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976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转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人类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曾有科学家大 胆预言「未来人类的战争将是为了能源而战」。现有较为常见的发电方式为火力发电与核能发电,但是,火力发电所产生的废气 不但影响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更是引起臭氧层破洞与地球暖化的元凶,且其发电量远不 如核能发电;而核能发电虽然具有较高的发电量,但所产生的核废料也会污染环境。为了兼顾电力供给与保护环境,世界各国无不积极研发寻求洁净的替代能源,以 取代高污染的发电方式,而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及水力发电则为现今较为常见的替代能 源,其中,太阳能是利用太阳能光板将太阳热能转换为电能,而风力发电则是利用风力驱动 扇叶带动发电机转动而产生电能,而水力发电则是将水的势能转换成动能推动扇叶运转, 再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利用太阳能、风力、水力等大自然资源发电,虽然能解决火力发电与核能发电的污 染问题,但是,太阳能、风力、水力并非人力所能掌控,因此,利用太阳能、风力、水力等大自 然资源发电,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不同比重以产生动力的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 转机。本发明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包含一个机壳、一个设置于该机壳中的循环 装置,及一个设置于该机壳中以产生动力的动力产生装置。该机壳包括相间隔的一个第一基壁与一个第二基壁、一个环绕该第一、第二基壁 周缘的围绕壁、一个由该第一、第二基壁与该围绕壁相配合界定出以容纳液体的工作空间, 及一个设置于该工作空间中的区隔板,该区隔板将该工作空间区隔成相互连通的一第一作 动区与一第二作动区。该循环装置包括两个间隔枢设于该机壳中的转动单元,及一个能将第二作动区中 的液体抽排至第一作动区中的抽排单元。该动力产生装置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第一、第二作动区中的动力产生单元,及一 个用以输出所述动力产生单元所产生的动力的动力输出单元,每一个动力产生单元皆包括 一个连接该二转动单元的导引机构、一个设置于该导引机构上的作动机构,及数个相互堆 叠于该导引机构中以驱动该作动机构的动力产生件。利用该第一、第二作动区中液体与空气间的比重差以驱动所述动力产生件于所述 导引机构中移动,进而驱动所述作动机构产生动力,并连动该二转动单元,使所述动力产生 件能于该二动力产生单元中循环移动而持续产生动力。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中该动力输出单元包括一根枢转 地穿设于该围绕壁的输出轴,及一根能将动力传递至该输出轴与所述转动单元的连接轴, 而每一个动力产生单元的作动机构皆具有两根间隔枢设于该围绕壁上的转轴、两个分别套 设于每一根转轴上的被动齿轮、一根连动该二转轴的连动杆,及一根能将相对应转轴的转 动动力传递至该连接轴上的传输轴,且每一个动力产生件的周缘皆形成有两条能与所述被 动齿轮相互啮合的齿条。较佳地,前述的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中该循环装置的每一个转动单元 皆具有两片间隔设置于该机壳中的限位板、一根对应所述限位板且两端枢设于该围绕壁上 的主轴、数根自该主轴等角度辐射向外延伸的连接杆,及数个设置于每一连接杆相反于该 主轴的一端的弹性夹头。较佳地,前述的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中每一个转动单元的限位板呈弯 弧状且相配合界定出两个相间隔地面向该输出轴的开口,及一弯弧连通该二开口的导引 道,每一导引机构连接于该二转动单元彼此对应的开口间,该导引道的宽度小于该二开口 的宽度,且该二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弹性夹头的宽度。较佳地,前述的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中每一个动力产生件的周缘还形 成有数个第一结合件,而每一个弹性夹头皆具有数个与所述第一结合件相配合的第二结合 件,及数个滑动地触抵于该二限位板的滑动件,利用相配合的所述第一、第二结合件,所述 弹性夹头能夹制带动每一动力产生件。较佳地,前述的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中每一个动力产生件上的第一结 合件是凹孔,而每一个弹性夹头上的第二结合件是凸柱,而该抽排单元包括一个能将该第 二作动区中的液体抽排至该第一作动区中的泵浦,及一个介于该第一作动区与该第二作动 区间的逆止件。较佳地,前述的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中每一个动力产生单元的导引机 构具有相间隔的二导轨、一个与该二导轨对应设置的导板,及数根枢设于该二导轨与导板 上的滚轴,所述导轨与该导板相配合界定出一个连接于该二转动单元彼此对应的开口间的 通道。较佳地,前述的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中该机壳还包括数个形成于该围 绕壁上的观测孔,及数个嵌设于每一个观测孔中且能透光的观测片。较佳地,前述的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中每一个动力产生单元还包括一 个位于该输出轴与第一基壁间的辅助导引机构,该辅助导引机构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围绕壁 上且弯折朝向该第一基壁方向延伸的定位架、一根枢设于该定位架上且面对相对应的开口 的轴杆、一个设置于该轴杆上且能与所述动力产生件的齿条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一根与 该轴杆间隔枢设于该围绕壁上的被动轴,及一个设置于该被动轴上的辅助被动齿轮。 较佳地,前述的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中该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 还包含一个用以连动每一动力产生单元的辅助导引机构的连动装置,该连动装置包括分别 位于该动力输出单元的连接轴两相反侧的一个第一连动单元及一个第二连动单元,该第一 连动单元具有一个设置于位于该输出轴与该第一基壁间的作动机构的转轴上的第一主动 链轮、一个对应该第一主动链轮而设置于该轴杆上的第一被动链轮,及一个连接套设该第一被动链轮与该第一主动链轮的第一链条,而该第二连动单元包括间隔枢设于该围绕壁上 的一根第一连动轴与一根第二连动轴、两个分别套设于该第一、第二连动轴上的连动齿轮、 一根能将该连接轴的动力传递至该第一连动轴上的动力传递轴、一个设置于该第一连动轴 上的第二主动链轮、一个对应该第二主动链轮而设置于该转轴上的第二被动链轮,及一个 连接套设该第二被动链轮与该第二主动链轮的第二链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位于该第一、第二作动区中液体与空气间的比重差, 驱动所述动力产生件于相对应的导引机构中移动,进而驱动所述作动机构产生动力,并连 动该二转动单元,使所述动力产生件能于该二动力产生单元的导引机构中循环移动而持续 且稳定地产生动力。


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发明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 中省略部分构件;图2是一部分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机壳的态样;图3是一部分剖视放大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动力产生单元的态样;图4是一俯视图,辅助说明图3中循环组的态样,图中省略部分构件;图5是一俯视图,说明辅助说明图3中作动机构的态样,图中省略部分构件图6是一侧视图,辅助说明图3中作动组的态样,图中省略部分构件;图7是一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使运行状态;图8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循环组带动所述动力产生件的态 样;图9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发明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图 中省略部分构件;图10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动单元中驱动辅助导引 机构的态样;图11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二连动单元驱动辅助导引机 构的态样;图12是一剖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暂时停止运转时的态样,图中省略 部分构件。图1至图12中2.机壳;200.液体;21.第一基壁;22.第二基壁;23.围绕壁; 24.工作空间;241.第一作动区;242.第二作动区;25.区隔板;26.观测孔;27.观测片;
3.循环装置;31.转动单元;311.限位板;312.主轴;313.连接杆;314.弹性夹头;315.第 二结合件;316.滑动件;317.开口 ;318.导引道;32.抽排单元;321.泵浦;322.逆止件;
4.动力产生装置;5.动力产生单元;51.导引机构;511.导轨;512.导板;513.滚轴;514. 通道;52.作动机构;521.转轴;522.被动齿轮;523.连动杆;524.传输轴;53.动力产生 件;531.齿条;532.第一结合件;54.辅助导引机构;541.定位架力42.轴杆力43.主动齿 轮々44.被动轴力45.辅助被动齿轮;6.动力输出单元;61.输出轴;62.连接轴;7.连动装 置;71.第一连动单元;711.第一主动链轮;712.第一被动链轮;713.第一链条;72.第二 连动单元;721.第一连动轴;722.第二连动轴;723.连动齿轮;724.动力传递轴;725.第二主动链轮;726.第二被动链轮;727.第二链条。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以相同 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本发明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机壳2、一 设置于该机壳2中的循环装置3,及一设置于该机壳2中以产生动力的动力产生装置4。参阅图1、图2,该机壳2包括相间隔的一第一基壁21与一第二基壁22、一环绕该 第一、第二基壁21、22周缘的围绕壁23、一由该第一、第二基壁21、22与该围绕壁23相配 合界定出以容纳液体200(显示于图1)的工作空间24、一设置于该工作空间M中的区隔 板25,数个形成于该围绕壁23上的观测孔沈,及数个嵌设于每一观测孔沈中且能透光的 观测片27,该区隔板25将该工作空间M区隔成相互连通的一第一作动区241与一第二作 动区242。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观测片27以玻璃材质制成,以便于使用者观察该动力产生 装置4 (显示于图1)的运作情形。参阅图1,该循环装置3包括二间隔枢设于该机壳2中且分别邻近该第一、第二基 壁21、22的转动单元31,及一能将该第二作动区242中的液体200抽排至该第一作动区Ml 中的抽排单元32。参阅图3,该动力产生装置4包括二分别位于该第一、第二作动区M1J42中的动 力产生单元5,及一用以输出该动力产生单元5所产生的动力的动力输出单元6,每一动力 产生单元5皆包括一连接该二转动单元31的导引机构51、一设置于该导引机构51上的作 动机构52,及数个相互堆叠于该导引机构51中以驱动该作动机构52的动力产生件53。参阅图3、图4,每一动力产生单元5的导引机构51皆具有两相间隔且断面呈L型 的导轨511、一与该二导轨511对应设置的导板512,及数个枢设于该二导轨511与导板512 上的滚轴513,所述导轨511与该导板512相配合界定出一连接相间隔的转动单元31的通 道 514。参阅图3,该动力输出单元6包括一枢转地穿设该围绕壁23的输出轴61,及一能 将动力传递至该输出轴61与所述转动单元31的连接轴62。参阅图3、图5,每一动力产生单元5的作动机构52皆具有两根间隔枢设于该围绕 壁23上的转轴521、两个分别套设于每一根转轴521上的被动齿轮522、一连动该二转轴 521的连动杆523,及一能将相对应的转轴521的转动动力传递至该连接轴62上的传输轴 524。每一动力产生件53的周缘皆形成有两条能与所述被动齿轮522相互啮合的齿条531, 及数个第一结合件532。参阅图3、图6,每一转动单元31皆具有两片间隔设置于该机壳2中的限位板311、 一根对应所述限位板311且两端枢设于该围绕壁23上的主轴312、数个自该主轴312等角 度辐射向外延伸的连接杆313,及数个设置于每一连接杆313相反于该主轴312的一端的弹 性夹头314。每一弹性夹头314皆具有数个与每一块动力产生件53的第一结合件532 (显示于
7图5)相配合的第二结合件315,及数个滑动地触抵于该二限位板311的滑动件316。所述 限位板311呈弯弧状且相配合界定出两相间隔地面向该输出轴61的开口 317,及一弯弧连 通该二开口 317的导引道318,该导引道318的宽度小于该二开口 317的宽度,且该二开口 317的宽度大于所述弹性夹头314的宽度,而每一通道514连接两相间隔的转动单元31的 开口 317。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件532是凹槽,所述第二结合件315则是凸柱,而 所述滑动件316则是滚珠。参阅图1,该抽排单元32包括一能将该第二作动区M2中的液体200抽排至该第 一作动区241中的泵浦321,及一位于图1中左侧且介于该第一作动区241与该第二作动区 242间的逆止件322。参阅图3、图5,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轴312、输出轴61、连接轴62、传输轴524、 连动杆523与转轴521间以齿轮相互啮合传动,以有效调整所述元件的速度。参阅图7,使用时,利用泵浦321将液体200抽排至该第一作动区Ml中,使第一、 第二作动区M1J42中的动力产生件53产生比重差(水中与空气中)而持续于所述动力 产生单元5中循环移动,进而带动每一作动机构52并连动相对应的转动单元31,以持续带 动该动力输出单元6的输出轴61转动以产生动力,此时,该逆止件322能防止位于图7中 该第一作动区241内的液体200,逆流入图7中的第二作动区242中,使位于该第一、第二作 动区Ml、242中的所述动力产生件53产生比重差,造成位于第一作动区241中的动力产生 件53依据图7中箭头81所示方向移动;而位于第二作动区242中的动力产生件53则依据 图7中箭头83所示方向移动。参阅图5、图7,此时,所述动力产生件53的齿条531会啮合带动该作动机构52的 所述转轴521上的被动齿轮522,进而通过每一传输轴5M带动该连接轴62相对转动,进而 驱动图7中上方与下方的转动单元31的主轴312,使图7中上方与下方的转动单元31的所 述连接杆313分别如图7箭头82、84所示方向转动。参阅图7、图8,当所述动力产生件53依据图8中箭头85所示方向移动至该转动 单元31时,由于该导引道318的宽度小于该二开口 317 (图8中只显示其一)的宽度,且该 二开口 317的宽度又大于所述弹性夹头314,因此,每一转动单元31利用该开口 317与导引 道318渐渐导引并迫合每一弹性夹头314,使每一弹性夹头314的所述第二结合件315逐渐 如图8所示地夹制于每一动力产生件53的第一结合件532中,带动位于该二限位板311间 的动力产生件53也能依据图7箭头82、83方向移动,此时,所述滑动件316能有效减少所 述弹性夹头314与该二限位板311间的摩擦力,使运转更为平顺。而当所述弹性夹头314自该导引道318朝该开口 317方向移动时(如图8中箭头 86方向),能利用所述弹性夹头314的弹性回复力,使所述第二结合件315与相对应的第一 结合件532相互分离,而使所述动力产生件53能如图4所示为导引机构51所导引,进而使 所述动力产生件53能依据图7中箭头81 84所示方向循环移动,以持续驱动该二作动机 构52并通过所述传输轴524与连接轴62驱动该输出轴61以带动一发电机组(图未示) 产生电力。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所产生的电力除了可以供应其他各种电器的用电外,还可 在需要的情况下用来驱动该泵浦321运转,使液体200液面保持在图7所示位置,而使该第 一、第二作动区241、242中的动力产生件53产生比重差,使所述动力产生件53能持续地依据图7中箭头81 84方向循环移动,达成持续性发电的功效。当然,该输出轴61除了能 带动发电机组产生电力外,也可以用于驱动不同设备的运转。参阅图9、图10,本发明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与该 第一较佳实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还包含一连动装置7, 而每一动力产生单元5还包括一位于该输出轴61与该第一基壁21间的辅助导引机构54。 该连动装置7包括分别位于该动力输出单元6的连接轴62两相反侧的一第一连动单元71 与一第二连动单元72。该第一连动单元71连动图9中左侧的辅助导引机构M与该作动机 构52 ;该第二连动单元72连动图9中右侧的辅助导引机构M。参阅图10、图11,并一并回顾图9,每一动力产生单元5的辅助导引机构M皆具有 一设置于该围绕壁23上且弯折朝向该第一基壁21方向延伸的定位架Ml、一枢设于该定位 架541上且面对相对应的开口 317的轴杆M2、一设置于该轴杆542上且能与所述动力产生 件53的齿条531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M3、一与该轴杆542间隔枢设于该围绕壁23上的被 动轴讨4,及一设置于该被动轴M4的辅助被动齿轮M5。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利用弯折的定位架M1,可以使运转时中的弹性夹头314与 该定位架Ml的轴杆542相互错开,避免发生撞击。参阅图9、图10,该第一连动单元71具有一设置于所述作动机构52的转轴521上 的第一主动链轮711、一个与该第一主动链轮711对应而设置于该轴杆542上的第一被动链 轮712,及一连接套设该第一被动链轮712与该第一主动链轮711的第一链条713。参阅图9、图11,该第二连动单元72包括间隔枢设于该围绕壁23上的一第一连 动轴721与一第二连动轴722、两个分别套设于该第一、第二连动轴721、722上的连动齿轮 723、一能将该连接轴62的动力传递至该第一连动轴721上的动力传递轴724、一设置于该 第一连动轴721上的第二主动链轮725、一个与该第二主动链轮725对应而设置于该轴杆 542上的第二被动链轮726,及一连接套设该第二被动链轮7 与该第二主动链轮725的第 二链条727。由于所述转动单元31皆位于第二作动区242中,因此可以有效避免运作时所遭受 的液体阻力,进而提高动力输出值,而且利用该第一、第二连动单元71、72分别控制所述辅 助导引机构M的主动齿轮543与辅助被动齿轮M5的转速,进而使所述动力产生件53的 移动速度相同,使各元件的运转更为顺畅。参阅图12,当该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停止时,原本受该泵浦321抽排至该 第一作动区241中的液体200会移动至图12所示位置而储存于该第二作动区242中,使所 述动力产生件53的比重相互平衡而暂停运行。如此不但能重复使用液体200以减少浪费, 更无须另外设置用以储存液体200的元件,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减少安装空 间上的浪费。综上所述,本发明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利用该泵浦321将第二作动区M2 中的液体200抽排至第一作动区241中,使位于第一、第二作动区Ml、242中的所述动力产 生件53产生比重差,而持续于所述动力产生单元5中循环移动,进而带动每一作动机构52 并连动相对应的转动单元31,以持续带动该动力输出单元6的输出轴61转动以产生动力, 因此,可以获得较现有利用大自然资源发电更稳定的的电力。
权利要求
1.一种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特征在于该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包含一个机壳,包括相间隔的一个第一基壁与一个第二基壁、一个环绕该第一、第二基壁周 缘的围绕壁、一个由该第一、第二基壁与该围绕壁相配合界定出以容纳液体的工作空间,及 一个设置于该工作空间中的区隔板,该区隔板将该工作空间区隔成相互连通的一个第一作 动区与一个第二作动区;一个循环装置,包括两个间隔枢设于该机壳中的转动单元,及一个能将第二作动区中 的液体抽排至第一作动区中的抽排单元一个动力产生装置,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该第一、第二作动区中的动力产生单元,及一个 用以输出所述动力产生单元所产生的动力的动力输出单元,每一个动力产生单元皆包括一 个连接该二转动单元的导引机构、一个设置于该导引机构上的作动机构,及数个相互堆叠 于该导引机构中以驱动该作动机构的动力产生件;利用该第一、第二作动区中液体与空气间的比重差以驱动所述动力产生件于所述导引 机构中移动,进而驱动所述作动机构产生动力,并连动该二转动单元,使所述动力产生件能 于该二动力产生单元中循环移动而持续产生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输出单元包 括一根枢转地穿设于该围绕壁的输出轴,及一根能将动力传递至该输出轴与所述转动单元 的连接轴,而每一个动力产生单元的作动机构皆具有两根间隔枢设于该围绕壁上的转轴、 两个分别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被动齿轮、一根连动该二转轴的连动杆,及一根能将相对应 转轴的转动动力传递至该连接轴上的传输轴,且每一个动力产生件的周缘皆形成有两条能 与所述被动齿轮相互啮合的齿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特征在于该循环装置的每一 个转动单元皆具有两片间隔设置于该机壳中的限位板、一根对应所述限位板且两端枢设于 该围绕壁上的主轴、数根自该主轴等角度辐射向外延伸的连接杆,及数个设置于每一连接 杆相反于该主轴的一端的弹性夹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转动单元的 限位板呈弯弧状且相配合界定出两个相间隔地面向该输出轴的开口,及一弯弧连通该二开 口的导引道,每一导引机构连接于该二转动单元彼此对应的开口间,该导引道的宽度小于 该二开口的宽度,且该二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弹性夹头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动力产生件 的周缘还形成有数个第一结合件,而每一个弹性夹头皆具有数个与所述第一结合件相配合 的第二结合件,及数个滑动地触抵于该二限位板的滑动件,利用相配合的所述第一、第二结 合件,所述弹性夹头能夹制带动每一动力产生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动力产生件 上的第一结合件是凹孔,而每一个弹性夹头上的第二结合件是凸柱,该抽排单元包括一个 能将该第二作动区中的液体抽排至该第一作动区中的泵浦,及一个介于该第一作动区与该 第二作动区间的逆止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动力产生单 元的导引机构具有相间隔的二导轨、一个与该二导轨对应设置的导板,及数根枢设于该二导轨与导板上的滚轴,所述导轨与该导板相配合界定出一个连接于该二转动单元彼此对应 的开口间的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特征在于该机壳还包括数个 形成于该围绕壁上的观测孔,及数个嵌设于每一个观测孔中且能透光的观测片。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动力产生单 元还包括一个位于该输出轴与第一基壁间的辅助导引机构,该辅助导引机构具有一个设置 于该围绕壁上且弯折朝向该第一基壁方向延伸的定位架、一根枢设于该定位架上且面对相 对应的开口的轴杆、一个设置于该轴杆上且能与所述动力产生件的齿条相互啮合的主动齿 轮、一根与该轴杆间隔枢设于该围绕壁上的被动轴,及一个设置于该被动轴上的辅助被动 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其特征在于该比重与比重连结 自然运转机还包含一个用以连动每一动力产生单元的辅助导引机构的连动装置,该连动装 置包括分别位于该动力输出单元的连接轴两相反侧的一个第一连动单元及一个第二连动 单元,该第一连动单元具有一个设置于位于该输出轴与该第一基壁间的作动机构的转轴上 的第一主动链轮、一个与该第一主动链轮对应而设置于该轴杆上的第一被动链轮,及一个 连接套设该第一被动链轮与该第一主动链轮的第一链条,而该第二连动单元包括间隔枢设 于该围绕壁上的一根第一连动轴与一根第二连动轴、两个分别套设于该第一、第二连动轴 上的连动齿轮、一根能将该连接轴的动力传递至该第一连动轴上的动力传递轴、一个设置 于该第一连动轴上的第二主动链轮、一个与该第二主动链轮对应而设置于该转轴上的第二 被动链轮,及一个连接套设该第二被动链轮与该第二主动链轮的第二链条。
全文摘要
一种比重与比重连结自然运转机,包含一机壳、一设置于该机壳中的循环装置,及一设置于该机壳中以产生动力的动力产生装置。该机壳具有相互连通的一第一作动区与一第二作动区,该动力产生装置包括二分别位于该第一、第二作动区中的动力产生单元,每一动力产生单元皆包括一导引机构、一对应设置于该导引机构上的作动机构,及数个相互堆叠于导引机构中以驱动该作动机构的动力产生件,利用位于该第一、第二作动区中而产生比重差的所述动力产生件,配合该循环装置以循环驱动每一作动机构进而持续产生动力。
文档编号F03B17/02GK102116273SQ201010188869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6日
发明者邓武二 申请人:邓武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