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泥土性质的石子柱建造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510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泥土性质的石子柱建造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造石子柱的方法及装置以改进建筑物地基的土壤性质。
背景技术
在石子柱还未被用来巩固土壤时,人们都避免在松软的土地上建造任何建筑物,因为用来巩固土壤的传统方法,如打桩与沉井的费用是十分巨大的。传统的地基桩和石子柱的分别在于地基桩承受建筑物所有的重量,而石子柱则能改进土壤的性质及压力的分配。此外,石子柱也能更快地巩固土地,因为它能让泥缝间的水压消散地更快及更充份。这些优点能加强土地的质地。
石子柱被广泛地用来巩固道路下的土壤,路堤下的松软土壤以及废矿湖的填土,并用来改进地质以避免土壤因为地壳的震动而产生液化。
如今,人们依据浮动振机的方法来建造石子柱。这方法包括把浮动振机安置在一架拥有40吨的起重机。连接着浮动振机的是一枝瘦长的铁筒。开始时,浮动振机被置放在石子柱的位置。当浮动振机在地面打横振动时,一束高压水流也通过铁筒从浮动振机的喷头射出。这束水流将暂时性地使土壤产生液化现像,以便让浮动振机能够深入土壤中。当浮动振机达到规定的深度时,水泵将继续不停操作。在浮动振机振动时,周围土壤将大量地向四周移开而形成一个漏斗型的洞。然后,这个洞被填满新引进的粒状材料,如石头。浮动振机的振动继续形成一个同时被材料所填上的洞,并把洞内的材料振得紧密。
虽然浮动振机的方法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石子柱建造方式,但这是一种花费巨大及带有一些短处的技术。首先,浮动振机的方法从来不能生产生100巴仙石头成份,不搀有淤泥及其他污秽物质的石子柱。另外,当浮动振机沉入相当深的深度而无法振动时,人们将很有可能会失去它。当浮动振机无法继续振动,尤其是在深过15公尺的深度时,它也很有可能会被卡住而深埋在土壤里头。用现有的方法,环境,尤其是河流的污染也极度严重。
使用浮动振机的方法来建造石子柱并不能确定石子柱的正确尺寸。要建造高品质的石子柱,这种方式也需要很熟练及认真的操作员,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正确地和有经验地操纵浮动振机钻入的速度与倒入石粒。而且完成了的石子柱的短期载重量不能立即地被测试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提供一个建造石子柱的方法以巩固土壤,它的特征如下把一条中空的铁喉压进土壤中。在压进时,铁喉的前端被关闭,以便在土壤中形成一个洞。
把铁喉填满填塞材料(S)。
把铁喉从土壤中抽出来。在抽出时,铁喉的前端被打开,以让铁喉内的填塞材料同时把洞填满,然后建造一根石子柱。
根据本发明,所需要用来建造石子柱的装置包含一个框架,这框架包括了一个能支撑锤重的底层。
其特征在于,其液压架构能被固定在框架上,和一根能装入填塞材料S,并能与框架作相对移动的中空铁喉。这铁喉拥有一个能被打开或关闭的前端。
同时这液压架构把前端关闭的铁喉顶压入土壤中以形成一个洞。当铁喉的前端被打开时,这洞将被铁喉中的填塞材料S注满。


以下描述包含在本发明所有方面的说明。我们利用以下的绘图作为例子图1说明建造石子柱的所有装置。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包含在图1的装置的前端顶压的局部放大图。
图4说明其中一个根据图1的可行方法。
图5是图4的底端剖面图。
图6阐明在第一个位置的图1装置。
图7阐明在第二个位置的图1装置。
图8(i)依据本发明来建造石子柱的第一方法的第一个步骤。
图8(ii)依据本发明来建造石子柱的第一方法的第二个步骤。
图8(iii)依据本发明来建造石子柱的第一方法的第三个步骤。
图8(iv)依据本发明来建造石子柱的第一方法的第四个步骤。
图8(v)依据本发明来建造石子柱的第一方法的第五个步骤。
图9阐明图1的第二个可行顶压系统已在啮合的位置。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阐明图9顶压系统在不啮合的位置。
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的第三个可行顶压系统在啮合的位置。
图14是图13的俯视图。
图15阐明图13的顶压系统在不啮合的位置。
图16是图1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很清楚地的是,根据本发明用来建造石子柱的填塞材料并不限于石头而已,而是包括了其他粒状材料,如沙,混凝土等。当混凝土被使用时,它将形成混凝土桩。
图1和图2说明在本发明下用来建造石子柱的装置,该装置主要拥有30吨以上的锤重15,一个顶压框架和一个顶压系统57。包含在顶压系统57中的是两个顶压液筒6,两套半圆键-圆筒紧拉紧锁系统W1,W2及一支顶压铁喉7。
顶压框架21的底层是被一套滑轮系统23支撑着。顶压系统的底层是由两个垂直支撑部分1及打横支撑部分3,5所组成。这些垂直与打横部份形成一个稳定的三维框架。两个锤重15被置放在顶压框架21的两边。当顶压铁喉被往下压时,两边的锤重就提供所须的重量,并确保所有的装置在工作时保持稳定。顶压铁喉7被置放在框架的正中间,而且能通过一个在底基2的开口(没有被显示出来)而钻入下面的土壤中。
顶压铁喉7是一支比即要建造的石子柱更长的中空铁管。顶压铁喉7的前端拥有更大的直径,并形成一个如图3所说明的铃钟型顶压前端8。由于顶压前端8的直径比顶压铁喉其他部分来得更大,所以石子柱的直径也跟着比顶压铁喉7的直径更大。
在顶压铁喉7的顶压前端8有着一扇两翼半圆开关门16。当顶压铁喉7被压入土壤中以形成一个能由石头或其他粒状材料所填塞的柱子时,这扇两翼半圆门16将会关闭以阻止土壤涌入铁喉7内。
铃钟型的顶压前端8拥有另一个用处解决土壤崩塌的问题。当周围的部分软土塌陷入由顶压铁喉7所形成的洞时,铃钟型的前端能解决土壤崩塌的问题。这是因为当它从洞里被抽出时,铃钟型的前端会把塌陷下来的沙土重推回到洞的内壁去。
在顶压铁喉7的里边是一条被安置在正中间的铁管13。铁管13能让一具油压振动机14通过到顶压前端8去。油压振动机14是从顶压铁喉7的顶端24所操作的。油压软管55通过铁管13而把油压振动机14连接到能源头(没有被显示出来)。当顶压铁喉7被压入土壤时,铁管13及振动机外壳25将保护振动机14以免受土壤移动的干扰。另外,振动机的外壳25也是顶压铁喉与土壤的第一个接触点。扳在振动机外壳25与自动打开阀门底部之间的合叶26将提供一个在压进时把铁喉7关闭及在抽出时把铁喉7打开的管道。
当顶压铁喉7达到所需要的深度时,石头S将开始被倒入铁喉7内(看图8i至8v)。然后,顶压铁喉7将慢慢地被抽出来。并且,在装着石头的重量下,自动打开阀门16在合叶26向下旋转而跟着被打开。当顶压前端向上移动及自动打开阀门16打开时,油压振动机14与其外壳暴露在周围的石头S之间,并开始振动。那些继续被倒入顶压铁喉7内的石头也跟着被振动力振实。在抽出过程中,铃钟型的顶压前端确保洞坑能立即地被再次整形。再次地把洞坑整形将确保柱子在正确的直径下完全地被填满石头。同时,油压振动机能保证把石头振实。所以,这些措施将形成一根没有含有土壤或淤泥成份的完美石子柱。
如图4和图5所说明,顶压系统57是被固定在顶压框架21的。更准确地来说,每个顶压液筒6的一端是由一个打横支撑部分3a固定到其中一个支撑部分3。而每个顶压液筒6的另一端则由另一个打横支撑4A固定到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横梁4。横梁4的两端是有沟槽引导的,以便连接一个让横梁4能上下移动的垂直支撑部分1。顶压铁喉7能从两支横梁4中间通过。半圆键-圆筒紧拉紧锁系统W1,W2扮演着一个在横梁4与顶压铁喉7之间的界面。当一个油压动力供应机(没有被显示出来)启动顶压液筒6以移动横梁4时,W1或W2将紧抓住顶压铁喉,并使它向上或向下地移动。
紧拉紧锁系统被分为上下两部分W1,W2。上端紧拉紧锁系统W1包含了圆筒10和半圆键9;而下端紧拉紧锁系统W2则包含了圆筒11和半圆键12。下端紧拉紧锁系统与顶压铁喉7啮合以把顶压铁喉7压入泥土中。要把顶压铁喉从泥土中抽出来,下端紧拉紧锁系统W2须与铁喉分离,而上端紧拉紧锁系统W1则须与铁喉啮合。在每一个紧拉紧锁系统内,环形圆筒10,11被栓固在横梁4。上端的圆筒10被固定在横梁4的表面,而下端的圆筒11则被固定在横梁4的底面。圆筒10,11的开口让顶压铁喉7伸展通过横梁4。顶压铁喉能自由地通过上端与下端的圆筒10,11。
圆筒10,11的内壁50是倾斜的,而每个圆筒即有两个半圆键9,12。半圆键9,12被分别地放置在顶压铁喉7表面与圆筒10,11倾斜的内壁之间的空间里。每一个半圆键能伸展至大约顶压铁喉圆周长的一半。半圆键的底面是锯齿纹的,以形成一个能把顶压铁喉紧紧咬住的表面。
总的来说,紧拉紧锁系统W1,W2负责把横梁4重复上下移动。这也连带把顶压铁喉往上抽或向下压。例如,为了使顶压铁喉7被压入泥土中,下端的半圆键12将被置入于下端圆筒11与顶压铁喉7之间,并使半圆键有牙纹的表面面向顶压铁喉7。这将产生锁紧的效果。当顶压液筒6往下伸展时,横梁4连同W2将锁紧顶压铁喉7,跟着把铁喉7压入泥土去。相反地,要把顶压铁喉7往上抽时,半圆键12自动从它们的楔牢位置移开,而上端半圆键9则衔接于上端圆筒10与铁喉7之间,并且顶压液筒6也得从伸展的位置往上缩。
图6说明在操作的第一阶段中的装置。自动打开阀门16被关闭着,并被置放在石子柱的位置。图8i是自动打开阀门被关闭着的顶压前端的近图。
在顶压铁喉还未能被压入泥土时,两个上端半圆键9须从上端圆筒10松开,而只留下下端紧拉紧锁系统W2在操作。当顶压液筒6伸展时,下端紧拉紧锁系统W2将牢牢地锁紧着顶压铁喉7,并迫使铁喉7与关闭着的自动打开阀门16一并被压入土壤中。顶压液筒6伸展多长,铁喉7也相应被压入泥土多深。之后,顶压液筒6将被缩回以重复顶压的动作。在下一个顶压周期之前,下端紧拉紧锁系统W2将与顶压铁喉分离。这是可以从轻轻地敲击下端半圆键12,并使它们与下端圆筒11分离而办到的。然后,在没有影响顶压铁喉7的情况下,顶压液筒6能慢慢地被缩回。
一旦顶压液筒6完全地被缩回,两个下端半圆键楔子12将被重新地置入下端圆筒11。顶压液筒6的伸展进一步地把顶压铁喉7及关闭着的自动打开阀门16压进更深的土壤中。这一个过程将被重复一直到达到被规定的深度或达到足够硬的泥层时。这是可以通过解读一个被安置在装置上的液体压力表(没有被显示出来)而被确定的。土壤在不同的深度的承载量也能够从压力表的显示立即被鉴定出来。这使石子柱在个别地区的土壤中所需要的长度能够正确地被测算出来。图7阐明在规定深度的顶压铁喉7及完全伸展的顶压液筒6。
在压进的过程中,唯一的阻力是来自前端16泥土的顶力,以及少许因直径比顶压铁喉7大的铃钟型顶压头和周围的泥土接触所产生的摩擦。
图8ii说明完全深入时的顶压铁喉7。铁管13被显示在正中间,并位于顶压铁喉7的轴心。顶压前端的自动打开阀门是可被回收的。
图8iii说明正在被填塞着石头的顶压铁喉。这些石头的大小是有规定的。油压振动机14被铁管13保护着。当顶压铁喉7已经被填满石头时,它将会从土壤中被抽出来。
为了把顶压铁喉抽出来,下端紧拉紧锁系统W2必须被松开,而上端紧拉紧锁系统W1则必须被啮合。因此,上端半圆键9将被置入于上端圆筒10;而下端楔子12则与下端圆筒11松开。顶压液筒6的回缩将升起横梁4。横梁4的上升也带动上端紧拉紧锁系统W1的操作而把顶压铁喉7提升起来。
当顶压铁喉被向上抽时,之前在铁喉7空间27的石头会自动流入由顶压前端8所形成的洞。看图8iv。当下端的石头自动流入洞时,更多的石头将被加在顶压铁喉的顶端。当铁喉7被升起时,自动打开阀门在顶压前端向下转移打开,并留在顶压铁喉的最低点。在铁喉被缩回时,铃钟型的顶压头帮助把在洞内壁的土壤再次整形,以使其回到洞原来的直径。
在铁喉7开始被向上抽的时候,油压振动机14也开始振动。振动导致倒入的石头被挤压得更近及更紧密,以达到适合的密度。振动机继续在铁喉7的整个抽出过程中操作。
交替地松开及啮合上端紧拉紧锁系统W1,分别与伸展及缩回顶压液筒6将完全地把顶压铁喉7抽出来。最后的结果是一个完美结实的石子柱,如图8v所说明。
完成的石子柱可以被立即地测试它的短期承载能力。整个承载量测试将耗去不超过10分钟,因为石子柱的架构本身就是现成的测试框架。
到目前为止,所讨论的石子柱类型是在整个长度上拥有固定的直径。另一个类型的石子柱是拥有一个加大的上端的。与固定直径的石子柱比较起来,这将提供更佳的承载量。例如,一个18公尺长,300厘米直径的石子柱,其上端2公尺长处直径被加大到600厘米,它的承载量一定比原来的石子柱(18公尺长,300厘米直径)大很多。所以,可以预测的是,比起一个拥有相同尺寸剖面的石子柱,一个拥有加大了上端的石子柱其长度可以被减短,而同时提供相同或更佳的结构性表现。
图9,10,11及12说明第二个可行方法的顶压系统30。这个方法与第一个可行方法相同在于顶压液筒6被安置在顶压系统的一个固定的打横支撑部分与可上下移动的横梁4之间。然而,第二个顶压系统30并没有上端与下端紧拉紧锁系统,而是需要用到,每隔一段距离就被焊接在顶压铁喉7a上的提铁31。两具小型顶压液筒32被安置于提升盒33;而提升盒则被栓固在横梁4。提升铁块B能从提升盒33平衡地滑进与滑出,并由两个小顶压液筒32所驱动。每当顶压液筒32伸出和缩进时,提升铁块B也跟着相应移离和移进被焊在顶压铁喉7的提铁31。
例如,如果需要把顶压铁喉7a从泥土中抽出来的话,顶压液筒32须被缩回,以使提升铁块B移向顶压铁喉7a。这导致提升铁块B的内端被移到提铁36的下面。所以,当主要的顶压液筒6被缩回时,横梁4被迫使向上移动,并把提升铁块B套在提铁36的下面而接着把顶压铁喉7a升起来。
伸展小型顶压液筒32将使提升铁块B与提铁36松开或分离。这也让横梁4能自由地向下移动及能与第二副比较低的提铁36啮合。图11及图12说明被伸展的小顶压液筒32和相应被缩回的提升铁块B。再一次把提升铁块B滑向铁喉7a使它们被移向第二副的提铁36之下,以重复升起的过程一直到顶压铁喉7a完全被抽出来为止。相反的,把提升铁块B移向铁喉7a和提铁36的上面,跟着驱动顶压液筒6伸展将使顶压铁喉7a被压进泥土。
图3至图16说明第三个可行方法的顶压系统38。在概念上,第三个可行方法与第二个可行方法相同在于它们都照着一个原理把提升铁块B啮和在提铁的上或下部以产生递增的上升或往下推的动作。在这个可行方法下,提铁,或更正确地为顶力提铁36a被焊接在顶压框架的每一个直脚1之上。在与第二个可行方法相同的组合下,顶力提铁36a与可以由小型顶压液筒32所伸展的提升铁块B啮合。小型顶压组合被栓固在一个位于两个相邻的直脚1之间的横梁40上,并由直脚所导引。一个主要的顶压液筒41则被栓固在横梁40的底面。顶压液筒41的可伸展部位42与另一个较低的横梁43衔接。横梁43也可以在垂直的方向移动,并被直脚1导引。顶压铁喉7的顶端则被固定在第二个横梁43的底面。所以,顶压顶压铁喉7的顶端将使铁喉7被压入泥土中。
图13说明准备把铁喉7顶压进泥土的阶段。提升系统铁块B由小型顶压液筒32操纵而向垂直脚1伸展,并被安置在第一个顶力提铁36之下。在这情形下,上横梁40将1供给所须要得顶力。顶压液筒41的伸展将直接把铁喉7压入泥土。顶压液筒41与顶压铁喉7是同轴排列的。在顶压液筒与顶压铁喉7之间,横梁43正确引导顶压铁喉7的上下移动。当顶压液筒完全地伸展时,小型顶压液筒32将从直脚1把提升铁块B缩回。然后,顶压液筒41的缩回也把横梁40及顶压组合向下拉到一个与第二副较低的顶力提铁36同高的位置。提升铁块B的伸展直接把它们带到顶力提铁36之下。然后,顶压系统将再一次把横梁往上推。相应地,横梁43将往下移而连带把铁喉7压入泥土内。
要把顶压铁喉7从土地中抽出来,提升系统被放置在顶力提铁36的表面。顶压系统沿着每一组的顶力提铁而递增地向上移动,一直到顶压铁喉7完全地被抽出来为止。
与之前的技术相比,如今本发明带来了许多好处,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操作时并不需要用到水。所以,工作可以在一个干净且不泥泞的周围环境进行。与目前部分土壤被移开及部分土壤被替代的技术相反的是,本发明会使土壤100巴仙只被移开而不是被移走。这也使到土壤有更好的紧密度。所产生的石子柱也拥有100巴仙纯石头而没有泥土或淤泥污染。并且,不像需要用到水而导致淤泥被冲上地面而最后流入沟渠和河流的现有方法,这方法不会引起环境污染。
在本发明下,建筑装置的花费比起浮动振机的方式节省了近八十巴仙,而且也不必承担万一会失去一架珍贵的浮动振机的可能性。所形成的洞的剖面形状是一致的,并且可以自动及准确地被控制。整个过程不须靠高技巧的操作员的帮助来建造一个高质量的石子柱。其实,整个过程只须由机械来控制及监督。另外,每个所完成的石子柱也可以立即地被测定它的短期承载量。而这在以前的方法中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规格中,不言而喻的是“包含”这个词所带来的意思是“包括但并不受限制于”。
对于熟悉发明技术的人,不言而喻的是在没有远离发明精神与范围的前提下,许多改进是可以被引进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泥土性质的石子柱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一支中空铁喉(7)压入泥上中,在压进时,铁喉具有一个关闭着的前端(8),以在泥土中形成一个洞;■把铁喉装满填塞材料(S);■把铁喉(7)从泥土中抽出来,在抽出时,铁喉的前端被打开启动前端的振动机,以让铁喉内的填塞材料被振实和填满洞中,而接着形成一个石子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把自动打开阀门附在前端(8)上,以使前端(8)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铁喉被抽出时,自动打开阀门向下旋转,以使前端(8)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铁喉被抽出时,更多的填塞材料(S)被加注进铁喉内,跟着被振实。
5.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铁喉被抽出时,先前所现成的洞将被再次地整形,以防止土壤崩塌进洞内。
6.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铁喉被抽出时,填塞材料(S)将被振动,以提高它在柱子里的紧密度。
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大铁喉的前端(8),以减少铁喉在被压入泥土时的摩擦阻力。
8.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测试前端(8)的压力,以测定土壤的承载力及柱子所需要的长度。
9.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顶压系统(57),以顶压的方式把铁喉(7)压入泥土中。
10.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塞材料可用石头(S)。
11.根据前述1-9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塞材料可用沙。
12.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一个在上端比下端拥有更大剖面的石子柱。
13.一个能改进泥土性质的石子柱建造装置,它包含·一副框架(21),这框架包括了一个支持锤重的底层(2);·其特点在于,一副顶压架构(57)被安置在框架上;以及;·一个能被填入填塞材料的中空铁喉,这铁喉能与框架作相对的移动,并拥有一个能自动打开或关闭的前端(8),这前端能与一个可收回的自动打开阀门或一个可分离的顶压头连接而因此打开或关闭;·顶压架构能把前端被关闭的铁喉压入泥土内,而接着形成一个能被填塞材料填满的洞,填塞材料是当前端被打开时通过铁喉而被注入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自动打开阀门被安置在前端(8)上,以把前端关闭;当自动打开阀门向下旋转时把前端打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比起铁喉的其他部分,前端(8)拥有更大的直径,而洞的直径是由前端(8)决定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端(8)是铃钟形状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支内管(13)被安置在中空铁喉(7)之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被安置在前端的振动机(14)在振动时能把填塞材料(S)振实。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振动机(14)能通过内管(13)与能源头连接和受振动机外壳(25)保护。
20.根据权利要求13-19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压架构(57)是一副顶压系统,这系统包含了至少一架被安置在框架(21)的顶压液筒,这顶压液筒能移动一个引导部分(4),而这部分(4)接着通过多界面的配合(22)而使铁喉(7)向上或向下地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界面的配合(22)是一个上端及下端半圆键圆筒紧拉紧锁系统,而每一个系统(W1,W2)拥有一个被固定在引导部分(4)的圆筒(10,11)。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半圆键(9,12)能配合圆筒(10,11)而把铁喉(7)锁紧,半圆键圆筒紧拉紧锁系统(W1,W2)将使铁喉一齐跟着引导部分(4)往下移或向上升。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界面的配合(22)是一对被安置在引导部分(4)的小型顶压液筒,所述顶压液筒能使一个铁块(B)移向铁喉(7)及被固定在铁喉上的提铁(36)。
24.根据权利要求13-19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压方法(57)是一个顶压系统,这系统包含至少一架被安置在可移动的引导部分(40)与铁喉(7)上端之间的顶压液筒(41),引导部分提供一个让顶压液筒(41)把铁喉向上或向下移动的顶力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小型顶压液筒(32)被安置在引导部分(40),并能使铁块(B)移向框架(21)和被固定在框架上的顶力提铁(36a),这能把引导部分固定起来而不会向上或向下移动,而因此提供一个让顶压液筒(41)操作的顶力表面。
26.根据权利要求13-2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塞材料可用石头(S)。
27.根据权利要求13-2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塞材料可用沙。
28.根据权利要求13-2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塞材料可用混凝土。
全文摘要
一种改进泥土性质的石子柱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把一支中空铁喉(7)压入泥土中;在压进时,铁喉拥有一个关闭着的前端(8),以在土壤中形成一个洞;把铁喉装满填塞材料(S);把铁喉(7)从泥土中抽出来,在抽出时,铁喉的前端被打开,以让铁喉内的填塞材料注满洞中,填塞材料(S)跟着被振实,而接着形成一完美结实的石子柱。
文档编号E02D11/00GK1598163SQ03158540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8日
发明者欧可全 申请人:欧可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