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驻车加热器缸体结构及驻车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4081发布日期:2019-05-15 22:35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驻车加热器缸体结构及驻车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驻车加热器缸体结构及驻车加热器。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820204496.8、授权公告号为CN20784784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为驾驶室和发动机供暖加热的驻车加热器,该驻车加热器内部设有一个双层导热结构的缸体,该缸体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第一缸体包括内传热层和外散热层,两层之间形成环形水通道,也即利用两者之间的腔体通水,缸体内部设有燃烧室,将环形水通道中的水加热,水循环流动实现为驾驶室和发动机供暖的目的;为了保证循环水单向流动,内传热层和外散热层之间环形水通道的结构是由多个平行分布的弧形腔体一端隔离、一端连通形成,其模具设计及加工工艺较为复杂,成本高,并且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连接处的密封性不容易保证,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易于加工并一体成型且不易漏水的驻车加热器缸体结构以及采用该驻车加热器缸体结构的驻车加热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驻车加热器缸体结构,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驻车加热器缸体结构,包括缸体以及预埋于缸体内部的蛇形管道,缸体为双层热传导结构,包括内传热层和外散热层,两层之间形成的环形腔体内埋设整体呈环状的蛇形管道,外散热层外侧设有与环形腔体连通的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蛇形管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安装在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内侧。

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驻车加热器的缸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缸体结构更易于加工,无需复杂的模具设计,制造成本更低,并且一体成型的缸体密封性更好,不易漏水,循环水按照蛇形管道的走势流动,相比于直接在环形腔体内流动更为顺畅,蛇形管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也可以很方便地与汽车内部的其他部件连通。

进一步地,蛇形管道由多个弯管和直管连接构成,直管纵向方向与环形腔体的轴向方向一致,这种结构的蛇形管道不仅便于埋设于缸体内部,还提高了热传导速率,缸体受热后可以快递将热量传递至整个蛇形管道;蛇形管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与直管垂直,便于循环水的流入和流出。

进一步地,蛇形管道外侧固定有环形的定型管,定型管至少为3根,分别固定在蛇形管道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定型管的设置可以避免蛇形管道由于变形而不能形成环形状,便于蛇形管道预埋于缸体的环形腔体内。

进一步地,外散热层外侧分别开设有与进水管口、出水管口连通的通道A和通道B,通道A和通道B内分别安装有压力开关和温度传感器A,压力开关和温度传感器A的感应部位均插入蛇形管道内部;压力开关是为了测量蛇形管道内的气压,为了安全起见,如果气压过高,燃烧室将停止工作;温度传感器A是为了测量水温,控制缸体内燃烧室的燃烧强度和温度。

进一步地,内传热层内侧向内、外散热层外侧向外均设有散热片,散热片的设置可以快速传递热量。

进一步地,缸体和蛇形管道均为一体结构,蛇形管道注压埋设于缸体内部使得缸体结构整体为一体结构。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驻车加热器,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所述驻车加热器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缸体结构、电机总成和控制装置,缸体结构为上述方案中提供的缸体结构,缸体结构的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穿出壳体漏于外侧,缸体结构的内传热层内部安装有燃烧室,燃烧室一端与内传热层内腔连通,另一端靠近电机总成,缸体结构外侧设有与内传热层内腔连通的废气出口;电机总成包括电机座、固定在电机座内部的电机、固定在电机座靠近缸体结构一端的助燃风轮、固定在电机座另一端的风机,电机与风机连接,电机座及壳体上开设有连通的助燃空气入口,靠近风机的壳体上开设有热风出口;控制装置与电机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缸体结构,一方面利用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烟气热量为内传热层加热,进而加热蛇形管道内的循环水,用于加热车辆发动机,另一方面,缸体结构的外散热层将加热后的循环水的部分热量扩散至壳体内,加热壳体内的空气,再经过风机将热空气输出,加热驾驶室,从而提高热量利用率。

进一步地,燃烧室靠近电机总成的一端安装有电喷油嘴装置和点火针,电喷油嘴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燃烧的燃料可以为柴油、汽油、甲醇和天然气等,通过电喷油嘴装置点燃燃料可使燃料燃烧更加充分,减少碳排放,达到节能的目的。

进一步地,缸体结构外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B,温度传感器B与控制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B用于测量缸体结构的温度,若温度超过安全温度,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燃烧室的燃烧强度,从而实现自动控温。

进一步地,壳体内还安装有脉冲点火高压包,脉冲点火高压包分别与点火针和控制装置连接。通过脉冲高压点火方式为燃烧室点火,其着火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蛇形管道预埋于缸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蛇形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驻车加热器的剖视图;

图4为驻车加热器壳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助燃空气入口;12、热风出口;2、缸体结构;21、缸体;211、内传热层;212、外散热层;213、环形腔体;214、进水管口;215、出水管口;216、通道A;217、通道B;218、废气出口;22、蛇形管道;221、第二缸体;222、废气出口;223、弯管;224、直管;225、定型管;23、散热片;31、电机;32、助燃风轮;33、风机;4、控制装置;5、燃烧室;51、电喷油嘴装置;52、点火针;6、温度传感器B;7、脉冲点火高压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驻车加热器缸体结构,包括缸体21以及预埋于缸体内部的蛇形管道22,缸体为双层热传导结构,包括内传热层211和外散热层212,两层之间形成的密封的环形腔体213内埋设整体呈环状的蛇形管道22,外散热层外侧设有与环形腔体连通的进水管口214和出水管口215,蛇形管道的进水端221和出水端222分别安装在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内侧。缸体21和蛇形管道22均为一体结构,蛇形管道注压埋设于缸体内部使得缸体结构整体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缸体结构内的环形腔体是一个大的空腔,无需设置折线型的腔体用于单向流动水,在环形腔体预埋蛇形管道,于蛇形管道内通水即可方便地实现水循环,整体结构加工更为方便,加工成本更低。

优选地,蛇形管道22包括多个固定连接的弯管223和直管224,直管纵向方向与环形腔体的轴向方向一致;蛇形管道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与直管垂直。蛇形管道22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成四折管或六折管等结构。

优选地,蛇形管道22外侧固定有环形的定型管225,用于蛇形管道的定型,定型管225至少为3根,分别固定在蛇形管道的上部、中部和下部。

优选地,外散热层212外侧分别开设有与进水管口214、出水管口215连通的通道A216和通道B217,通道A和通道B内分别安装有压力开关和温度传感器A,压力开关和温度传感器A的感应部位均插入蛇形管道内部。压力开关是为了测量蛇形管道内的气压,为了安全起见,如果气压过高,燃烧室将停止工作;温度传感器A是为了测量水温,控制缸体内燃烧室的燃烧强度和温度。

优选地,内传热层211内侧向内、外散热层212外侧向外均设有散热片23。

实施例2

如图3和4所示,一种驻车加热器,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1内的缸体结构2、电机总成和控制装置4,缸体结构2为实施例1中的缸体结构,缸体结构2的进水管口214和出水管口215穿出壳体1漏于外侧,缸体结构2的内传热层211内部安装有燃烧室5,燃烧室5一端与内传热层211内腔连通,另一端靠近电机总成,缸体结构2外侧设有与内传热层211内腔连通的废气出口218;电机总成包括电机座(图中未示出)、固定在电机座内部的电机31、固定在电机座靠近缸体结构一端的助燃风轮32、固定在电机座另一端的风机33,电机31与风机33连接,电机座及壳体上开设有连通的助燃空气入口11,靠近风机的壳体上开设有热风出口12;控制装置4与电机31连接。

本实用提供的驻车加热器的工作原理为:空气从助燃空气入口进入壳体1内部,助燃风轮32运转将助燃空气输送至燃烧室5内燃烧,产生的烟气热量从燃烧室的一端进入内传热层211内,接触内传热层211内壁及散热片23,将热量传导至内传热层211,热量进一步加热内传热层211与外散热层212之间的蛇形管道22内的水,水循环加热后从出水端流出,用于加热汽车的发动机或油箱等设备;同时,蛇形管道22内的热水又将热量传导至外散热层212及其外侧的散热片23,加热缸体21与壳体1之间的空气,加热后的空气在风机33的作用下由热风出口12吹出壳体1外,以形成驾驶室等处的热空气循环,提高驾驶室温度。

优选地,燃烧室5靠近电机总成的一端安装有电喷油嘴装置51和点火针52,电喷油嘴装置51与控制装置4连接,由控制装置控制开关及燃烧强度。

优选地,当缸体结构2的通道A和通道B内分别安装有压力开关和温度传感器A时,将压力开关和温度传感器A与控制装置连接,实时监测蛇形管道内的压力和水温,如果压力过高,燃烧室将停止工作,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水温调控缸体内燃烧室的燃烧强度和温度,实现自动控制。

优选地,缸体结构2外侧还可安装温度传感器B6,温度传感器B与控制装置4连接,温度传感器B用于测量缸体1温度,若温度超过安全温度,通过控制装置4控制燃烧室强度,进而实现自动控温。

壳体1内还安装有脉冲点火高压包7,脉冲点火高压包7分别与点火针52和控制装置4连接,通过脉冲高压点火方式为燃烧室点火。

本实用新型的驻车加热器在车辆启动前起到为发动机预热的功能,车辆启动后,本实用新型的驻车加热器自动停止运行,使发动机水箱的热水经过本实用新型中的蛇形管道,与驾驶室暖风系统同时工作,加热驾驶室;在驻车时本实用新型可以独立为驾驶室进行空气加热和保持发动机循环预热。车辆水箱中的水通过与本驻车加热器连接由循环水泵吸入蛇形管道的进水端内,进行循环加热,循环期间通过燃烧室的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加热,再从蛇形管道的出水端流出循环。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