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的水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92746发布日期:2021-03-23 11:28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秧机的水箱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秧机的水箱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高速插秧机发动机冷却系统普遍采用是发动机强制循环水冷系统。而副水箱则是发动机水冷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动机散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散热器水箱里面的温度高低变化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而副水箱就可以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保证系统压力的稳定。

目前市场上的高速插秧机的副水箱结构安装形式非常简单,大多安装在发动机舱的一角,因安装空间有限,大多体积设计的较小。散热水箱盖处的溢流管直接通入到副水箱中。当散热水箱中压力升高时,散热器蒸汽阀打开,膨胀出来的冷却液排入到了副水箱中储存起来;当散热水箱中压力降低时,空气阀打开把膨胀水箱中的冷却液吸入到散热水箱中,从而保持冷却系统中正常的水量。

目前的副水箱布置的缺点有以下几点:

1.上述的布置方式冷却系统其实不是完全密封的,储存在副水箱的冷却液一般并不参与冷却系统的循环,只是做为备用,因此冷却效果不算理想。

2.发动机舱一般很狭小且温度高,副水箱布置在发动机舱会占用一定空间,妨碍发动机散热;副水箱一般由于安装空间狭小所以设计的容量小,需要经常补充冷却液。

3.副水箱的水量情况观察比较困难,常常会被机手忽视,冷却液不足会导致发动机故障。

4.因为发动机舱的空间小副水箱和散热器水箱的高度差比较小,存在冷却系统内气液不能彻底分离的可能性,而引发气穴腐蚀现象,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柴油发动机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秧机的水箱系统,具有水量充足、布置合理、气液分离彻底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插秧机的水箱系统,包括架体、设置在架体上的的副水箱、设置在架体上的主水箱,所述副水箱距离地面的位置比主水箱距离地面的位置高,所述副水箱和主水箱的顶部通过溢流管相连,所述副水箱底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副水箱内设置有消沫装置,副水箱顶部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上盖有箱盖,所述主水箱底部还设置有出水管,在主水箱旁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连通管、出水管和进水管之间通过三通连接管,所述主水箱顶部还设置有回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副水箱安装在远离主水箱的的架体上,使得副水箱远离发动机,使得发动机的热量不会影响到副水箱,提高了整体设备的散热效果,而副水箱和主水箱之间有充足的路程使得水箱中的气泡再到达副水箱时从水中脱离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消沫装置包括消沫球、消沫管和反折挡板,所述消沫球一端和溢流管相连,另一端和消沫管相连,所述消沫球内充满折流珠,所述消沫球和消沫管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反折挡板设置在消沫管和连通管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从主水箱中到达副水箱时,一般带有很多气泡,而消沫球中有很多折流珠,使得水流在流过消沫球时里内的小气泡受挤压合并成为大气泡,而成为大气泡后很容易从消沫球和消沫管的顶部出气孔的排出,使得气泡和水分离,积累在副水箱顶部,而反射挡板是增加水流运动的路径,使得少量未能分离的气泡尽可能的从水流中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折挡板顶部和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流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反折挡板顶部和底部设置有若干流通孔,消沫管中流出水流中大部分气泡已经合并成大气泡从消沫球和消沫管顶部被排出,而还尚存少量小气泡,而水流一般是从下部流出进入循环,水流在冲击到反折挡板上时会自然向下移动,而气泡会向上浮动,最终实现两者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体上设置有侧扶手安装板,所述副水箱通过u型螺栓和副水箱防护罩设置在侧扶手安装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副水箱设置在一个通风良好的位置,增强副水箱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副水箱防护罩上设置有水量视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骑手观察整个循环系统的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盖上的每个凹陷处都对称设置有两个硬质橡胶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硬质橡胶瓣平时是处于完全密闭的状态,仅有外界和内部压差达到一个较大的程度后,硬质橡胶瓣才会被气压顶开小缝平衡内外气压,而在一般插秧机在阳光直射环境下,内部循环系统会产生较大压力需要放气才能继续工作,而放气后机车回放到阴凉地带后内部气体又受冷收缩,造成副水箱难以打开,而本方案中,仅需要按压箱盖,使得硬质橡胶瓣微微变形,就可以使得内外气压恢复,使得箱盖非常容易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主水箱背部设置有降温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主要热源位置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副水箱和主水箱通过溢流管和连通管构成一个回路,使得冷却液不局限于主水箱内部循环,而是将整个循环的范围扩散到距离较远的副水箱内,使得散热系统的表面积增大,还增加了同时用以散热的冷却液的量,增强了散热效果。

2.将副水箱移到侧扶手安装板上,使得副水箱有着更好的受风条件,也节省了发动机位置空间,可以更好的降温的同时也增大了主水箱体积,同时也使得副水箱可以更好的被观察到,以免骑手忘记添加冷却液。

3.通过提高副水箱和主水箱之间的相对高度,辅以增加消沫装置,有效的将冷却液循环中夹带的气泡与冷却液分离,降低了气穴腐蚀发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副水箱处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副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副水箱的半剖视图。

图中,1、架体;11、侧扶手安装板;12、u型螺栓;13、副水箱防护罩;131、水量视窗;2、副水箱;21、溢流管;22、连通管;23、消沫装置;231、消沫球;2311、折流珠;232、消沫管;233、出气孔;234、反折挡板;2341、流通孔;24、进水口;25、箱盖;251、硬质橡胶瓣;3、主水箱;31、回水管;32、出水管;33、降温风扇;4、进水管;5、三通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包括架体1,设置在架体1上的侧扶手安装板11,如图2所示所述侧扶手安装板11上安装有副水箱2,副水箱2通过u型螺栓12u安装在侧扶手安装板11上,在副水箱2外侧还设置有副水箱2防护罩13,副水箱2防护罩13外侧设置有水量视窗131,用以观察副水箱2内水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主水箱3安装在架体1上,在主水箱3旁就是发动机,主水箱3和发动机之间通过进水管4将主水箱3内的水送入发动机,通过回水管31将发动机内的水送回主水箱3。所述副水箱2底部设置有连通管22,主水箱3底部设置有出水管32,所述连通管22、出水管32和进水管4通过一个三通连接管5连接起来,通过发动机内的吸力将水从主水箱3和副水箱2内吸出。而主水箱3上设置有降温风扇33,用以给主水箱3和发动机一同降温。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水流从主水箱3和副水箱2中吸出,进入发动机内降温,降温完成后送入主水箱3内,主水箱3内压力升高,将水送入副水箱2内,因为没有副水箱2在发动机位置占位,所以主水箱3可以做得体积较大,因此足够冷却液内部夹带的蒸汽和不凝气流动到主水箱3上层,可以通过溢流管21进入副水箱2内,而副水箱2内有消沫装置23连接着溢流管21,消沫装置23包括一个消沫球231和连接在消沫球231上的消沫管232,消沫球231内填满了折流珠2311,消沫球231每个截面上总的流通面积较大,但是折流珠2311之间的间隙较小,使得热冷却液夹带的气泡尽可能的合并成大气泡,而消沫球231和消沫管232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233,大气泡很容易就从出气孔233冒出,消沫球231和消沫管232位于副水箱2上部,从出气孔233冒出后就逸散到副水箱2顶部的气体空间,不会再与冷却液返混,而消沫管232出口处设置有反折挡板234,反折挡板234上下两端设置有若干个流通孔2341,上端的流通孔2341完全在副水箱2上部的气体空间内,下端的流通孔2341完全在副水箱2下部的气体空间内,当高速水流从消沫管232中喷出,撞击到反折挡板234上,水流只能通过下端的流通孔2341流过,而极少量没有在消沫装置23中分离出来的小气泡会上浮,增加水流的路径,使得小气泡有足够的时间上浮至离开冷却液。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副水箱2顶部是进水口24,进水口24上盖有箱盖25,箱盖25凹陷处设置有硬质橡胶瓣251,硬质橡胶瓣251具有较弱的弹性,在常态下会互相抵触形成密封,在内部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后,会轻微变形使得内外界连通,平衡放出多余气体,使得内外界气压平衡。而插秧机一般在阳光暴晒的环境下工作,工作一定时间后副水箱2会排出过多气体,当插秧机回到阴凉环境下时容易造成内部气压低而使得箱盖25打不开,此时如果气压过低会自动使得硬质橡胶瓣251变形平衡内外气压,防止副水箱2受过大压力而损坏,当气压并没有超过警戒值时,箱盖25也会因为气压导致难以打开,此时向下按压箱盖25,使得硬质橡胶瓣251变形,内外气压相连通,箱盖25也就能轻松打开,操作十分便捷。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