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734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属于发动机动力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柴油机的机体是安装运动件和附件的支撑件,是支撑柴油机的安装基础。V型发动机缩短了发动机的长度和高度,结构紧凑,减轻了发动机的重量。V型水冷多缸柴油发动机的机体结构设计中,结合了油道和水道结构,同时还要保证机体在强度和刚度不受影响,机体结构复杂。传统技术中,在控制了发动机的水温和油温的同时,对机体的强度控制较差,机体局部震动大,工作噪音较大,影响了发动机的其他零件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该机体结构合理,既能满足发动机对油道和水道的设计要求,机体的强度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机体震动小,工作噪音低。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所述机体的前端面上设有飞轮壳结合面,机体的后端面上设有齿轮室结合面;所述机体上部是V型气缸体,V型气缸体上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多个气缸,同侧的相邻气缸之间设有缸间横隔板;所述V型气缸体上设有凸轮轴安装孔,凸轮轴安装孔前端开口位于飞轮壳结合面的中心位置,凸轮轴安装孔后端开口位于齿轮室结合面的中心位置;所述V型气缸体上还设有进水分流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分流腔位于凸轮轴安装孔正上方,出水腔位于进水分流腔上方的两侧,进水分流腔、出水腔的走向平行于凸轮轴安装孔的走向,进水分流腔的进口、出水腔的出口均位于齿轮室结合面上;所述机体下部是曲轴箱,曲轴箱内设有曲轴安装孔和多个用于支撑曲轴的主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壳结合面外围的两侧各设有对称布置的五条第一前加强筋,所述飞轮壳结合面内设有多条第二前加强筋,第二前加强筋一端与凸轮轴安装孔前端开口的边沿相连,第二前加强筋另一端与飞轮壳结合面上的安装孔相连;所述齿轮室结合面外围的两侧各设有对称布置的五条第一后加强筋,所述齿轮室结合面内设有多条第二后加强筋,所述第二后加强筋一端与凸轮轴安装孔后端开口的边沿相连,第二后加强筋另一端与齿轮室结合面上的安装孔相连。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V型气缸体的左侧壁、右侧壁上分别设有A形正反相连加强筋,所述曲轴箱的左侧壁、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多根竖加强筋,所述竖加强筋设置在对应于主轴承座和缸间横隔板的位置处,竖加强筋上端与A形正反相连加强筋的下弯折部连接,竖加强筋下端延伸至主轴承盖侧压螺栓孔位置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顶部的V形夹角空间中设有多个加强筋组,所述多个加强筋组顺次排列连接,每个加强筋组包括六条直加强筋和一个圆环状加强筋,六条直加强筋设置在圆环状加强筋外围并呈米字形分布,直加强筋一端与圆环状加强筋连接,直加强筋另一端连接在V型气缸体左右侧出水腔的外壁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V型气缸体上的进水分流腔内设置有分流加强筋,所述分流加强筋将进水分流腔分割成三个四边形进水流道和一个心形进水流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曲轴箱中的缸间横隔板上设置有两根圆柱形加强筋,圆柱形加强筋一端连接气缸下端面,圆柱形加强筋另一端连接主轴承座,圆柱形加强筋的中心线平行于气缸中心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曲轴箱左右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加强筋,所述内加强筋经曲轴箱内壁连接至同侧的主轴承座外侧位置处,内加强筋的中心线与曲轴安装孔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通过在机体的前端面、后端面、左右侧壁、顶部及内部增设了较多的加强筋,在能够满足发动机对油道和水道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很好地控制了机体的强度,降低了机体随发动机工作时对外部零件产生的振动,为整机的其他零部件布置提供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多缸V型柴油机机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缸V型柴油机机体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缸V型柴油机机体的后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缸V型柴油机机体的左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缸V型柴油机机体的右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缸V型柴油机机体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的A-A剖视图。图8为图6中的B-B剖视图。图9为图7中的C-C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的D-D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 一前端面、Ia—飞轮壳结合面、Ib—第一前加强筋、Ic一第二前加强筋、2—后端面、2a—齿轮室结合面、2b—第一后加强筋、2c—第二后加强筋、3—左侧壁、3a—A形正反相连加强筋、3b—竖加强筋、3c—主轴承盖侧压螺栓孔、4一右侧壁、4a — A形正反相连加强筋、4b—竖加强筋、4c 一主轴承盖侧压螺栓孔、5—顶部、5a—直加强筋、5b—圆环状加强筋、6— V型气缸体、7—曲轴箱、8—凸轮轴安装孔、9一曲轴安装孔、10—气缸、11一进水分流腔、I Ia—分流加强筋、I Ib—四边形进水流道、I Ic一心形进水流道、12—出水腔、13—缸间横隔板、14一主轴承座、15—内加强筋、16—圆柱形加强筋、17—气缸下端面、18—气缸中心线、19 一气缸套、20—气缸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实施例中,机体的前端面I上设有飞轮壳结合面la,机体的后端面2上设有齿轮室结合面2a ;所述机体上部是V型气缸体6,V型气缸体6上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多个气缸10,同侧的相邻气缸10之间设有缸间横隔板13 ;所述V型气缸体6上设有凸轮轴安装孔8,凸轮轴安装孔8前端开口位于飞轮壳结合面Ia的中心位置,凸轮轴安装孔8后端开口位于齿轮室结合面2a的中心位置;所述V型气缸体6上还设有进水分流腔11和出水腔12,所述进水分流腔11位于凸轮轴安装孔8正上方,出水腔12位于进水分流腔11上方的两侧,进水分流腔11、出水腔12的走向平行于凸轮轴安装孔8的走向,进水分流腔11的进口、出水腔12的出口均位于齿轮室结合面2a上,工作时,冷却水经过进水分流腔11分流到多缸V型机体各气缸套19、气缸盖20上需要冷却的位置处;所述机体下部是曲轴箱7,曲轴箱7内设有曲轴安装孔9和多个用于支撑曲轴的主轴承座14。如图I、图2所示,所述飞轮壳结合面Ia外围的两侧各设有对称布置的五条第一前加强筋lb,所述飞轮壳结合面Ia内设有多条第二前加强筋lc,第二前加强筋Ic 一端与凸轮轴安装孔8前端开口的边沿相连,第二前加强筋Ic另一端与飞轮壳结合面Ia上的安装孔相连。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前加强筋Ib的筋宽为10_,第二前加强筋Ic的筋宽为15_。如图3所不,所述齿轮室结合面2a外围的两侧各设有对称布置的五条第一后加强筋2b,所述齿轮室结合面2a内设有多条第二后加强筋2c,所述第二后加强筋2c —端与凸·轮轴安装孔8后端开口的边沿相连,第二后加强筋2c另一端与齿轮室结合面2a上的安装孔相连。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后加强筋2b的筋宽为10_,第二后加强筋2c的筋宽为15_。如图4、图5所示,所述V型气缸体6的左侧壁3、右侧壁4上分别设有A形正反相连加强筋3a、4a,所述曲轴箱7的左侧壁3、右侧壁4上分别设有多根竖加强筋3b、4b,所述竖加强筋3b、4b设置在对应于主轴承座14和缸间横隔板13的位置处,竖加强筋3b、4b上端与A形正反相连加强筋3a、4a的下弯折部连接,竖加强筋3b、4b下端延伸至主轴承盖侧压螺栓孔3c、4c位置处。图示实施例中,所述A形正反相连加强筋3a、4a的筋宽为IOmm,所述竖加强筋3b、4b的筋宽为30mm。如图6所示,所述机体顶部5的V形夹角空间中设有多个加强筋组,所述多个加强筋组顺次排列连接,每个加强筋组均是由六条直加强筋5a和一个圆环状加强筋5b组成,六条直加强筋5a设置在圆环状加强筋5b外围并呈米字形分布,直加强筋5a —端与圆环状加强筋5b连接,直加强筋5a另一端连接在V型气缸体6左右侧出水腔12的外壁上。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直加强筋5a的筋宽为10mm,所述圆环状加强筋5b的筋宽为12mm。如图7、图8所示,所述V型气缸体6上的进水分流腔11内设置有分流加强筋11a,所述分流加强筋Ila将进水分流腔11分割成三个四边形进水流道Ilb和一个心形进水流道11c。图示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加强筋Ila的筋宽为20mm。如图7、图9所示,所述曲轴箱7中的缸间横隔板13上设置有两根圆柱形加强筋16,圆柱形加强筋16 —端连接气缸下端面17,圆柱形加强筋16另一端连接主轴承座14,圆柱形加强筋16的中心线平行于气缸中心线18。图示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加强筋16的直径为030_。如图7、图10所示,所述曲轴箱7左右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加强筋15,所述内加强筋15经曲轴箱7内壁连接至同侧的主轴承座14外侧位置处,内加强筋15的中心线与曲轴安装孔9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图示实施例中,所述内加强筋15的筋宽为15mm。
权利要求1.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所述机体的前端面(I)上设有飞轮壳结合面(la),机体的后端面(2)上设有齿轮室结合面(2a);所述机体上部是V型气缸体(6),V型气缸体(6)上的左右侧分别设有多个气缸(10),同侧的相邻气缸(10)之间设有缸间横隔板(13);所述V型气缸体(6)上设有凸轮轴安装孔(8),凸轮轴安装孔(8)前端开口位于飞轮壳结合面(Ia)的中心位置,凸轮轴安装孔(8)后端开口位于齿轮室结合面(2a)的中心位置;所述V型气缸体(6)上还设有进水分流腔(11)和出水腔(12),所述进水分流腔(11)位于凸轮轴安装孔(8)正上方,出水腔(12)位于进水分流腔(11)上方的两侧,进水分流腔(11)、出水腔(12 )的走向平行于凸轮轴安装孔(8 )的走向,进水分流腔(11)的进口、出水腔(12 )的出口均位于齿轮室结合面(2a)上;所述机体下部是曲轴箱(7),曲轴箱(7)内设有曲轴安装孔(9)和多个用于支撑曲轴的主轴承座(14);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壳结合面(Ia)外围的两侧各设有对称布置的五条第一前加强筋(lb),所述飞轮壳结合面(Ia)内设有多条第二前加强筋(Ic),第二前加强筋(Ic) 一端与凸轮轴安装孔(8)前端开口的边沿相连,第二前加强筋(Ic)另一端与飞轮壳结合面(Ia)上的安装孔相连;所述齿轮室结合面(2a)外围的两侧各设有对称布置的五条第一后加强筋(2b),所述齿轮室结合面(2a)内设有多条第二后加强筋(2c),所述第二后加强筋(2c)—端与凸轮轴安装孔(8)后端开口的边沿相连,第二后加强筋(2c)另一端与齿轮室结合面(2a)上的安装孔相连。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气缸体(6)的左侧壁(3)、右侧壁(4)上分别设有A形正反相连加强筋(3a、4a),所述曲轴箱(7)的左侧壁(3)、右侧壁(4)上分别设有多根竖加强筋(3b、4b),所述竖加强筋(3b、4b)设置在对应于主轴承座(14)和缸间横隔板(13)的位置处,竖加强筋(3b、4b)上端与A形正反相连加强筋(3a、4a)的下弯折部连接,竖加强筋(3b、4b)下端延伸至主轴承盖侧压螺栓孔(3c、4c)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顶部(5)的V形夹角空间中设有多个加强筋组,所述多个加强筋组顺次排列连接,每个加强筋组包括六条直加强筋(5a)和一个圆环状加强筋(5b),六条直加强筋(5a)设置在圆环状加强筋(5b)外围并呈米字形分布,直加强筋(5a)—端与圆环状加强筋(5b)连接,直加强筋(5a)另一端连接在V型气缸体(6 )左右侧出水腔(12 )的外壁上。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气缸体(6)上的进水分流腔(11)内设置有分流加强筋(11a),所述分流加强筋(Ila)将进水分流腔(11)分割成三个四边形进水流道(Ilb)和一个心形进水流道(11c)。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7)中的缸间横隔板(13)上设置有两根圆柱形加强筋(16),圆柱形加强筋(16) 一端连接气缸下端面(17),圆柱形加强筋(16)另一端连接主轴承座(14),圆柱形加强筋(16)的中心线平行于气缸中心线(18)。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7)左右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内加强筋(15),所述内加强筋(15)经曲轴箱(7)内壁连接至同侧的主轴承座(14)外侧位置处,内加强筋(15)的中心线与曲轴安装孔(9)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壳结合面外围的两侧各设有对称布置的五条第一前加强筋,所述飞轮壳结合面内设有多条第二前加强筋,第二前加强筋一端与凸轮轴安装孔前端开口的边沿相连,第二前加强筋另一端与飞轮壳结合面上的安装孔相连;所述齿轮室结合面外围的两侧各设有对称布置的五条第一后加强筋,所述齿轮室结合面内设有多条第二后加强筋,所述第二后加强筋一端与凸轮轴安装孔后端开口的边沿相连,第二后加强筋另一端与齿轮室结合面上的安装孔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既能满足发动机对油道和水道的设计要求,机体的强度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机体震动小,工作噪音低。
文档编号F02F1/14GK202690238SQ2012203050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
发明者肖亨琳, 王济平 申请人: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