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平衡的高承载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685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静压平衡的高承载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静压平衡的高承载液压马达,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内设置有配油盘安装腔,所述配油盘安装腔内设置有配油盘,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配合形成工作腔,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内穿设有曲轴,所述配油盘与所述曲轴配合转动,所述曲轴外均匀分布有若干柱塞和柱塞缸,所述柱塞缸两侧设置有凸起与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安装槽配合,所述凸起内设置有油腔,两个所述凸起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第四通孔配合处设置有第二油槽。采用该结构取代无油轴承使得液压油能够通过第四通孔渗出到第二油槽中,同时在凸起周向形成油膜,起到润滑的作用,第二油槽对凸起产生反冲力形成静压平衡,减少凸起与壳体之间的磨损。
【专利说明】静压平衡的高承载液压马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马达【技术领域】,具体是静压平衡的高承载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液压马达在高转速大扭矩的工作状况下,由于现有的液压马达的柱塞缸两侧设置有凸起(耳轴),凸起与液压缸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一般采用无油轴承连接,而在液压缸受到冲击时无油轴承容易发生塑性形变,从而使得无油轴承减摩擦效果大大降低,导致液压马达的整体机械效率降低。
[0003]同时配油盘与通油盘的两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因此配油盘与通油盘之间的磨损较快,产生间隙,使得压力油从进油口到出油口的泄漏量很大,容积效率降低,从而使得液压马达整机效率降低。不仅如此,配油盘有两个进油方向,称为A腔进油和B腔进油,A腔进油是配油盘径向相通的孔之间进油,B腔进油是从配油盘的侧面进油再从径向方向出油,因此液压油会有一个弯折,而在B腔进油时由于液压油对配油盘有一个反作用力会使得配油盘有倾斜,这使得配油盘与通油孔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少,压强更大,磨损更快,倾斜后也使得A腔与B腔之间的泄漏量增大,从而使得容积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静压平衡的高承载液压马达,这种液压马达能够提高马达的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并且使得该马达能够适用于高压、高承载的工作环境,并且大大提高马达的使用寿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静压平衡的高承载液压马达,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内设置有配油盘安装腔,所述配油盘安装腔内设置有配油盘,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配合形成工作腔,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内穿设有曲轴,所述配油盘与所述曲轴配合转动,所述曲轴外均匀分布有若干柱塞和柱塞缸,所述柱塞缸两侧设置有凸起与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的安装槽配合,所述凸起内设置有油腔,两个所述凸起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安装槽内与所述第四通孔配合处设置有第二油槽。采用该结构取代无油轴承使得液压油能够通过第四通孔渗出到第二油槽中,同时在凸起周向形成油膜,起到润滑的作用,第二油槽对凸起产生反冲力形成静压平衡,减少凸起与壳体之间的磨损。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配油盘一侧轴向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配油盘另一侧轴向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中间均设置有孔道与所述配油盘的侧面相通。此种结构的液压马达压力一个状态是油是从配油盘的一平面进油,通过第一通孔至另一平面,由于压力油能进入配油盘两侧的间隙,压力油的压力作用在配油盘的平面上,所以能保证配油盘与接触面的平行工作,另一个状态是压力油从配油盘的孔道进油,通过第二通孔至两平面,因为高压油从进油口进入后,有通道可以直接到达马达的两个平面,一个平面的油直接到达马达的工作腔,一个平面的油通过与通油盘的间隙流回至进油口,所以压力油也是能均匀的作用在配油盘的平面上,保证了配油盘与接触面的平行工作,采用此结构能有效减小运动时两个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压力油的泄漏量都非常小,容积效率大大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配油盘两侧设置有第一油槽。设置第一油槽使得压力油作用于配油盘两侧的压力更加均匀,使得配油盘的运行更加平稳。
[000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该结构取代无油轴承使得液压油能够通过第四通孔渗出到第二油槽中,同时在凸起周向形成油膜,起到润滑的作用,第二油槽对凸起产生反冲力形成静压平衡,减少凸起与壳体之间的磨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配油盘状态一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配油盘状态一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配油盘状态二的示意图。
[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配油盘状态二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001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柱塞的立体结构图。
[001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柱塞的剖视图。
[0017]图9为前壳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9,静压平衡的高承载液压马达,包括前壳体I和后壳体2,所述前壳体I内设置有配油盘安装腔11,所述配油盘安装腔11内设置有配油盘3,所述前壳体I和后壳体2配合形成工作腔4,所述前壳体I和后壳体2内穿设有曲轴5,所述配油盘3与所述曲轴5配合转动,所述曲轴5外均匀分布有若干柱塞6和柱塞缸7,所述配油盘3 —侧轴向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31,所述配油盘3另一侧轴向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32,所述第二通孔32中间均设置有孔道33与所述配油盘3的侧面相通。此种结构的液压马达压力一个状态是油是从配油盘的一平面进油,通过第一通孔至另一平面,由于压力油能进入配油盘两侧的间隙,压力油的压力作用在配油盘的平面上,所以能保证配油盘与接触面的平行工作,另一个状态是压力油从配油盘的孔道进油,通过第二通孔至两平面,因为高压油从进油口进入后,有通道可以直接到达马达的两个平面,一个平面的油直接到达马达的工作腔,一个平面的油通过与通油盘的间隙流回至进油口,所以压力油也是能均匀的作用在配油盘的平面上,保证了配油盘与接触面的平行工作,采用此结构能有效减小运动时两个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压力油的泄漏量都非常小,容积效率大大提高。
[0019]所述配油盘3两侧设置有第一油槽34。设置第一油槽34使得压力油作用于配油盘3两侧的压力更加均匀,使得配油盘3的运行更加平稳。
[0020]所述曲轴5外侧设置有轴承8,设置轴承8使得曲轴5的转动磨损更小。
[0021]若干所述柱塞6 —侧设置有与所述曲轴5配合的弧形片61,所述柱塞6另一侧与所述柱塞缸7配合,所述柱塞缸7两侧设置有凸起71与所述前壳体I和后壳体2的安装槽12配合,所述凸起71内设置有油腔72,所述弧形片61上设置有平面62,所述平面62上设置有与所述油腔72相连的第三通孔63,两个所述凸起71上设置有第四通孔73,所述第四通孔73与所述第三通孔63位于所述柱塞缸7和所述柱塞6的两侧,所述第三通孔63与所述第四通孔73平行。采用这种结构在柱塞缸7内进油时,弧形片61上的第三通孔63能够推动弧形片61往外推移,同时凸起71上的第四通孔73能够推动柱塞缸7往内推移,使得柱塞6与曲轴5之间的压力减小,柱塞缸7与前壳体I和后壳体2之间的压力减小,从而减小柱塞6与曲轴5之间相对运动的摩擦和柱塞缸7与前壳体I和后壳体2之间的磨损。
[0022]所述安装槽12内与所述第四通孔73配合处设置有第二油槽121,采用该结构取代无油轴承使得液压油能够通过第四通孔73渗出到第二油槽121中,同时在凸起周向形成油膜,起到润滑的作用,第二油槽121对凸起产生反冲力形成静压平衡,减少凸起71与壳体之间的磨损。
【权利要求】
1.静压平衡的高承载液压马达,包括前壳体(I)和后壳体(2),所述前壳体(I)内设置有配油盘安装腔(11),所述配油盘安装腔(11)内设置有配油盘(3 ),所述前壳体(I)和所述后壳体(2)配合形成工作腔(4),所述前壳体(I)和后壳体(2)内穿设有曲轴(5),所述配油盘(3)与所述曲轴(5)配合转动,所述曲轴(5)外均匀分布有若干柱塞(6)和柱塞缸(7),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缸(7)两侧设置有凸起(71)与所述前壳体(I)和后壳体(2)的安装槽(12)配合,所述凸起(71)内设置有油腔(72),两个所述凸起(71)上设置有第四通孔(73),所述安装槽(12)内与所述第四通孔(73)配合处设置有第二油槽(1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平衡的高承载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油盘(3)—侧轴向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31),所述配油盘(3)另一侧轴向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32),所述第二通孔(32)中间均设置有孔道(33)与所述配油盘(3)的侧面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压平衡的高承载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油盘(3)两侧设置有第一油槽(34)。
【文档编号】F03C1/04GK204212915SQ201420673144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3日
【发明者】吴海荣 申请人:吴海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