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顶支架软连结防倒防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7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切顶支架软连结防倒防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井下采煤大倾角回采工作面的切顶支架软连接防倒防滑装置。
目前,国内外切顶支架均在倾角15°以下的回采工作面使用。(引用的资料为煤炭部情报所佟恩瑞工程师赴苏联考察报告见“世界煤炭科学技术”84年第二期(P30~P48)。为扩大切顶支架的使用范围,采用软连接防倒防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使切顶支架的使用范围由倾角15°以下的回采工作面扩大到倾角30°以下的回采工作面,从而充分发挥了切顶支架的优越性,实现大倾角回采工作面的装煤、放顶和移溜的机械化,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效管理顶板,保证安全生产与降低回采工作面的坑木消耗。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在原有的切顶支架上安设防倒防滑装置。
图1是切顶支架上安设防倒防滑装置后的示意图,其中(1)为楔形垫块;(2)为配重块;(3)为防滑卡箍;(4)为锚链;(5)为切顶支架底座;(6)为切顶支架柱筒。
防倒防滑装置结构由防倒、防滑两部分组成1、防倒部分如图1所示,在切顶支架的底座(5)下加楔形垫块(1)。图2是楔形垫块(1)的主视图;图3是楔形垫块(1)的俯视图。为保证有足够的强度,楔形垫块(1)为铸钢件,与切顶支架底座(5)结合面要经过机加工。垫块(1)成楔形(3°角)与切顶支架底座(5)大小一样,楔形垫块(1)中间有φ=18mm的4个孔,用M16的螺栓与切顶支架底座(5)连接并前后对称,使楔形垫块(1)可以前后倒换位置,保证回采工作面改变推进方向时仍能使用。
图1所示,在切顶支架底座(5)上方加重量约为60kg的铸铁配重块(2)。图4是配重块(2)的主视图,图5是配重块(2)的左视图。配重块(2)安装在切顶支架底座(5)上方,以防切顶支架在大倾角回采工作面上倾倒。大小尺寸可灵活掌握,一般采用高为170mm,长为400mm,宽为200mm。因为切顶支架底座(5)有筋板(7),所以配重块(2)中间留有空隙槽(8),配重块(2)安装后,卡在切顶支架底座(5)筋板(7)之间,以保证安装稳固,为便于人工搬动,配重块(2)两边有手提把手(9)。
配重块(2)可以在切顶支架底座(5)前后倒换位置,当回采工作面改变推进方向时,配重块(2)始终安装在切顶支架底座(5)的上侧,以起到切顶支架防倒作用。
2、防滑部分图1所示,用8×60mm的钢板制成防滑卡箍(3),图6是防滑卡箍(3)的主视图,图7是防滑卡箍(3)的俯视图。防滑卡箍(3)卡在切顶支架柱筒(6)上,用M16螺栓(12)紧固,每半环之间加一个φ=50mm圆铁环(10),用φ=6mm的锚链(4)(L=1800mm)穿过圆铁环(10)固定,另一头有钩(11),挂在另一架切顶支架的防滑卡箍(3)上。
图8为安设软连接防倒防滑装置后的切顶支架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13)为待移支架;(14)为推溜拉柱千斤顶;(15)为到位支架;(4)为锚链;(16)为工作面运输机。
移动支架时,当切顶支架先下降脱离回采工作面的顶板后,由于切顶支架安设了楔形垫块(1)和配重块(2),在大倾角为25°~30°的回采工作面上,切顶支架仍能保持直立平衡的状态。以相邻上方的一架即待移支架(13)为固定点,在锚链(4)的拉力和推溜拉柱千斤顶(14)拉柱力的合力下,使被移支架平稳地拉到相应位置(A为被移支架的原始位置,B、C为支架可能下滑的位置,D为移动支架后的位置,虚线所示为支架移动的方向和轨迹)。从而解决了倾角在15°~30°的回采工作面不能使用切顶支架的难题,扩大了切顶支架的使用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井下采煤大倾角回采工作面的切顶支架软连接防倒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切顶支架底座(5)切顶支架柱筒(6)楔形垫块(1)配重块(2)防滑连接卡箍(3)和锚链(4)所组成,楔形垫块(1)的角度为3°,大小与支架底座(5)一样,中间有4个孔Φ=18mm,用螺栓与切顶支架底座(5)对称连接,在切顶支架底座(5)上加60kg左右的配重块(2),配重块(2)有空隙槽(8)卡在切顶支架底座(5)与筋板(7)之间,配重块(2)上装有手提把手(9),防滑连接卡箍(3)位置在切顶支架柱筒(6)外并环绕切顶支架柱筒一周,用M16螺栓(12)连接,每半环之间加Φ=50mm的圆铁环(10)用Φ=6mm的锚链(4)(L=1800mm)穿过圆铁环(10)固定,锚链(4)一头有钩(11)与另一架切顶支架的卡箍(3)相挂。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楔形垫块(1)是铸钢的。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滑连接卡箍(3)用8mm×60mm的钢板制造。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井下采煤大倾角回采工作面切顶支架软连接防倒防滑装置,由铸钢楔型垫块、配重块、防滑卡箍、圆铁环、锚链及挂钩所组成。此装置适用于大倾角30°以下的回采工作面,充分发挥切顶支架的优越性,实现装煤放顶和移溜子的机械化,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效管理顶板、保证安全生产与降低回采工作面的坑木消耗。
文档编号E21D15/00GK87206969SQ87206969
公开日1988年9月7日 申请日期1987年5月4日
发明者钱祖炯, 王俊帮, 杜炳岐 申请人:峰峰矿务局孙庄矿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