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3240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利用使冷却水循环的冷却路径对发动机主体以及冷却对象设备进行冷却的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已知如下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具备对气缸体和气缸盖分别进行冷却、与EGR冷却器连通的2个冷却路,通过操作针对每个冷却路设置了的阀门来切换在EGR冷却器的冷却中使用的冷却路径(专利文献I)。另外,作为与本发明关联的现有技术文献,存在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 ο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7761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272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专利文献I的冷却装置为了切换2个冷却路而针对这些流路的每一个设置了阀门,所以零件数量增加,并且需要在各阀门的故障时应对,在管理中花费工夫。
[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对冷却对象设备有效地进行冷却的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0007]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利用通过水泵使冷却水循环的冷却路径,对发动机主体以及冷却对象设备进行冷却,该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路径包括:下游侧连接路,与所述水泵的下游侧连接;上游侧连接路,与所述水泵的上游侧连接;第一冷却路,从所述下游侧连接路分支,对所述发动机主体进行冷却;第二冷却路,从所述下游侧连接路分支,与所述第一冷却路并列地设置;中间冷却路,连接所述第一冷却路和所述第二冷却路,设置有所述冷却对象设备;第三冷却路,从所述中间冷却路与所述第一冷却路的连接位置到达所述上游侧连接路;以及第四冷却路,从所述中间冷却路与所述第二冷却路的连接位置到达所述上游侧连接路,所述冷却装置具备流路阻力调整单元,该流路阻力调整单元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路、所述第二冷却路、所述第三冷却路以及所述第四冷却路中的任一个中,能够调整流路阻力,通过所述流路阻力调整单元的动作,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切换在所述中间冷却路中流过的冷却水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是从所述第一冷却路侧朝向所述第二冷却路侧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从所述第二冷却路侧朝向所述第一冷却路侧的方向(方案I)。
[0008]根据该冷却装置,能够通过在与向冷却对象设备导入冷却水的中间冷却路连接的第一?第四冷却路中的任一个中设置了的流路阻力调整单元的动作,使各冷却路的流路阻力的平衡变化。因此,能够在从第一冷却路侧朝向第二冷却路侧的第一方向和从第二冷却路侧朝向第一冷却路侧的第二方向之间,切换在中间冷却路中流过的冷却水的方向。由此,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对冷却对象设备有效地进行冷却。
[0009]在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一个方式中,可以设置有切换阀来作为所述流路阻力调整单元,所述第一冷却路、所述第二冷却路、所述第三冷却路以及所述第四冷却路的流路阻力被设定成使得:在所述第一冷却路或者所述第四冷却路中设置了所述切换阀的情况下,在所述切换阀是开阀位置时,冷却水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中间冷却路中流过、并且在所述第二冷却路或者所述第三冷却路中设置了所述切换阀的情况下,在所述切换阀是开阀位置时,冷却水沿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中间冷却路中流过(方案2)。根据该方式,在切换阀设置于第一冷却路或者第四冷却路的情况下,通过将切换阀从开阀位置切换为闭阀位置,第一冷却路或者第四冷却路的流路阻力增加而流路阻力的平衡发生变化,能够将在中间冷却路中流过的冷却水的方向从第一方向切换为第二方向。同样地,在切换阀设置于第二冷却路或者第三冷却路的情况下,通过将切换阀从开阀位置切换为闭阀位置,第二冷却路或者第三冷却路的流路阻力增加而流路阻力的平衡发生变化,能够将在中间冷却路中流过的冷却水的方向从第二方向切换为第一方向。
[0010]在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一个方式中,还可以具备操作所述流路阻力调整单元的操作单元,根据针对所述流路阻力调整单元的操作与所述中间冷却路内的温度或者压力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判断所述流路阻力调整单元的异常(方案3)。如果在流路阻力调整单元中有异常,则在该操作的前后在中间冷却路内的压力或者温度中不产生变化。根据该方式,即使不检测流路阻力调整单元的动作自身,也能够根据与针对流路阻力调整单元的操作的中间冷却路内的压力或者温度的变化的关联性,判断流路阻力调整单元的异常。
[0011]在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一个方式中,可以所述发动机主体包括气缸盖以及气缸体,所述冷却对象设备是EGR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路对所述气缸盖进行冷却,所述第二冷却路对所述气缸体进行冷却(方案4)。根据该方式,通过切换对作为冷却对象设备的EGR冷却器流入的冷却水的方向,能够切换将通过了气缸盖的比较高温的冷却水供给给EGR冷却器的状态、和将通过了气缸体的比较低温的冷却水供给给EGR冷却器的状态。
[0012]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在与向冷却对象设备导入冷却水的中间冷却路连接的第一?第四冷却路中的某一个中设置了的流路阻力调整单元的动作,使各冷却路的流路阻力的平衡变化。因此,能够在从第一冷却路侧朝向第二冷却路侧的第一方向和从第二冷却路侧朝向第一冷却路侧的第二方向之间,切换在中间冷却路中流过的冷却水的方向。由此,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对冷却对象设备有效地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发动机的冷却装置的图。
[0014]图2是示出在图1的冷却装置中切换了在中间冷却路中流过的冷却水的方向的状态的图。
[0015]图3是示出第一方式的控制例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016]图4是示出用于判断切换阀的异常的控制例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017]图5是示意地示出第二方式的发动机的冷却装置的图。
[0018]图6是示出在图5的冷却装置切换了在中间冷却路中流过的冷却水的方向的状态的图。
[0019]图7是使冷却路径简单化的说明图。
[0020]图8是整理示出切换阀的状态和在中间冷却路中流过的冷却水的方向的对应关系的图。
[0021]图9是示出流路阻力调整单元的其他方式的图。
[0022]符号说明
[0023]1A、IB:冷却装置;2:发动机;3:发动机主体;3a:气缸盖;3b:气缸体;4:EGR冷却器(冷却对象设备);10、40:冷却路径;11:水泵;15、41:下游侧连接路;16、42:上游侧连接路;17a、43a:第一冷却路;17b、43b:第二冷却路;17c、43c:第三冷却路;17d、43d:第四冷却路;18、44:中间冷却路;21:切换阀(流路阻力调整单元);30:ECU(操作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第一方式)
[0025]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IA被嵌入到构成为往复式内燃机的发动机2中。冷却装置IA对发动机主体3以及作为发动机2的附属装置的EGR冷却器4、涡轮机5以及EGR阀门6等进行冷却。另外,冷却装置IA还被用于在搭载发动机2的车辆(未图示)的空调中使用的加热器芯7的加热。冷却装置IA具备:冷却水循环的冷却路径10 ;水泵11,用于使冷却水在冷却路径10中循环;散热器12,在冷却水与外部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温控器13,用于切换向散热器12的冷却水的导入和停止。
[0026]冷却路径10包括与水泵11的下游侧连接的下游侧连接路15、和与水泵11的上游侧连接的上游侧连接路16。进而,冷却路径10包括:第一冷却路17a,从下游侧连接路15分支而对发动机主体3的气缸盖3a进行冷却;第二冷却路17b,从下游侧连接路15分支并与第一冷却路17a并列地设置而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