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786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范围。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产品已广泛应用在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船用、工程机械和军工机械上。其中起到支撑转子和连接两壳的中间壳使用寿命起到关键作用。随着增压技术的发展,双叶片可调喷嘴新结构已被引用到增压器上。调节涡壳进气工作的流量,需采用一种喷咀直线平移的方式。由于喷嘴处在极高温条件下工作(可达到900 C 以上)。旋转机构极易受热膨胀,表面氧化和污染。其结果在短时间内造成转动部件咬死,或受高温气体中的碳粒粘附在转动件上转动不灵活。实践已证明,叶片转动机构使用不可靠。如把喷嘴叶片的转动改为直线移动,就有可能使传动机构远离高温区,以避免上述故障
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能够达到使喷嘴叶片轴向移动目的,并能使传动轴在中壳内获得良好润滑和冷却,以确保传动机构安全可靠地工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在中间壳内部轴向开有通孔,上端与喷嘴叶片固定连接的圆杆能够插入通孔内,圆杆与通孔滑动配合。进一步地,在中间壳内部环绕所述通孔外部设置有水腔或油腔。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轴套,环绕轴套设置有油腔或水腔。进一步地,所述通孔有两个,以中间壳轴线为轴对称设置在中间壳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通孔的设计,能够达到使喷嘴叶片轴向移动目的,通过水腔和油腔的设计使得与轴套配合的圆杆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充分制冷。同时轴套采用与轴不同的合金材料,确保在高温高速移动情况下工作,材料间的离子不亲和减少摩擦产生的热量和卡死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0014]图I为ー种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ー种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I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在中间壳内部轴向开有通孔1,通孔I有两个,以中间壳轴线为轴对称设置在中间壳内部。通孔I内设置有轴套2,在中间壳内部环绕轴套2外部设置有油腔3或水腔4。上端与喷嘴叶片固定连接的圆杆能够插入轴套2内,与轴套2移动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间壳上设置两个直线圆柱通孔,能够达到使喷嘴叶片轴向移动目的,通过水腔和油腔的设计使得与轴套配合的圆杆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充分制冷,同时轴套采用与轴不同的合金材料,确保在高温、高速移动情况下,工作材料间的离子不亲和,減少摩擦产生的热量和卡死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其特征在于,在中间壳内部轴向开有通孔, 上端与喷嘴叶片固定连接的圆杆能够插入通孔内, 圆杆与通孔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其特征在于,在中间壳内部环绕所述通孔外部设置有水腔或油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轴套,环绕轴套设置有油腔或水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有两个,以中间壳轴线为轴对称设置在中间壳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移动杆孔的涡轮增压器中间壳,其特征在于,在中间壳内部轴向开有通孔,上端与喷嘴叶片固定连接的圆杆能够插入通孔内,与通孔移动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通孔的设计,能够达到使喷嘴叶片轴向移动目的,通过水腔和油腔的设计使得与轴套配合的圆杆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充分制冷,而且轴套上采用与轴不同的合金材料,确保在700°C以上高温高速移动情况下工作,材料间的离子不亲和,减少摩擦产生的热量和粘结卡死现象。
文档编号F01D25/24GK202659289SQ20122033377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
发明者施永强 申请人:无锡凯迪增压器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