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吸气立式炭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7011发布日期:2019-01-13 17:52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上、下吸气立式炭化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立式炭化炉,特别涉及上、下吸气立式炭化炉,属于炭化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的立式炭化炉在炭化腔高温燃烧的炭化过程中,使炭化炉的炉底也达到相当高的温度,经常使炉底金属支撑板在高温下发生软化,结构强度降低,使炭化炉内的物料往下掉落,严重影响到炭化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炭化炉温度过高、影响到炭化过程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上、下吸气立式炭化炉,可以达到控制温度、保证炭化质量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上、下吸气立式炭化炉,包括支撑架和炉壁,所述炉壁为圆柱体形,炉壁固定设置在支撑架内,炉壁内为炭化腔,支撑架底部、炉壁下方为进气室;

还包括下吸气和内布风一体装置、上吸气装置和布料器装置;所述下吸气和内布风一体装置的上部在炭化腔底部,下吸气和内布风一体装置的下部在进气室内;下吸气和内布风一体装置包括水循环结构和下吸气结构;

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锥形密封体、出水热管、若干水管、若干连接水套管和底盘水套,所述锥形密封体包括上部的锥形密封水套、侧面斜向的环形水套和底部水套;所述锥形密封水套和出水热管处在炭化腔底部,所述若干水管、若干连接水套管、底盘水套及锥形密封体的环形水套、底部水套均处在进气室内;

所述锥形密封水套底部与环形水套上端连通,所述环形水套下端与底部水套连通;若干水管斜向设置,若干水管的上端分别与炉壁底部固定连接、若干水管的下端分别与底盘水套相连通;若干连接水套管上端分别通过与环形水套的下侧面密封连接、与环形水套相连通,若干连接水套管的下端分别与若干水管中部相连通;

炉壁底部一侧设置有热水出口,所述出水热管自锥形密封水套顶部向上引出,再90°折弯后,与热水出口相连通;炉壁底部下方一侧设置有冷水入口,所述冷水入口与1个水管的上端相连通;

冷水自冷水入口进入,经水管、若干连接水套管、锥形密封体和出水热管吸热后变为热水,自热水出口排出;

所述下吸气结构包括热气腔、若干热气管和环形热气底管,锥形密封体内部形成热气腔;所述连接水套管的直径大于热气管的直径,若干热气管上部分别套接在连接水套管内,热气管与连接水套管之间形成水流动的间隙;若干热气管上端分别与热气腔相连通,若干热气管下部分别与环形热气底管相连通;环形热气底管一侧设置有热气出口A;

所述锥形密封水套上设置有若干气孔A,所述气孔A使炭化腔与热气腔相连通,气孔A与锥形密封水套的内腔不相通连;

炭化腔的热气自炭化腔底部通过气孔A进入热气腔,然后,自热气腔经热气管到达环形热气底管,从热气出口A排出;下吸气和内布风一体装置在炭化过程中,通过水循环结构对自身进行冷却,保持了炭化腔高温燃烧状态下,自身的结构强度,确保了炭化物料在炭化腔不会往下掉落,从而完成炭化过程;

所述上吸气装置为圆环形,设置在炉壁上部,上吸气装置的外径与炉壁外径相等;上吸气装置的外壁上设置有热气出口B;

所述布料器装置设置在炉壁上端、上吸气装置上方,布料器装置包括中心圆板、若干布料器支架和若干布料板,若干布料器支架外端分别与炉壁固定连接,若干布料器支架内端分别与中心圆板固定连接;若干布料板数量与若干布料器支架数量相等,若干布料板与若干布料器支架相间设置,若干布料板内端分别与中心圆板固定连接。

所述炉壁与支撑架为间隙设置,炉壁与支撑架之间通过固定连接条固定连接。

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8个均匀设置的水管、8个均匀设置的连接水套管;8个水管斜向设置,8个水管的上端分别与炉壁底部固定连接,8个水管的下端分别与底盘水套相连通;8个连接水套管上端通过与环形水套的下侧面密封连接、与环形水套相连通,8个连接水套管的下端与8个水管中部相连通。

还包括密封底盖,所述密封底盖设置在底盘水套中间的下侧面,密封底盖拧开后,能放空水循环结构内部的积水。

所述下吸气结构包括8个热气管,8个热气管上部分别套接在连接水套管内,8个热气管上端分别与热气腔相连通,8个热气管下部分别与环形热气底管相连通。

所述环形热气底管的直径大于热气管的直径,使多个热气管的热气汇聚到环形热气底管后,能顺畅流动。

所述底盘水套的水平位置底于环形热气底管的水平位置,使水循环结构能充分吸收下吸气结构的热量。

所述锥形密封水套上设置有128个气孔A,分为6层,从上部第1层至下部第6层,每层的气孔A数为:7个、16个、18个、24个、30个、33个。

所述圆环形上吸气装置的内径与炭化腔的内径相等,圆环形上吸气装置的环形内壁上有若干进气孔。

布料器装置包括4个布料器支架和4个布料板,4个布料器支架外端分别与炉壁固定连接,4个布料器支架内端分别与中心圆板固定连接,4个布料板与4个布料器支架相间设置,4个布料板内端分别与中心圆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炭化炉的炉底达到相当高的温度,利用水冷和上下吸气的方式控制温度,保证了内部结构强度,确保了炭化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锥形密封体仰视放大图;

图4-1是:锥形密封水套主视放大图(每行气孔A为示意);

图4-2是:锥形密封水套仰视图;

图5-1是:上吸气装置主视图;

图5-2是:上吸气装置俯视图;

图6-1是:布料器装置主视图(剖视图);

图6-2是:布料器装置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支撑架1、炉壁2、进气室3、下吸气和内布风一体装置4、上吸气装置5、热气出口B 6、布料器装置7、中心圆板701、布料器支架702、布料板703、水循环结构8、锥形密封体801、锥形密封水套801A、环形水套801B、底部水套801C、气孔A 801D、出水热管802、水管803、连接水套管804、底盘水套805、下吸气结构9、热气腔901、热气管902、环形热气底管903、热气出口A 904、热水出口10、冷水入口11、密封底盖12、进气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6-2所示,上、下吸气4立式炭化炉,包括支撑架1和炉壁2,所述炉壁2为圆柱体形,炉壁2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内,炉壁2内为炭化腔,支撑架1底部、炉壁2下方为进气室3,炉壁2底部与支撑架1底部有段距离;

还包括下吸气和内布风一体装置4、上吸气装置5和布料器装置7;所述下吸气和内布风一体装置4的上部在炭化腔底部,下吸气和内布风一体装置4的下部在进气室3内,起到支撑炭化物料的作用;下吸气和内布风一体装置4包括水循环结构8和下吸气结构9;

所述水循环结构8包括锥形密封体801、出水热管802、8个水管803、8个连接水套管804和底盘水套805,所述锥形密封体801包括上部的锥形密封水套801A、侧面斜向的环形水套801B和底部水套801C;所述锥形密封水套801A和出水热管802处在炭化腔底部,所述8个水管803、8个连接水套管804、底盘水套805、环形水套801B、底部水套801C均处在进气室3内;

所述锥形密封水套801A底部与环形水套801B上端连通,所述环形水套801B下端与底部水套801C连通;8个水管803斜向设置,8个水管803的上端分别与炉壁2底部固定连接、8个水管803的下端分别与底盘水套805相连通;8个连接水套管804上端分别通过与环形水套801B的下侧面密封连接、与环形水套801B相连通,8个连接水套管804的下端分别与8个水管803中部相连通;

炉壁2底部一侧设置有热水出口10,所述出水热管802自锥形密封水套801A顶部向上引出,再90°折弯后,与热水出口10相连通;炉壁2底部下方一侧设置有冷水入口11,所述冷水入口11与1个水管803的上端相连通;

冷水自冷水入口11进入,经水管803、8个连接水套管804、锥形密封体801和出水热管802吸热后变为热水,自热水出口10排出;

所述下吸气结构9包括热气腔901、8个热气管902和环形热气底管903,锥形密封体801内部形成热气腔901;所述连接水套管804的直径大于热气管902的直径,8个热气管902上部分别套接在连接水套管804内,热气管902与连接水套管804之间形成水流动的间隙;8个热气管902上端分别与热气腔901相连通,8个热气管902下部分别与环形热气底管903相连通;环形热气底管903一侧设置有热气出口A 904;

所述锥形密封水套801A上设置有128个气孔A 801D,所述气孔A 801D使炭化腔与热气腔901相连通,气孔A 801D与锥形密封水套801A的内腔不相通连;

炭化腔的热气自炭化腔底部通过气孔A 801D进入热气腔901,然后,自热气腔901经热气管902到达环形热气底管903,从热气出口A 904排出;下吸气和内布风一体装置4在炭化过程中,通过水循环结构8对自身进行冷却,保持了炭化腔高温燃烧状态下,自身的结构强度,确保了炭化物料在炭化腔不会往下掉落,从而完成炭化过程;

所述上吸气装置5为圆环形,设置在炉壁2上部,上吸气装置5的外径与炉壁2外径相等;上吸气装置5的外壁上设置有热气出口B 6;

所述布料器装置7设置在炉壁2上端、上吸气装置5上方,布料器装置7包括中心圆板701、4个布料器支架702和4个布料板703,4个布料器支架702外端分别与炉壁2固定连接,4个布料器支架702内端分别与中心圆板701固定连接;4个布料板703与4个布料器支架702相间设置,4个布料板703内端分别与中心圆板701固定连接。

所述炉壁2与支撑架1为间隙设置,炉壁2与支撑架1之间通过固定连接条固定连接。

还包括密封底盖12,所述密封底盖12设置在底盘水套805中间的下侧面,密封底盖12拧开后,能放空水循环结构8内部的积水。

所述环形热气底管903的直径大于热气管902的直径,使多个热气管902的热气汇聚到环形热气底管903后,能顺畅流动。

所述底盘水套805的水平位置底于环形热气底管903的水平位置,使水循环结构8能充分吸收下吸气结构9的热量。

所述锥形密封水套801A上的128个气孔A 801D,分为6层,从上部第1层至下部第6层,每层的气孔A 801D数为:7个、16个、18个、24个、30个、33个。

所述圆环形上吸气装置5的内径与炭化腔的内径相等,圆环形上吸气装置5的环形内壁上有23个进气孔13。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