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冷却喷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3151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塞冷却喷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塞冷却喷管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对于每一个往复式活塞内燃机,燃油在燃烧室内燃烧时必然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对活塞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对发动机活塞进行冷却,随着热量的增加,不但活塞的强度会逐渐下降,且活塞的散热不良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严重时会造成发动机拉缸。因此采取适当的冷却措施很有必要。重型发动机排量大,整车运行负荷大且经常出现超负荷运行的状况,因此活塞需要承受较大的热负荷,普通的活塞冷却喷管无法提供足够的机油供活塞冷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管结构。
[000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活塞冷却喷管结构,包括阀体、阀芯、弹簧、限位块、喷管以及喷嘴,阀芯在阀体内,限位块盖在阀体上,弹簧在限位块与阀芯之间,喷嘴通过喷管与阀体连通,喷嘴包括喷嘴段和收缩段,喷嘴段为圆筒状,收缩段为圆台状,喷嘴段通过收缩段与喷管连接,喷嘴段长度L2为收缩段长度L1的4倍,为喷嘴段内径d的3.2倍,收缩段的收缩角度Θ为21?24度。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在活塞热负荷最大时提供高达80%的有效冷却机油,及时降低活塞的热量,确保活塞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嘴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活塞的双内冷油道示意图,
[0010]图4、5、6为活塞运动过程中缸体内机油的流体速度矢量图。
[0011]附图中:11、12为冷却油道入口 13、14为为冷却油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
[0014]一种活塞冷却喷管结构,包括阀体1、阀芯2、弹簧3、限位块4、喷管5以及喷嘴6,阀芯1在阀体2内,限位块4盖在阀体1上,弹簧3在限位块4与阀芯2之间,喷嘴6通过喷管5与阀体1连通,喷嘴6包括喷嘴段7和收缩段8,喷嘴段7为圆筒状,收缩段8为圆台状,喷嘴段7通过收缩段8与喷管5连接,喷嘴段7长度L2为收缩段8长度L1的4倍,为喷嘴段7内径d的3.2倍,收缩段8的收缩角度Θ为21?24度。
[0015]其中附图4为曲轴转角为50°时流体的速度矢量,可以发现机油正在由入口 11逐渐转移到入口 12 ;图5为曲轴转角为120°时流体的速度矢量,可以发现机油已逐渐转移到入口 12,入口 11只有少量机油进入;图6为曲轴转角为180°时流体的速度矢量,此时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机油由入口 12进入,入口 11已经无机油进入。此时进入入口 12的机油效率可达到80%。
[0016]本实用新型设计说明: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缸体的安装孔上。阀体的开启与关闭通过机油压力对弹簧的控制实现。本喷管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对双内冷油道的重型活塞进行冷却。当活塞运动到下止点时,喷嘴出来的油束将进入右侧冷却油孔,随着活塞由下止点运动到上止点的过程中,喷嘴出来的油束将逐渐由右侧冷却油孔转变到左侧冷却油孔。即在活塞的工作过程中,机油将不断的进入活塞的双冷却油道中,保证活塞的冷却。且在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燃烧室爆发压力最大,活塞热量最高,此时活塞冷却喷管的效率可达到80%,喷嘴提供足够的机油,完全满足活塞的散热需求。
[001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活塞冷却喷管结构,包括阀体、阀芯、弹簧、限位块、喷管以及喷嘴,阀芯在阀体内,限位块盖在阀体上,弹簧在限位块与阀芯之间,喷嘴通过喷管与阀体连通,其特征在于:喷嘴包括喷嘴段和收缩段,喷嘴段为圆筒状,收缩段为圆台状,喷嘴段通过收缩段与喷管连接,喷嘴段长度L2为收缩段长度L1的4倍,为喷嘴段内径d的3.2倍,收缩段的收缩角度Θ为21?24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塞冷却喷管结构,包括阀体、阀芯、弹簧、限位块、喷管以及喷嘴,阀芯在阀体内,限位块盖在阀体上,弹簧在限位块与阀芯之间,喷嘴通过喷管与阀体连通,喷嘴包括喷嘴段和收缩段,喷嘴段为圆筒状,收缩段为圆台状,喷嘴段通过收缩段与喷管连接,喷嘴段长度L2为收缩段长度L1的4倍,为喷嘴段内径d的3.2倍,收缩段的收缩角度θ为21~24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在活塞热负荷最大时提供高达80%的有效冷却机油,及时降低活塞的热量,确保活塞工作可靠。
【IPC分类】F01P3/08
【公开号】CN205013110
【申请号】CN201520735519
【发明人】王春凤, 李斌, 高维进, 曾小春
【申请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