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0180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该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包括:曲轴套,其内径与曲轴外端的直径适配套装,该曲轴套的侧壁开设有曲轴键开口,曲轴键开口的宽度与曲轴外端布设的轴键宽度适配;以及限位杆,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曲轴套的侧壁上,限位杆的中心线在所述曲轴套的截面圆上与曲轴键开口中心线所成角度等于:所述限位杆与凸轮轴正时齿轮外轮廓面抵接状态下,该限位杆与曲轴上止点位置所成的角度及曲轴旋转角度两角度之和。该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调整后的状态反推调节之前的位置,在限位杆的限制下,当接触后即是需要调节的供油提前角,减少人工看刻度的不确定性,调整效率和准确性均高。
【专利说明】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工作时需要调整喷油泵的供油提前角,目前的操作方法是先在转曲轴端磁性吸附一个指针,在相应的气缸体端面固定一个刻度盘,调整好指针和刻度盘的相对位置并记录,然后旋转曲轴至指针到合适位置,然后再装配喷油泵齿轮。
[0003]上述的这种操作方法比较繁琐,先后要固定指针的刻度盘且还需记录旋转曲轴前后的刻度,根据刻度差确定供油提前角的角度;由于刻度是用肉眼观察,精度不可控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为的因素导致角度不准确。
[000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调整后的状态反推调节之前的位置,在限位杆的限制下,当接触后即是需要调节的供油提前角,减少人工看刻度的不确定性,调整效率和准确性均高的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从而克服现有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操作方法比较繁琐,用肉眼观察刻度的精度不可控,人为因素导致角度不准确的缺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包括:曲轴套,其内径与曲轴外端的直径适配套装,该曲轴套的侧壁开设有曲轴键开口,曲轴键开口的宽度与曲轴外端布设的轴键宽度适配;以及限位杆,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曲轴套的侧壁上,限位杆中心线在所述曲轴套的截面圆上与曲轴键开口中心线所成角度等于:所述限位杆与凸轮轴正时齿轮外轮廓面抵接状态下,限位杆与曲轴上止点位置所成的角度及曲轴旋转角度两角度之和。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杆的一端采用长腰孔与扁位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曲轴套的侧壁上。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 ,曲轴键开口由所述曲轴套的一端向另一端轴向延伸。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杆呈“Z”形。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还包括:摇杆,其一端固定在曲轴套的侧壁上。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摇杆的一端采用长腰孔与扁位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曲轴套的侧壁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调整后的状态反推调节之前的位置,在限位杆的限制下,当接触后即是需要调节的供油提前角,减少人工看刻度的不确定性,调整效率和准确性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的曲轴套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3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的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0019]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0]1-曲轴套,11-摇杆,12-限位杆,13-曲轴键开口,14-长腰孔,15-长腰孔,2_凸轮轴正时齿轮外轮廓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2]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3]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的具体结构包括:曲轴套1,以及安装在该曲轴套I侧面的摇杆11和限位杆12,其中,曲轴套I与曲轴外端适配套装,将整个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固定到曲轴外端。通过手握摇杆11转动曲轴套I及曲轴,同时带动限位杆12转动,使其抵接凸轮轴正时齿轮外轮廓面,此时,曲轴转动角度即为供油提前角的角度,然后再装配喷油泵齿轮即可。该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调整后的状态反推调节之前的位置,在限位杆的限制下,当接触后即是需要调节的供油提前角,减少人工看刻度的不确定性,调整效率和准确性均高。
[0024]如图3至图4所示,曲轴套I为管状件,其内径与曲轴外端的直径适配套装。该曲轴套I侧壁开设有曲轴键开口 13,曲轴键开口 13由曲轴套I的一端(右端)向另一端(左端)轴向延伸(并未延伸至曲轴套I的另一端端面);曲轴键开口 13的宽度与曲轴外端布设的轴键宽度适配。调整时,曲轴套I与曲轴外端适配套装,曲轴外端布设的轴键卡入曲轴键开口13,使得曲轴套I转动时能够带动曲轴同时转动;并且,曲轴外端的轴键位置能够用来确定曲轴转至上止点的合适位置,这样,曲轴键开口 13的位置即可确定曲轴转至上止点的合适位置。
[0025]如图5至图6所示,限位杆12的一端固定在曲轴套I的侧壁上,其固定方式可采用长腰孔与扁位配合,并焊接加固,即曲轴套I的右侧壁上开设有长腰孔14,限位杆12的一端设置有截面长腰形的扁位,限位杆12通过该长腰形的扁位插入长腰孔14,并焊接固定。长腰孔14的中心线(即限位杆12的中心线)在曲轴套I的截面圆上与曲轴键开口 13的中心线所成角度为W,如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凸轮轴正时齿轮外轮廓面2为参考,曲轴转至上止点的合适位置时,曲轴外端的轴键位于正上方竖直方向位置,曲轴键开口 13的中心线也位于正上方竖直方向,将曲轴套I带动曲轴逆时针旋转角度D即为供油提前角的角度,此时,限位杆12正好与凸轮轴正时齿轮外轮廓面抵接(限位杆12与凸轮轴正时齿轮外轮廓面2相切),这样,根据限位杆12与凸轮轴正时齿轮外轮廓面抵接时,其与曲轴上止点位置所成的角度(通过测量得出)T和曲轴需旋转的角度D即可计算出长腰孔14的中心线在曲轴套I的截面圆上与曲轴键开口 13的中心线所成角度为W,即:W=T+D,从而确定长腰孔14在曲轴套I截面圆上的开设位置。沿曲轴套I的侧向观察,限位杆12呈“Z”形,其另一端向内侧弯折,使得限位杆12旋转时,能够与位于内侧的凸轮轴正时齿轮外轮廓面2接触。
[0026]摇杆11为直杆,其一端固定在曲轴套I的侧壁上,其固定方式可采用长腰孔与扁位配合,并焊接加固,即曲轴套I的右侧壁上开设有长腰孔15,摇杆11的一端设置有截面长腰形的扁位,摇杆11通过该长腰形的扁位插入长腰孔15,并焊接固定。
[0027]使用时:首先将曲轴转至上止点的合适位置,再将该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与曲轴外端适配套装,曲轴外端布设的轴键卡入曲轴键开口 13,通过手持摇杆11转动曲轴套I及曲轴至限位杆12接触凸轮轴正时齿轮轮廓面2,即完成了供油提前角的调节。
[0028]综上,该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调整后的状态反推调节之前的位置,在限位杆的限制下,当接触后即是需要调节的供油提前角,减少人工看刻度的不确定性,调整效率和准确性均高。
[0029]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曲轴套,其内径与曲轴外端的直径适配套装,该曲轴套的侧壁开设有曲轴键开口,所述曲轴键开口的宽度与曲轴外端布设的轴键宽度适配;以及 限位杆,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曲轴套的侧壁上,所述限位杆中心线在所述曲轴套的截面圆上与曲轴键开口中心线所成角度等于:所述限位杆与凸轮轴正时齿轮的外轮廓面抵接状态下,该限位杆与曲轴上止点位置所成的角度及曲轴旋转角度两角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采用长腰孔与扁位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曲轴套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键开口由所述曲轴套的一端向另一端轴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呈“Z”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还包括:摇杆,其一端固定在曲轴套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的一端采用长腰孔与扁位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曲轴套的侧壁上。
【文档编号】F02D1/02GK203702346SQ201420095646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4日
【发明者】王俊蛟, 李敏, 黄洪满, 何世豪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