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辅助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7945阅读:1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辅助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音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辅助消音器。
背景技术
轿车的消音器一般由主消音器和辅助消音器两大部分组成,辅助消音器作为主消音器的补充,主要消除排气系统的高频噪音,并避免气流在排气系统中产生新的噪音。传统的辅助消音器一般为穿孔消音器,部分产品在导流管和壳体间填充消音纤维,主要针对排气噪音中的高频部分。气流从进气口流入,出气口流出。通过各小孔在导流管和壳体之间流动,一部分声波在消音器内产生驻波,一部分声波能量被消音纤维吸收转化为热能。这种辅助消音器对传统汽油车的排气噪声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增程式电动汽车上,排气噪音频率复杂,传统辅助消音器无法满足要求。传统的辅助消音器为圆柱形结构,轴向尺 寸大,需要较长的布置空间,影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离地间隙,同时对底板的热辐射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增程式电动汽车排气系统噪音高、布置空间紧张,传统辅助消音器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辅助消音器。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辅助消音器包括椭圆柱状的壳体8、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壳体8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端盖I和后端盖7。壳体8内分别均布设有前隔板4和后隔板6,前隔板4和后隔板6将壳体8内分割为前腔、中间腔和后腔;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均位于壳体8内,进气导流管2的一端口和出气导流管3的一端口均分别伸至前端盖I外,进气导流管2穿过前隔板4另一端口位于后隔板6上;出气导流管3穿过前隔板4另一端口伸至后腔内;进气导流管2的管壁上和出气导流管3的管壁上均布设有小气孔;所述壳体8的中间腔内填充有消音纤维5 ;位于前腔和中间腔内的出气导流管3上套设有套管9 ;其中进气导流管2、壳体8、前端盖I和前隔板4形成一个穿孔消音器,所述进气导流管2、后隔板6、壳体8、后端盖7、出气导流管3形成了一个内装式赫尔姆兹消音器;所述前隔板4和后隔板6之间的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构成一个近似的三管迷路消音器;所述前隔板4和后隔板6之间的消音纤维5形成一个阻性消音器。本实用新型由内装式赫尔姆兹消音器、三管迷路消音器、穿孔消音器以及阻性消音器组成一个混合型辅助消音器,可作用于高、中、低频的排气噪音;进气和排气设计在同一侧,消音器的体积较小,适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布置空间和使用工况。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序号前端盖I、进气导流管2、出气导流管3、前隔板4、消音纤维5、后隔板
6、后端盖7、壳体8、套管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参见图1,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辅助消音器包括椭圆柱状的壳体8、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壳体8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I和后端盖7。壳体8内分别均布安装有前隔板4和后隔板6,前隔板4和后隔板6将壳体8内分割为前腔、中间腔和后腔。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均位于壳体8内,进气导流管2的一端口和出气导流管3的一端口均分别伸至前端盖I外,进气导流管2穿过前隔板4另一端口位于后隔板6上;出气导流管3穿过前隔板4另一端口伸至后腔内;进气导流管2的管壁上和出气导流管3的管壁上均布设有小气孔;所述壳体8的中间腔内填充有消音纤维5。进气导流管2、壳体8、前端盖I和前隔板4形成一个穿孔消音器,气流从进气导流管2流入,并从小孔流入前端盖I和前隔板4之间的腔体,又流回进气导流管2,声波在腔体中相互作用,降低了 40-200HZ频段内的排气噪声。进气导流管2、后隔板6、壳体8、后端盖7、出气导流管3形成了一个内装式赫尔姆兹消音器;气流从进气导流管流到腔体中,在通过排气导流管管口和小孔进入排气导流管,气流在腔体中相互作用,在流经小孔的过程中再次作用,降低了 40-200HZ频段内的排气噪声。前隔板4和后隔板6之间的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巧妙的构成了一个近似的三管迷路消音器;气流从进气导流管2的小孔流出,从排气导流管的小孔流入(见图4),期间声波相互作用,产生驻波,降低了排气噪声中100-500HZ频段范围内的噪音。出气导流管3自身形成一个穿孔消音器,可降低40-200HZ频段内的排气噪声.前隔板4和后隔板6之间的消音纤维形成了一个阻性消音器,前隔板4和后隔板6之间的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之间的气流会经过消音纤维5,排气噪音中得高频(500Hz以上)能量转换为消音纤维5的热能,降低了排气系统的高频噪音。
权利要求1.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辅助消音器,包括椭圆柱状的壳体(8)、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壳体(8)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端盖(I)和后端盖(7),其特征在于壳体(8)内分别均布设有前隔板(4)和 后隔板(6),前隔板(4)和后隔板(6)将壳体(8)内分割为前腔、中间腔和后腔;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均位于壳体(8)内,进气导流管(2)的一端口和出气导流管(3)的一端口均分别伸至前端盖(I)外,进气导流管(2)穿过前隔板(4)另一端口位于后隔板(6)上;出气导流管(3)穿过前隔板(4)另一端口伸至后腔内;进气导流管(2)的管壁上和出气导流管(3)的管壁上均布设有小气孔;所述壳体(8)的中间腔内填充有消音纤维(5);位于前腔和中间腔内的出气导流管(3)上套设有套管(9);其中进气导流管(2)、壳体(8)、前端盖(I)和前隔板(4)形成一个近似的三管迷路消音器,所述进气导流管(2)、后隔板(6)、壳体(8)、后端盖(7)、出气导流管(3)形成了一个内装式赫尔姆兹消音器;所述前隔板(4)和后隔板(6)之间的进气导流管(2)和出气导流管(3)构成一个近似的三管迷路消音器;所述前隔板(4)和后隔板(6)之间的消音纤维(5)形成一个阻性消音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辅助消音器。消音器壳体内的前隔板和后隔板将壳体内分割为前腔、中间腔和后腔;进气导流管和出气导流管均位于壳体内,且两管的一端口均分别伸至前端盖外,进气导流管穿过前隔板另一端口位于后隔板上;出气导流管穿过前隔板另一端口伸至后腔内;进气导流管的管壁上和出气导流管的管壁上均布设有小气孔;壳体的中间腔内填充有消音纤维。本实用新型由内装式赫尔姆兹消音器、三管迷路消音器、穿孔消音器以及阻性消音器组成一个混合型辅助消音器,可作用于高、中、低频的排气噪音;进气和排气设计在同一侧,消音器的体积较小,适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布置空间和使用工况。
文档编号F01N1/10GK202707195SQ20122033927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
发明者葛松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