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的共轭式变桨距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367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力发电机的共轭式变桨距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共轭式变桨距调节机构,属风力发电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共同驱动式变桨距机构”。它与国内外现正在使用的“共同驱动”或“独立驱动”变桨距机构相比,保留了二者的优点,补偿了二者的缺点。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的变桨距调节机构,可根据控制指令,在(0°…90° )范围内改变调距角β,从而同步地反向改变叶片攻角α,使叶片对风能捕获量按设定的要求发生大小变化,直至顺桨。这个受控变化过程,称作叶片变桨距调节(见图1)。变桨距调节与变速/恒频技术相配合,可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和电能品质; 改良启动特性,刹车简单,停机安全;改善叶片受力状况,提高抗损毁能力;且有利于减小整机重量。近年来,这一技术迅速取代定桨距失速控制,成为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的主流技术。我国风力机的变桨变速相关技术的研发、制造等方面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自己的成功的相关技术,还停留在购买国外先进制造企业生产许可证的阶段。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技术,有1)内/外直齿轮副传动式,各叶片独立驱动,风轮圆锥角有、无皆可;2)圆锥伞齿轮副传动式,各叶片共同驱动,仅用于有风轮圆锥角的机型;3)连杆传动式,各叶片共同驱动,只能用于无风轮圆锥角的机型,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上述方式,其控制与驱动,都以电/液控制实现。本发明采用了执行机构为闭式球面低副,各叶片共同驱动,电/液控制的组合。 这种机构,视没有圆锥角的机型,为有圆锥角的机型的一个最简单的特例,即圆锥角Ψ = 0° (见图1),从而实现对现有变桨技术的全覆盖。本发明1)在结构上冼炼、简约,工作可靠;2)响应调节指令的速度最快;3)润滑方式为对点的无油润滑,简化了维护保养工作;4)调节力设置为系统内力,对调节机构以外的整机不显示力的作用;5)允许有较大的圆锥角Ψ = 0°…30°,可有效改善风机的气动特性;6)本发明设计较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与连杆传动式相当,但比直齿轮和伞齿轮传动的制造成本低。

发明内容
本文所述机构包括1)液压调节器,用以实现操作杆的左右运动(已有成套产品, 本文不细述);2)调节机构,为一空间斜交杆系,它将操作杆的左右运动转变为风叶绕自身轴线的正反向转动。本发明的内容为以下3项1操作杆轴线与叶片轴线在同一平面内斜交,交角为Ψ,操作杆的左右运动,带动叶片同步地绕自身轴线正反向转动β =0° -90° (见图1);2针对高空环境的润滑方法;3调节力设置为系统内力。以下对机构运动作出说明,参见“图2机构传动原理图”;①件1操作杆与件2操作架固联,能在平面P内上下运动;件6叶片为带悬臂的简支梁,轴尾部两支承分别位于风机转子体内、外壳上,件6叶片与件1操作杆共面,且交角为 Ψ,它与件5拐臂以键相联,它能,且只能绕自身轴线转动;件4上球铰与件5拐臂销联,只能在平面M内运动;件3下球铰与件2操作架销联,只能在平面P内运动;件3下球铰与件 4上球铰的公共部位为空间闭式球面低副,内球壳上开有件3、件4相对运动时避让件3圆杆部位的槽。件3下球铰在平面P内既有平动,又有转动;件4上球铰在平面M内既有平动,又有转动。当件1操作杆和件2操作架向右运动一段距离,件3下球铰的销部同步右移该距离,件3下球铰长度可知,则球心位置可定,此位置也是件4上球铰球心位置;由于杆4上球铰长度已知,件5拐臂绕件6叶片轴线转动的半径已知,则件5拐臂旋转角度可求,则件 6叶片的轴逆时针转动与件5拐臂相同的角度,即是说,件1操作杆的向右运动,转变为件6 叶片的逆时针转动。当件1操作杆和件2操作架向左运动时,依照前述,可得知件1操作杆的向左运动,转变为件6叶片的顺时针转动。上述运动过程中,主动件1操作杆的每一个确定位置,件6叶片及中间各件有,且只有一个确定的位置与之对应,即满足本发明的运动可能和运动唯一的要求。当件1操作杆不动,件6叶片即使有转动趋势,整个杆系亦是稳定的。件3下球铰和件4上球铰的长度中心点,在运动过程中各构成一共轭曲线,它们的共同部位球心位置,就是它们的公共轭。本发明因此而命名。②润滑与密封,为免人工润滑设计。机构的球面低副,用石墨润滑,装墨腔与球副接触,而与周边隔断;
桨叶转动销部轴承为粉末冶金含油轴承,设计时,根据各部位的载荷,及轴瓦材料的压溃强度,确定金属基质材料,选用含油轴承;由于整个装置都随风机轴一同转动,所以大部分密封位置为静密封,只有叶片转动处和操作杆出轴处为中低压、低速度的动密封。桨叶转动部位,用“ λ ”娃橡胶密封;操作杆出轴处用普通的活塞杆Y形橡胶密封。③调节器置于风机轴上,从而将调节力设置为系统内力,对调节机构外不显示力的作用。在满足角度调节速率5° /s的要求下,操作杆的线速度仅为毫米/s级,其功率很小,故对于功率为5MW风力发电机,调节力的动力源,仅需一小型伺服电机。


图1是风机调桨装置相关角的位置图。1) Ψ为叶轮锥角,它是叶片纵轴Z与旋转平面P的夹角,Ψ = 0°…30° ;当Ψ = 0°时,桨叶纵轴与风机轴垂直,这是调距装置中最简单的一个特例;
4
一般地,Ψ =6° 士2°,其作用主要为避免叶片受风弯曲,与塔架发生碰撞;当Ψ = 15°⑴30°时,可有效改善风机启动特性,改善气动特性,降低噪音。2) β,调距角,是翼形弦L与旋转平面P的夹角,调节范围90°或更大,角的位相可正可负;α,叶片攻角,翼形弦L与风的入口相对速度S夹角。图中“F+箭头”表示风向;“ω+箭头”表示风机旋向图2是调桨机构传动原理图。图3是上球铰球壳部分外形和应力/应变图。具体实施1本构件的空间尺寸约束,可以用构件用材、调节器工作油压和杆长三要素间优化来满足;2构件强度及计算,根据设计时提供的桨叶最大空气动力,叶片重力和旋转离心力,偏航产生的陀螺力矩,用材料力学第一和第四强度理论,对各杆件作普通强度计算;对上、下球副,应同时进行计算机有限元应力分析(见图3),3本发明全部理论计算及实际制造,现有资料及技术装备均能满足。
权利要求
1.风力发电机的共轭式变桨距调节机构,,其特征是操作杆轴线与桨叶轴线在同一平面内斜交,操作杆左右运动一小段距离,风机叶片同步地绕自身轴线正反向转动设定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叶片绕自身轴线旋转角可在0-90°范围内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装置包含闭式球面低副,球副内球上开有避让外球杆运动的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装置的球面低副,用石墨润滑,装墨腔与球副接触,而与周边隔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装置的叶片转动销部轴承为粉末冶金含油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调节器置于风力轴上,调节力设置为系统内力,对系统外不显示力的作用,调节力的动力源,为一小型伺服电机。
全文摘要
风力发电机的共轭式变桨距调节机构,为多叶片共同驱动式,可用于叶轮锥角0°∽30°机型中。机构包括①液压调节器,用来实现调节杆的左右运动②调节机构,为一空间斜交杆系。附图为原理图件1操作杆和件2操作架向右运动一段距离,件3下球铰同步可移该距离,则它的球心位置可定,件4上球铰球心位置可定;因上球铰长度已知,件5拐臂绕件6叶片轴线转动的半径已知,则件5拐臂旋转角度可定,这样,件1的向右运动,转变为件6的逆时针转动。件1和件2向左,依照前述,件6顺时针转动,这样,操作杆的左右运动转变为风叶绕自身纵轴线的正反向转动,实现风力发电机的变桨距调节。
文档编号F03D7/02GK102392787SQ20111030722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姚刚 申请人:姚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