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959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力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重力发动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清洁廉价的、无穷无尽的重力能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与应用。2、技术背景。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今天的人类面临有史以来最多最大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是其中最大的危机之一。环境危机是能源危机的连锁反应,是由化石能源的污染引起的。人类为了能源问题,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战争!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人类继续使用化石能源,地球环境将在100年内彻底毁掉,万劫不复,人类将会因此灭亡!地球环境日益恶化!世界各国束手无策!《京都议定书》几十年实现不了,《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拿不出任何方法、、、!消除环境危机,拯救人类未来,全人类几十年做不到!上述事实说明人类至今没有解决能源问题,人类迫切需要解决能源问题。如果本发明的重力能源能够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能够帮助人类走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那么,人类就不会发生能源战争了!人类也不会因此灭亡了!人类目前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不仅数量有限,成本高,而且污染严重。虽然水力、风力也可以作为能源,比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但是技术不成熟,仍然不能代替化石能源,不能成为人类的主要常规能源。一方面是巨大的能源危机,但另一方面却是巨大的重力能源无法利用。本发明人看到人类重重危机,深感忧虑,所以尽绵薄之力,多年致力于重力能源的研究,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地球重力是一个巨大的能源。重力也叫引力。重力能指重力的能量。本发明所述的重力能包括其他星球上的重力能,包括在其他星球上使用本发明。公知技术有很多关于重力能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与应用。但是都不成功。所以至今,人类还不能有效使用重力能,更不能成为人类的主要常规能源。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没有很好的重力能的基本理论以及获取方法及其装置。比如200480016130. 9、200610152917. 9的两篇文献中,虽然提到了重力能,但是理论不完善, 方法不正确,结构不合理,应用有困难。本发明人在申请号为2007101451M.X的文献中,虽然提出了《圆周定律》和重力车及其使用方法,但是没有公开重力能发电的方法。重力能源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重力能源无处不在,永不衰竭,面对如此巨大的清洁廉价能源,人类一直不知道如何利用。围绕重力能,人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发明了大量的方法和装置,但是至今没有成功。这里所述的成功,有个标志,就是输入小于输出。 就是必须要做到输入的能量小于输出的能量。人们虽然对重力能源有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了解,但是缺乏深入、系统、全面的认识和实践,当然也就没有成功的重力能源获取技术。假如公知技术有了成功的重力能源获取技术,人类就不会存在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了,也不会为了能源问题而一再发动战争了 !以往的人们受“能量守恒”、“永动机”等问题的束缚,产生了一些技术偏见。公知的“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本发明的《重力能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虽然也是永动机,但却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为本发明与风力发电、水力发电一样,也是利用了重力,利用了自然规律。因为事实说明没有重力,就没有风力和水力,风力或水力就是储备起来了的流体重力。水力发电就是利用了水的“液体高位重力势能”。人类已经利用了液体的“高位重力势能”,因此,人类也可以利用固体的“高位重力势能”。本说明书将在全文中结合相关内容继续陈述本发明的技术背景和发明效果。《圆周定律》是本发明的理论基础、技术背景。本发明人于2006年8月25日在专利申请2007101451M.X中公开了部分圆周定律,现增加部分新内容,一并公开如下圆周定律(圆周运动定律)第一定律在引力场中,一个质量均勻的球体(球体是一种圆周体),与坚实、水平的承载面呈理想状态的点或线接触时,重力将该球体的质量从中间一分为二,该二部分质量的分界面是其重力面;重力面在经过球体圆心的任一垂线剖面位置上;其重力面两边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平衡,互为阻力或动力;运动时, 始终有一半的重力成为阻力或动力;其惯性的大小可以与质量无关;可以存在如下状况无论其质量大小,克服其静止惯性的力大于零,克服其运动惯性的力大于其受到的外力。对第一定律的说明所述的“质量均勻”是抽象理论条件。现实中,质量均勻程度不同的圆周体,不同程度地遵循本定律。所述的圆周体指球体、圆柱体和进行晃动或摆动的非圆体。所述的圆柱体包括轮子类物体;所述的非圆体包括带有圆弧底面的物体和运动方式为晃动或摆动的物体。概言之凡是运动方式为转动或晃动或摆动的物体都是圆周体,都遵循圆周定律。比如人的步行,就是两条腿的交替摆动和人体的晃动,就是人体重力面的移动,遵循圆周定律。 人体也是圆周体。所述的“坚实、水平的承载面”指不变形的、水平状态的承载面。所述的 “理想状态”指承载面不凹陷,圆周体的着地半径不变短,着地半径与本原半径等长,比值为 1。理想状态下,圆周体的运动阻力为零;非理想状态下,承载面有凹陷,圆周体的着地半径会变短,比本原半径短,比值小于1,圆周体的运动阻力大于零。比值越小,圆周体的运动阻力越大。所述的“着地半径”指圆周体上,从圆心到承载面的半径。所述的“本原半径”指圆周体本身原有的半径。第一定律也叫《重力面定律》。所述的“重力面”也叫“重力分界面”,指圆周体上, 方向相反的两部分重力的分界面。重力面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一致。重力面是看不见的, 却是客观存在的。理想状态下,球体状物体的重力面在经过其圆心的任一垂线剖面位置上; 圆柱体状物体的重力面在经过其圆心的轴向垂线剖面位置上;非圆体状物体的重力面在经过其重心的垂线剖面位置上。所有圆周体都具有自我调整能力,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 可以自动保持其重力面两边的重力,达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平衡。第一定律是圆周定律的基础,其他定律都是根据第一定律引申出来的。第二定律根据第一定律,球状、圆柱状圆周体受力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无关;同样外力作用下,质量不同的圆周体产生同样的加速度;(在这里,f= ma公式不成立,即f兴ma。因为在圆周运动中,无论圆周体的质量大小,对圆周体运动的影响都是一样的。事实证明这一点。权威理论应该服从客观事实)。当第一定律的水平承载面变为斜面,在斜面上处于上升趋势的球状、圆柱状圆周体,其重力面不在过圆心的位置上,重力面两边的质量不相等,重力也不相等,有重力变为阻力,受力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当第一定律的水平面承载变为斜面,在斜面上处于下降趋势的球状、圆柱状圆周体,其重力面不在过圆心的位置上,重力面两边的质量不相等,重力也不相等,有重力变为动力,受力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质量成正比;在斜面上的圆周体,无论上升或下降,其重力面始终在支点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上;在斜面上做改变空间位置圆周运动的圆周体,无论上升或下降,其运动形式属于复合运动,不完全遵守圆周定律。其改变空间位置的运动速度越快,背离圆周定律越多。绕轴转动的圆周体,在运动中具有蓄能效果,其运动形式属于复合运动,不完全遵守圆周定律。其蓄能效果越大,背离圆周定律越多。第三定律根据第一定律,球状、圆柱状圆周体在受力时有如下表现——当力的支点(承载面)在地面,重点在圆心,力点在圆顶,动力臂与阻力臂等长时, 能省一半的力,遵循动滑轮原理;当力的支点(承载面)在地面,重点在圆心以下,力点在圆顶,动力臂长于阻力臂时,能省一半以上的力,遵循杠杆原理;当轮子通过摆结构承载重物,重物可以相对轮子摆动,轮子的重力面随摆而动时, 有一半以上的重力成为阻力或动力,克服该轮子(包括重物)静止惯性的力大于摆轴的摩擦力。第四定律球状或圆柱状圆周体在承载面上滚动时,其滚动所经过的每一点或每一线上所受的重力都是相同的,滚动中的圆周体不断向承载面施加与自身重量等同的重力;由此得出球状或圆柱状圆周体具有固体高位重力势能。球状圆周体着地点的周围或圆柱状圆周体的着地线两边,即它们的悬空区,是其固体高位重力势能区。圆周体都有固体高位重力势能,都有固体高位重力势能区。固体高位重力势能与液体高位重力势能相同,都是高位重力势能。其不同之处是 固体高位重力势能不像液体高位重力势能那样容易流失,失去势能,不会像水力发电那样在运动中一次用尽势能。无论运动多少次,圆周体的势能也不会改变。圆周体可以永远保持固体高位重力势能,无穷无尽,永不衰竭。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是与生俱来的,是自然规律,是上天的礼物。第五定律根据第一定律当圆周体与坚实、水平的承载面呈理想状态的点或线接触时,无论其质量有多大,驱动其运动所需的力大于零。事实证明驱动圆周体运动的力远远小于其施加在承载面上的力,圆周体的每一次运动都是输出的能量大于输入的能量。只要建立了圆周体,就可以获得无尽的能量。由此得出运动中的圆周体可以产生剩余能量。第六定律借助于重力转化装置,可以将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转化可利用的动力能。重力转化装置包括设置在圆周体势能区的各类凸点。凸点将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能。凸点高于承载面,对圆周体的运动构成阻力。驱动圆周体滚动所需的力随着凸点高度的不同而变化,凸点越高,驱动圆周体滚动所需的力越大,能量输入与输出的效率越低。凸点越低,驱动圆周体滚动所需的力越小,能量输入与输出的效率越高。凸点可以变化,比如变化为齿轮或杠杆。凸点是人类伸出的接能之手。只要凸点在圆周体的势能区内,就可以有重力变为动力。只要驱动圆周体压下或爬上凸点的力小于圆周体的重力,就可以有剩余能量产生。只要给予第一次原动力,重力转化装置就可以永远运动下去,就可以能量自给有余。在形式上,这一现象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在实质上,这一现象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因为剩余能量由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转化而来,因此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无穷无尽、永不衰竭,可以无限转化。对圆周定律的说明据报道,在海南省的海边有一块奇怪的巨石,风一吹便会动,世人惊谔不已。对此现象,人们一直百思不解,称之为“神石”。专家们各有不同的说法,但是都不尽如意。现在, 让我们用《圆周定律》来分析“风动石”,就可以解释得很清楚了,就一点也不奇怪了。风动石就是一种非圆体状的圆周体。风动石底部有一圆弧底面,圆孤底面与坚实的石质承载面呈接近理想状态的点或线接触,从点或线垂直向上的重力分界面,就是风动石的“重力面”。 圆周定律告诉我们重力面两边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克服其静止惯性的力大于零。 根据《圆周定律》,无论风动石有多么重,理论上只要有大于零的力,就能克服其静止惯性, 将其推动。既然风动石重力面两边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为阻力或动力,那么,阻力与动力就抵消了,静止惯性力就为零了,克服其静止惯性的力只要大于零就行了。风动石的存在状态符合圆周体的运动状态,所以其运动遵守《圆周定律》。虽然这块风动石的质量分布和存在状态不可能是理想状态,但是它会在晃动中自动调整重力面的位置,使其静止时,重力面两边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达到圆周运动的条件。风动石的自然状态与理想状态是非常接近的,因此,只要很小一点点力,就可以推动风动石。不管这块风动石有
多重,一吨、一百吨、一亿吨......,都是一样的。难怪一阵轻风就能吹动巨石了。这样一分
析,就很清楚了。《圆周定律》的第一定律是《重力面定律》,《重力面定律》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它还可用来解释“陀螺不倒”、“杂技顶碗”等物理现象的原理。圆周定律修正和完善了牛顿定律。牛顿定律的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惯性定律认为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的大小决定惯性的大小。牛顿第二定律是加速度定律,加速度定律认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可是,自然中的许多的现象,包括“风动石现象”,并不遵从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牛顿定律不能反映圆周运动的客观规律。比如,质量大的物体并不一定惯性大, “风动石”就是例子。按照牛顿第一定律,“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几百吨重的风动石,质量够大的了,静止惯性也是够大的,不会轻易运动的。可是,自然现象却告诉我们惯性很小! 一阵轻风吹,就可以运动! 一公斤的力就可以推动,正好与牛顿定律相反。怎么回事?难道是牛顿定律错了!难道我们的运动力学一直不准确、不完善? 一百多年来,一直被科学界奉为经典的牛顿力学竟然不能完整反映客观现实,无法解释自然现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里面一定有一个什么未被发现的新东西,一定有一个新规律!《圆周定律》提出了与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完全相反的力学定律首先,牛顿定律认为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惯性的大小。而圆周定律认为圆周体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无关。其次,牛顿定律认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成正比。而圆周定律认为圆周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在圆周运动上,《圆周定律》与《牛顿定律》的观点,截然相反,针锋相对! 到底谁是谁非呢?这要用事实来说话,用实践来检验。“风动石”现象及其认识,是一个事实和实践“风动石”虽然重达几百吨,可是,由于其石质底座很坚实一承载面不凹陷,风动石本身也很坚实一着地半径不变短。“风动石”底部与承载面呈理想的点或线接触状态,建立起来了一个理想的“重力面”。在“重力面” 两边,其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力面两边的重力相互抵消后,静止惯性等于零。这样, 克服“风动石”静止惯性的力当然就很小了,只要大于零的力就可以了!所以,“一阵轻风, 吹动巨石”,也就不足为奇了。“风动石”的事实和实践,证明了《圆周定律》的正确性。建立 “重力面”是很关键的,凡是建立了 “重力面”的物体,其运动遵从圆周定律。圆周定律认为在理论上,无论圆周体的质量有多大,克服其静止的惯性的力大于零。既然理论上只需要大于零的力就可以驱动任何重量的圆周体,那么,人们就应该创造出尽量接近理论条件的人类工具,来为人类服务,提高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人类的发现往往具有超前性,刚开始并不被人们接受,有一个认识过程。人类的科学理论新发现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就像电的发现对世界的作用一样。刚发现电时,人们都认为电是最无用的发现。可是今天,电成了最有用的发现。《圆周定律》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而且为一切做圆周运动的机器或设备节能,可用于水轮机、搅拌机、球磨机、洗衣机、火车、太空车、、、等等,使之节能50%以上,极大地解放人类的生产力。《圆周定律》可以开源节流。如果《圆周定律》运用得好,人类将获得无限的能量,彻底解决能源问题。人类将因此获得无限的能力、无限的财富,彻底摆脱贫穷和饥荒。在能源问题上,《圆周定律》对人类的贡献,可能比电的贡献还要大。《圆周定律》是一个科学发现,本发明是对《圆周定律》的应用。本发明人以前公开了一些节能减排的发明,包括一些不同结构的轿车、货车、火车等车辆,以及一些做圆周运动的机器,如搅拌机、球磨机、电风扇、螺旋桨等,但是应用得还很肤浅。这一次,本发明人将公开运用《圆周定律》获得新能源的方法和装置。正如人类的其他发现一样,刚开始的应用总是很粗糙、很幼稚的。因此,《圆周定律》的应用潜力应该远远不止这些。随着人们对《圆周定律》认识的深入,圆周定律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我们将获得无穷无尽的能源。运用《圆周定律》,可以轻易实现人类的节能减排计划!可以拯救人类于水火!所述的理想状态是否存在没有关系,它并不影响我们对事物规律的解释和认识。 我们通过一个假设的理想状态来解释圆周运动中的客观现象,揭示圆周运动的客观规律, 应该是可以的、是科学的。之所以提出一个“理想状态”,只是为了方便说明,方便理解。因为把一种自然现象的客观规律用文字表现出来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同时,非理想状态下的圆周运动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不可能穷尽。因此,用理想状态下的规律来揭示无穷无尽的非理想状态下的规律则是一种必然选择。非理想状态下的圆周运动也遵守《圆周定律》。 只要是“圆周运动”都遵守《圆周定律》。非理想状态下的圆周运动与理想状态下的圆周运动都遵守《圆周定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虽然理想状态是无限接近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理想状态与非理想状态的差距经常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以切西瓜为例一个西瓜,从中间切开,这个西瓜必然分成两瓣向两边倒下。即使重新合上,一放手,仍然会分成两瓣向两边倒下。为什么呢?这里面就有圆周定律。因为西瓜是一个圆周体,是圆周体就会遵守《圆周定律》。从中间切一刀,切开的这个面,就是“重力面”。两瓣西瓜向两边倒下,说明两瓣西瓜的重力相反。当然,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但是表现在圆周体上,重力面两边的重力,其运动趋势是方向相反的。尽管西瓜的质量分布不均勻,切西瓜的位置也不是正中间,切开后的两瓣西瓜的质量不相等,但仍然是在按照《圆周定律》表现。所有圆周体,无论其质量分布是否均勻,都具有自我调整重力面的能力,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可以自动保持其重力面两边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平衡。圆周体的这种自我调整能力,随着“着地半径”和“承载面”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切西瓜”例子至少可以证明“圆周体重力面两边的重力,方向相反”。只要承认了这一条,那么进一步就必须承认“圆周体重力面两边的重力,互为阻力或动力;运动时,始终有一半的重力成为阻力或动力”。如果承认了上述两条,那么就不难理解“其惯性的大小可以与质量无关;可以存在如下状况无论其质量大小,克服其静止惯性的力大于零,克服其运动惯性的力大于其受到的外力”。“不倒翁”也是一个圆周体。重力面将“不倒翁”从中间一分为二,重力面两边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平衡,互为阻力或动力;运动时,始终有一半的重力成为阻力或动力。即使不倒翁的质量分布不均勻,也是这种情况。所有圆周体都一样。“切西瓜”和“不倒翁”的例子应该是很好理解、很有说服力的,可以证明《圆周定律》的第一定律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承认了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就是必然的了,f = ma就不成立了。科学应该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事实证明了《圆周定律》,那么,就不能根据是否符合《牛顿定律》,是否符合以前的科学来认定《圆周定律》。反过来,倒是应该用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新科学来检验和修正以前的旧科学。只有这样,科学才能发展,人类才能进步。本发明公开的全部内容,包括圆周定律及其说明,都是本申请权利要求的支持和依据。3、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一种重力能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与应用。每个地球人都要为解除地球危机努力,本发明人一直在努力,目的就是为人类找到一种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恢复地球生态,还给人类一个美好未来。具体就是克服公知技术的缺陷,利用科学规律,利用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提供一种性能高、成本低、清洁安全、使用方便的重力能源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与用途。它可以代替化石能源,可以作为人类的主要能源,可以为解除人类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提供帮助。3. 1、一种重力能的获取方法,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在圆周体的上部安装圆周体的驱动装置,在圆周体的势能区里安装一个重力输出装置,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运动,圆周体驱动重力输出装置,重力输出装置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圆周体的运动包括转动或滚动或晃动;
或,一种重力能的获取方法,包括圆周体,圆周体的驱动装置,重力输出装置,其特征是圆周体与承载面呈点或线接触或/和在势能区有重力接收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转动或滚动或晃动,所述的重力接收装置包括齿轮或摩擦轮或齿孔轮;或,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在圆周体的上部安装圆周体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转动或滚动或晃动,设置在圆周体势能区的齿轮或摩擦轮或齿孔轮或凸点或接收杆将圆周体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或,其特征是圆周体6的立柱7与固定支点8活动连接,或圆周体6的立柱7落在凹窝里,有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6晃动,圆周体6的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11、偏心轮12和连杆13,电动机11安装在门架10上,门架10安装在圆周体6的两边或周边,连杆13的左端连接在偏心轮上,右端与立柱7活动连接,工作时,电动机的偏心轮带动连杆13,连杆13 带动立柱7,使圆周体来回晃动;有传递棒9与圆周体6活动连接,圆周体6晃动时,传递棒 9随之上下运动,将传递棒9与重力接收装置连接,把圆周体6的重力传递出去;所述的重力接收装置可以是偏心轮或曲柄,偏心轮或曲柄把传递棒9的上下往复运动转变成旋转运动,用于驱动发电机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重力接收装置还可以是磁铁,磁铁与传递棒连接,工作时,磁铁上下运动,来回切割线圈的磁力线,发电出来,圆周体的重力能得以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或,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球状或柱状圆周体,有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来回滚动,在圆周体的势能区设置有接收重力的凸点,凸点露出在承载面之上,凸点可以由金属制成桩状或柱状或半圆状或三角状,凸点与圆周体上的重力传递点相应,凸点带有回位弹簧,随着圆周体的来回滚动,凸点被压下或弹起,凸点的上下运动通过偏心轮装置或曲轴装置或齿轮齿条装置转变成旋转运动,推动电动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工作,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或,凸点与磁铁连接,凸点的上下运动推动磁铁切割磁力线发电,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或,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在圆周体的上方安装圆周体的驱动装置,圆周体上有重力传递点,在圆周体的势能区设置有重力接收杆,重力接收杆设有杠杆的支点,重力接收杆的一端与圆周体上的重力传递点相应,随着圆周体的来回滚动做上下运动,重力接收杆的另一端带有齿轮或摩擦轮或齿孔轮,通过齿轮传动或摩擦传动或齿孔传动,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或,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圆周体上设有圆周体齿轮,在圆周体的上方安装一个圆周体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在圆周体上方与圆周体齿轮啮合,驱动圆周体转动,在圆周体的势能区安装一个重力输出装置,重力输出装置带有接收齿轮,接收齿轮在圆周体的势能区与圆周体齿轮啮合,驱动齿轮驱动圆周体齿轮,圆周体齿轮驱动接收齿轮,接收齿轮的主体安装在承载面之下,有部分接收齿轮露出在承载面之上,与圆周体齿轮啮合,接受圆周体齿轮的传动,接收齿轮驱动发电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所述的圆周体是球状或柱状圆周体;所述的齿轮可以是摩擦传动的摩擦轮或齿孔传动的齿轮和孔轮;所述的齿孔传动就像电影机或照相机中齿轮带动胶片的结构一样,不同的是本发明所述的齿孔可以是圆形轮子上的齿孔,也可以是直板上的齿孔。所述的圆周体指具有高位重力势能的固体;所述的圆周体具有重力面;借助于重力转换装置,运动中的圆周体所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所述的圆周体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制成;所述的势能指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所述的势能区指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区,即圆周体下面的悬空区;圆周体通过着地点与承载面接触;所述的着地点指圆周体上,与承载面相接触的一个点或一条线; 所述的承载点指承载面上,与圆周体的着地点接触的一个点或一条线;所述的承载面指承载基础的表面;所述的承载基础指承载圆周体及其相关设备或设施的基础,所述的承载基础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构成;所述的凸点曲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制成;所述的驱动装置的动力可以是电动机或内燃机或人力或人力机械或畜力机械;所述的门架10安装在圆周体附近。门架10有二个或多个立柱,分布在圆周体两边或周边,立柱上面有横梁连接,门架可以呈“门”字形或框架形,门架可以由圆周体附近的建筑物或房子的墙壁和房顶代替。门架10为圆周体及其相关机器或设备提供安装或运动的基础条件。门架10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 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制成;3. 2、所述的圆周体呈球状或柱状或不规则形状或非圆体状,所述的柱状包括圆柱状或方柱状或多面体柱状,多面体柱状指柱状表面有多面;所述的非圆体包括带有圆弧底面的物体或运动方式为晃动的物体;所述的圆周体可以作为粮仓、煤场、库房使用,一物多用;房屋、粮仓、货场均可成为圆周体或圆周体的一部分;圆周体的重量或体积根据需要确定;圆周体可以带有突出结构5;所述的圆周体齿轮连接在圆周体上,与球状圆周体同一球心或与柱状圆周体同一轴向,所述的轴向指圆周体旋转时的轴的方向;或所述的圆周体齿轮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球状圆周体的球径或圆柱状圆周体的直径;或所述的圆周体齿轮可以位于球状圆周体的两边或位于柱状圆周体的两头;所述的圆周体的运动包括转动或滚动或晃动,所述的滚动包括在轨道上或平台上或弧形承载面上滚动,所述的滚动包括直线滚动或曲线滚动,所述的滚动包括在原地滚动, 所述的滚动包括在360度以内或360度以上滚动。所述的圆周体可以设置限位装置或回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可以是限位弹簧或限位桩或限位轮或限位边;所述的回位装置可以是回位弹簧或回位桩回位轮或回位边。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机或内燃机或人力或畜力或风力或水力,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齿轮传动装置或齿轮齿条传动装置或皮带传动装置或摩擦传动装置或凸轮传动装置,所述的重力输出装置包括重力传递装置和重力接收装置;所述的重力传递装置包括重力传递点或重力传递杆或重力传递棒或重力传递轮,所述的重力传递杆呈杆状,可悬挂在圆周体上,所述的重力传递棒呈棒状,连接在圆周体上;可以有多个传递杆或多个传递棒,相应也有多个接受传递的装置;所述的重力传递轮包括齿轮或滑轮或摩擦轮或齿孔轮; 所述的重力接收装置包括重力接收杆或重力接收凸点或重力接收轮;所述的重力接收轮包括重力接收齿轮或重力接收摩擦轮或皮带轮或重力接收孔轮,所述的孔轮指齿孔传动的孔轮,所述的重力接收轮可以带有棘轮装置;所述的重力接收装置可以是偏心轮或曲柄,偏心轮或曲柄把传递装置的上下往复运动转变成旋转运动,用于驱动发电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重力接收装置还可以是磁铁,磁铁与传递棒连接,工作时,磁铁上下运动,来回切割线圈的磁力线;所述的圆周体齿轮的直径可以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圆周体的直径,以方便圆周体的设计和使用;所述的着地点可以在圆周体的两端或中部,所述的承载面可以是轨道或硬质台面;可根据需要设定圆周体的运动速度;可以有多个圆周体同时工作或联合在一起工作,可以用连杆将多个圆周体连接,由一个驱动装置驱动多个圆周体;所述的重力能获取装置可以安装在地下或半地下。3. 3、所述的重力能的获取装置可以用来发电或驱动交通工具或驱动工业设备或加工冷或热,所述的交通工具包括车、船、火车、飞机、人造卫星。本发明的优点提供了一些获取重力能源的方法和装置,克服了公知的重力获取装置不能做到输出大于输入的困难,首次实现了“永动机”的梦想,可以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清洁廉价能源。本发明避免了化石能源数量有限,成本高,污染严重的不足,可以代替化石能源,成为人类的主要常规能源。本发明解决了一方面是巨大的能源危机,但另一方面却是巨大的重力能源无法利用的难题,有助于人类走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重力能无处不在,永不枯竭,比水电、风电更方便,成本更低。由简单搞复杂很容易,由复杂搞简单不容易。 本发明比公知技术更简单。至少,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重力的新方法、新装置。

及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图1是一种球状或圆柱状圆周体示意图。图2是一种不规则形状的圆周体示意图。图3是一种有固定支点的圆周体示意图。图4是圆周体带有弧形承载面示意图。图5是圆周体带有齿轮结构示意图。图6是圆周体与凸点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8是圆周体带有着地点齿轮和圆周体齿轮结构示意图。图9是圆周体通过接收杆输出能量的结构示意图。图1,球状(也可以是圆柱状)圆周体位于承载面3上。圆周体1具有势能区2。 球状圆周体的承载点四周都是势能区,圆柱状圆周体的弧形两边是势能区。圆周体1可以转动或滚动。滚动幅度可以在360度以内或360度以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圆周体1里面装有液体和方形石块。圆周体1也可以作为粮仓、煤场、库房使用,一物多用。圆周体1的体积或重量根据需要确定。当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圆周体的体积和重量越大越好。因为体积和重量越大,其重力就越大,输出的重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圆周体可以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单独或组合构成。房屋、矿石、粮仓、车辆、液体均可以成为圆周体的一部分,圆周体内部可以容纳人或动物或液体。在实际应用中,虽然不可能达到如圆周定律的第一定律那样的理想状态。但是可以使其尽量接近理想状态,尽量使圆周体的着地半径不变短、承载面不凹陷。当然,理想状态与非理想状态的差距往往影响不大,经常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比如上面所说的“切西瓜”,尽管西瓜的质量分布不均勻,切西瓜的位置也不一定是正中间,切开后的两瓣西瓜的质量不相等,但仍然可以表现出《圆周定律》的规律来。本发明所述的圆周体指具有重力面、具有高位重力势能的固体。能够运动的高位固体都可以成为圆周体,借助于重力转换装置,运动中的圆周体所输出的能量可以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所述的圆周体的着地点指圆周体上,与承载面相接触的一个点或一条线;所述的承载点指承载面上,与圆周体的着地点对应接触的一个点或一条线;所述的承载面是圆周体的承载基础的表面;承载面也可以是地面或路面或轨道面,各种车辆均可以加工成为圆周体或圆周体的一部分。所述的承载基础指承载圆周体及其相关设备或设施的基础, 所述的承载基础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单独或组合构成; 所述的势能区指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区。所述的势能区指圆周体下面的空间,即圆周体的悬空区。可以对圆周体的着地点进行加工,或制作专门的着地点零部件,使之坚固耐用,运转灵活。图2,具有圆弧底面的不规则形状的圆周体4位于承载面3上。圆周体4的两边还有突出结构5。突出结构5具有增加重力、减小体积、扩大用处的作用。所有的圆周体都可以带有突出结构5。突出结构5也可以呈其他形状或结构,比如方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圆周体4的底面可以是球面,也可以是圆柱体的圆弧面。圆周体4的底面以上部分还可以呈其他形状或结构。该圆周体不能如图1的圆周体1那样360度滚动,只能是两边来回滚动。虽然圆周体4的运动看起来也是晃动,其实还是滚动,因为圆周体4的着地点可以离开原始承载点位置。原始承载点位置即圆周体4运动前所在的承载面上的位置。凡是着地点离开原始承载点位置的运动,都是滚动。图3,圆周体6的立柱7与固定支点8活动连接。圆周体6没有圆弧底面。该圆周体只能是两边晃动。圆周体6只要一动,其重心就会降低,沿着其晃动的半径曲线逐渐降低。随着其重心的逐渐降低,驱动其晃动所需的力逐渐加大。所以其晃动幅度不宜过大。圆周体6还可以呈其他形状或结构。比如方形、圆形、三角形、仿形。支点8也可以变成凹窝, 立柱7的下端直接落在凹窝里。圆周体6的晃动不同于圆周体4的晃动,圆周体6的着地点无法离开原始起点位置,只能是原地晃动。当然圆周体6也可以像圆周体4那样具有圆弧底面,其运动方式就是原地来回滚动。圆周体6的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11、偏心轮12和连杆13。电动机11安装在门架 10上。门架10安装在圆周体附近。门架10有二个或多个立柱,分布在圆周体两边或周边, 立柱上面有横梁连接,门架可以呈“门”字形或框架形,门架可以由圆周体附近的建筑物或房子的墙壁和房顶代替。门架10为圆周体及其相关机器或设备提供安装或运动的基础条件。门架10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制成;偏心轮12安装在电动机的轴上。偏心轮12也可以换成曲轴,效果是一样的。连杆13的左端连接在偏心轮上,右端与立柱7活动连接。工作时,电动机的偏心轮带动连杆, 连杆带动立柱7,使圆周体来回晃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变成了圆周体6的往复运动。所述的驱动装置的动力可以是电动机或内燃机或人力或人力机械或畜力机械;驱动装置的作用就是驱动圆周体运动。凡是公知技术中与驱动装置相关的技术都可以用于本发明。因为偏心轮或曲柄都是公知技术,这里不需赘述。圆周体6带有重力输出装置。所述的重力输出装置包括传递棒9以及重力接收装置。圆周体6的势能区带有两个重力传递棒9,传递棒9可以有多个。传递棒9与圆周体6活动连接。也可以固定连接。圆周体6晃动时,传递棒上下运动。将传递棒9与重力接收装置连接,可以把圆周体6的重力传递出去。重力接收装置可以是偏心轮或曲柄,偏心轮或曲柄把传递棒9的上下往复运动转变成旋转运动,用于驱动发电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圆周体6的重力能量得以输出。重力接收装置还可以是磁铁,磁铁与传递棒连接。工作时,磁铁上下运动,来回切割线圈的磁力线,发出电来。传递棒9也可以是传递齿条,就是传递棒的下端是齿条,相应的重力接收装置(即从动齿轮)是齿轮。从动齿轮可以带有棘轮装置,使从动齿轮只接受传递齿条的单向传动。传递齿条的每一次上下动作,都给从动齿轮传递一次动力。传递齿条也可以固定安装在圆周体6上,只是需要按照圆周体 6的晃动曲线安排传递齿条与从动齿轮相关位置。可以去掉连杆13,用偏心轮直接对圆周体6或立柱7传动,这样就要在圆周体6的右边设置回位装置,使圆周体6在晃动中可以自动回位。回位装置可以用弹性装置,弹性装置包括弹簧。凡是晃动或原地滚动的圆周体,都可以采用回位装置。因为偏心轮或曲柄或磁铁切割磁力线或齿条齿轮传动或弹簧都是公知技术,这里不再赘述。图4,圆周体14的弧形承载面15呈弧形,可以对圆周体14起到限位作用。圆周体14只能在弧形承载面里来回滚动。圆周体14的上半部呈三角形,下部呈半圆形。圆周体14也可以采用图3中圆周体6的驱动装置和重力输出装置。本发明所述的驱动装置、回位装置、圆周体和重力输出装置并不限于某个实施例使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互相交换,组合使用。比如所述的驱动装置可以用于所有的圆周体,圆周体可以与任何驱动装置或重力输出装置组合使用。图5,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圆周体上设有圆周体齿轮,在圆周体的上方安装一个圆周体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在圆周体上方与圆周体齿轮啮合,驱动圆周体转动,在圆周体的势能区安装一个重力输出装置,重力输出装置带有接收齿轮,接收齿轮在圆周体的势能区与圆周体齿轮啮合,驱动齿轮驱动圆周体齿轮,圆周体齿轮驱动接收齿轮,接收齿轮的主体安装在承载面之下,有部分接收齿轮露出在承载面之上, 与圆周体齿轮啮合,接受圆周体齿轮的传动,接收齿轮驱动发电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所述的圆周体是球状或柱状圆周体;所述的齿轮可以是摩擦传动的摩擦轮或齿孔传动的齿轮和孔轮;所述的齿孔传动就像电影机或照相机中齿轮带动胶片的结构一样,不同的是本发明所述的齿孔可以是圆形轮子上的齿孔,也可以是直板上的齿孔。圆周体1的两端位于两个承载墩20上。承载墩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制成;承载墩是一种承载基础。承载墩为圆周体提供承载面。承载面上与圆周体的着地点相接触的地方是承载点。承载墩20的承载面也可以是如图4的弧形承载面15。为方便说明,图中省略了部分门架及限位轮22、承载轮23,这些内容将在图 7中说明。圆周体1可以直接安放在承载点上。承载点也可以是承载齿轮或承载滑轮或承载滑面。在圆周体上也有相应的设置或结构。圆周体齿轮18也可以安装在圆周体1的两端,与所述的承载齿轮啮合,作为着地点齿轮使用。圆周体的着地点可以具有硬质表层,硬质表层在所述的承载滑轮或承载滑面上运动。承载面可以是轨道面或者是硬质台面。可以在承载齿轮或承载滑轮或承载滑面使用润滑油。圆周体1的承载部位也可以设在圆周体的中部。
圆周体1的中部有圆周体齿轮18。圆周体齿轮18具有与圆周体1相同的直径,圆周体齿轮18的直径可以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圆周体1的直径,以方便圆周体的设计和使用。 圆周体齿轮18的上方与驱动齿轮16啮合。驱动齿轮16连接在齿轮轴17上。还有电动机安装在门架10上对齿轮轴17传动,图中省略了电动机。驱动齿轮16也可以通过中介轮接受电动机的传动。驱动齿轮16也可以直接安装在电动机的轴上,对圆周体齿轮传动。圆周体齿轮18接受来自驱动齿轮16的传动。可利用公知技术制造、安装圆周体齿轮18。比如可以铸造一个与圆周体1的直径相同的大齿轮,与圆周体1 一起加工成型,预制在圆周体1 上。或者将圆周体齿轮18分成多个部分加工,然后安装到圆周体1上。圆周体齿轮的直径可以大于圆周体直径,方便安装,从圆周体的一头套进去即可安装。圆周体1下方的势能区内有接收齿轮19。接收齿轮19上边与圆周体齿轮啮合,下边与电动机或变速箱或其他机器或设备的齿轮啮合,把来自圆周体1的动力转化。接收齿轮19的主体位于承载面之下,只有部分齿轮露出在圆周体1的势能区内。圆周体1上可以有多个圆周体齿轮18,同时对多个接收齿轮19传动。圆周体1也可以采用摩擦传动,将齿轮18和驱动轮16换成一对摩擦轮即可。可以将圆周体1及其相关的机器或设备安装在地下或半地下,防止其意外滚落伤人和节省地面空间。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圆周体的转速,可以用大小不同的齿轮或变速箱调整圆周体及其相关机器或设备的速度。圆周体可以在运动中不断输出相同分量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圆周体的重力势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论使用多少次,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也不会减少。可以运用公知技术来帮助完成本发明,凡是对实施本发明有用的公知技术均可使用。图6,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球状或柱状圆周体,有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来回滚动,在圆周体的势能区设置有接收重力的凸点,凸点露出在承载面之上,凸点可以由金属制成桩状或柱状或半圆状或三角状,凸点与圆周体上的重力传递点相应,凸点带有回位弹簧,随着圆周体的来回滚动,凸点被压下或弹起,凸点的上下运动通过偏心轮装置或曲轴装置或齿轮齿条装置转变成旋转运动,推动电动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工作,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或,凸点与磁铁连接,凸点的上下运动推动磁铁切割磁力线发电,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图6的结构与图5不同,技术方案也不同。如果采用图5的齿轮传动结构时,不需要凸点。图6可以说明圆周体与凸点的相互关系。圆周体1的势能区有凸点21。图中,从圆周体1的着地点(即承载面上的承载点)到凸点21与圆周体的接触点画有一条直线ef。 我们可以看出,当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1爬上凸点21时,圆周体1相当于处在斜面ef上。 此时,圆周体1的支点是凸点21。在凸点21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ab线的右边,即图中的阴影区,圆周体1有一部分重力具有向上的势能。很显然,阴影部分的重力是圆周体1爬上凸点21的动力。正是阴影部分的重力,加上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使圆周体1爬上凸点21。凸点21越是靠近圆周体1的竖向中心线(即cd线),图中的阴影就越大,向上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在圆周体1爬上凸点的过程中,圆周体1受到向右的驱动力,随着驱动力的加大,圆周体1的着地点会有离开承载面的趋势,以增加对凸点的压力,直至离开承载面,用上圆周体1的全部重力。只要整个重力转化装置的无功损耗小于圆周体1阴影部分的重力,就会有剩余能量产生。凸点的高度可以是圆周体输出重力时做功的行程。所述的竖向中心线指圆周体上与水平线垂直的中心线。根据圆周定律第二定律中的“在斜面上的圆周体,无论上升或下降,其重力面始终在支点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上”的定律,图6中的圆周体1的重力面在凸点21备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上,即图中的ab线。ab线就是圆周体1此时的重力面。做一个“切西瓜”实验我们把图6中的圆周体1当成一个西瓜,从ab线切下去, 斜面上方的西瓜(即阴影区)会向斜面上方倒下。为什么?因为斜面上方的西瓜仍然存在势能区,存在高位势能。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圆周定律第二定律“在斜面上的圆周体,无论上升或下降,其重力面始终在支点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上”的内容,这个事实还证明了圆周定律第一定律的“重力面两边的重力方向相反”的内容。根据上述事实,根据圆周定律第一定律的“重力面两边的重力方向相反”的定律以及第二定律中的“在斜面上的圆周体,无论上升或下降,其重力面始终在支点与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上”的定律,可以证明“只要凸点在圆周体的重力势能区内,就可以有重力变为动力。只要驱动圆周体压下或爬上凸点的力小于圆周体的重力,就可以有重力输出。只要凸点高度所产生的阻力,即驱动圆周体所需要的动力,小于圆周体的重力,就可以做到输出的能量大于输入的能量”。这是本发明的事实和理论基础。本发明所述的重力能的获取装置就是一种重力发动机。本发明的重力发动机只需要给予第一次原始动力,就可以产生剩余能量(剩余能量也叫增加能量),就可以做到能量自给有余,就可以永远运动下去,源源不断地输出能量。图7是图5的A向视图,为方便说明,图中省略了 A向的门架和承载墩20。圆周体 1上有驱动齿轮16,下有承载轮23,左右两边有限位轮22。下方右边的势能区里还有接收齿轮19。该结构在没有接收齿轮19的情况下,驱动齿轮16驱动圆周体1的力,理论上大于零就行了。图7中,驱动齿轮16与圆周体齿轮啮合,驱动圆周体1向右转动。圆周体齿轮带动接收齿轮19,接收齿轮19与电动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的齿轮啮合,将圆周体1的重力势能输出。接收齿轮19离圆周体1的竖向中心线很近,以获取尽量大的重力势能。接收齿轮19也可以是摩擦轮或齿孔轮,圆周体上也有相应的摩擦面或齿轮。限位轮22对圆周体1起到限位作用。限位轮22可以是齿轮,可以与圆周体齿轮在同一平面位置上。限位轮22也可以是滑轮或滑面,与圆周体齿轮不在同一平面位置上。 圆周体右边的限位轮22可以具有弹性,或者与圆周体1保持一定距离,以方便圆周体1向右运动用力。驱动轮16也可以具有弹性,或者保持宽松啮合,以方便圆周体1向右运动用力。承载轮23有两个,位于圆周体1之下。承载轮23的主体位于承载面3之下,只有齿轮部分露出承载面,与圆周体齿轮啮合。可以有多个承载轮23,以分散压力。齿轮和滑轮都需要带有轴承,以保证灵活运转。承载轮23也可以是滑轮或滑面。滑轮没有轴,能够承载圆周体的巨大重力。滑面的承载能力更大。滑面就是圆周体的滑面配合承载面的滑面,与滑动齿轮同原理。本发明所述的齿轮也可以换成摩擦轮或齿孔轮。所述的齿孔轮是一种传动装置,就是齿轮对齿孔传动中的齿轮和齿孔轮,类似于电影机或照相机中传动胶片的齿轮和齿孔,不同的是本发明所述的齿孔可以是圆形轮子上的齿孔,也可以是直板上的齿孔。 齿孔轮是公知技术,本发明人在以前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有多次公开。圆周体转于或等于或小于圆周体1的直径,以方便设计和使用。着地点齿轮落在承载点齿轮23上。球形圆周体的两边有圆周体齿轮18与之连接。圆周体齿轮18可以同时对两个接收装置传动,输出重力。图9,圆周体25是球的一部分,或者是圆柱体的一部分。在圆周体25的势能区有接收杆26,接收杆沈有支点27,接收杆沈左端与圆周体25上的传递点相应,接收圆周体 25的动力。接收杆沈的动的方式比圆周体晃动的方式更有优势,一是传递动力容易,不受行程的限制;二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竖向中心线,获取更大重力;三是结构简单;四是传递动力准确,效率高;五是坚固耐用,成本低。可以在一根轴上安装多个驱动齿轮,只用一个电动机,同时驱动多个圆周体。图8,球形圆周体1的中部有着地点齿轮对。着地点齿轮M具有比圆周体1大的直径。着地点齿轮M的直径可以大右端连接有齿轮28,齿轮28与齿轮四啮合,传递动力。本发明可以用来发电或驱动交通工具或工业设备或加工冷或热,所述的交通工具包括车、船、火车、飞机、人造卫星。圆周定律、重力发动机可以为人类增加无限的财富。
权利要求
1. 一种重力发动机,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在圆周体的上部安装圆周体的驱动装置,在圆周体的势能区里安装一个重力输出装置,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运动,圆周体驱动重力输出装置,重力输出装置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圆周体的运动包括转动或滚动或晃动;或,一种重力发动机,包括圆周体,圆周体的驱动装置,重力输出装置,其特征是圆周体与承载面呈点或线接触或/和在势能区有重力接收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转动或滚动或晃动,所述的重力接收装置包括齿轮或摩擦轮或齿孔轮;或,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在圆周体的上部安装圆周体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转动或滚动或晃动,设置在圆周体势能区的齿轮或摩擦轮或齿孔轮或凸点或接收杆将圆周体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或,其特征是圆周体6的立柱7与固定支点8活动连接,或圆周体6的立柱7落在凹窝里,有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6晃动,圆周体6的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11、偏心轮12和连杆 13,电动机11安装在门架10上,门架10安装在圆周体6的两边或周边,连杆13的左端连接在偏心轮上,右端与立柱7活动连接,工作时,电动机的偏心轮带动连杆13,连杆13带动立柱7,使圆周体来回晃动;有传递棒9与圆周体6活动连接,圆周体6晃动时,传递棒9随之上下运动,将传递棒9与重力接收装置连接,把圆周体6的重力传递出去;所述的重力接收装置可以是偏心轮或曲柄,偏心轮或曲柄把传递棒9的上下往复运动转变成旋转运动, 用于驱动发电机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重力接收装置还可以是磁铁,磁铁与传递棒连接,工作时,磁铁上下运动,来回切割线圈的磁力线,发电出来,圆周体的重力能得以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或,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球状或柱状圆周体,有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来回滚动,在圆周体的势能区设置有接收重力的凸点,凸点露出在承载面之上,凸点可以由金属制成桩状或柱状或半圆状或三角状,凸点与圆周体上的重力传递点相应,凸点带有回位弹簧, 随着圆周体的来回滚动,凸点被压下或弹起,凸点的上下运动通过偏心轮装置或曲轴装置或齿轮齿条装置转变成旋转运动,推动电动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工作,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或,凸点与磁铁连接,凸点的上下运动推动磁铁切割磁力线发电,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或,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在圆周体的上方安装圆周体的驱动装置,圆周体上有重力传递点,在圆周体的势能区设置有重力接收杆,重力接收杆设有杠杆的支点, 重力接收杆的一端与圆周体上的重力传递点相应,随着圆周体的来回滚动做上下运动,重力接收杆的另一端带有齿轮或摩擦轮或齿孔轮,通过齿轮传动或摩擦传动或齿孔传动,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或,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圆周体上设有圆周体齿轮,在圆周体的上方安装一个圆周体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在圆周体上方与圆周体齿轮啮合,驱动圆周体转动,在圆周体的势能区安装一个重力输出装置,重力输出装置带有接收齿轮,接收齿轮在圆周体的势能区与圆周体齿轮啮合,驱动齿轮驱动圆周体齿轮,圆周体齿轮驱动接收齿轮,接收齿轮的主体安装在承载面之下,有部分接收齿轮露出在承载面之上,与圆周体齿轮啮合,接受圆周体齿轮的传动,接收齿轮驱动发电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所述的圆周体是球状或柱状圆周体;所述的齿轮可以是摩擦传动的摩擦轮或齿孔传动的齿轮和孔轮;所述的圆周体指具有高位重力势能的固体;所述的圆周体具有重力面;借助于重力转换装置,运动中的圆周体所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所述的圆周体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制成;所述的势能指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所述的势能区指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区,即圆周体下面的悬空区;圆周体通过着地点与承载面接触;所述的着地点指圆周体上,与承载面相接触的一个点或一条线;所述的承载点指承载面上,与圆周体的着地点接触的一个点或一条线;所述的承载面指承载基础的表面;所述的承载基础指承载圆周体及其相关设备或设施的基础,所述的承载基础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构成;所述的凸点由金属、塑料、 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制成;所述的驱动装置的动力可以是电动机或内燃机或人力或人力机械或畜力机械;所述的门架10安装在圆周体附近。门架10有二个或多个立柱,分布在圆周体两边或周边,立柱上面有横梁连接,门架可以呈“门”字形或框架形,门架可以由圆周体附近的建筑物或房子的墙壁和房顶代替。门架10为圆周体及其相关机器或设备提供安装或运动的基础条件。门架10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发动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圆周体呈球状或柱状或不规则形状或非圆体状,所述的柱状包括圆柱状或方柱状或多面体柱状,多面体柱状指柱状表面有多面;所述的非圆体包括带有圆弧底面的物体或运动方式为晃动的物体;所述的圆周体可以作为粮仓、煤场、库房使用,一物多用;房屋、粮仓、货场均可成为圆周体或圆周体的一部分;圆周体的重量或体积根据需要确定;圆周体可以带有突出结构5 ;所述的圆周体齿轮连接在圆周体上,与球状圆周体同一球心或与柱状圆周体同一轴向,所述的轴向指圆周体旋转时的轴的方向;或所述的圆周体齿轮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球状圆周体的球径或圆柱状圆周体的直径;或所述的圆周体齿轮可以位于球状圆周体的两边或位于柱状圆周体的两头;所述的圆周体的运动包括转动或滚动或晃动,所述的滚动包括在轨道上或平台上或弧形承载面上滚动,所述的滚动包括直线滚动或曲线滚动,所述的滚动包括在原地滚动,所述的滚动包括在360度以内或360度以上滚动。所述的圆周体可以设置限位装置或回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可以是限位弹簧或限位桩或限位轮或限位边;所述的回位装置可以是回位弹簧或回位桩回位轮或回位边。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机或内燃机或人力或畜力或风力或水力,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齿轮传动装置或齿轮齿条传动装置或皮带传动装置或摩擦传动装置或凸轮传动装置,所述的重力输出装置包括重力传递装置和重力接收装置;所述的重力传递装置包括重力传递点或重力传递杆或重力传递棒或重力传递轮,所述的重力传递杆呈杆状,可悬挂在圆周体上,所述的重力传递棒呈棒状,连接在圆周体上;可以有多个传递杆或多个传递棒,相应也有多个接受传递的装置;所述的重力传递轮包括齿轮或滑轮或摩擦轮或齿孔轮;所述的重力接收装置包括重力接收杆或重力接收凸点或重力接收轮;所述的重力接收轮包括重力接收齿轮或重力接收摩擦轮或皮带轮或重力接收孔轮,所述的孔轮指齿孔传动的孔轮,所述的重力接收轮可以带有棘轮装置;所述的重力接收装置可以是偏心轮或曲柄,偏心轮或曲柄把传递装置的上下往复运动转变成旋转运动,用于驱动发电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重力接收装置还可以是磁铁,磁铁与传递棒连接,工作时,磁铁上下运动,来回切割线圈的磁力线;所述的圆周体齿轮的直径可以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圆周体的直径,以方便圆周体的设计和使用;所述的着地点可以在圆周体的两端或中部,所述的承载面可以是轨道或硬质台可根据需要设定圆周体的运动速度;可以有多个圆周体同时工作或联合在一起工作, 可以用连杆将多个圆周体连接,由一个驱动装置驱动多个圆周体;所述的重力能获取装置可以安装在地下或半地下。
3. 一种重力能的获取方法,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在圆周体的上部安装圆周体的驱动装置,在圆周体的势能区里安装一个重力输出装置,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运动,圆周体驱动重力输出装置,重力输出装置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圆周体的运动包括转动或滚动或晃动;或,一种重力能的获取方法,包括圆周体,圆周体的驱动装置,重力输出装置,其特征是圆周体与承载面呈点或线接触或/和在势能区有重力接收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转动或滚动或晃动,所述的重力接收装置包括齿轮或摩擦轮或齿孔轮;或,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在圆周体的上部安装圆周体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转动或滚动或晃动,设置在圆周体势能区的齿轮或摩擦轮或齿孔轮或凸点或接收杆将圆周体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或,其特征是圆周体6的立柱7与固定支点8活动连接,或圆周体6的立柱7落在凹窝里,有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6晃动,圆周体6的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11、偏心轮12和连杆 13,电动机11安装在门架10上,门架10安装在圆周体6的两边或周边,连杆13的左端连接在偏心轮上,右端与立柱7活动连接,工作时,电动机的偏心轮带动连杆13,连杆13带动立柱7,使圆周体来回晃动;有传递棒9与圆周体6活动连接,圆周体6晃动时,传递棒9随之上下运动,将传递棒9与重力接收装置连接,把圆周体6的重力传递出去;所述的重力接收装置可以是偏心轮或曲柄,偏心轮或曲柄把传递棒9的上下往复运动转变成旋转运动, 用于驱动发电机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重力接收装置还可以是磁铁,磁铁与传递棒连接,工作时,磁铁上下运动,来回切割线圈的磁力线,发电出来,圆周体的重力能得以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或,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球状或柱状圆周体,有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来回滚动,在圆周体的势能区设置有接收重力的凸点,凸点露出在承载面之上,凸点可以由金属制成桩状或柱状或半圆状或三角状,凸点与圆周体上的重力传递点相应,凸点带有回位弹簧, 随着圆周体的来回滚动,凸点被压下或弹起,凸点的上下运动通过偏心轮装置或曲轴装置或齿轮齿条装置转变成旋转运动,推动电动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工作,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或,凸点与磁铁连接,凸点的上下运动推动磁铁切割磁力线发电,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或,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在圆周体的上方安装圆周体的驱动装置,圆周体上有重力传递点,在圆周体的势能区设置有重力接收杆,重力接收杆设有杠杆的支点, 重力接收杆的一端与圆周体上的重力传递点相应,随着圆周体的来回滚动做上下运动,重力接收杆的另一端带有齿轮或摩擦轮或齿孔轮,通过齿轮传动或摩擦传动或齿孔传动,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或,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圆周体上设有圆周体齿轮,在圆周体的上方安装一个圆周体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在圆周体上方与圆周体齿轮啮合,驱动圆周体转动,在圆周体的势能区安装一个重力输出装置,重力输出装置带有接收齿轮,接收齿轮在圆周体的势能区与圆周体齿轮啮合,驱动齿轮驱动圆周体齿轮,圆周体齿轮驱动接收齿轮,接收齿轮的主体安装在承载面之下,有部分接收齿轮露出在承载面之上,与圆周体齿轮啮合,接受圆周体齿轮的传动,接收齿轮驱动发电机或变速箱或使用动力的机器或设备,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所述的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所述的圆周体是球状或柱状圆周体;所述的齿轮可以是摩擦传动的摩擦轮或齿孔传动的齿轮和孔轮;所述的圆周体指具有高位重力势能的固体;所述的圆周体具有重力面;借助于重力转换装置,运动中的圆周体所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所述的圆周体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制成;所述的势能指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所述的势能区指圆周体的固体高位重力势能区,即圆周体下面的悬空区;圆周体通过着地点与承载面接触;所述的着地点指圆周体上,与承载面相接触的一个点或一条线;所述的承载点指承载面上,与圆周体的着地点接触的一个点或一条线;所述的承载面指承载基础的表面;所述的承载基础指承载圆周体及其相关设备或设施的基础,所述的承载基础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构成;所述的凸点由金属、塑料、 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制成;所述的驱动装置的动力可以是电动机或内燃机或人力或人力机械或畜力机械;所述的门架10安装在圆周体附近。门架10有二个或多个立柱,分布在圆周体两边或周边,立柱上面有横梁连接,门架可以呈“门”字形或框架形,门架可以由圆周体附近的建筑物或房子的墙壁和房顶代替。门架10为圆周体及其相关机器或设备提供安装或运动的基础条件。门架10由金属、塑料、石头、泥土、树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单独或组合制成;
4. 一种重力发动机的用途,其特征是用来发电或驱动交通工具或驱动工业设备或加工冷或热,所述的交通工具包括车、船、火车、飞机、人造卫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清洁无污染的、永不枯竭的重力能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与应用。其特征是在承载面上安放一个圆周体,在圆周体的上部安装圆周体的驱动装置,在圆周体的势能区里安装一个重力输出装置,驱动装置驱动圆周体运动,圆周体的运动包括转动或滚动或晃动;圆周体驱动重力输出装置,重力输出装置将圆周体的重力能输出并转化为可利用的动力,圆周体输出的能量大于其消耗的能量。
文档编号F03G3/00GK102562492SQ20111005303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任文林 申请人:任文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