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018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该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包括:气缸体,其具有二级台阶形气缸套支承凸起,气缸套支承凸起的肩部具有气缸套支承面;气缸套,其卡接在气缸套支承面上,气缸套的外周面开设有环形第一密封槽,以布设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气缸套支承面的上方,并与气缸套支承凸起的上部台阶贴合密封。该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相邻气缸套间形成足够的让位空间,使得气缸体在支撑凸起与气缸套之间形成密封空间,避免冷却液与支撑凸起支承面直接接触,在不改变缸心距及缸套内径、保证缸套足够刚性的前提下,使发动机降低穴蚀发生的几率,满足气缸体及气缸套工作可靠性。
【专利说明】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套支承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背景技术】
[0002]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发动机由于缸心距过小,且气缸套过大,导致无法使用传统的缸套顶置支承结构,而改用缸套中部支承结构。缸套中部支承结构即:气缸套11相对卡接在气缸体的支承凸起12顶端,支承凸起12的顶端具有与气缸套11接触的支承面13,气缸套11与支承凸起12采用两道O型圈14密封,两道O型圈14均位于支承面13的下部;发动机冷却液位于相邻气缸套11之间的空隙,由上部与支承面13处于接触状态。
[0003]冷却液与支承面13处于接触状态的缸套中部支承结构易在缸套及气缸体上出现麻点状及针状小孔的洞,既我们所说的穴蚀,产生穴蚀的原因为:由于冷却器液中溶有气体,当冷却液与支承面13的接触面产生高频振动使冷却液局部的压力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时,溶于冷却器液中的气体便以气泡形式分离出来,这些气体流到高压区,当压力超过气泡压力时产生溃灭,处于气泡状态的气体重新液化或溶于冷却器液,体积骤然减小,冷却器液向气泡中心高速运动而产生水击现象,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和高温,并以压力波的形式超音速向四周传播,当作用在气缸套或机体外表面时,产生很大的冲击、挤压和高温,在这种作用力反复冲击作用下,缸套外表面产生疲劳而逐渐脱落,并随穴蚀的进行逐步扩展,严重穴蚀导致气缸套及气缸体穿孔。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在不改变缸心距及缸套内径、保证缸套足够刚性的前提下,使发动机降低穴蚀发生的几率,满足气缸体及气缸套工作可靠性的辅助工装。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包括:气缸体,其具有二级台阶形气缸套支承凸起,该气缸套支承凸起的肩部具有气缸套支承面;
[0006]气缸套,其卡接在气缸套支承面上,气缸套的外周面开设有环形第一密封槽,以布设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气缸套支承面的上方,并与气缸套支承凸起的上部台阶贴设密封。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气缸套支承凸起包括:位于下部的大台阶和沿大台阶顶部中央向上延伸的小台阶,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小台阶贴合密封。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气缸套的外周面还开设有环形第二密封槽,以布设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气缸套支承面的下方,并与气缸套支承凸起的下部台阶贴合密封。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为O型密封圈。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相邻气缸套间形成足够的让位空间,使得气缸体在支撑凸起与气缸套之间形成密封空间,避免冷却液与支撑凸起支承面直接接触,在不改变缸心距及缸套内径、保证缸套足够刚性的前提下,使发动机降低穴蚀发生的几率,满足气缸体及气缸套工作可靠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现有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1-气缸套,12-支承凸起,13-支承面,14-0型圈,21-气缸套,22-支承凸起,23-支承面,24-0型密封圈,25-0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图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这些用来限制方向的词语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代表对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8]本实用新型的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相邻气缸套间形成足够的让位空间,使得气缸体在支撑凸起与气缸套之间形成密封空间,避免冷却液与支撑凸起支承面直接接触,在不改变缸心距及缸套内径、保证缸套足够刚性的前提下,使发动机降低穴蚀发生的几率,满足气缸体及气缸套工作可靠性。
[0019]以下详细的描述通过举例但非限制的方式说明了本公开,应该明白的是本公开的各种方面可被单独的实现或者与其他方面结合的实现。本说明书清楚的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并使用我们相信为新的且非显而易见的改进,描述了若干实施例、变通方法、变型、备选方案以及系统应用,包括当前被认为是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用新型原理的最好模式。当描述元件或特征和/或实施例时,冠以“一” “一个” “该”和“所述”旨在表示具有元件或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术语“包括” “包含”和“具有”旨在为包括性的,并表示在那些具体描述的元件或特征以外还具有额外的元件或特征。
[0020]如图3和图4所示,该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的具体包括:气缸体及气缸套21,气缸套21卡接在气缸体的支承凸起22肩部的支承面23上,支承面23上方增加密封圈,使得气缸体在支撑面凸出部分结构与气缸套形成密封空间,以阻隔冷却液,避免冷却液与支撑凸起支承面直接接触,阻止因支承面振动导致冷却液中气泡破裂的发生,使发动机降低穴蚀发生的几率,满足气缸体及气缸套工作可靠性。另外,密封圈本身即有减振效果,能有效降低穴蚀发生。
[0021]支承凸起22为缸孔内的二级台阶形的内环凸起,由剖视图可以看出,支承凸起22呈二级台阶形,包括:位于下部的大台阶和沿大台阶顶部中央向上延伸的小台阶,大台阶和小台阶接合处的肩部具有气缸套21的支承面23,该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的支承面23的面积与原有气缸套中部支承结构的支承面的面积大小一致,仍然能够保证缸套支承结构的可靠稳定。
[0022]气缸套21的外周面开设有上下两道环形密封槽,以布设O型密封圈,其中,上部O型密封圈24位于支承面23的上方,与小台阶贴设密封;下部O型密封圈25位于支承面23的下方,与大台阶贴设密封。O型密封圈24与小台阶贴合密封形成密封空间,以阻隔支承面23上方的冷却液,避免冷却液与支撑凸起的支承面直接接触,阻止因支承面振动导致冷却液中气泡破裂的发生,使发动机降低穴蚀发生的几率,满足气缸体及气缸套工作可靠性。
[0023]上部O型密封圈24和下部O型密封圈25本身即有减振效果,同样能阻止因支承面振动导致冷却液中气泡破裂的发生,有效降低穴蚀发生。
[0024]综上,该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相邻气缸套间形成足够的让位空间,使得气缸体在支撑凸起与气缸套之间形成密封空间,避免冷却液与支撑凸起支承面直接接触,在不改变缸心距及缸套内径、保证缸套足够刚性的前提下,使发动机降低穴蚀发生的几率,满足气缸体及气缸套工作可靠性。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体,其具有二级台阶形的气缸套支承凸起,所述气缸套支承凸起的肩部具有气缸套支承面; 气缸套,其卡接在所述气缸套支承面上,所述气缸套的外周面开设有环形第一密封槽,以布设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气缸套支承面的上方,并与所述气缸套支承凸起的上部台阶贴合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支承凸起包括:位于下部的大台阶和沿大台阶顶部中央向上延伸的小台阶,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小台阶贴合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的外周面还开设有环形第二密封槽,以布设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气缸套支承面的下方,并与所述气缸套支承凸起的下部台阶贴设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套的防穴蚀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为O型密封圈。
【文档编号】F02F1/18GK203702355SQ201420095895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4日
【发明者】何龙, 卢祥林, 李华东, 杨剑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