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气率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9677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气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产气率生物质气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科技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各国在工业发展上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能源的巨大需求,已经大大超过了预期。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生产方式已经完全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也不利于今后的社会发展。因此发展新型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众多的新型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具有数量基数大、再生速度快、获取方式多样简单、种类丰富等特点,符合现今世界所倡导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路线,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质中可被提取利用的能源称为生物质能源,它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存储在生物质体内的能源。目前主要的生物质能源研究对象有秸秆、果壳、果核、藻类、作物残渣、木屑、树叶、木块、动物粪便、生活垃圾等,这些生物质中含有c、h、o、n、p等多种元素,既可以用作生产燃料原料,又可以用于生产新型化工及生活材料,同时还可以提炼多种医疗药物。

近年,生物质的气化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现有的生物质气化装置依旧存在以下问题:原料气化不完全,可燃气体不纯净,焦油处理不彻底,所产生气体易堵塞燃气管道及炉具,燃烧有异味等,现有的气化装置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产气率生物质气化装置,效果好。

一种高产气率生物质气化装置,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炉体、转动安装在炉体底端的炉底、驱动机构、微波发生器、滤网、滤袋、水箱、水管、喷头;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炉底转动;

炉体的底端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加热腔,炉体内设有第一连接通道、第二加热腔、第二连接通道、净化腔、排气通道、储气腔;炉体上设有加料口、进气孔、排水孔;

上述微波发生器置于第一加热腔内,加料口与第一加热腔连通,第一加热腔通过第一连接通道与第二加热腔连通,第二加热腔置于第一加热腔的上方,第二加热腔与进气孔连通,第二加热腔通过第二连接通道与净化腔连通,净化腔与排水孔连通,净化腔通过排气通道与储气腔连通;

滤网置于第一连接通道内,滤袋置于第二连接通道内;

水管的第一端与水箱连通,水管的第二端穿过炉体并置于净化腔内,喷头安装在水管的第二端。

优选的,水管与炉体转动连接,水管的外周向表面设有外螺纹;

还包括滑套、移动片、磁致伸缩薄膜、线圈;滑套套装在水管上,滑套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移动片安装在滑套上,磁致伸缩薄膜安装在移动片上;线圈安装在炉体上,线圈所在的平面与磁致伸缩薄膜平行,第一线圈与外部电源连接。

优选的,移动片的边缘与炉体的内周向表面可移动连接;

还包括第一单向膜、第二单向膜;第一单向膜置于净化腔内,第一单向膜的第一端与炉体的内周向表面铰接,第一单向膜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单向膜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二连接通道;第二单向膜置于储气腔内,第二单向膜的第一端与炉体的内周向表面铰接,第二单向膜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单向膜用于封闭或打开排气通道。

优选的,滤网的中部向下凹陷。

优选的,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净化腔连通,排气通道的第二端与储气腔连通,排气通道的中部缠绕在第一加热腔或第二加热腔的外侧。

本发明中,将秸秆等生物质原料从加料口加入第一加热腔内,利用微波发生器,进行加热、裂解、还原、氧化等,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灰尘、焦油等;利用驱动机构带动炉底转动,生物质在燃烧时,避免生物质在第一加热腔内搭桥,从而提高产气量,使生物质充分燃烧。混合气体经过滤网初步过滤后进入第二加热腔内继续进行加热,混合气体中的焦油气体高温裂解,成为可燃气体,提高产气率,降低污染。第二加热腔内气体经过滤袋再次过滤后进入净化腔内。向线圈内通电,线圈产生磁场,在磁场力的作用下,磁致伸缩薄膜带动移动片移动,结合图1,移动片向上移动时,第二加热腔内的气体经过第二连接通道推开第一单向膜进入净化腔,移动片向下移动时,净化腔内的纯净气体经过排气通道推开第二单向膜进入储气腔内。利用水箱、水管、喷头对净化腔内的气体进行净化,移动片在移动时,由于滑套上的内螺纹与水管上的外螺纹啮合,水管会转动,提高喷洒效果,提高净化效果。利用第二加热腔的热量对排气通道的气体进行干燥,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产气率生物质气化装置,包括支架1、安装在支架1上的炉体2、转动安装在炉体2底端的炉底3、驱动机构4、微波发生器5、滤网6、滤袋7、水箱8、水管9、喷头10、滑套21、移动片22、磁致伸缩薄膜23、线圈24、第一单向膜25、第二单向膜26。

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炉底3转动。

炉体2的底端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加热腔11,炉体2内设有第一连接通道12、第二加热腔13、第二连接通道14、净化腔15、排气通道16、储气腔17;炉体2上设有加料口18、进气孔19、排水孔20。

上述微波发生器5置于第一加热腔11内,加料口18与第一加热腔11连通,第一加热腔11通过第一连接通道12与第二加热腔13连通,第二加热腔13置于第一加热腔11的上方,第二加热腔13与进气孔19连通,第二加热腔13通过第二连接通道14与净化腔15连通,净化腔15与排水孔20连通,净化腔15通过排气通道16与储气腔17连通。

滤网6置于第一连接通道12内,滤袋7置于第二连接通道14内。

水管9的第一端与水箱8连通,水管9的第二端穿过炉体2并置于净化腔15内,喷头10安装在水管9的第二端。

进一步的,水管9与炉体2转动连接,水管9的外周向表面设有外螺纹。滑套21套装在水管9上,滑套21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移动片22安装在滑套21上,磁致伸缩薄膜23安装在移动片22上;线圈24安装在炉体2上,线圈24所在的平面与磁致伸缩薄膜23平行,第一线圈24与外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移动片22的边缘与炉体2的内周向表面可移动连接;第一单向膜25置于净化腔15内,第一单向膜25的第一端与炉体2的内周向表面铰接,第一单向膜25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单向膜25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二连接通道14;第二单向膜26置于储气腔17内,第二单向膜26的第一端与炉体2的内周向表面铰接,第二单向膜26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单向膜26用于封闭或打开排气通道16;避免气体反向流动。

进一步的,滤网6的中部向下凹陷;提高过滤面积,增大过滤效果。

进一步的,排气通道16的第一端与净化腔15连通,排气通道16的第二端与储气腔17连通,排气通道16的中部缠绕在第一加热腔11或第二加热腔13的外侧。

将秸秆等生物质原料从加料口18加入第一加热腔11内,利用微波发生器5,进行加热、裂解、还原、氧化等,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灰尘、焦油等;利用驱动机构4带动炉底3转动,生物质在燃烧时,避免生物质在第一加热腔11内搭桥,从而提高产气量,使生物质充分燃烧。混合气体经过滤网6初步过滤后进入第二加热腔13内继续进行加热,混合气体中的焦油气体高温裂解,成为可燃气体,提高产气率,降低污染。第二加热腔13内气体经过滤袋7再次过滤后进入净化腔15内。向线圈24内通电,线圈24产生磁场,在磁场力的作用下,磁致伸缩薄膜23带动移动片22移动,结合图1,移动片22向上移动时,第二加热腔13内的气体经过第二连接通道14推开第一单向膜25进入净化腔15,移动片22向下移动时,净化腔15内的纯净气体经过排气通道16推开第二单向膜26进入储气腔17内。利用水箱8、水管9、喷头10对净化腔15内的气体进行净化,移动片22在移动时,由于滑套21上的内螺纹与水管9上的外螺纹啮合,水管9会转动,提高喷洒效果,提高净化效果。利用第二加热腔13的热量对排气通道16的气体进行干燥,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