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4380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型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型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由于人们对于机动车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导致人们严重缺少锻炼,所以很多跑步机、踏步机也随之出现。
[0003]但是在现在的跑步机和踏步机中,普遍不具备发电功能,这个对于人们的做功时产生的能量无法进行回收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0004]有少许带有发电装置的踏步机,但是由于其功能单一,且结构复杂,严重影响了其市场价场,阻碍了其快速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功能单一,且结构复杂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调节功能的智能型发电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型发电装置,包括推动机构、发电机构、调节机构、外壳和中央控制装置,所述推动机构与发电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发电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发电机构、调节机构和中央控制装置均设置在外壳内;
[0007]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的顶部的踏板、竖向设置的连接轴、设置在连接轴上的推动螺杆、旋转轴和设置在旋转轴内的复位机构,所述推动螺杆和旋转轴均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踏板通过连接轴与推动螺杆传动连接,所述推动螺杆通过复位机构在旋转轴内上下移动,且驱动旋转轴旋转;
[0008]所述发电机构包括若干主动轮、轴承座、底座、从动轮和发电机,各主动轮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旋转轴的底部,所述主动轮、轴承座和底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从动轮设置在主动轮一侧,且与某一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发电机设置在从动轮的下方,所述底座与外壳密封连接;
[0009]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推动轴、第一气缸、第二推动轴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底座内,且位于发电机的下方,所述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推动轴与发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发电机的远离主动轮的一侧,且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推动轴与发电机传动连接。
[0010]具体地,为了提高发电装置的智能化程度,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由中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中央控制装置与外部控制器无线信号连接。
[0011]具体地,为了提高发电装置的可靠性,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为电动往返气缸。
[0012]具体地,为了提高发电装置的调节机构的可靠性,从上到下各主动轮的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减小。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型发电装置通过简单的踏板、推动螺杆以及复位机构,使得旋转轴快速和平稳的旋转,进而驱动发电机构的工作;其次加入了调节机构对推动机构的强度进行调节,能够使用户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强度调节,还不影响正常发电。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型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踏板,2.连接轴,3.推动螺杆,4.旋转轴,5.主动轮,6.轴承座,7.底座,8.从动轮,9.发电机,10.第一推动轴,11.第二推动轴,12.第二气缸,1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8]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型发电装置,包括推动机构、发电机构、调节机构、外壳13和中央控制装置,所述推动机构与发电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发电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发电机构、调节机构和中央控制装置均设置在外壳13内;
[0019]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13的顶部的踏板1、竖向设置的连接轴2、设置在连接轴2上的推动螺杆3、旋转轴4和设置在旋转轴4内的复位机构,所述推动螺杆3和旋转轴4均设置在外壳13的内部,所述踏板I通过连接轴2与推动螺杆3传动连接,所述推动螺杆3通过复位机构在旋转轴4内上下移动,且驱动旋转轴4旋转;
[0020]所述发电机构包括若干主动轮5、轴承座6、底座7、从动轮8和发电机9,各主动轮5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旋转轴4的底部,所述主动轮5、轴承座6和底座7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从动轮8设置在主动轮5 —侧,且与某一主动轮5传动连接,所述发电机9设置在从动轮8的下方,所述底座7与外壳13密封连接;
[0021]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推动轴10、第一气缸、第二推动轴11和第二气缸12,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底座7内,且位于发电机9的下方,所述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推动轴10与发电机9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2设置在发电机9的远离主动轮5的一侧,且设置在底座7上,所述第二气缸12通过第二推动轴11与发电机9传动连接。
[0022]具体地,为了提高发电装置的智能化程度,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12均由中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中央控制装置与外部控制器无线信号连接。
[0023]具体地,为了提高发电装置的可靠性,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12均为电动往返气缸。
[0024]具体地,为了提高发电装置的调节机构的可靠性,从上到下各主动轮5的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减小。
[0025]该智能型发电装置中推动机构的工作原理:首先用户踏踏板1,随后踏板I通过连接轴2驱动推动螺杆3,推动螺杆3则对旋转轴4开始做功,驱动旋转轴4旋转;在推动螺杆3的向下移动过程中,当推动螺杆3达到指定位置以后,旋转轴4内的复位机构使推动螺杆3复位,推动螺杆3则向上移动,同理,在推动螺杆3的向上移动过程中,当推动螺杆3达到指定位置以后,旋转轴4内的复位机构使推动螺杆3复位,推动螺杆3则又向下移动,这样就保证了推动螺杆3可以在旋转轴4中上下移动,且不断驱动旋转轴4旋转。
[0026]该智能型发电装置中发电机构的工作原理:旋转轴4和主动轮5传动连接,所以主动轮5会同旋转轴4 一起旋转,轴承座6给主动轮5提供了平稳快速的旋转平台,保证了主动轮5能够稳定的驱动从动轮8的旋转,最后由从动轮8驱动发电机9进行发电。
[0027]该智能型发电装置中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推动轴10驱动发电机9的上下移动,第二气缸12通过第二推动轴11驱动发电机9的左右移动,通过发电机9上下左右的移动,则从动轮8就可以选择与不同的主动轮5传动连接。
[0028]该智能型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在用户开始踏踏板I时,发电装置开始发电,然后用户根据当前的情况,通过外部控制器无线遥控中央控制装置,调节踏的难易程度,使该智能型发电装置不仅具有强度调节功能,还不影响正常发电。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智能型发电装置通过简单的踏板1、推动螺杆3以及复位机构,使得旋转轴4快速和平稳的旋转,进而驱动发电机构的工作;其次加入了调节机构对推动机构的强度进行调节,能够使用户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强度调节,还不影响正常发电。
[0030]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智能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动机构、发电机构、调节机构、外壳(13)和中央控制装置,所述推动机构与发电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发电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发电机构、调节机构和中央控制装置均设置在外壳(13)内; 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13)的顶部的踏板(I)、竖向设置的连接轴(2)、设置在连接轴(2)上的推动螺杆(3)、旋转轴(4)和设置在旋转轴(4)内的复位机构,所述推动螺杆(3)和旋转轴(4)均设置在外壳(13)的内部,所述踏板(I)通过连接轴(2)与推动螺杆(3)传动连接,所述推动螺杆(3)通过复位机构在旋转轴(4)内上下移动,且驱动旋转轴(4)旋转; 所述发电机构包括若干主动轮(5)、轴承座¢)、底座(7)、从动轮(8)和发电机(9),各主动轮(5)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旋转轴(4)的底部,所述主动轮(5)、轴承座(6)和底座(7)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从动轮(8)设置在主动轮(5) —侧,且与某一主动轮(5)传动连接,所述发电机(9)设置在从动轮(8)的下方,所述底座(7)与外壳(13)密封连接;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推动轴(10)、第一气缸、第二推动轴(11)和第二气缸(12),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底座(X)内,且位于发电机(9)的下方,所述第一气缸通过第一推动轴(10)与发电机(9)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2)设置在发电机(9)的远离主动轮(5)的一侧,且设置在底座(7)上,所述第二气缸(12)通过第二推动轴(11)与发电机(9)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12)均由中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中央控制装置与外部控制器无线信号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12)均为电动往返气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各主动轮(5)的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减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型发电装置,包括推动机构、发电机构、调节机构、外壳和中央控制装置,所述推动机构与发电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发电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中央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发电机构、调节机构和中央控制装置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的顶部的踏板、竖向设置的连接轴、设置在连接轴上的推动螺杆、旋转轴和设置在旋转轴内的复位机构,该智能型发电装置通过简单的踏板、推动螺杆以及复位机构,使得旋转轴快速和平稳的旋转,进而驱动发电机构的工作;其次加入了调节机构对推动机构的强度进行调节,能够使用户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强度调节,还不影响正常发电。
【IPC分类】F03G5-00
【公开号】CN204553124
【申请号】CN201520216135
【发明人】叶新英, 丘秀容, 余慧慧, 潘炳亮, 叶选荣, 赖苑玉
【申请人】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