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汽油机用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5404发布日期:2019-01-16 00:2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汽油机用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发动机排气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型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尾气污染和噪声是工业社会带来的副产品,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对车辆尾气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气噪声的控制日益严苛,而国内针对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轻型汽油发动机,由于重型汽油机排气流量大、流速高,排气噪声较大,排气噪声难以控制,且由于汽油机排气温度较高,需要进行隔热措施,隔热罩投入较高,开发难度大,重型汽油机排气系统存在较多的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重型汽油机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尾气处理,且提供较高的插入损失和较低的低排气背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型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波纹管、三元催化器、消声器、排气尾管和悬置系统,所述排气波纹管、三元催化器、消声器和排气尾管依次连接并设有两组,悬置系统分别设置在上述各个组件上,将上述组件进行固定;所述的排气波纹管包括内层排气弯管和外层隔热弯管;所述的消声器内设有四个依次排列的腔体,第一消音管穿过第一腔体,第二消音管穿过第三腔体,第三消音管穿过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芯管穿过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的第三消音管外侧包裹有消音棉;所述的消音管上设有阻尼孔。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腔体为封闭腔体。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排放符合《GB 14762-2008》第四阶段排放标准,一氧化碳(CO)试验限值小于9.7g/(KW.h),总碳氢质量(THC)试验限值小于0.29 g/(KW.h),氮氧化物质量(NOx)试验限值小于0.7 g/(KW.h);

2、双排气系统布置,消声器插入损失超过26dB(A),排气背压38Kpa;

3、双层隔热保温管结构,工艺简单可靠,保证三元催化器能快速达到起燃温度,改善冷启动的净化性能;

4、三元催化器流场均匀性大于等于95%,确保催化单元具有极高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5、氧传感器实时监测尾气中氧浓度,控制发动机处在理论空燃比状态,并有效实时监控尾气排放;

6、具有可靠性,满足整车3年或18万公里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层隔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消声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重型汽油发动机排气系统,该系统包括排气波纹管1、三元催化器2、消声器3、排气尾管4和悬置系统5,排气波纹管1、三元催化器2、消声器3和排气尾管4依次连接并设有两组。其中排气波纹管1引导排气气流,并对气流进行隔热保温,气流通过三元催化器2进行污染物处理,接着气流进入消声器3对噪声进行处理,最后通过排气尾管4把尾气导向车外排放到大气中。悬置系统5把以上各个组件进行固定。

如图2所示,排气波纹管1包括内层排气弯管11和外层隔热弯管12,气流通过内层排气弯管1时,外层隔热弯管2可以防止气流热量散发出去,可实现对气流的隔热保温,两个组件均采用弯管工艺制作,外层隔热弯管2在进行弯管后,用激光切割机剖成两部分,再合焊在内层排气弯管1上。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消声器3包括四个依次排列的腔体,腔体内设有四根分别穿过不同腔体的消音管,其中第一消音管306与进气口301相连并穿过第一腔体302,第二腔体302为封闭腔体,第二消音管308穿过第三腔体304,第三消音管309穿过第三腔体304和第四腔体305,芯管307穿过第二腔体303和第三腔体304,第三消音管309的末端连接排气口311。位于第四腔体内的第三消音管的外侧包裹有消音棉310。上述的四个消音管上均设有阻尼孔。气流通过消声器进气口301进入消声器,通过第一消音管306上的阻尼孔和出气端同进入第一腔体302和第二腔体303,封闭的第二腔体30通过共振消解气流能量并降低特定频段噪声,第一腔体302中的气流通过芯管307进入第四腔体05,再通过第二消音管308进入第三腔体304,第三腔体304中的气流通过第三消音管309,引导气流通过有消音棉310的部分处理高频段噪声,最后气流通过排气口311排出消声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