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4420发布日期:2018-11-24 10:4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生物质(biomass)资源气化的气化炉及气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盛行将生物质资源(建筑废料的粉碎物等源自生物的资源)气化并作为燃料等进行使用。例如,将生物质资源投入气化炉内点燃并通过其热量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干馏,使有机物热分解而气化,生成含有h2、ch4、co等的燃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36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358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4618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2389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将生物质资源气化时,当气化炉内存在充足的氧气时,则持续燃烧,直至将热分解后的气体燃烧而导致无法获得燃气。因此,供应给气化炉内的空气等氧化剂的量被限制在维持生物质资源的热分解所需的温度的程度。

此外,作为供应氧化剂的结构,已知从设置于收容有生物质资源的气化炉的内壁的供应口供应氧化剂的结构、将设置有一圈搅拌构件的旋转轴设置于气化炉内并从旋转轴的顶端(下端)供应氧化剂的结构(专利文献3)。

这样,对于从气化炉的内壁、旋转轴的顶端供应氧化剂的供应部的结构而言,氧化剂与生物质资源的反应被限制在供应部的周围,存在效率差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将生物质资源高效气化的气化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气化炉具备:炉主体,具有收容生物质资源的圆筒状的收容部;氧化剂供应部,向所述炉主体内供应氧化剂;轴,沿所述收容部内的铅直方向延伸设置,内置供所述氧化剂通过的氧化剂供应路;氧化剂供应管,其为从所述轴朝向所述收容部的内壁突出的管状的构件,内置氧化剂流路,所述氧化剂流路连通所述氧化剂的供应口与所述轴的所述氧化剂供应路,所述供应口在与所述收容部内的所述生物质资源接触的外表面开口;以及驱动部,以所述收容部内的铅直方向为旋转轴而使所述轴旋转,由此使所述氧化剂供应管在所述收容部内旋转。

所述气化炉可以使所述轴内置冷却剂流路,并且使所述氧化剂供应管内置与轴侧的所述流路连通的所述冷却剂流路。

所述气化炉可以具备上部刮板,所述上部刮板以从所述收容部的上部投入所述生物质资源并将所述生物质资源堆积至目标高度时与所述目标一致的高度,从所述轴朝向所述收容部的内壁突出。

所述气化炉可以具备分隔部并具备下部刮板,所述分隔部上下分隔所述收容部并具有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开口,所述下部刮板以接触或贴近所述分隔部的上表面的状态,从所述轴朝向所述收容部的内壁突出。

所述气化炉可以具备上下分隔所述收容部并具有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孔的分隔部,并将所述分隔部的上方的收容部设为第一气化室,而在所述分隔部的下方的收容部内具备第二气化室。

所述气化炉可以将所述轴和所述氧化剂供应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化室和所述第二气化室。

所述气化炉可以横跨所述第一气化室和所述第二气化室地设置所述轴,并将所述氧化剂供应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化室和所述第二气化室。

所述气化炉可以使所述轴具备第一氧化剂供应路和第二氧化剂供应路,所述第一氧化剂供应路从上部向所述第一气化室内的所述氧化剂供应管供应氧化剂,所述第二氧化剂供应路从下部向所述第二气化室内的所述氧化剂供应管供应氧化剂。

所述气化炉可以具备下部刮板,所述下部刮板以接触或贴近所述分隔部的上表面的状态,从所述轴朝向所述收容部的内壁突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可高效地气化生物质资源的气化炉。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气化炉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轴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轴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b线处的氧化剂供应管的剖面图。

图5a是表示与图2的(a)所示的正面平行地穿过旋转中心的截面的图。

图5b是表示与图2的(b)所示的侧面平行地穿过旋转中心的截面的图。

图6是图2的d线处的上部刮板的剖面图。

图7是图2的c线处的剖面图。

图8是图2的e线处的剖面图。

图9是图8的f线处的下部刮板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轴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气化炉的说明图。

图12是实施方式3的气化炉的说明图。

图13是实施方式4的气化炉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化炉的概要。

<整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1的气化炉是用于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将该原料干馏并气化的装置。气化炉具备:炉主体1、轴3、原料投入部4、驱动部5、氧化剂供应部6、冲孔板13、下部刮板21、氧化剂供应管22、上部刮板23以及鼓风机12。

炉主体1具有将原料收容于内部的圆筒状的收容部19,并在外壁与内壁之间具有水冷夹套18。水冷夹套18从设置于上部的冷却剂导入部11导入作为冷却剂的冷却水,使其在炉主体1的壁内循环而冷却炉主体,并将冷却后的冷却剂从冷却剂排出部15排出。

轴3沿收容部19内的铅直方向延伸设置,并如下文中所述,内置供氧化剂通过的氧化剂供应路。

原料投入部4是向炉主体1内的收容部19投入片料、粒料等原料的装置。原料投入部4例如通过螺旋加料器将从未图示的链式输送机、斗式升降机、螺旋输送机等供应系统供应的原料向收容部19内投入。此外,原料投入部4具备点燃原料的电加热器41。

驱动部5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51、和将电动马达51的驱动力向轴3传递的齿轮等连结机构52,并以铅直方向为旋转轴而使轴3旋转驱动。

氧化剂供应部6具备:鼓风机61、管道62以及连接部63,连接部63如下文中所述与轴3的氧化剂供应路连通,并通过鼓风机61将作为氧化剂的空气送出,经由管道62、连接部63以及轴3向收容部19内供应氧化剂。

冲孔板13是上下分隔收容部19并具有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开口的分隔部。冲孔板13的开口大小设定为比投入时的原料的大小更小,以便能承载被投入于收容部19的原料,并使碳化而变成细小颗粒的原料落下。本实施方式1的冲孔板13是所谓的冲孔金属板,但并不限于此,可以是筛网、格栅。

下部刮板21以接触或贴近冲孔板13的上表面的状态,从轴3朝向收容部19的内壁沿水平方向突出。需要说明的是,贴近的状态是指,以使冲孔板13上的原料可移动的方式,使下部刮板21的下端与冲孔板13的间隙接近原料大小,或者以比原料大小更小的方式贴近的状态。

氧化剂供应管22是从轴3朝向收容部19的内壁水平突出的管状的构件,内置连通氧化剂的供应口与轴的所述氧化剂供应路的氧化剂流路,所述氧化剂的供应口在与收容部内的原料接触的外表面开口。

上部刮板23以从收容部19的上部投入原料并将所述原料堆积至目标高度时与所述目标一致的高度,从轴3朝向收容部19的内壁水平突出。

鼓风机12是吸气侧与收容部19的位于冲孔板13下方的空间连接,将在收容部19内气化后的燃气吸出并经由配管14向燃气轮机等需求侧送出。

这样,气化炉在通过原料投入部4将原料向收容部19内投入,并使原料堆积于冲孔板13上,通过旋转驱动轴3而使氧化剂供应管22在收容部19内水平旋转的状态下,对原料进行干馏,使有机物气化而获得燃气并向需求侧送出。此时,本实施方式1的气化炉一边使氧化剂供应管22在收容部19内水平方向旋转一边供应氧化剂,因此能在收容部19内的水平方向的大范围发生反应,并随之在大范围内发生热分解,因此能高效地进行气化。

<各部分的结构>

接着,详细说明各部分的结构。图2是表示轴3的结构的图,图2的(a)是轴3的主视图,图2的(b)是侧视图,图2的(c)是a-a剖面图。此外,图3是表示轴3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轴3如图2、图3所示,在中心具有作为冷却剂流路的冷却水的往路管34,在往路管34外嵌有上部轴33,并将往路管34的外周面与上部轴33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设为作为冷却剂流路的冷却水的回路管332。

在上部轴33的下方连接有下部轴31。下部轴31在中心具有往路管34,具有与往路管34呈同心圆状的外轮廓317,并将往路管34的外周面与外轮廓317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纵向分割为四个部分。换而言之,下部轴31在与旋转轴正交的截面处,用分隔板313~316将往路管34的外周面与外轮廓317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分割为四个部分。本实施方式1的轴将该分割为四个部分的空间中,以往路管34作为中心呈点对称的位置处的一对空间设为作为冷却剂流路的冷却水的回路管319,并将另一对空间设为氧化剂供应路318。

而且,在下部轴31的上端部,回路管319/319的比上部轴33靠外侧的部分被盖部328/328封闭。此外,氧化剂供应路318/318的比上部轴33靠内侧的部分被盖部329/329封闭。即,上部轴33的回路管332与回路管319在下部轴31的未设置有盖部329/329的区域处连通。需要说明的是,下部轴31的外轮廓317将圆管纵向分割为四个部分,分别连接在分隔板313~316之间。这些外轮廓317从上部轴33的下端延伸设置直至上方,与上部轴3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空间,上端被盖部312封闭。在该空间之中,在面对由分隔板314、315夹持的氧化剂供应路318以及由分隔板316、313夹持的氧化剂供应路318的外轮廓317的上部,设置有贯通外周面与内周面的孔311。作为氧化剂的供应口的孔311与氧化剂供应路318/318在未设置有下部轴31的盖部329/329的区域处连通。

另一方面,在轴3的上部,盖状的连接部169连接于往路管34的上端部,往路管34相对于连接部169可旋转,连接部169与往路管34通过未图示的密封等保持水密。该连接部169经由往路管16被供应来自未图示的冷热源的冷却水,并将冷却水向轴3的往路管34供应。

此外,连接管35与上部轴33同样外嵌于往路管34,连接管35的下端与上部轴33的上端抵接,上部轴33可旋转地连接于连接管35。此外,往路管34也相对于连接管35可旋转。而且,该往路管34与连接管35之间以及上部轴33与连接管35之间通过未图示的密封机构保持水密。该连接管35经由回路管17使在上部刮板23、氧化剂供应管22、下部刮板21内循环的冷却水向冷热源侧回流。这样,由于轴3可连接地连接于连接部169以及连接管35,因此即使轴3被旋转驱动,也能使冷却剂循环于作为冷却剂流路的往路管34以及回路管319、332。

此外,如图1、图2所示,以覆盖下部轴31的孔311周围的方式设置有氧化剂供应部6的连接部63,当氧化剂从鼓风机61经由管道62送往连接部63内时,经由孔311/311向氧化剂供应路318供应。此外,轴3可旋转地连接于连接部63,因此即使被旋转驱动,也能向氧化剂供应路318供应氧化剂。

接着,使用图1~图5b说明氧化剂供应管22。如图2的(c)所示,对于氧化剂供应管22而言,以下部轴31为中心呈放射状地、与相邻的其他氧化剂供应管22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氧化剂供应管22。在图2的(c)的例中,放射状地设置有四个氧化剂供应管22。换而言之,两个氧化剂供应管22隔着下部轴31设置于一条直线上,另外他两个氧化剂供应管22隔着下部轴31设置于与该直线正交的直线上。

图4是图2所示的b线处的氧化剂供应管22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氧化剂供应管22在中心具有作为冷却剂流路的冷却水的往路管222,并具有截面与往路管222呈同心圆状的外管223。需要说明的是,氧化剂供应管22的基端部与轴3连接,顶端部被未图示的盖部封闭。

此外,氧化剂供应管22通过分隔板226将往路管222的外周面与外管223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上下一分为二。本实施方式1的氧化剂供应管22将该一分为二的上部空间设为冷却剂的回路管224,并将下部空间设为氧化剂流路225。在形成该氧化剂流路的外管223具有氧化剂供应口227,该氧化剂供应口227在长尺寸方向的规定位置,在与原料接触的外表面开口,与内部的氧化剂流路225连通。本实施方式1的氧化剂供应管22在长尺寸方向上大致等间隔的九处分别具有两个氧化剂供应口227。这样,氧化剂供应管22从设置于长尺寸方向的多个氧化剂供应口227分别供应氧化剂。

往路管222在氧化剂供应管22的顶端附近与回路管224连接,通过往路管222向顶端部供应的冷却剂返回回路管224并向下部轴31内的回路管319回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氧化剂供应管22的上部,在氧化剂供应管22的长尺寸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直立设置有两片平板状的搅拌叶片221。该氧化剂供应管22的长尺寸方向上的搅拌叶片221的位置因每个氧化剂供应管22而异,因此各氧化剂供应管22的搅拌叶片221能对长尺寸方向的不同位置进行搅拌,能无死角地对收容部19内进行搅拌。

图5a是表示与图2的(a)所示的正面平行地穿过旋转中心的截面的图,图5b是表示与图2的(b)所示的侧面平行地穿过旋转中心的截面的图。如图5a、5b所示,下部轴31的往路管34与各氧化剂供应管22的往路管222连接。此外,在下部轴31与氧化剂供应管22的连接部分的周围设置有外环构件32,并在下部轴31的外表面与外环构件3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该空间被未图示的分隔板分隔为与氧化剂供应管22的冷却剂的回路管224连通的上部空间326、和与氧化剂供应管22的氧化剂流路225连通的下部空间327。

如图5a所示,在下部轴31的外轮廓317设置有连通冷却水的回路管319与位于该回路管319的外侧的上部空间326的连通孔321。而且,该上部空间326与氧化剂供应管22的冷却剂流路224连通。

根据这些结构,从下部轴31的往路管34经由各氧化剂供应管22的往路管222送往各氧化剂供应管22的顶端部的冷却剂在各氧化剂供应管22的顶端部向回路管224返回。然后,回到氧化剂供应管22的回路管224的冷却剂经由上部空间326以及外轮廓317的连通孔321向下部轴31的回路管319回流。

此外,如图5b所示,在下部轴31的外轮廓317设置有连通氧化剂供应路318与外环构件32内的下部空间327的连通孔322。而且,该下部空间327与氧化剂供应管22的氧化剂流路225连通。

根据这些结构,供应至下部轴31的氧化剂供应路318的作为氧化剂的空气经由连通孔322向下部空间327供应。然后,作为氧化剂的空气从下部空间327被送向氧化剂供应管22的氧化剂流路225,并从设置于氧化剂流路225的氧化剂供应口227供应给原料。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b中,冷却剂流路224与上部空间326连通,返回冷却剂流路224的冷却剂导入上部空间326。然后,由于上部空间在周向上连续,因此上部空间326的冷却剂经由图5a所示的连通孔321向下部轴31的冷却剂流路319回流。此外,在图5a中,氧化剂供应管22的氧化剂流路225也与下部空间327连通。而且,由于下部空间在周向上连续,因此经由图5b所示的连通孔322向下部空间327导入的氧化剂从图5a所示的下部空间327被送向氧化剂供应管22的氧化剂流路225。

接着,使用图6、图7说明上部刮板23的结构。图6是图2的d线处的上部刮板23的剖面图。如图6所示,上部刮板23在中心具有作为冷却剂流路的冷却水的往路管231,并具有在图6的剖面处与往路管231呈同心圆状的外管232。此外,上部刮板23将往路管231的外周面与外管232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设为冷却剂的回路管233,往路管231在上部刮板23的顶端附近开放并与回路管233连接。而且,上部刮板23的基端部与轴3连接,顶端部被未图示的盖部封闭。

图7是图2的c线处的剖面图。从下部轴31内的往路管34供应至上部刮板23的往路管231的冷却剂通过往路管231被送向上部刮板23的顶端部,再返回回路管233并向下部轴31内的回路管319回流。这样,通过使冷却剂在往路管231以及回路管233内循环,上部刮板23被冷却。

接着,使用图8、图9说明下部刮板21的结构。图8是图2的e线处的剖面图,图9是图8的f线处的下部刮板21的剖面图。如图8所示,隔着下部轴31在一条直线上设置有两个下部刮板21。不限于此,也可以以下部轴31为中心而放射状地设置三个以上的下部刮板21。

此外,下部刮板21在中心具有作为冷却剂流路的冷却水的往路管213,并具有在图9的截面处与往路管213呈同心圆状的外管210。此外,下部刮板21将往路管213的外周面与外管210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设为冷却剂的回路管214,往路管213在下部刮板21的顶端附近开放并与回路管214连接。而且,下部刮板21的基端部与下部轴31连接,顶端部被未图示的盖部封闭。需要说明的是,与图7所示的上部刮板23同样地,下部刮板21的往路管213与下部轴31的往路管34连接,回路管214与下部轴31的回路管319连接。从该下部轴31内的往路管34供应至下部刮板21的往路管213的冷却剂通过往路管213被送向下部刮板21的顶端部,再返回回路管214并向下部轴31内的回路管319回流。这样,通过使冷却剂在往路管213以及回路管214内循环,下部刮板21被冷却。

此外,下部刮板21随着下部轴31的旋转而向箭头219方向、即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下部刮板21具备在该旋转方向上位于外管210的前侧的平板状的压板211。需要说明的是,下部刮板21将该压板211的下端或外管210的下端设置于接触或贴近冲孔板13的上表面的位置。设置于该位置的下部刮板21旋转,压板211以推开原料的方式进行搅拌,由此,碳化并变成细小颗粒的原料经由冲孔板13的孔落下。由此,能除去碳化的原料,更换冲孔板13上的原料而持续地进行气化。

<气化方法>

在上述结构的气化炉中,进行气化时首先通过原料投入部4将原料投入收容部19内。此时,通过原料投入部4的电加热器41点燃原料,将原料以点燃的状态投入。

另一方面,未图示的冷热源将作为冷却剂的冷却水经由往路管16供应至轴3,使其在轴3内循环而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循环后的冷却水从回路管17排出。此外,该冷热源将冷却水经由冷却剂导入部11向炉主体1的水冷夹套18供应,使其在水冷夹套18内循环而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循环后的冷却水从冷却剂排出部15排出。

此外,驱动部5通过电动马达51的驱动而旋转驱动轴3。由此,与轴3连接的上部刮板23、氧化剂供应管22以及下部刮板21也在收容部19内旋转。

进而,氧化剂供应部6通过鼓风机61将作为氧化剂的空气送出并经由管道62以及连接部63向轴3内供应。供应至轴3内的空气经由氧化剂供应路318向氧化剂供应管22供应,经由氧化剂流路225从氧化剂供应口227向原料供应。当在收容部19内堆积了规定量原料的状态下供应空气时,从被原料投入部4点燃的原料开始燃烧,火焰扩散至堆积在收容部19内的原料整体。然后,当收容部19内的氧气被消耗时,形成干留状态。氧化剂供应部6以维持该干留状态的方式供应适量的空气。

原料中的有机物通过该干留而热分解并气化,该气体通过鼓风机12的驱动被吸出,并作为燃气经由配管14向需求侧供应。

需要说明的是,下部刮板21在冲孔板13上进行原料的搅拌,并使碳化而变成细小颗粒的原料经由冲孔板13的孔排出。即,冲孔板13下方的空间作为吸出燃气的腔室而发挥功能,并且作为气化后原料的接收部而发挥功能。

这样,从原料投入部4投入原料以补充因气化和排出而减少的原料,使收容部19内保持规定量的原料。例如,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使堆积于收容部19内的原料达到目标高度的方式进行控制。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可以通过传感器等来测量原料的堆积量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原料投入部4的投入量来进行,也可以由人控制原料投入部4的投入量。

当从该原料投入部4固定地投入原料时,在投入部位形成原料山,堆积的原料的高度变得不均匀,而使气化的效率降低,因此,设置了位于与堆积原料的目标高度一致的位置的上部刮板23。该上部刮板旋转,由此使投入的原料山平整,使原料的高度均匀。

<实施方式1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由于氧化剂供应管22一边在收容部19内旋转一边供应氧化剂,因此能在收容部19内的大范围适当地进行氧化反应,能高效地进行气化。

此外,通过在与堆积原料的目标高度一致的位置具备上部刮板23,能使堆积的原料高度均匀,能在收容部19内遍及上部刮板23的旋转所覆盖的大范围地适当进行气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虽然设置有下部刮板21、氧化剂供应管22以及上部刮板23,但也可以省略下部刮板21、上部刮板23。在该情况下,氧化剂供应管22可以兼用作下部刮板21、上部刮板23。此外,设置氧化剂供应管22的高度可以任意设定。例如,设置氧化剂供应管22的高度根据原料、反应条件、收容部的形状等来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采用了从氧化剂供应管22供应氧化剂的结构,但可以采用使氧化剂流路内置于上部刮板23、下部刮板21,并从上部刮板23、下部刮板21供应氧化剂的结构。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如图2所示,示出了在轴3的中心具有往路管34并将其周围的空间分割为四个部分地设置氧化剂供应路318、回路管319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设为图10的(a)~(f)的结构。

在图10的(a)中,以氧化剂供应路401为中心,用分隔板409将氧化剂供应路401的外周面与外管400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一分为二,将一方设为往路管402并将另一方设为回路管403。

图10的(b)为用分隔板408将外管400的内部空间放射状地分割为八个部分的例子。将该八个空间之中的四个设为氧化剂供应路401、两个设为往路管402、剩下两个设为回路管403。

图10的(c)为用分隔板408将外管400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四个部分的例子。将该四个空间之中的两个设为氧化剂供应路401、一个设为往路管402、剩下一个设为回路管403。

此外,轴的截面形状并不限于圆形,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在图10(d)~(f)中设为四边形。

在图10的(d)中,以氧化剂供应路401为中心,用分隔板407将氧化剂供应路401的外周面与外管410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一分为二,将一方设为往路管402并将另一方设为回路管403。

图10的(e)为用分隔板406将外管410的内部空间对角线状地分割为四个部分的例子。将该四个空间之中的两个设为氧化剂供应路401、一个设为往路管402、剩下一个设为回路管403。

图10的(f)为用分隔板405将外管410的内部空间纵横分割为四个部分的例子。将该四个空间之中的两个设为氧化剂供应路401、一个设为往路管402、剩下一个设为回路管403。

需要说明的是,氧化剂供应路401、往路管402、回路管403的配置优选如图10的(a)~(f)所示,以旋转轴为中心而点对称地配置。

<实施方式2>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气化炉的说明图。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比,本实施方式2的气化炉在冲孔板13的下部具备第二气化室的结构不同,其他结构相同,因此对同一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等并省略再次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2中,如图11所示,收容部19内的冲孔板13上方的区域为第一气化室,冲孔板13下方的区域为第二气化室。

在本实施方式2中,将轴3延伸设置至冲孔板13下方的第二气化室,并在第二气化室内具备上部刮板123和氧化剂供应管122。需要说明的是,上部刮板123与上述的上部刮板23结构相同,氧化剂供应管122与上述的氧化剂供应管22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结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2的气化炉中,由于具备冲孔板13下方的第二气化室,因此在第一气化室碳化后的原料(以下简称为碳化物)从冲孔板13的孔落下并堆积于第二气化室内。通过一边向堆积于该第二气化室内的碳化物供应作为氧化剂的空气一边进行干留,使co等气体产生。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2,能再次利用从第一气化室排出的碳化物来进一步进行气化,使气化的效率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虽然设置有氧化剂供应管122和上部刮板123,但可以省略上部刮板123。此外,除了氧化剂供应管122和上部刮板123以外,也可以具备下部刮板。

此外,虽然设为在第二气化室中从氧化剂供应管122供应氧化剂的结构,但也可以设为使氧化剂流路内置于上部刮板123、下部刮板并从上部刮板123、下部刮板供应氧化剂的结构。

<实施方式3>

图12是实施方式3的气化炉的说明图。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比,本实施方式3的气化炉在将冷却剂流路和氧化剂供应路独立地设置于第一气化室和第二气化室的结构上不同,其他结构相同,因此对同一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等并省略再次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3中,如图12所示,收容部19内的冲孔板13上方的区域为第一气化室,冲孔板13下方的区域为第二气化室。

在本实施方式3中,使第二气化室的冷却剂流路以及氧化剂供应路与第一气化室不同,设为从轴3的下端供应第二气化室用的氧化剂和冷却水的结构。如图12所示,氧化剂供应部106通过鼓风机161来对第二气化室用的空气进行送风,经由管道162、连结管163以及轴3向氧化剂供应管122供应空气,并将该空气从氧化剂供应管122供应至碳化物。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3,由于使第二气化室的冷却剂流路以及氧化剂供应路与第一气化室不同,因此能分别针对第一气化室和第二气化室适当地设定冷却剂以及氧化剂的供应条件。

<实施方式4>

图13是实施方式4的气化炉的说明图。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比,本实施方式4的气化炉在针对第一气化室和第二气化室独立地设置轴的结构上不同,其他结构相同,因此对同一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等并省略再次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4中,如图13所示,与第一气化室的轴3分开地在第二气化室设置轴103,并将上部刮板123以及氧化剂供应管122连接于轴103。此外,驱动部105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151、和将电动马达151的驱动力向轴103传递的齿轮等连结机构152,并以铅直方向为旋转轴而旋转驱动轴103。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4,由于第二气化室的轴103与第一气化室分开设置,因此能容易地分离第一气化室和第二气化室,提高维护性。能分别针对第一气化室和第二气化室适当地设定轴的转速、开始旋转的定时等旋转条件。

附图标记说明

1:炉主体;

3:轴;

4:原料投入部;

5:驱动部;

6:氧化剂供应部;

12:鼓风机;

13:冲孔板;

19:收容部;

21:下部刮板;

22:氧化剂供应管;

23:上部刮板;

31:下部轴;

33:上部轴;

35:连接管;

61:鼓风机;

62:管道;

63:连接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