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翘板式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7828发布日期:2020-09-15 19:0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翘板式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翘板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减少和枯竭,价格的攀升,生产和实用过程中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和消耗,生态损害,环境污染,迫使我们寻找开发能够改善传统能源消耗难题的新方法,翘板式发电机是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低噪音、无污染、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设备,在各种环境中均可使用,且造价低廉,可维持发展,则必将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基于此,发明设计了一种翘板式发电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翘板式发电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翘板式发电装置,包括固定机架,所述固定机架上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内部转子轴端部与所述固定机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所述发电机的外部线圈壳体外壁两侧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配重连接杆,所述配重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件,所述固定机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反弹机构,所述配重件下降后刚好能够与所述反弹机构顶部接触。

优选的,所述配重连接杆为空心结构,所述配重连接杆的内腔设置有滑动件。

优选的,所述反弹机构为弹簧式反弹机构,所述弹簧式反弹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弹簧容置腔,所述弹簧容置腔的内腔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弹簧容置腔的内外两侧,所述压缩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触块和第一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反弹机构为液压式反弹机构,所述液压式反弹机构包括第二安装底座,所述第二安装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液压容腔,所述液压容腔中填充有液压油,所述液压容腔的内腔通过两个液压隔板分隔为三个底部互通的腔室,中间所述腔室中安装有液压重力顶升柱,两侧所述腔室中安装有液压升降杆,所述液压升降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液压容腔内外两侧,所述液压升降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接触块和第二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反弹机构为翘板式反弹机构,所述翘板式反弹机构包括第三安装底座,所述第三安装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翘板安装腔,所述翘板安装腔的内腔通过两个翘板隔板分隔为三个底部互通的腔室,中间所述腔室中安装有翘板重力顶升柱,两侧所述腔室中分别安装有翘板升降杆,所述翘板升降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翘板安装腔内外两侧,所述翘板升降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接触块和第三限位板,所述翘板安装腔底部对应两个所述翘板隔板处均设置有翘板支撑柱,所述翘板支撑柱顶端铰接设置有翘板本体,所述翘板本体内侧端位于所述翘板重力顶升柱下方,所述翘板本体外侧端位于所述翘板升降杆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翘板式发电装置主要包括固定机架、发电机、配重连接杆、配重件和反弹机构,发电机转子与固定机架固定安装,配重连接杆和配重件对称分布设置在发电机线圈外壳的两侧,且两侧配重件的下方均设置有反弹机构,实际工作时,外部给予配重件初始动力,使得两侧配重件即发电机线圈外壳围绕发电机转子交替翘动摆转,从而使得发电机线圈外壳与内部转子产生相对运动产生电能,实际运行时,借助底部反弹机构的势能储放机制,促进配重件交替翘动摆转,配合外部动力间歇输入,即可形成持续性的电能输出,即本装置可将少量间歇输入的动力小部分维持本身运动消耗,而大部分作为电能形式输出,经过整流后形成持续性的输出电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配重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配重连接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弹簧式反弹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液压式反弹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翘板式反弹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固定机架,2-发电机,3-配重连接杆,4-配重件,5-反弹机构,510-弹簧式反弹机构,511-第一安装底座,512-弹簧容置腔,513-压缩弹簧,514-第一接触块,515-第一限位板,520-液压式反弹机构,521-第二安装底座,522-液压容腔,523-液压隔板,524-液压重力顶升柱,525-液压升降杆,526-第二接触块,527-第二限位板,530-翘板式反弹机构,531-第三安装底座,532-翘板安装腔,533-翘板隔板,534-翘板重力顶升柱,535-翘板支撑柱,536-翘板本体,537-翘板升降杆,538-第三接触块,539-第三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翘板式发电装置,包括固定机架1,固定机架1上设置有发电机2,发电机2的内部转子轴端部与固定机架1的顶端固定安装,发电机2的外部线圈壳体外壁两侧均分别固定连接有配重连接杆3,配重连接杆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件4,固定机架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反弹机构5,配重件4下降后刚好能够与反弹机构5顶部接触。

实施例一,如图2-3所示,配重连接杆3为空心结构,配重连接杆3的内腔设置有滑动件31,滑动件31可设计为一体式的条块状结构,也可设计为多个独立并排的球体或块体,设计滑动件31的主要作用在于,当一侧配重连接杆3外端下垂时,滑动件31能够借助其重力顺着配重连接杆3内壁下滑至外侧端,形成势能助于配重件4锤击底部的反弹机构5,同时另一侧的滑动件31也借助其重力顺着配重连接杆3内壁下滑至内侧端,为下一次摆转蓄势,促进机构循环运作。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反弹机构5为弹簧式反弹机构510,弹簧式反弹机构510包括第一安装底座511,安装底座511的顶部设置有弹簧容置腔512,弹簧容置腔512的内腔设置有压缩弹簧513,压缩弹簧513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弹簧容置腔512的内腔两侧,压缩弹簧51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触块514和第一限位板515;

实际运作时,配重件4下降锤击第一接触块514,第一接触块514受压后克服压缩弹簧513收缩,使得配重件4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压缩弹簧513的弹性势能,当配重件4下降至最低点以后,压缩弹簧513失去压力,其中储存的弹性势能即主动释放,推动配重件4上扬摆转。

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反弹机构5为液压式反弹机构520,液压式反弹机构520包括第二安装底座521,第二安装底座521的顶部设置有液压容腔522,液压容腔522中填充有液压油528,液压容腔522的内腔通过两个液压隔板523分隔为三个底部互通的腔室,中间腔室中安装有液压重力顶升柱524,两侧腔室中安装有液压升降杆525,液压升降杆525的上下两端分别液压容腔522内外两侧,液压升降杆52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接触块526和第二限位板527;

区别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将弹簧蓄能机构采用液压蓄能机构替代,其中液压重力顶升柱524的质量大于两侧液压升降杆525的质量,在自然状态下,液压重力顶升柱524呈下降状态,而两侧液压升降杆525呈顶升状态,当配重件4下压锤击两侧液压升降杆525顶端的第二接触块526时,两侧液压升降杆525下降,通过液压油528作为动力传递介质,同时使中间的液压重力顶升柱524顶升,配重件4的动能转化为液压重力顶升柱524的重力势能,当配重件4下降至最低点后,两侧液压升降杆525失去压力,此时中间的液压重力顶升柱524借助其重力势能释放,同样以液压油528作为动力传递介质,推动两侧液压升降杆525顶升,即推动配重件4上扬摆转。

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反弹机构5为翘板式反弹机构530,翘板式反弹机构530包括第三安装底座531,第三安装底座531的顶部设置有翘板安装腔532,翘板安装腔532的内腔通过两个翘板隔板533分隔为三个底部互通的腔室,翘板隔板533的底端为锥尖状,以防止与下方的翘板本体536产生干涉,中间腔室中安装有翘板重力顶升柱534,两侧腔室中安装有分别安装有翘板升降杆537,翘板升降杆537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翘板安装腔532内外两侧,翘板升降杆537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接触块538和第三限位板539,翘板安装腔532底部对应两个翘板隔板533处均设置有翘板支撑柱535,翘板支撑柱535顶端铰接设置有翘板本体536,翘板本体536内侧端位于翘板重力顶升柱534下方,翘板本体536外侧端位于翘板升降杆537下方;

区别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将弹簧蓄能机构采用杠杆蓄能结构代替,其中,中间翘板重力顶升柱534的质量大于两侧翘板升降杆537的质量,自然状态下,中间翘板重力顶升柱534呈下降状态,而两侧翘板升降杆537呈上升状态,当配重件4下降锤击两侧翘板升降杆537时,翘板本体536外侧端受压绕翘板支撑柱535顶端铰接轴旋转,使其内侧端作用于中间翘板重力顶升柱534的底端将中间翘板重力顶升柱534抬升,即配重件4的动能转化为中间翘板重力顶升柱534的重力势能,当配重件4下降至最低点时,两侧翘板升降杆537失去压力作用,此时中间翘板重力顶升柱534受其重力作用下降锤击翘板本体536的内侧端,从未使翘板本体536外侧端上扬,通过翘板升降杆537推动配重件4上扬摆转。

进一步的,为减小配重件4表面频繁与反弹机构5锤击接触造成刮损,可将配重件4设计为球体结构,有利于减小摩擦损耗,同时,为了使得第二接触块526以及第三接触块538正面受力,造成更有效下压,可将两侧第二接触块526以及第三接触块538的接触面设计成与配重件4表面契合的圆弧形,当配重件4下降时,可有效促使第二接触块526以及第三接触块538下降。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压缩弹簧513与弹簧容置腔512脱离,压缩弹簧51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触块514和第一限位板515,第一接触块514和第一限位板515径向尺寸均大于压缩弹簧513和弹簧容置腔512的开口,因此可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防止压缩弹簧513完全陷入弹簧容置腔512或与弹簧容置腔512脱离;为了防止液压重力顶升柱524与液压容腔522脱离,液压重力顶升柱524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设置径向尺寸大于液压容腔522开口的限位板进行限位;为了防止翘板重力顶升柱534与翘板安装腔532脱离,翘板升降杆537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设置径向尺寸大于翘板安装腔532开口的限位板进行限位;为了防止液压升降杆525与液压容腔522脱离或完全陷入液压容腔522,液压升降杆525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设置第二接触块526和第二限位板527限位;为了防止翘板升降杆537与翘板安装腔532脱离或完全陷入翘板安装腔532,翘板升降杆537上下两端通过设置第三接触块538和第三限位板539限位。

为了方便第一安装底座511、第二安装底座521和第三安装底座531安装,第一安装底座511、第二安装底座521和第三安装底座531上均设置有螺栓孔,实际安装时,可方便配合螺栓固定安装于地面或者台面上。

实际工作时,发电机及配套的整流设备应根据装置实际的大小尺寸以及所能提供的动能选用相匹配的的规格型号,实际外部给予配重件初始动力,使得两侧配重件即发电机线圈外壳围绕发电机转子交替翘动摆转,从而使得发电机线圈外壳与内部转子产生相对运动产生电能,实际运行时,借助底部反弹机构的势能储放机制,促进配重件交替翘动摆转,配合外部动力间歇输入,即可形成持续性的电能输出。

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在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