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防喘振功能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473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防喘振功能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发动机,具体地说是相继增压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相继增压技术是德国MTU公司首先采用的技术,它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扩大低压缩t匕、高增压发动机的工作范围,增大发动机的低速扭矩和降低部分负荷运行时的燃油消耗率。它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多个涡轮增压器,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增长,相继按次序地投入运行,这样就可以保证工作着的涡轮增压器始终在高效率区运行,以使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在整个运转区内都较低,低速大扭矩性能良好。目前,已有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结构在基本增压器压气机出口是没有放气阀的,在使用过程中,受控增压器在切入过程中,受控增压器转速在不断地增加,并超过基本增压器,此时,受控增压器压气机出口压力比基本增压器压气机出口压力高,受控压气机出口压力比稳压室内的压力高,受控压气机的流量比基本压气机流量大,导致基本增压器压气机运行点向小流量方向移动,柴油机需要的空气量被分配给两台压气机,造成基本增压器出现高速低流量现象,基本增压器容易出现喘振现象,对基本增压器具有一定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避免基本增压器运行时的喘振现象的带有防喘振功能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结构。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带有防喘振功能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柴油机本体、涡轮增压器、中冷器、放气阀、空气阀、燃气阀,涡轮增压器包括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的涡轮分别连接柴油机本体的A列排气总管和B列排气总管,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的压气机均连接中冷器,中冷器连接柴油机本体的进气总管,A列排气总管和B列排气总管通过排气连通管相连通,放气阀安装在基本增压器的压气机与中冷器之间,空气阀安装在受控增压器的压气机与中冷器之间,燃气阀安装在受控增压器的涡轮与B列排气总管之间。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通过在基本增压器压气机出口安装放气阀,在基本增压器出现喘振时打开放气阀,可以消除基本增压器喘振现象,有效改善了基本增压器的使用环境。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本发明包括柴油机本体1、A列排气总管2、柴油机进气总管15、B列排气总管13、基本增压器6、受控增压器9、燃气阀11、空气阀12、放气阀4,排气连通管3等。放气阀4 一端连接在基本增压器压气机7出口,另一端与外界大气相连。燃气阀11 一端连接在受控增压器涡轮10进口,另一端连接在B列排气总管13出口。空气阀12 —端连接在中冷器14进口,另一端连接在受控增压器压气机8出口。排气连通管3 —端连接在A列排气总管2,另一端连接在B列排气总管13。基本增压器涡轮进口与柴油机A列排气总管和排气连通管以三通方式相连,基本增压器压气机出口经过空气阀与中冷器相连。放气阀一端通向大气,另一端以三通方式分别与基本增压器压气机出口和中冷器进口相连。燃气阀一端与受控增压器涡轮进口相连,另一端以三通方式与排气连通管和B列排气总管相连。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的进出口均与大气相连。相继增压柴油机运行过程中,一台增压器运行时,燃气阀11和空气阀12是关闭的。当柴油机运行工况上升时,需要另一台增压器受控增压器9投入运行,提供更多的空气,此时燃气阀11和空气阀12打开,启动受控增压器9。在切入过程中,当受控增压器压气机8出口压力大于基本增压器压气机7出口压力时,打开放气阀4增加基本增压器压气机7的流量,避免基本增压器压气机7喘振现象。
权利要求
1.带有防喘振功能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柴油机本体、涡轮增压器、中冷器、放气阀、空气阀、燃气阀,涡轮增压器包括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的涡轮分别连接柴油机本体的A列排气总管和B列排气总管,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的压气机均连接中冷器,中冷器连接柴油机本体的进气总管,A列排气总管和B列排气总管通过排气连通管相连通,放气阀安装在基本增压器的压气机与中冷器之间,空气阀安装在受控增压器的压气机与中冷器之间,燃气阀安装在受控增压器的涡轮与B列排气总管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防喘振功能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结构,包括柴油机本体、涡轮增压器、中冷器、放气阀、空气阀、燃气阀,涡轮增压器包括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的涡轮分别连接柴油机本体的A列排气总管和B列排气总管,基本增压器和受控增压器的压气机均连接中冷器,中冷器连接柴油机本体的进气总管,A列排气总管和B列排气总管通过排气连通管相连通,放气阀安装在基本增压器的压气机与中冷器之间,空气阀安装在受控增压器的压气机与中冷器之间,燃气阀安装在受控增压器的涡轮与B列排气总管之间。本发明可以消除基本增压器喘振现象,有效改善了基本增压器的使用环境。
文档编号F02B37/12GK102979615SQ20121046911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
发明者何清林, 杨传雷, 王贺春, 王银燕, 张鹏奇 申请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