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膨胀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5420发布日期:2019-01-16 00:2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膨胀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膨胀箱。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盛装水箱,是收容和补偿系统中水的胀缩量。当发动机工作吋,汽车的冷却系统温度升高,冷却液就会膨胀,如果冷却液蒸气进入膨胀水箱内,冷却后流回散热器,可防止冷却液的大量蒸发损失,还能提高冷却液的沸点温度,这时,发动机冷却液的水箱起到了消除冷却系统低压部分蒸气,使之不致产生气阻现象,同时给冷却水由于温度、负荷、转速变化而产生膨胀的余地,确保冷却水循环容量,如果没有冷却液水箱,那么冷却系统的压力就会升高,冷却液就会从缝隙处喷出或者压坏冷却系零件,使冷却系统失灵,所以,冷却液水箱就是用来储存因温度升高而膨胀的冷却液,它还可以用来添加冷却液,如果冷却液少了,可以从水箱把冷却液补充进去,因此,汽车的冷却液膨胀箱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必不可少的安全功能元件,因此,目前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产品非全密封结构;2、使用一定时间后,冷却液有一定程度的挥发;3、带有气阀的盖子制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汽车用膨胀箱,通过上壳体与下壳体全密封连接构成空腔结构,使液体在空腔内迂回流动,能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通过盖子与密封套进行有效的旋紧密封,保证了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得不到有效的挥发,盖子制作简单及能达到可靠的密封效果,又能达到降低其制作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膨胀箱,包括箱体,箱体上连接有盖子,箱体两侧连接有进液导管、出液导管,所述箱体包括上壳体,上壳体下部连接的下壳体,上壳体上部连接有盖子,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与所述盖子配合密封使用的密封套,所述盖子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套配合使用的密封圈,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通过隔板连接构成可供液体内部迂回流动的空腔结构,所述下壳体设有所述进液导管与出液导管。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包括横向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竖向的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通过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的第二隔板分别将下壳体分隔成三部分,所述第三隔板两端分别呈直角状连接于下壳体内壁和第一隔板上,所述第四隔板两端分别呈直角状连接于下壳体内壁和第二隔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的第四隔板上分别设有便于液体迂回流通的过滤网,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三隔板上分别设有便于液体迂回流通的开口槽。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套内设有内螺纹,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密封套从内向外逐渐变大设置,所述密封套与所述上壳体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盖子包括盖帽,盖帽下端连接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下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凹槽内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凹槽下端设有与密封套内螺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所述盖帽与所述密封柱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属于全密封结构,所述进液导管设置于下壳体左下部,出液导管设置于下壳体右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上部侧面设有至少两个便于安装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上壳体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柱对应侧面设有便于密封箱观测液位储存状态的液位刻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壳体与下壳体全密封连接构成空腔结构,使液体在空腔内迂回流动,能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通过盖子与密封套进行有效的旋紧密封,保证了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得不到有效的挥发,盖子制作简单及能达到可靠的密封效果,又能达到降低其制作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汽车用膨胀箱,包括箱体1,箱体1上连接有盖子4,箱体1两侧连接有进液导管7、出液导管8,所述箱体1包括上壳体2,上壳体2下部连接的下壳体3,上壳体2上部连接有盖子4,所述上壳体2上部设有与所述盖子4配合密封使用的密封套5,所述盖子4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套5配合使用的密封圈18,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内通过隔板连接构成可供液体内部迂回流动的空腔结构,所述下壳体3设有所述进液导管7与出液导管8,通过上壳体2与下壳体3全密封连接构成空腔结构,使液体在空腔内迂回流动,能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通过盖子4与密封套5进行有效的旋紧密封,保证了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得不到有效的挥发,盖子4制作简单及能达到可靠的密封效果,又能达到降低其制作成本的目的。

如图2所示,所述隔板包括横向的第一隔板9与第二隔板10、竖向的第三隔板11与第四隔板12,通过所述第一隔板9与所述的第二隔板10分别将下壳体3分隔成三部分,所述第三隔板11两端分别呈直角状连接于下壳体3 内壁和第一隔板9上,所述第四隔板12两端分别呈直角状连接于下壳体3内壁和第二隔板10上。所述第二隔板10与所述的第四隔板12上分别设有便于液体迂回流通的过滤网13,所述第一隔板9与第三隔板11上分别设有便于液体迂回流通的开口槽14,通过横向的第一隔板9与第二隔板10、竖向的第三隔板11与第四隔板12,使上壳体2与下壳体3内部构成空腔结构,使液体在空腔内迂回流动,能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所述密封套5内设有内螺纹,所述上壳体2与所述密封套5从内向外逐渐变大设置,所述密封套5与所述上壳体2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盖子4包括盖帽15,盖帽15下端连接有密封柱16,所述密封柱16下端设有环形凹槽17,所述凹槽17内套设有密封圈18,所述凹槽17下端设有与密封套5内螺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所述盖帽15与所述密封柱16一体成型设置,通过盖子4 与密封套5进行有效的旋紧密封,保证了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得不到有效的的挥发,盖子4的制作简单及安装方便的特点,及能达到可靠的密封效果,又能达到降低其制作成本的目的。

所述上壳体2与所述下壳体3属于全密封结构,所述进液导管7设置于下壳体3左下部,出液导管8设置于下壳体3右上部,通过上壳体2与下壳体3全密封连接构成空腔结构,使液体通过进液导管7在空腔内迂回流动到出液导管8,保证了冷却液长时间使用且得不到的挥发的效果。

所述上壳体2上部侧面设有至少两个便于安装的固定柱19,所述固定柱 19与上壳体2一体成型,所述固定柱19对应侧面设有便于密封箱观测液位储存状态的液位刻度线20,通过上壳体2侧面的固定柱19,便于膨胀箱固定于车内,通过刻度线20可以随时观测液位储存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