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2728发布日期:2019-04-29 14:5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在工作时,由于润滑油流经工作部件,润滑油温度升高而且夹杂大量气泡,流回润滑油箱后会在箱内产生大量的油气混合气体,活塞下行时,使得润滑油箱内气压升高,为了保持润滑油箱里气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滑油箱需与大气相通,往往设置有呼吸阀控制润滑油箱内的压力,将多余的油气混合气体排出润滑油箱外,排出的油气混合气体中存在大量的润滑油,大量的润滑油随气体排出而损耗掉,为了减少润滑油消耗率,现有的内燃机,其油气分离装置布置于内燃机外部,从润滑油箱来的高温油气混合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室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流回润滑油箱,分离过后的气体排出到润滑油箱外。然而,这种外置的油气分离装置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受外部空间限制,油气分离装置一般做的比较小,油气分离效果不好;二是油气分离装置密封容易出问题,润滑油直接泄露到内燃机外部,形成漏机油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外置式油气分离装置比较小、油气分离效果差和漏机油的问题,提供一种内置式的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气分离部件,所述油气分离部件设置在内燃机内部,所述油气分离部件沿润滑油箱到缸盖方向由下至上布置,所述油气分离部件上布置有进气孔、排气孔和回油孔,来自润滑油箱的混合油气能够经所述进气孔进入所述油气分离部件,分离后的气体经排气孔由缸盖上的开口排出,分离后的润滑油由回油孔流入润滑油箱。

进一步,所述油气分离部件包括第一油气分离室,第一油气分离室内布置有滤网,第一油气分离室的进气孔与润滑油箱相通,第一油气分离室的第一回油孔与润滑油箱相通。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混合油气在滤网的作用下,大部分润滑油凝结在滤网表面,然后在重力以及箱内负压作用下汇集在第一油气分离室下部,由第一回油孔流回润滑油箱,分离后的气体经排气孔排出润滑油箱。

进一步,所述油气分离部件还包括第二油气分离室,第二油气分离室位于缸盖内,第二油气分离室上布置有呼吸阀,所述呼吸阀上布置有第二回油孔,第二油气分离室和第一油气分离室通过所述呼吸阀相通。呼吸阀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产生的技术效果是:呼吸阀控制润滑油箱内的气压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油气混合气体通过呼吸阀和第二油气分离室时进行二次分离,在壁面吸附冷却凝结成润滑油小珠滴,经呼吸阀上的第二回流孔流入第一油气分离室。

进一步,所述滤网由表面镀锌的金属丝网制成。产生的技术效果是:表面镀锌的金属丝能够抵抗高温油气混合气体的腐蚀,同时,表面的镀锌层氧化后生成氧化锌,具有优秀的吸附性,能将油气混合气中的润滑油最大限度地吸附在滤网的表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油气分离效果更好。受内燃机外部空间限制,现有的外置式油气分离装置体积比较小,起主要分离作用的滤网体积也比较小,导致油气分离效果不理想;本发明将油气分离装置内置,在不增加外形尺寸情况下,充分利用了内燃机内部的可利用空间,油气分离装置做得可以比较大,相应地滤网体积也比较大,油气分离效果更好。

2、解决了机油外漏的问题。现有的外置式油气分离装置,由于密封圈损坏后往往会将润滑油直接泄露在内燃机外部,本发明由于采用内置式,不会出现漏机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内燃机的外形图

图2为内燃机的a-a剖视图

图3为内燃机的爆炸图

图中标记:1-缸盖,2-第二油气分离室,3-呼吸阀,4-第一油气分离室,5-滤网,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3,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油气分离室4和第二油气分离室2。第一油气分离室4内布置有滤网5,滤网5由表面镀锌的金属丝网制成,滤网5可以由网状滤芯卷制而成,第一油气分离室4由缸体内部的空腔和密封圈6构成,第一油气分离室4下部布置有回油孔,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通过第一回油孔直接流回润滑油箱;第二油气分离室2由缸盖1上的空腔和密封圈6构成,第二油气分离室2上布置有呼吸阀3,呼吸阀3上布置有第二回油孔,第二油气分离室2和第一油气分离室4通过呼吸阀3相通,第二油气分离室2上布置有排气孔,将分离后的气体排出缸盖。

工作时,如图2,润滑油箱产生的高温油气混合气体经b处从第一油气分离室4的进气孔进入,经过滤网5的第一次油气分离,润滑油从第一油气分离室4底部的第一回油孔回流入润滑油箱;第一次分离后的气体经呼吸阀3进入第二油气分离室2,在第二油气分离室2的壁面冷却凝结成润滑油小珠滴,当滑油箱内形成负压时,第二油气分离室2里的润滑油在负压作用下,经呼吸阀3上的第二回油孔被吸入第一油气分离室,同时由于呼吸阀内部气流通道为弯曲通道,部分润滑油吸附于通道表面也起到一定的油气分离作用。经二次分离后的气体由缸盖1上的出口c处排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内燃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气分离部件,所述油气分离部件设置在内燃机内部,所述油气分离部件沿润滑油箱到缸盖方向由下至上布置,所述油气分离部件上布置有进气孔、排气孔和回油孔,来自润滑油箱的混合油气能够经所述进气孔进入所述油气分离部件,分离后的气体经排气孔由缸盖上的开口排出,分离后的润滑油由回油孔流入润滑油箱。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胡朋;杨斌;卢劲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安来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30
技术公布日:2019.0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