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滤清器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0552发布日期:2019-06-11 22:5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机油滤清器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机油滤清器用于除去机油中的杂质以保护发动机,通常安装在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安装座上。相关技术中,机油滤清器通常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滤芯和旁通阀,滤芯通过金属螺旋弹簧压紧到外壳上,旁通阀包括将阀芯常压紧到旁通孔以关闭旁通孔的金属螺旋弹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和意识到,机油滤清器内,压紧滤芯和旁通阀芯的弹簧均为金属螺旋弹簧,金属螺旋弹簧重量较大且与油液接触容易被腐蚀从而损伤,金属螺旋弹簧损伤后弹性受损,影响滤芯和阀芯的压紧效果,从而影响机油滤清器的性能。而且,金属螺旋弹簧损伤后产生的金属碎屑随润滑油进入车辆的发动机内后,容易对发动机造成损坏,此外金属碎屑也增加了机油滤清器的过滤负担。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无金属弹簧的机油滤清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机油滤清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包括外壳、滤芯、挡板、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和旁通阀,所述外壳具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滤芯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油孔连通的进油腔,所述滤芯内具有与所述出油孔连通的出油腔,所述挡板设在所述外壳内且支撑在所述滤芯的一端,所述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设在所述挡板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用于沿从所述滤芯一端朝向所述滤芯的另一端的方向将所述滤芯压紧到所述外壳上,所述旁通阀包括阀体、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设在所述挡板上且用于连通所述进油腔和所述出油腔的旁通孔,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旁通孔的旁通阀芯,所述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将所述旁通阀芯压紧到所述挡板上以常闭所述旁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和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均为非金属部件,实现了轻量化,避免金属碎屑进入车辆的发动机后对发动机造成损伤,提高了耐腐蚀性,寿命延长,保证了机油滤清器的过滤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和所述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为尼龙66弹性部件或硅橡胶弹性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包括基板和沿所述基板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弹性爪,所述第一弹性爪的第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爪的第二端从所述基板延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爪的第二端从所述基板向外倾斜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弹性爪的第二端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弹性爪的第二端结合在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内底壁上设有环形定位凸缘,所述基板配合在所述环形定位凸缘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包括多个第二弹性爪,所述第二弹性爪的第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连,所述第二弹性爪的第二端抵到所述阀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弹性爪的第二端设有第二翻边,所述弹性爪的第二端结合在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滤芯内设有中心骨架,所述旁通阀设在所述中心骨架的下端与所述挡板之间,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螺纹连接,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为注塑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机油滤清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可以降低车辆的保养周期,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与挡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与挡板配合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与旁通阀芯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旁通阀与挡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机油滤清器100,外壳1,环形定位凸缘11,进油孔12,出油孔13,上壳14,下壳15,滤芯2,中心骨架3,挡板4,第一定位凹槽41,旁通孔42,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基板51,减重孔511,第一弹性爪52,弯曲段521,第一翻边522,旁通阀6,阀体61,第二定位凹槽611,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第二弹性爪621,孔道622,第二翻边623,旁通阀芯63,进油腔7,出油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器100。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器100包括外壳1、滤芯2、挡板4、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和旁通阀6。外壳1具有进油孔12和出油孔13,滤芯2和挡板4均设置在外壳1内,滤芯2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形成与进油孔12连通的环形的进油腔7,滤芯2内部具有与出油孔13连通的出油腔8,滤芯2通常为空心圆柱状,出油腔8通常由滤芯的中心通道形成。

机油从进油孔12进入外壳1内的进油腔7,随后从进油腔7沿径向通过滤芯2被过滤并进入出油腔8内,过滤后的机油从出油腔8通过出油孔13流出机油滤清器100。

如图1-图11所示,挡板4支撑在滤芯2的一端,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位于外壳1内,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支撑在挡板4与外壳1的内底壁之间,从而将滤芯2压紧定位在外壳1内。

如图1-图11所示,旁通阀6包括阀体61、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旁通孔42和旁通阀芯63,旁通孔42设在挡板4上,用于连通进油腔7和出油腔8。滤芯2正常过滤机油时,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弹性止抵在阀体61与旁通阀芯63之间,以压紧旁通阀芯63,使旁通阀芯常闭旁通孔42,此时进油腔7内的机油无法从旁通孔42直接进入出油腔8,只能经过滤芯2过滤后进行入出油腔8。

在滤芯2堵塞时,外壳1内的机油无法从进油腔7通过滤芯2进入滤芯2内的出油腔8,进油腔7的机油压力增大,大于出油腔8的机油压力,从而进油腔7内的机油通过出油腔8与进油腔7之间的压差下从进油腔一侧顶开旁通阀芯63,以使旁通孔42开启,由此机油从旁通孔42进入出油腔8内,并进一步通过出油孔13排出机油滤清器而流入发动机,此时机油滤清器100虽然不具备机油过滤作用,但可以保证机油顺利从机油滤清器100流出,保证正常润滑。

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和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均为非金属部件,实现了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和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的轻量化,避免金属的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和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损坏产生金属碎屑进入车辆的发动机后对发动机造成损伤,同时提高了耐腐蚀性,保证了机油滤清器100的过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器100,通过采用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和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实现了轻量化,避免产生金属碎屑进入车辆的发动机后对发动机造成损伤,同时提高了耐腐蚀性,保证了机油滤清器100的过滤效果。

优选地,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与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均由尼龙66或硅橡胶制成。由此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与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更不容易损坏,耐腐蚀性更好,且具有较好弹性和良好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1-图8所示,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包括基板51和沿基板51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弹性爪52。基板51支撑在外壳1的内底壁上,第一弹性爪52的第一端(图5中第一弹性爪52的下端)与基板51连接,第一弹性爪52的第二端(图5中第一弹性爪52的上端)抵住挡板4。由此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的多个第一弹性爪52相对于传统的螺旋弹簧具有更稳定的弹性支撑能力。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基板51设有减重孔511,由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机油滤清器100的重量,且减重孔511还可以为机油提供流动通道,在旁通阀6打开时,便于机油通过第一弹性爪之间的空间和减重孔,进而通过旁通孔进入出油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每个第一弹性爪52在与基板51的连接处形成向基板51外侧弯曲的弯曲段521,弯曲段521沿径向朝向远离基板51的一侧鼓起。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弹性爪52支撑在挡板4与外壳1的内底壁之间时,弯曲段521可以保证第一弹性爪52具有更好的支撑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一弹性爪52的第二端从基板51沿径向向外倾斜地延伸,由此第一弹性爪52的第二端可以保证第一弹性爪52对挡板4具有较好的支撑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2所示,外壳1的内底壁还设有适于与基板51的外周面止抵定位配合的环形定位凸缘11。环形定位凸缘11内形成有用于定位基板51的定位槽,基板51定位配合在环形定位凸缘11内,由此提高第一非金属弹性件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每个第一弹性爪52的第二端沿基板51的径向向外弯折以形成第一翻边522,挡板4的下表面设有环形的第一定位凹槽41,多个第一弹性爪52的第二端均沿周向结合定位在第一定位凹槽41内。优选地,第一弹性爪52的第一翻边522与第一定位凹槽41的内侧壁面贴合。由此,可以保证第一弹性爪52定位牢固,使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有效压持定位滤芯2。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包括多个第二弹性爪621,多个第二弹性爪621的第二端(图2中第二弹性爪621的下端)与旁通阀芯63连接,优选地,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与旁通阀芯63为一体件,由此可以保证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对旁通阀芯63的有效弹性止抵,增强旁通阀6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多个第二弹性爪621的第二端(图2中第二弹性爪621的上端)止抵阀体61以支撑阀体61。由此,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相对于传统的螺旋弹簧具有更稳定的支撑能力。

如图1和图2所示,阀体6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定位凹槽611,每个第二弹性爪621的第二端沿旁通阀芯63的径向向外弯折以形成第二翻边623,每个第二弹性爪621的第二端均配合在第二定位凹槽611内,且每个第二弹性爪621的第二翻边623与第二定位凹槽611的外侧壁面贴合。由此,可以保证第二弹性爪621相对于阀体61定位牢固。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图11所示,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还可以为多孔道结构,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的每个孔道622均垂直于上下方向,通过多个孔道622,第二非金属弹性部件62具有更好的弹性。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还可以为多孔道结构,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的每个孔道622均垂直于上下方向,通过多个孔道622,第一非金属弹性部件5具有更好的弹性。

具体地,如图1、图7和图10所示,滤芯2内设有中心骨架3,中心骨架3设在出油腔8内以支撑滤芯2。旁通阀6设在中心骨架3的下端与挡板4之间,旁通阀6与中心骨架3固定。

外壳1包括上壳14和下壳15,上壳14和下壳15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更换滤芯2。

为了便于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靠近车辆的发动机的机油滤清器安装座的部分称为上壳14(通常也称为上盖体),远离机油滤清器安装座的部分称为下壳1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机油滤清器100通常从下面安装到机油滤清器安装座上,因此,在竖直方向上,上壳14位于上面,下壳15位于下面。然而,需要理解的是,对于一些型号的车辆,机油滤清器100从上面安装到机油滤清器安装座上,从而,在竖直方向上,上壳14位于下面,下壳15位于上面。无论机油滤清器100从上面安装到发动机上的机油滤清器安装座上还是从下面安装到发动机上的机油滤清器安装座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外壳1靠近机油滤清器安装座的部分为上壳14,远离机油滤清器安装座的部分为下壳15,即朝向机油滤清器安装座的方向为上,远离机油滤清器安装座的方向为下。

上壳14和下壳15均为注塑壳,由此上壳14和下壳15便于制造,成本低,耐腐蚀性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延长保养周期,降低了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