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炉装置及焦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7810阅读:993来源:国知局
烘炉装置及焦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焦化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烘炉装置及焦炉。



背景技术:

烘炉是将冷态的焦炉进行烘烤,焦炉主要部位由砌砖砌成,焦炉炉体的砌体经干燥、脱水和升温阶段,使得炉温达到900~1000℃以上,为焦炉过渡到生产状态做准备。

烘炉是焦炉投产前重要而复杂的工艺技术过程,其质量的优劣对焦炉的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烘炉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按制定的烘炉计划进行焦炉的烘炉。

传统焦炉,烘炉一般采用炭化室的炉门处堆砌烘炉小灶燃烧燃料或者是直接在炭化室炉门预留孔处通过烘炉烧嘴燃烧热气烘炉形成烘炉气流,在炭化室内部形成上升的烘炉气流,烘炉气流再通过炭化室上部开设的炭化室烘炉跨越孔进入到燃烧室形成下降的烘炉气流。烘炉气流的流向如下:烘炉小灶→炭化室→烘炉孔→立火道→斜道→蓄热室→小烟道→烟道→烟囱。但是,烘炉废气排气路线过长,烘炉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烘炉装置及焦炉,大大缩短了烘炉路径,提高了烘炉效率。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烘炉装置,焦炉包括燃烧室和炭化室,所述燃烧室用于向所述炭化室进行传热,所述烘炉装置设置于所述燃烧室外,所述烘炉装置包括烘炉水平道和烘炉支管,所述烘炉水平道包括墙体和由所述墙体围成的中空的通道,所述烘炉水平道通过所述烘炉支管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用于向所述燃烧室内通入热量进行烘炉。

优选的是,与所述炭化室的一侧相邻的燃烧室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立火道,所述立火道沿着横向排布,所述烘炉水平道沿着横向排布,所述烘炉水平道通过所述烘炉支管与所述立火道连通。

优选的是,每个所述立火道通过1~2个烘炉支管与所述烘炉水平道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烘炉水平道长度和与其连通的所述燃烧室长度的比值为(0.8~1.2):1。

优选的是,所述烘炉水平道长度和与其连通的所述燃烧室长度的比值为1:1。

优选的是,所述烘炉水平道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通入热量的可开闭的炉门,在靠近所述炉门的区域比远离所述炉门的区域,所述烘炉支管的密度大。

优选的是,至少部分所述烘炉水平道设置于所述炭化室底部的下方,所述燃烧室底部开设有烘炉孔,所述烘炉支管与所述烘炉孔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烘炉水平道设置于所述炭化室底部的下方。

优选的是,烘炉水平道内设置有烧嘴,该烧嘴用于通过燃烧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来提供热量。

优选的是,所述烘炉水平道的墙体为硅砖砌体。

优选的是,所述烘炉水平道由干法砌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烘炉装置还包括烘炉小灶,所述烘炉小灶与所述烘炉水平道连通,所述烘炉小灶用于燃烧燃料提供热量。

优选的是,所述烘炉小灶内燃烧的燃料为固体燃料或气体燃料。

优选的是,所述的烘炉装置还包括换热室,该换热室设置于所述燃烧室上方,所述换热室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换热室包括烘炉气流和换热管道,所述燃烧室内设置有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用于向所述燃烧室内通入助燃气、或助燃气和可燃气,所述换热管道与所述换热室之间有空隙,所述燃烧室内的烘炉热量形成的烘炉气流流入到所述换热室内的空隙。生产过程中,进入到换热室内的空隙的烘炉气流与所述换热管道内的助燃气、或助燃气和可燃气进行热交换。当焦炉为单热方式时,换热管道只通入助燃气;当焦炉为复热方式时,换热管道包括两组,其中一组换热管道通入助燃气,另外一组通入可燃气。

优选的是,所述的烘炉装置还包括炉顶,该炉顶设置于所述换热室的上方,所述炉顶与所述换热室连通,所述炉顶设置有用于排放烘炉气流的排气通道和用于通入助燃气、或助燃气和可燃气的通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换热室内的空隙连通,所述通气通道与所述换热管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焦炉,包括燃烧室和炭化室,所述焦炉还包括上述中的所述烘炉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烘炉装置的烘炉水平道通过烘炉支管与燃烧室连通,直接向燃烧室内通入热量进行烘炉,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烘炉气流由炭化室上部开设的炭化室烘炉跨越孔进入到燃烧室,路径过长,焦炉温度升温慢等缺点。本实用新型中的烘炉装置大大缩短了烘炉路径,提高了烘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烘炉装置和焦炉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烘炉装置和焦炉的剖面图。

图中:1-燃烧室;2-炭化室;3-烘炉水平道;4-烘炉支管;5-立火道;6-炉门;7-烘炉孔;8-灯头;9-烘炉小灶;10-换热室;11-助燃气导入口;12-炉顶;13-排气通道;14-灯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烘炉装置,焦炉包括燃烧室1和炭化室2,燃烧室1用于向炭化室2进行传热,烘炉装置设置于燃烧室1外,烘炉装置包括烘炉水平道3和烘炉支管4,烘炉水平道3包括墙体和由墙体围成的中空的通道,烘炉水平道3的通道通过烘炉支管4与燃烧室1连通,用于向燃烧室1内通入热量进行烘炉。

本实施例中的烘炉装置的烘炉水平道3通过烘炉支管4与燃烧室1连通,直接向燃烧室1内通入热量进行烘炉,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烘炉气流由炭化室上部开设的炭化室烘炉跨越孔进入到燃烧室,路径过长,焦炉温度升温慢等缺点。本实施例中的烘炉装置大大缩短了烘炉路径,提高了烘炉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与炭化室2的一侧相邻的燃烧室1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立火道5,立火道5沿着横向排布,烘炉水平道3沿着横向排布,烘炉水平道3通过烘炉支管4与立火道5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立火道5与烘炉水平道3均沿着横向排布,从而使得烘炉装置在横向上对于燃烧室1的加热更加均匀。本实施例中的横向具体的指的是单个炭化室2的长度的方向。

优选的是,每个立火道5通过1~2个烘炉支管4与烘炉水平道3连通。

优选的是,烘炉水平道3长度和与其连通的燃烧室1长度的比值为(0.8~1.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烘炉水平道3长度和与其连通的燃烧室1长度的比值为1:1。烘炉水平道3的长度与燃烧室1长度一样,从而使得烘炉水平道3对于燃烧室1的加热形成完全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使得加热更加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烘炉水平道3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通入热量的可开闭的炉门6。烘炉支管4对应每个立火道5,烘炉热量对燃烧室1烘炉更直接,烘炉效率大大提高。

优选的是,至少部分烘炉水平道3设置于炭化室2底部的下方,燃烧室1底部开设有烘炉孔7,烘炉支管4与烘炉孔7连接。燃烧室1的底部设置有灯头8用于通入可燃气,与灯头8连接的通入可燃气的灯头管路14通常位于燃烧室1的外部的下方,所以说,燃烧室1下方的空间已经大多被通入可燃气的灯头管路14所占据。部分烘炉水平道3设置于炭化室2底部的下方,炭化室2底部的下方有更大的空间,所以有利于烘炉水平道3的堆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立火道5的底部开设有烘炉孔7,这样在燃烧室1内烘炉气流形成上升的气流,可以直接由燃烧室1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烘炉水平道3设置于炭化室2底部的下方。

优选的是,烘炉水平道3内设置有烧嘴,该烧嘴用于通过燃烧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来提供热量。当烘炉水平道3内通过燃烧来提供热量的燃料为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时,这样无需堆砌烘炉小灶9,烘炉水平道3内仍旧可以获取到足够的热量进行烘炉。

优选的是,烘炉水平道3的墙体为硅砖砌体。

优选的是,烘炉水平道3由干法砌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烘炉装置还包括烘炉小灶9,烘炉小灶9与烘炉水平道3连通,烘炉小灶9用于燃烧燃料提供热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烘炉小灶9内燃烧的燃料为固体燃料或气体燃料。具体的,烘炉小灶9可以通过燃烧煤来提供热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烘炉装置还包括换热室10,该换热室10设置于燃烧室1上方,换热室10与燃烧室1连通,换热室10内设置有换热管道,换热管道用于向燃烧室1内通入助燃气、或助燃气和可燃气,所述换热管道与所述换热室10之间有空隙,燃烧室1内的烘炉热量形成的烘炉气流流入到换热室10内的空隙,生产过程中,进入到换热室10内的空隙的烘炉气流与所述换热管道内的助燃气、或助燃气和可燃气进行热交换。燃烧室1设置有助燃气导入口11,助燃气导入口11与换热管道连通,换热室10用于生产过程中烘炉气流与换热管道进行热交换。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烘炉气流与换热管道通过接触进行热交换。当焦炉为单热方式时,换热管道只通入助燃气;当焦炉为复热方式时,换热管道包括两组,其中一组换热管道通入助燃气,另外一组通入可燃气。具体的,换热管道向燃烧室1通入的助燃气为空气,用于燃烧室1向炭化室2提供热量时助燃煤气的燃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烘炉装置还包括炉顶12,该炉顶12设置于换热室10的上方,炉顶12与换热室10连通,炉顶12设置有用于排放烘炉气流的排气通道13和用于通入助燃气、或助燃气和可燃气的通气通道,排气通道13与换热室10内的空隙连通,通气通道与换热管道连通。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立火道5的底部开设有烘炉孔7,这样在燃烧室1内烘炉气流形成上升的气流,可以直接由燃烧室1排出,再进入到换热室10排出,再由炉顶12排出,这样大大缩短了烘炉路径,提高了烘炉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焦炉,包括燃烧室和炭化室,焦炉还包括上述实施例1中的烘炉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