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减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6443发布日期:2019-05-11 01:03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减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节能减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私人汽车出行,但是由于燃料燃烧不充分,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排放,如何提供一款节能减排效果好的装置成为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节能减排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节能减排装置,包括节能减排壳体,所述的节能减排壳体外套设有加热缓冲储液套,所述的加热缓冲储液套内设有加热缓冲液,所述的加热缓冲储液套外设有加热套,所述的加热套外设有安装把手,所述的节能减排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燃料入口和燃料出口,所述的节能减排壳体内设有燃烧催化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安装把手数目为二,所述的安装把手上设有多个安装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燃烧催化棒采用助燃催化合金制成,所述燃烧催化棒的形状为螺旋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助燃催化合金的各金属含量为ni:5~20%,cu:10~40%,zn:8~12%,ti:1~5%,v:0.1~0.6%,cr:2~20%,mg:2~10%,la:0.05~0.5%,al:0.1~1.0%,c≤0.10%,si:0.1~0.8%,fe:余量。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结构合理,能够对进入发动机汽缸前的燃料先射入至节能减排壳体中,进行缓冲、加热处理,由于燃油被加热,其分子结构比冷态燃料的分子结构活跃,所以,在同一时间长度喷射入汽缸的热燃料比冷态进入汽缸燃料体积要大,可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节能减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节能减排壳体,2、安装槽,3、加热缓冲储液套,4、加热缓冲液,5、安装把手,6、燃料入口,7、燃料出口,8、燃烧催化棒,9、加热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一种节能减排装置,包括节能减排壳体1,所述的节能减排壳体1外套设有加热缓冲储液套3,所述的加热缓冲储液套3外设有加热套9,所述的加热套9外设有安装把手5,所述的节能减排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燃料入口6和燃料出口7,所述的节能减排壳体1内设有燃烧催化棒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安装把手5数目为二,所述的安装把手5上设有多个安装槽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燃烧催化棒8采用助燃催化合金制成,所述燃烧催化棒8的形状为螺旋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助燃催化合金的各金属含量为ni:5~20%,cu:10~40%,zn:8~12%,ti:1~5%,v:0.1~0.6%,cr:2~20%,mg:2~10%,la:0.05~0.5%,al:0.1~1.0%,c≤0.10%,si:0.1~0.8%,fe:余量。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结构合理,能够对进入发动机汽缸前的燃料先射入至节能减排壳体中,进行缓冲、加热处理,由于燃油被加热,其分子结构比冷态燃料的分子结构活跃,所以,在同一时间长度喷射入汽缸的热燃料比冷态进入汽缸燃料体积要大,可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减排装置,包括节能减排壳体,所述的节能减排壳体外套设有加热缓冲储液套,所述的加热缓冲储液套内设有加热缓冲液,所述的加热缓冲储液套外设有安装把手,所述的节能减排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燃料入口和燃料出口,所述的节能减排壳体内设有燃烧催化棒。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结构合理,能够对进入发动机汽缸前的燃料先射入至节能减排壳体中,进行缓冲、加热处理,由于燃油被加热,其分子结构比冷态燃料的分子结构活跃,所以,在同一时间长度喷射入汽缸的热燃料比冷态进入汽缸燃料体积要大,可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潘红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电机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8.12.20
技术公布日:2019.0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