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冷发动机及发动机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018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气冷发动机及发动机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冷发动机及发动机动力工具,其中,气冷发动机包括在气缸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冷却片的气缸、冷却风扇、覆盖气缸的气缸盖、导流板、以及导流部。导流板位于导流盖的内表面与片之间。冷却风扇产生冷却空气流以冷却气缸,冷却板被配置为引导冷却空气流过气缸盖的内表面与片之间的空间。第一小空间限定在导流板和气缸盖的内表面之间。导流部在导流板的沿驱动轴的轴向的上游侧覆盖第一小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专利说明】气冷发动机及发动机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凑的气冷发动机以及设置有该发动机的工具。
【背景技术】
[0002]紧凑的发动机在发电机和诸如割草机、鼓风机、链锯以及动力切割机等便携式工具中用作动力源。图9示出作为工具的典型例子的传统割草机300。割草机300具有:设置有主体310的右端部,其中容纳有发动机;设置有切割刀片320的左端部;以及设置有手柄330的中间部。发动机的旋转被传递到切割刀片320,使得旋转的切割刀片320切割草木,或在操作者紧握手柄330时修剪树篱。
[0003]由于需要紧凑和轻型发动机,因而气冷发动机被广泛用于工具。在气冷发动机中,冷却风扇固定在发动机的驱动轴上,风扇在发动机操作期间持续旋转来产生冷却空气以强制性地冷却发动机部件,例如气缸。气冷发动机的气缸通常为圆柱状并具有其中限定燃烧室的内侧,以及设置有用于提高对气缸的冷却效率的多个散热片的外侧。当冷却空气通过相邻的各个片之间的空间时能够高效地进行散热,从而高效地冷却气缸。
[0004]为了保证对操作者的安全,在高温操作的冷却风扇和气缸覆盖有树脂制成的盖。覆盖气缸的盖部(气缸盖)被配置为允许在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空气流过冷却风扇,以高效地冷却气缸。但是,气缸盖的尺寸和形状受到限制,以便将发动机整体地安装到工具。
[0005]另一方面,如果气缸盖的内表面与气缸或片接触,那么具有低热阻的气缸盖可能会熔化。另外,气缸和气缸盖具有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当考虑到气缸和气缸盖之间的狭窄间隙时,从实践的角度看会发生各种问题,例如:由于尺寸误差,气缸和气缸盖互相持续接触;或者由于发动机震动,它们互相接触;或者即使避免了气缸和气缸盖之间的接触,也会在气缸盖上发生密集的震动。鉴于上述情况,气缸和气缸盖之间的间隙应该设置得尽量狭窄,但仍允许冷却空气流过间隙而避免上述缺陷。
[0006]但是,在冷却空气流过该狭窄间隙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较高的冷却效率。为了解决该问题,日本专利N0.3726055公开了一种设置在气缸盖和气缸之间的导流板。该导流板能够使冷却空气高效地流动,尤其沿着气缸区域流动,从而提供较高的冷却效率。该导流板在平行于气缸盖的内表面的方向上延伸。
实用新型内容
[0007]然而,假使导流板在平行于气缸盖的内表面的方向上延伸,冷却空气不仅流过导流板和气缸之间的空间,还流过导流板和气缸盖之间的空间。流过后述空间的冷却空气并不有助于冷却气缸,只有流过前述空间的冷却空气才直接有助于冷却。
[0008]因此,发明人发现,尽管导流板设置在气缸盖的内部空间,但是不会实现对气缸的充分冷却。
[0009]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紧凑的气冷发动机以及设置有该发动机的工具。[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冷发动机,其包括:发动机机体;设置有冷却风扇的驱动轴;气缸盖;以及导流板。发动机机体包括具有气缸部以及设置在气缸部的外周面的多个冷却片的气缸。驱动轴限定在轴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气缸盖覆盖气缸。导流板设置在气缸盖的内部空间中并位于气缸盖的内表面与多个冷却片之间,冷却风扇被配置为在气缸盖中产生冷却空气流以冷却气缸,导流板被配置为引导冷却空气流过气缸盖的内表面与多个冷却片之间的空间,第一小空间被限定在导流板和气缸盖的内表面之间。气冷发动机的特征在于,导流部设置在气缸盖的内部空间中,并被配置为在导流板的沿驱动轴的轴向的上游侧覆盖第一小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0011]优选地,导流部被配置为在导流板的沿驱动轴的轴向的上游侧完全覆盖第一小空间。
[0012]优选地,导流部与导流板的上游端沿驱动轴的轴向间隔Imm至2mm的长度范围。
[0013]优选地,导流部从气缸盖的内表面朝向气缸突出。
[0014]优选地,导流部位于气缸的上游端部的沿驱动轴的轴向的下游。
[0015]优选地,导流板及多个冷却片限定其间的第二小空间;并且导流部在导流板的沿驱动轴的轴向的上游侧覆盖第二小空间。
[0016]优选地,导流部在导流板的沿驱动轴的轴向的上游侧完全覆盖第二小空间。
[0017]优选地,导流部设置在气缸盖的内表面。
[0018]优选地,导流部与气缸盖为一体。
[0019]优选地,导流部构成导流板的一部分。
[0020]优选地,气缸盖的内表面具有朝向气缸突出的突起;并且导流部构成导流板的一部分而与突起配合。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置有上述气冷发动机的发动机操作工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在图中:
[002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气冷发动机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2是沿图3的I1-1I线观看时的截面图;
[0025]图3是沿图2的II1-1II线观看时的截面图;
[0026]图4是沿图2的IV-1V线观看时的截面图;
[0027]图5是沿图3的V-V线观看时的截面图;
[0028]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冷发动机中的气缸盖的立体图;
[0029]图7是根据第一变型例的与图5类似的气冷发动机的立体图;
[0030]图8是根据第二变型例的与图5类似的气冷发动机的立体图;以及
[0031]图9是设有紧凑的气冷发动机的传统发动机动力工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将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气冷发动机100。在此提到的“气冷发动机”包括具有气缸和曲轴箱的二冲程发动机机体以及盖在气缸上的气缸盖等。发动机机体具有固定有冷却风扇的驱动轴。冷却风扇的旋转产生冷却空气以冷却被气缸盖盖住的气缸。气缸具有限定燃烧室的内部圆柱形空间以及有设置有多个散热片的外周面。
[0033]气冷发动机用于便携式发动机动力工具,例如割草机、鼓风机、链锯以及动力切割机,或发电机,而且风冷发动机安装在工具的主体上。实际上,用于驱动工具的主体的减速器连接至驱动轴,且进一步地,用于将风冷发动机固定至工具的主体(例如,图9所示的割草机300的主体310)的结构设置在风冷发动机中。但是,用于将发动机连接至工具的主体的连接结构是传统的,且并不直接属于本实用新型。因此,将省略对该结构的描述,并将在下文描述与发动机有关的冷却结构和冷却功能。
[0034]根据本实施例的气冷发动机100如图1所示。在图1中,图1中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气冷发动机100的“上”侧和“下”侧,而图1中的下侧和上侧分别为气冷发动机100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图1中示出了“前”侧和“后”侧。
[0035]发动机100包括曲轴箱3A、3B (未不于图1)和从曲轴箱3A、3B向上垂直延伸的气缸I。气缸I具有设置有活塞21 (未不于图1)的内部空间和设置有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用于提高冷却效率的多个片12的外表面。在图1中,气缸I的套筒部17 (气缸部)由于多个片12而不可见。气缸I具有设置有用于点燃气缸I中的空气燃料混合物的火花塞2的上部。发动机100具有驱动轴23 (未示于图1),其固定有用于产生冷却空气流的冷却风扇13。
[0036]在图1中,驱动轴23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且冷却风扇13固定至驱动轴23的前侧。图2是沿着垂直于驱动轴23的平面观看时的截面图,从图3中的I1-1I线观看是清楚的。
[0037]如图1和图2所示,燃料箱10设置在曲轴箱3A、3B的下侧,且用于将来自燃料箱10的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引进到气缸I中的空气进气口 5形成在气缸I的右侧。导流板15位于进气口 5的右侧,且进风管7借助外螺纹33通过导流板15固定至进气口 5。导流板15用作进气口 5和进风管7之间的垫圈。如图1所示,导流板15为平板形状且与进气口 5和进风管7相比而大部分延伸。如后面的描述,导流板15的延伸部能够有助于冷却空气对气缸I的冷却。
[0038]用于形成空气燃料混合物的汽化器8通过垫圈32A、支架47和垫圈32B位于进风管7的右侧。而且,用于分离包含在将要引入到汽化器8中的空气中的灰尘的空气净化器9位于汽化器8的右侧并借助外螺纹34被固定至发动机机体101。空气净化器9包括两个净化器盒9A、9B、以及配置为分离灰尘且位于净化器盒9A和9B之间的过滤元件(未示出)。净化器盒9A、9B通过手柄46而互相固定。汽化器8及燃料箱10通过用于从燃料箱10将燃料提供到汽化器8的燃料通道(未示出)而互相连通。燃料可以通过顶端装有漏斗盖27的漏斗颈而充入燃料箱10。
[0039]排气口 4形成在气缸I的左侧。用于净化废气并消音的消声器6通过隔板38连接至排气口 4。因此,废气通过消声器6被释放到外侧。隔板38用作消声器6和排气口 4之间的垫圈,且如图1所示,隔板38为平板形状且与排气口 4相比而大部分延伸。如后面所述,与导流板15类似,隔板38的延伸部能够有助于冷却空气对气缸I的冷却。
[0040]在发动机操作期间,气缸I及消声器6等的温度升高。为此,气缸盖102借助外螺纹(未示出)被固定至发动机100的主体。另外,用于覆盖消声器6的消声器盖104借助外螺纹35被固定至发动机100的主体。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隔板38设置在排气口 4和消声器6之间的位置。结果,气缸I被气缸盖102、导流板15以及隔板38所包围,以便允许在冷却风扇13所产生的冷却空气流经气缸I和包围部件之间。
[0041]气缸盖102及消声器盖104为具有复杂配置的模制产品。由于这些盖102、104由树脂制成,这些盖102、104提供低热阻。在该连接中,要避免这些盖102、104与高温加热下的气缸I的直接接触。另一方面,由于那些具有简单平板形状的导流板15和隔板38用作垫圈,所以这些板15、38由具有类似于垫圈32A、32B的高热阻和密封能力的材料制成。因此,这些板15、38不会因来自气缸I的热而热降解。
[0042]风扇箱103用于容纳冷却风扇13,以便基于风扇13的旋转而高效产生冷却空气。如图1所示,风扇箱103为螺旋形使得风扇箱103的直径朝向气缸I而逐渐增大。风扇箱103的轴与驱动轴23的轴重合。如图2所示,如果驱动轴23 (或冷却风扇13)沿图2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那么冷却空气流CA从冷却风扇13的右侧流入气缸I的上部。
[0043]如图2和图3所示,导流肋14位于气缸I的前方且在沿着风扇箱103和气缸盖102的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该导流肋14为板状,其从风扇箱103和气缸盖102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内表面向下突出并与风扇箱103和气缸盖102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内表面为一体。导流肋14被配置为面向或接收围绕点火装置11 (见图2和图3)流动且沿着冷却风扇13的旋转方向被引导至排气口 4 (螺旋形的起始点)的冷却空气流CA。因此,导流肋14阻止空气流CA流向排气口 4并引导冷却空气流CA尽量流向气缸I。通过该结构,能够减少不能用于冷却气缸I的冷却空气流CA的量,由此保证足量的冷却空气流CA流入气缸I。
[0044]为了尽可能的实现该效果,导流肋14具有低于点火装置11的上端的下端,在点火装置11的该上端形成有用于将点火装置11附接到气缸I上的附接套筒。换言之,与点火装置11的上端到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相比,导流肋14的下端沿气缸I的轴向应该位于更接近下止点的位置。通过该结构,围绕点火装置11可设置错综的空间而与点火装置11的侧壁及导流肋14配合。因此,该错综的空间可以作为阻力来阻止冷却空气流CA借此流通。因此,错综的空间防止冷却空气流CA流入其中。
[0045]图3是包括驱动轴23的截面的垂直截面图,图4是图3所示截面的旁边的垂直截面图。如图3和图4所示,风扇箱103位于前侧,且启动器25位于后侧。图3和图4示出了包括气缸I和通过外螺纹(未示出)互相连接的曲轴箱3A、3B的发动机体101的内部结构。
[0046]气缸I包括的大致圆柱形的套筒部(气缸部)17其上沿垂直方向排列有多个板状散热片12的外周部。气缸部17具有设置有活塞21的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和活塞21结合为燃烧室。活塞21的垂直往复运动经活塞销20传递至连接杆22,并进一步从连接杆22经曲轴销24传递至驱动轴23。通过该结构,活塞21的往复运动导致驱动轴23的旋转运动。
[0047]火花塞2具有设置有布置于燃烧室中的点燃部的下端。因此,被活塞21压缩的空气燃料混合物在燃烧室中被点燃。火花塞2具有位于气缸I上方的上端部,插头30连接至该上端部以将高压施加到火花塞2。高压通过高压线(未示出)在设置于气缸I的周面的点火装置11产生。因此,发动机100的驱动轴23旋转。[0048]在图3中,具有启动手柄(未示出)的启动器25设置在驱动轴23的后侧。在发动机100的关机期间,当使用者操作启动手柄时,驱动轴23被强制地旋转来启动发动机100。启动器25是传统的手动启动器,其仅被操作用于启动操作,并在启动之后与发动机的操作无关。
[0049]在图3中,驱动轴23具有固定冷却风扇13的前端部。冷却风扇13容纳于被曲轴箱3A和风扇箱103所包围的区域中。曲轴箱3A具有开口部39,通过该开口部39,空气通过冷却风扇13的旋转被引入该区域以产生冷却空气流CA。在气缸盖102所包围的空间中,如图3所示,冷却空气流CA从冷却风扇13流向气缸I以冷却气缸I。之后,冷却空气流CA通过形成在气缸盖102的后部的通风窗28而流向气缸盖102的外部。
[0050]将在下面描述冷却空气流CA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图5是沿着经过垂直对齐的邻近各片12之间的V-V水平面观看时的气缸盖102、气缸I及其周围的部件的截面图。由于在气缸部17的外周面上的邻近各片12之间设置有空隙,因而气缸I (气缸部17)能够被流经该空隙的冷却空气流CA高效地冷却。冷却空气流CA受到导流板15和隔板38的大量影响。
[0051]在图5中,由冷却风扇13提供的并在气缸I的前右侧(图5中的左下侧)进入的冷却空气流CA (或冷却空气流CA3)沿着片12经过并冲击到气缸部17上。然后冷却空气流CA分支为在气缸部17的左侧(图5中的上侧)流动的冷却空气流CAl以及在气缸部17的右侧(图5中的下侧)流动的冷却空气流CA2。所分支的空气流CA1、CA2最终通过通风窗28流向气缸盖102的外部。
[0052]这种情况下,如果冷却空气流CAl和CA2沿着并邻近气缸部17流动,且如果可实现从气缸部17的冷却风扇侧端171向气缸部17的排气侧端172的气缸部17的冷却,那么可以获得特别高的冷却效率。气缸部17的冷却风扇侧端171为气缸部17在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最上流侧(图5中气缸部17的对角线左端的气缸部17的最前面部分),气缸部17的排气侧端172为气缸部17在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最下流侧(在图5中气缸部17的对角线右端的气缸部17的最后面部分)。
[0053]如图5所示,隔板38位于气缸部17的左侧(图5中的上侧),且沿向前/向后方向延伸至邻近冷却风扇13的位置。通过该结构,在气缸部17的左侧流动的冷却空气流CAl受到由隔板38的限制。S卩,冷却空气流CAl不会在隔板38的左侧流动,而仅仅沿着气缸部17的附近流动。因此,冷却空气流CAl能高效地冷却气缸I。这种情况下,由于隔板38由具有高热阻的材料制成,所以即使隔板38位于邻近气缸I (片12)的位置,隔板38也不会发生降解。而且,因为隔板38与气缸盖102是分开设置的,在气缸盖102中不会产生强烈震动。
[0054]在图5中,如果通风窗28大部分延伸至右侧(至图5中的下侧),那么冷却空气流CA2会沿着远离气缸部17的右侧的部分在邻近通风窗28的部分(气缸部17的下流侧)流动。为了限制这样的流动,引导部40设置在气缸盖102上,以切断冷却空气流CA2在通风窗28的右侧的流动。因此,即使在邻近通风窗28的位置,冷却空气流CA2也能够在气缸部17的附近流动。
[0055]对于气缸部17的上流侧,以与隔板38相同的方式,冷却空气流CA2的流动由位于气缸部17的右侧的导流板15来调节。相应地,冷却空气流CA2在气缸部17的上流侧的流动受到导流板15的限制,使得气流路径可被限于邻近气缸部17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与隔板38类似,即使导流板15位于邻近气缸I (或片12)的位置,导流板15也不会发生降解。
[0056]但是,如果导流板15位于邻近片12的位置,那么在导流板15的右侧和气缸盖102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图5中的第一小空间SI)被扩大。因此,一部分冷却空气流CA2会流过第一小空间SI,这不利于冷却气缸I。因此,引导至第一小空间SI的冷却空气流CA2应该被限制,并且冷却空气流CA2应该被引导至导流板15的左侧,以便提高冷却空气流CA2的冷却效率。
[0057]为此,如图5所示,导流部16A被设置为从气缸盖102朝向气缸I延伸,从而关闭在气缸部17的上流侧的第一小空间SI的入口端。导流部16A为从气缸盖102的内表面突出的突起。由于导流部16A与提供低热阻的气缸盖102形成整体,需要避免导流部16A与将被高温加热的片12的直接接触。为此,在图5中,导流部16A并不向左突出超过导流板15。类似地,导流部16A与导流板15的直接接触并不可取。因此,在导流部16A和导流板15的端部151之间设置有间隙D,在导流板15的任意部分之中,端部151离冷却风扇13最近,或者沿冷却空气流CA2的流动方向是导流板15的上游端。间隙D具有例如1_到2_的宽度。由于间隙D的宽度平行于冷却空气流CA2的流动方向,因而不太可能发生冷却空气流CA2通过间隙D流入第一小空间SI。
[0058]这里,如果导流板15的上游端151及导流部16A位于气缸部17的上游(图5中的气缸部的左方),那么直接指向气缸部17的冷却空气流CA3的流动被上游端151和导流部16A所阻止。为了避免该问题,导流板15的上游端151及导流部16A优选位于气缸部17的冷却风扇侧端171的下游。
[0059]图6示出设置有导流部16A的气缸盖102的内部结构。第一小空间SI根据导流板15的形状和尺寸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为此,导流部16A在第一小空间SI的垂直长度上被加长,以便阻挡(覆盖)在气缸盖102的内侧的第一小空间SI。气缸盖102和导流部16A通过树脂材料互相整体地成型。顺便提及,在图6中,凹槽部43形成于与进风管7相对应的位置,且插头安装孔31形成于与点火塞2相对应的位置。
[0060]如上所述,在导流部16A与导流板15结合的气缸盖102中可以获得对气缸I的提高的冷却效果。
[0061]而且,对气缸I的冷却效果还可以通过切断并不有助于冷却气缸I的冷却空气流来增强,其以不同于在先实施例的方式而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0062]图7示出特别示于图5中的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例。根据第一变型例,代替先实施例中的导流部16A的是小肋状突起45,该小肋状突起45的突出长度小于导流部16A的突出长度,其设置在与设置有导流部16A的位置相同的位置。而且,在先实施例中的导流板15和隔板38为类似板的形状。相反,第一变型例中的导流板15A具有设置有向右弯曲(SP,向气缸盖102的内表面弯曲)的导流部16B的上游端部。
[0063]因此,突起45和导流部16B能够阻止冷却空气流CA2流入第一小空间SI。与导流部16A类似,突起45与气缸盖102 —体形成。但是,突起45的左右尺寸小于导流部16A的左右尺寸,因而仅靠突起45自己不能够阻止冷却空气流CA2流入第一小空间SI。因此,导流板15A的弯曲导流部16B能够阻止冷却空气流CA2流过第一小空间SI。在第一变型例中,导流部16B与突起45配合以便位置固定。
[0064]通过使用一部分导流板15A作为导流部16B,可以阻止冷却空气流CA2流入第一小空间SI,以提高冷却效率。根据第一变型例,把将被高温加热的导流板15A与气缸盖102接触,这不同于在先实施例中的结构。但是,导流板15A与气缸盖102之间的接触仅仅发生在导流板15A的末端部,且该接触区域非常小。因此,这样的接触并不会导致气缸盖102的降解事故。
[0065]顺便提及,根据第一变型例,小突起45设置在气缸盖102上。但是,气缸盖102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只要导流部16B能够稳固地配合并固定。例如,代替突起45,导流部16B可以与凹部配合。
[0066]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由于导流板15 (15A)也用作进气口 5和进风管7之间的垫圈,导流板15 (15A)由具有适度弹性的密封件形成。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该密封件很难产生具有弯曲的导流部16B的导流板15A。为此,导流板15A可以由包括该密封件和金属片体的多层结构来形成。
[0067]图8示出了根据第二变型例且相当于图5的截面的截面图。根据第二变型例,相对于第一小空间SI及片12外部的宽广区域,实现了对冷却空气的流动的限制,而增加了邻近各片12之间流动的冷却空气流CA2的量。为此,代替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导流部16A,在导流盖102的限制位置设置了具有突出长度比导流部16A的突出长度更长的导流部16C。
[0068]如上所述,冷却空气流CA2在导流板15的左侧区域流动。在图8中,左侧区域被划分为片区域和第二小空间S2。片区域是邻近各片12之间的区域(在图8中,片区域位于气缸部17的外部并与片12重叠),第二小空间S2是片12的外周边缘和导流板15之间的区域。这里,流过片区域的冷却空气流CA2最大限度地促进气缸I的冷却。为此,在第二变型例中,导流部16C具有在冷却空气流CA2流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主体长度,以便阻止冷却空气流CA2流入第二小空间S2,使得几乎所有的冷却空气流CA2可以被引导至片区域(邻近气缸部17)。
[0069]与在先实施例类似,导流部16C设置在气缸盖102且与片12间隔相距。在图8所示的连接中,导流部16C位于由片12的凹槽部121提供的空间中。通常,在气缸I中,气缸头通过螺栓被固定至气缸柱,需要螺栓的附接和分离,以便装配和拆卸气缸I。凹槽部121形成为用于根据螺栓的位置提供空间,否则不能进行附接和分离工作。根据第二变型例,由凹槽部121提供的空间可以用于定位导流部16C。由于足够的凹槽的空间,尽管导流部16C的加长结构盖住了第二小空间S2,仍可以避免导流部16C与片12的直接接触。顺便提及,可以加长导流板15,使得导流部15的上游端部沿冷却空气流CA2的流动方向位于邻近导流部16C的位置。
[0070]根据第二变型例,为了提高对气缸I的冷却效率,片12的凹槽部121用于定位导流部16C。
[0071]可以想到各种变型例。
[0072]例如,图7所示的第一变型例的导流板15A既可以具有朝向气缸I弯曲的另一弯曲部,还可以具有朝向气缸盖102弯曲的导流部16B,以便提供与第二变型例相同的功能。
[0073]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例中,第一小空间SI被限定为根据导流板15、15A的形状和尺寸垂直延伸。但是,不需要导流部16A、16B和16C将第一小空间SI完全覆盖,部分覆盖足以提高对气缸I的冷却效率。而且,第二小空间S2被片12和导流板15限定为垂直延伸。这里,与第一小空间SI类似,第二小空间S2不需要被导流板16C完全覆盖,部分覆盖足以提高对气缸I的冷却效率。
[0074]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例中,沿着驱动轴23的轴方向在导流板15、15A的上游侧的导流部16A、16B和16C完全覆盖第一小空间SI。但是,明显地,即使沿着驱动轴23的轴方向在导流板15、15A的上游侧的导流部16A、16B和16C将第一小空间SI部分覆盖,也可以获得给定的优点。即,所需的就是沿着驱动轴23的轴方向在导流板15、15A的上游侧的导流部16A、16B和16C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一小空间SI。
[0075]换言之,明显地,只要能够减少流入第一小空间SI的冷却空气流CA2的量,就可以实现冷却效率的提高。因此,可以任意地设计导流部的配置,只要所设计的引导部能够提供这样的冷却效果。
[0076]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例中,进气口 5和进气管7之间的设置的垫圈与导流板15、15A兼容。但是,可以使用独立于垫圈的导流板来调整气缸盖102中的冷却空气流CA2。
[0077]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例中,冷却空气入口位于气缸盖102的右侧,并且导流板15、15A位于冷却空气入口的较近侧(右侧),而隔板38位于冷却空气入口的较远侧。另夕卜,导流部16A、16B和16C设置在与导流板15、15A相同的一侧。但是,可以改变导流板和导流部的位置,以便根据冷却空气入口相对于气缸盖102的位置来提高冷却效果。例如,导流板和导流部可设置在气缸盖102的右侧和左侧。
[0078]另外,上述气冷发动机100的特征在于气缸盖102的内部结构。因此,上述发动机100可以安装在发动机动力工具的传统主体上。相应地,上述气冷发动机100可用于任意种类的配备有需要气缸盖的紧凑的气冷发动机的发动机动力工具。
[0079]虽然已经参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显然可以对其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冷发动机,其包括: 发动机机体,所述发动机机体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具有气缸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气缸部的外周面的多个冷却片;以及设置有冷却风扇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限定在轴方向上延伸的轴线; 气缸盖,所述气缸盖覆盖所述气缸;以及 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气缸盖的内部空间中并位于所述气缸盖的内表面与所述多个冷却片之间,所述冷却风扇被配置为在所述气缸盖中产生冷却空气流以冷却所述气缸,所述导流板被配置为引导所述冷却空气流过所述气缸盖的内表面与所述多个冷却片之间的空间,第一小空间被限定在所述导流板和气缸盖的内表面之间;其特征在于, 导流部设置在所述气缸盖的内部空间中,并被配置为在所述导流板的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上游侧覆盖所述第一小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导流板的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上游侧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小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导流板的上游端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间隔Imm至2mm的长度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从所述气缸盖的内表面朝向所述气缸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气缸的上游端部的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发动机,其中所述导流板及所述多个冷却片限定其间的第二小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在所述导流板的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上游侧覆盖所述第二小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在所述导流板的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的上游侧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小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设置在所述气缸盖的内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与所述气缸盖为一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构成所述导流板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的内表面具有朝向所述气缸突出的突起;并且 所述导流部构成所述导流板的一部分而且与所述突起配合。
12.—种发动机动力工具,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发动机。
【文档编号】F01P1/00GK203796389SQ201420095851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8日
【发明者】一桥直人 申请人: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