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方法及外热竖式下行低温热解炉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300251阅读:来源:国知局
,煤气通过气体导出泵输入贮气室。
[0064]更具体是所述热解是被加热成200°C的粉煤或油页岩粉通过下煤斗均布在热解炉内,均布的粉煤或油页岩粉通过加热室和粉煤或油页岩粉热解料层,经过多层热解,多层加热,进而分解出半焦炭、油气与热煤气;
[0065]已经被热解出煤气的半焦炭经过多层热解后继续下沉到进一步连接螺旋出料机的半焦出料口;
[0066]热解产生的粉尘通过排烟口分离下沉经过排尘室收集到贮尘水封池。
[0067]下煤斗下出口与底部出料口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间接加热与热解空间,加热热解空间装有多层垂直的煤气支通道或多层交叉的煤气支通道,煤气支通道通过除尘片联通煤气主通道、排尘室;
[0068]所述煤气主通道内侧壁制有向上衔接所述煤气支通道,由内至外下斜的上位下斜除尘片,煤气主通道外侧壁制有向上承接所述上位下斜除尘片的由内至外下斜的下位下斜排尘片。
[0069]所述煤气主通道出口依次连接排尘室、降尘斗、温水喷淋降温装置、初冷降温装置和电捕焦油器,分离出洁净焦油和清洁煤气;
[0070]顶部下煤斗的进料口通过预热干燥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机构连接干燥系统;所述间接加热的热尾气出口通过热尾气输送管连接所述干燥系统的热尾气进口 ;
[0071]底部出料口进一步连接螺旋出料机,所述干燥系统的水蒸汽和惰性气体出口通过干燥尾气输送管连通所述螺旋料出机。
[0072]所述下煤斗下出口下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有竖向加热壁的顶置燃烧室,燃烧室之间和燃烧室下方设置有垂直间隔分布或交叉间隔分布的热解层,燃烧室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每个热解层下的煤气支通道联通外周的煤气主通道,煤气主通道联通外周的排尘室;
[0073]或者所述下煤斗下出口与出料口之间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有竖向加热壁的燃烧室,燃烧室之间的竖向狭缝设置有垂直分布的热解层,燃烧室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每个热解层下的的煤气支通道联通外周的煤气主通道,煤气主通道联通外周的排尘室。
[0074]所述热解层为两端连接热解炉内壁的倒V形粉煤或油页岩粉导流板,所述热解炉内壁上制有与倒V形粉煤或油页岩粉导流板下的煤气支通道和所述热解炉外壁的煤气主通道联通的煤气通口;
[0075]顶置燃烧室间配置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顶置燃烧室和所述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下方与出料口上方之间配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顶置燃烧室之间及热解层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
[0076]或者所述下煤斗下出口下方与所述出料口之间有一层顶置燃烧室和中置燃烧室,顶置燃烧室之间和中置燃烧室之间分别配置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顶置燃烧室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与中置燃烧室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之间配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中置燃烧室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下方与出料口上方之间配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顶置燃烧室之间、中置燃烧室之间及热解层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
[0077]或者下煤斗下出口下方与所述出料口之间为横向间隔分布的竖长型燃烧室,燃烧室之间为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竖长型燃烧室之间及热解层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
[0078]本发明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方法具有适用于对各种物料的低温热解炼油,特别对0.6cm以下粉煤或油页岩粉的热解;竖式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行低温外热式热解炉年处理能力在100万吨以上,处理热解迅速,油气产率高等特点,热解室采用多层热解结构,热能利用率高、热效率高、节能、环保,通过多系统净化,焦油回收率高、品质好,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优质焦油与煤气;灵活性强、运行安全可靠;对热解炼油工业的大规模、工业化,降低单位矿量的设备投资、运行管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0079]用于实现本发明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方法的外热竖式下行低温热解炉实施例如下:
[0080]如图1和4所示,实施例一,本发明外热竖式下行低温热解炉由干燥系统、加热热解系统、除尘系统、油气分离系统、熄焦系统组成;所述干燥系统将直径0.6cm以下的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至200°C ;所述加热热解系统对所述干燥预热的粉煤或油页岩粉进行间接加热至550-600°C,分解分离出半焦炭、油气和热煤气;所述除尘系统除去所述加热热解系统产生的油气和热煤气中的粉尘;所述油气分离系统是将所述除尘系统除去粉尘的油气和热煤气分离出清洁煤气和煤焦油;所述熄焦系统利用所述干燥系统产生的惰性气体对加热热解系统产出的所述半焦炭进行熄焦处理。
[0081]所述干燥系统由前后依次相连的选筛设备、输送设备和干燥器组成;其中选筛设备对粉煤或油页岩粉进行备选接收和筛分成直径0.6cm以下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器利用加热热解系统所排出的尾气对所选粉煤或油页岩粉进行干燥、提出水分,产出惰性气体和干燥的200°C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设备将所选粉煤或油页岩粉送至下煤斗I ;
[0082]加热热解系统由提升机、下煤斗1、加热装置和热解装置组成;提升机将干燥好的粉煤或油页岩粉提升至下煤斗1,下煤斗I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行至加热装置的加热室2,加热装置的燃烧室4利用清洁煤气对加热室2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进行间接加热,粉煤或油页岩粉通过燃烧室4对加热室的导热,被加热成550-60(TC,并热解成半焦炭、油气与热煤气;
[0083]所述除尘系统包括配有外套夹层装有除尘片7的煤气主通道与排尘室、配有尘降斗的除尘室9 ;粉煤或油页岩粉在热解炉分解产生的油气随热煤气从煤气支通道进入煤气主通道经外套夹层除尘后,从顶部送至二次除尘;
[0084]所述熄焦系统是螺旋出料机利用所述干燥系统所产出的惰性气体对来自热解炉的半焦炭进行熄焦。
[0085]所述热解是被加热成200°C的粉煤或油页岩粉通过下煤斗均布在热解炉内,均布的粉煤或油页岩粉通过加热室4和粉煤或油页岩粉热解料层3经过多层加热,多层热解,多层拔气进而分解出半焦炭、油气与热煤气;
[0086]所述油气分离系统是来自所述除尘系统的油气进入喷淋装置,再进入初冷装置进行二次降温,再进入电捕焦装置,电捕焦装置利用电捕焦油器将焦油与煤气分离,焦油流入贮油室,煤气通过气体导出泵输入贮气室;
[0087]已经被热解出煤气的半焦炭经过多层热解后继续下沉到进一步连接螺旋出料机的半焦出料口;
[0088]热解产生的粉尘通过排烟口分离下沉经过排尘室9收集到贮尘水封池。
[0089]下煤斗I下出口与底部出料口 10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间接加热与热解空间,加热热解空间装有多层垂直的煤气支通道5和多层交叉的煤气支通道5,煤气支通道5通过除尘片7联通煤气主通道6、排尘室9 ;
[0090]所述煤气主通道6内侧壁制有向上衔接所述煤气支通道5,由内至外下斜的上位下斜除尘片7,煤气主通道6外侧壁制有向上承接所述上位下斜除尘片7的由内至外下斜的下位下斜排尘片8。
[0091]所述煤气主通道6出口依次连接排尘室9、降尘斗、温水喷淋降温装置、初冷降温装置和电捕焦油器,分离出洁净焦油和清洁煤气;
[0092]顶部下煤斗I的进料口通过预热干燥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机构连接干燥系统;所述间接加热的热尾气出口通过热尾气输送管连接所述干燥系统的热尾气进口 ;
[0093]底部出料口 10进一步连接螺旋出料机,所述干燥系统的水蒸汽和惰性气体出口通过干燥尾气输送管连通所述螺旋料出机。
[0094]所述下煤斗I下出口下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有竖向加热壁的顶置燃烧室2,燃烧室2之间设置有垂直间隔分布的热解层3和燃烧室2下方设置有交叉间隔分布的热解层3,燃烧室2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4,每个热解层3下的煤气支通道5联通外周的煤气主通道6,煤气主通道6联通外周的排尘室9 ;
[0095]所述热解层3为两端连接热解炉内壁的倒V形粉煤或油页岩粉导流板,所述热解炉内壁上制有与倒V形粉煤或油页岩粉导流板下的煤气支通道5和所述热解炉外壁的煤气主通道6联通的煤气通口;
[0096]所述下煤斗I下出口下方与所述出料口 10之间有一层顶置燃烧室2和中置燃烧室2,顶置燃烧室2之间和中置燃烧室2之间分别配置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顶置燃烧室2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与中置燃烧室2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之间配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中置燃烧室2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下方与出料口 10上方之间配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 ;顶置燃烧室2之间、中置燃烧室2之间及热解层3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4。
[0097]如图2和4所示,实施例二,本发明外热竖式下行低温热解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顶置燃烧室2间配置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顶置燃烧室2和所述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下方与出料口 10上方之间配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顶置燃烧室2之间及热解层3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4。
[0098]如图3和4所示,实施例三,本发明外热竖式下行低温热解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下煤斗I下出口与出料口 10之间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有竖向加热壁的燃烧室2,燃烧室2之间的竖向狭缝设置有垂直分布的热解层3,燃烧室2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4 ;每个热解层3下的的煤气支通道5联通外周的煤气主通道6,煤气主通道6联通外周的排尘室9。所述热解层3为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