚筒或输送带也只用于进行简单的变向转换。

目前在专利申请号201610425908.6或ZL201620583785.4中的大型物流分拣线以及在实际物流活动中,通常需要使用几十组分流装置,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既投资小,结构简单,分流速度快,又对货物无大的损伤的分流装置,因此这也成为了阻碍中小型物流企业实现自动化分拣的拦路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物流分拣线中货物分流相关装置设备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投资小,变向灵活,结构紧凑,整体设备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的用于物流货物分拣的组合分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用于物流货物分拣的组合分流装置,该组合分流装置是由若干组分流耦合单元组合而成,每组分流耦合单元均匹配一条调距输送带,每组分流耦合单元中的调距输送带沿包裹邮件前进方向呈同向脉冲式布置,在与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为错位或不错位布置,调距输送带负责从上一出口向下一分流耦合单元输送邮件包裹,每组分流耦合单元还耦合有2~6个基本分流单元,所述基本分流单元由动力滚筒组或动力皮带构成,基本分流单元具有两向或三向分流功能,但都是垂直受料,再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向将邮件包裹进行分流(三向分流时在受料方向的反方向可以建有导流装置),每组分流耦合单元可以形成若干个分流出口,其中一个分流出口用于下一组分流耦合单元中的调距输送带入口,余下的分流出口供收集口或回流中转口使用;所述分流耦合单元均通过总处理器控制运转;邮件包裹流入下一套分流耦合单元的调距输送带时,如果是90︒垂直流入时,则需要导流装置进行导流,此导流装置可以是有动力驱动装置,也可以是没有动力驱动的导流板;一般有回流中转口的分流耦合单元由3~6个基本分流单元组成,没有回流中转口的分流耦合单元可以更多,当然也可以是2个,只是经济性相对较差;分流耦合单元之间的耦合形式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在应用于多单元复进线物流分拣线或其他分拣线时,如果上料系统本身具有调距功能,那么第一条调距输送带的调距功能就会前移交给上料系统完成,这条输送带就可以改为普通的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中每条调距输送带的入口低、出口高,沿前进方向呈倾斜坡度安装;在安装时,沿货物前进方向的多条调距输送带呈同向脉冲式布置,即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在同一条直线上布置一个;而在与货物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根据需要选择错位或者不错位安装都可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距输送带与对应的分流耦合单元中直接上料的基本分流单元直线布置,但两向分流时调距输送带上的邮件包裹行进方向和与之衔接的基本分流单元上的邮件包裹行进方向垂直;两向分流时同一组分流耦合单元中的相邻衔接的基本分流单元之间互相垂直布置,其上的邮件包裹每经过一个基本分流单元就实现90°变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每一个基本分流单元均在货物正反向驱动行进方向呈水平安装,正反向驱动行进方向的两侧呈倾斜角度安装,其角度α为0°≤α≤30°,其中受料侧的高度大于非受料侧的高度;向调距输送带供料的基本分流单元在正反向驱动行进方向的两侧呈正向倾斜角度安装或反向倾斜角度安装,其角度α为0°≤α≤30°或-30°≤α≤0°;向调距输送带供料时在输送带入口处设有导流装置;呈一定角度安装的目的是使得邮件包裹尽量分布在每个基本分流单元的中心,使得邮件包裹在向左或向右变向的时间大致相等。

本实用新型中每一个基本分流单元上的邮件包裹行进高度均低于向其供料的上一个基本分流单元最低处的高度,这样做,目的是使邮件包裹在从调距输送带出口向基本分流单元行进时,邮件包裹的高度在依次下降,以此提高邮件包裹的分拣速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距输送带均采用调速电机进行驱动运转,在每一个调距输送带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安装有光电开关检测或视屏检测,用以检测邮件包裹信息并将信息传输到总处理器,通过总处理器控制调距输送带加减速度以实现其上邮件包裹的补距或减距;补距或减距通过调距输送带的调速实现,这是因为每一件货物的重量、包装、大小均不同,在邮件包裹通过基本分流单元或进入调距输送带时会失距或增距,这种多次的失距或增距会使连续的两件邮件包裹碰在一起,造成无法确定流转方向,从而引起混乱。因此调距输送带会根据总处理器指令对该邮件包裹完成补距或减距的操作。

当邮件包裹一件一件陆续从最前部的调距输送带进入时,由于提前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之前就设置了称重、拍照装置,称重、拍照后,图片和信息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能够识别其收件地址,并经过程序处理,按编号流向不同的收集仓或中转仓或问题仓,其中收集仓是已经分拣完毕的货物,可以直接打包发运;中转仓是需要再次上线分拣的货物;问题仓是需要人工处理的货物。问题仓一般只设置1个收集口。由于每一件货物已经确定了出口编号,因此通过总处理器控制驱动每一个基本分流单元中的驱动电机的转向来使货物向需要的方向分流,驱动电机转向启动的时间则根据调距输送带或基本分流单元出口的光电开关或视屏检测到的该邮件包裹通过的信息来控制,如果方向相同,则电机不用停机。需要重复上线分拣的货物将会流入到中转口处的中转仓,可以直接分拣完毕的货物流向收集仓,需要进入下一分流耦合单元的包裹邮件将再次进入下一个调距输送带补距或减距,以调整供料密度,然后再由调距输送带供给下一分流耦合单元再逐层分拣。这样经过多层的调距、分流耦合单元分拣以后,可以增加很多的流向出口。至于回流中转的货物则是重复上一级分拣的过程。这一分拣装置应用于多单元复进线分拣线两向分流时,二级分拣可以形成(n+1)*(m-n-1)个流向出口。这里n是中转仓个数,m是分流出口。例如某方案有6个中转仓,35个分流出口,则因为有一个分流出口用于问题件的人工处理,6个用于中转仓,实际可以使用28个出口分流分拣完毕的货物,那么仅二级分拣就可以实现(6+1)*28 = 196个建包流向,对于现在的二级物流公司来说,近200个流向是可以满足其业务需求的。当然,如果需要增加流向个数,使用三级分拣或者直接增加基本分流单元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新的组合分流装置,其结构非常紧凑,极大的优化了物流分拣线上货物的分流路径,而且结构简单,布置紧凑,投资小,占地面积小,分拣效率也很高;同时设备整体维护简单方便。满足了二、三及物流公司的投资小,场地租金小,自动化分拣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每一分流耦合单元数为3个错位复制两向分流这种实施例时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每一分流耦合单元数为3个不错位复制两向分流这种实施例时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每一分流耦合单元中的基本分流单元为4个的不错位复制两向分流这种实施例时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每一分流耦合单元中的基本分流单元为4个的不错位复制两向分流且含有中转仓这种实施例时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每一分流耦合单元数为3个错位复制两向分流且含有中转仓这种实施例时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倾角的两向分流基本分流单元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每一分流耦合单元数为3个不错位复制都是三向分流且含有中转仓这种实施例时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本图中基本分流单元每个滚筒缝中均装有可升降的微型输送带)。

图中:1—分流耦合单元,2—基本分流单元,3—调距输送带,4—动力滚筒组,5—中转仓,6—微型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物流货物分拣的组合分流装置,该组合分流装置是由若干组分流耦合单元1组合而成,每组分流耦合单元均匹配一条调距输送带3,每组分流耦合单元中的调距输送带沿包裹邮件前进方向呈同向脉冲式布置,在与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为错位或不错位布置,调距输送带负责从上一出口向下一分流耦合单元输送邮件包裹,每组分流耦合单元还耦合有2~6个基本分流单元2,所述基本分流单元由动力滚筒组4或动力皮带构成,三向分流型除动力滚筒组外还可以在滚筒的间隙建有第三向动力驱动装置,基本分流单元垂直受料并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向负责将邮件包裹进行分流,每组分流耦合单元可以形成若干个分流出口,其中一个分流出口用于下一组分流耦合单元中的调距输送带入口,余下的分流出口供收集口或回流中转口使用;所述分流耦合单元均通过总处理器控制运转;邮件包裹流入下一组分流耦合单元的调距输送带,如果是90︒垂直流入时,则需要导流装置进行导流,此导流装置可以是有动力驱动装置,也可以是没有动力驱动的导流板;一般有回流中转口的分流耦合单元由3~6个基本分流单元组成,没有回流中转口的分流耦合单元则可以更多,当然也可以是2个,只是经济性相对较差;在应用于多单元复进线物流分拣线或其他分拣线时,如果上料系统本身具有调距功能,那么第一条调距输送带的调距功能前移交给上料系统完成,这条输送带可以改为普通输送带。本实施例中就将第一条输送带的调距功能前移,交给上料系统完成,这条输送带改为普通输送带。

本实施例中每条调距输送带的入口低、出口高,沿前进方向呈倾斜坡度安装;在安装时,沿货物前进方向多条调距输送带呈同向脉冲式布置,即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在同一条直线上布置一个;而在与货物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根据需要选择错位或者不错位安装都可以。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距输送带与对应的分流耦合单元中直接上料的基本分流单元直线布置,但两向分流时调距输送带上的邮件包裹行进方向和与之衔接的基本分流单元上的邮件包裹行进方向垂直;两向分流时同一组分流耦合单元中的相邻衔接的基本分流单元之间互相垂直布置,其上的邮件包裹每经过一个基本分流单元就实现90°变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每一个基本分流单元均在货物正反向驱动行进方向呈水平安装,正反向驱动行进方向的两侧呈倾斜角度安装,其角度α为0°≤α≤30°,其中受料侧的高度大于非受料侧的高度;向调距输送带供料的基本分流单元在正反向驱动行进方向的两侧呈正向倾斜角度安装或反向倾斜角度安装,其角度α为0°≤α≤30°或-30°≤α≤0°;向调距输送带供料时在输送带入口处设有导流装置;呈一定角度安装的目的是使得邮件包裹尽量分布在每个基本分流单元的中心,使得邮件包裹在向左或向右变向的时间大致相等。

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基本分流单元上的邮件包裹行进高度均低于向其供料的上一个基本分流单元最低处的高度,这样做,目的是使邮件包裹在从调距输送带出口向基本分流单元行进时,邮件包裹的高度在依次下降,以此提高邮件包裹的分拣速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距输送带均采用调速电机进行驱动运转,在每一个调距输送带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安装有光电开关检测或视屏检测,用以检测调距输送带上的邮件包裹信息并将信息传输到总处理器,通过总处理器控制调距输送带加减速度以实现其上邮件包裹的补距或减距;补距或减距通过调距输送带的调速实现,这是因为每一件货物的重量、包装、大小均不同,在邮件包裹通过基本分流单元或进入调距输送带时会失距或增距,这种多次的失距或增距会使连续的两件邮件包裹碰在一起,造成无法确定流转方向,从而引起混乱。因此调距输送带会根据总处理器指令对该邮件包裹完成补距或减距的操作。

当邮件包裹一件一件陆续从最前部的调距输送带进入时,由于提前在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之前就设置了称重、拍照装置,称重、拍照后,图片和信息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能够识别其收件地址,并经过程序处理,按编号流向不同的收集仓或中转仓5或问题仓,其中收集仓是已经分拣完毕的货物,可以直接打包发运;中转仓是需要再次上线分拣的货物;问题仓是需要人工处理的货物。问题仓一般只设置1个收集口。由于每一件货物已经确定了出口编号,因此通过总处理器控制驱动每一个基本分流单元中的驱动电机的转向来使货物向需要的方向分流;三向分流型的基本分流单元则多一个前进方向的分流方向,三向分流型可以在受料方向的反方向建有驱动导流装置,倾斜安装时还需要设置气动或电磁控制的挡板。需要重复上线分拣的货物将会流入到中转口处的中转仓,可以直接分拣完毕的货物流向收集仓,需要进入下一分流耦合单元的包裹邮件将再次进入下一个调距输送带补距或减距,以调整供料密度,然后再由调距输送带供给基本分流单元再逐层分拣。这样经过多层的调距、分流耦合单元分拣以后,可以增加很多的流向出口。至于回流中转的货物则是重复上一级再细分的过程。这一分拣装置应用于多单元复进线分拣线(图1-图6),二级分拣的两向分流型可以形成(n+1)*(m-n-1)个流向出口。这里n是中转仓个数,m是分流出口。例如某方案有6个中转仓,35个分流出口,则因为有一个分流出口用于问题件的人工处理,6个用于中转仓,实际可以使用28个出口分流分拣完毕的货物,那么仅二级分拣就可以实现(6+1)*28 = 196个建包流向,对于现在的二级物流公司来说,近200个流向是可以满足其业务需求的。当然,如果需要增加流向个数,使用三级及三级以上分拣或者直接增加基本分流单元即可。

本实施例中从中分检出三种流向的包裹:一种是进入回流中转的包裹,一种是直接分出的包裹,一种是进入下一层分流耦合单元细分的包裹。进入中转的包裹则进入回流中转仓等待再次上线细分。已经分出流向的包裹则依次从分流出口流出。如图4中列出的对应有回流中转仓的每个分流耦合单元为4个基本分流单元变向分流,没有对应回流中转仓的耦合单元的基本分流单元为5个方向分流变向,因此,除一个分流出口供下一层流入,一个分流出口供回流中转使用外,还有3个流向可以直接分出。需要进入下一层分流的包裹则从其中一个分流出口流出进入下一层调距输送带,流入下一层调距输送带时,如果是90度变向流入,则需要安装导流板,依此例,每经过一层分流耦合单元分拣,就可以直接分出3个流向。经过n个分流耦合单元就可以分出3n个流向,如附图4,当n等于6时,即有6个回流中转仓,同时有2个耦合单元无回流中转仓。6个回流中转仓中的分流耦合单元均以4个基本分流单元为例,则经过6个回流中转单元的分流后,形成了18个直接流向;6个中转仓等待再次分拣;另外还有2个耦合单元无回流中转单元,分别可以分流出5个和6个直接流向,其中有一个直接流向要用于问题件人工处理,因此,本例就可以直接分出28个直接流向。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新的组合分流装置,其结构非常紧凑,极大的优化了物流分拣线上货物的分流路径,倍增了出口数量,而且结构简单,布置紧凑,投资小,占地面积小,分拣效率也很高。同时设备整体维护简单方便。满足了二、三及物流公司的投资小,场地租金小,自动化分拣的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