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219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转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方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和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 业车,特别涉及可回转地支承在行驶装置上的、安装作业机的回转台 架。
背景技术
已往,动力挖掘机等的回转作业车中,通常在行驶装置上配置着 回转台架,在该回转台架的前部安装着备有起重杆、臂、铲斗等附属 设备的作业机。在回转台架的后部上配置着发动机、配重等。通过设 计该回转台架的形状,可以把回转作业车构成为尽量减小回转半径的 后方超小回转型、超小回转型。后方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其回转台架等的后部形状形成为距回转中心大致等距离的圆弧形,该机体后端的回转半径的2倍长度 在车宽的120%以内。该回转作业车中,机身前端有时比后端的回转 半径朝前方突出(例如见专利文献l)。另一方面,有些超小回转型的 回转作业车中,回转台架的平面形状近似于大致圆形,机身的最外回 转半径与车宽相同或比车宽小(例如见专利文献2)。另外,有些超小 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中,可以使作业机的基部左右转动(例如见专利 文献3)。但是,上述已往的回转作业车中,后方超小回转型和超小回转型 中,回转台架的形状不同,所以,必须分别地制造回转台架,不利于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99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436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54397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在后方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和超小 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中,使可回转地支承在行驶装置上的、备有作业 机的回转台架能通用,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本发明的回转作业车,从回转台架的两侧部到后方在行驶装置的 大致宽度范围内,从平面上看形成为圓形状,将上述回转台架的前端, 从平面上看切成沿左右方向的大致一直线状,在行进方向右侧,设有 向后方凹的台阶差部。本发明的回转作业车,在上述回转台架的台阶差部上配置着隐蔽 该台阶差部的踏脚板,该踏脚板位于回转半径内。本发明的回转作业车,在上述回转台架的台阶差部配置着起重杆 支点,该起重杆支点位于回转半径内。本发明的回转作业车,在上述台阶差部的后方配置着液压缸,在 该液压缸的上方前后并排地配置着燃料箱和散热器,在该散热器的侧方并排设置着发动机和副油箱。本发明的回转作业车中,上述液压缸是起重杆液压缸。本发明的回转作业车中,从回转台架的两侧部到后方在行驶装置的大致宽度范围内,从平面上看形成为圓形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 回转台架的前端从平面上看切成沿左右方向的大致一直线状,在行进方向右侧,设有向后方凹的台阶差部。因此,把起重杆托座配置在回 转台架前部的左右一直线部分的左右中央,就可构成后方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把起重杆支点配置在台阶差部,就可构成超小回转型 的回转作业车。这样,可以使回转台架具有二者通用的形状。从而, 可以使回转台架的成型模具通用化,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本发明的回转作业车中,由于在上述回转台架的台阶差部上配置 着隐蔽该台阶差部的踏脚板,并使该台阶位于回转半径内,所以,在 后方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中,可形成左右方向贯通的行走空间, 扩大了可作业范围,可提高作业性。另外,通过卸下踏脚板,可提高 维护作业性。本发明的回转作业车中,由于在上述回转台架的台阶差部上配置着起重杆支点,并使该起重杆支点位于回转半径内,所以,作为超小 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可比已往扩大驾驶操作部的空间,提高舒适性。本发明的回转作业车中,由于在上述台阶差部的后方配置着液压 缸,在该液压缸的上方前后并排地配置着燃料箱和散热器,在该散热 器的侧方并排设置着发动机和副油箱,所以,可通用于后方超小回转 型的回转作业车和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可把各种机器有效地配 置在回转台架上。本发明的回转作业车中,由于上述液压缸是起重杆液压缸,所以, 起重液压缸收纳在回转台架内,可以使作业机轻量化、小型化。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方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的左侧面图。图2是回转作业车中的本机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回转台架上的配置构造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回转台架上的配置构造的背面图。图5是回转台架的平面图。图6是发动机支承部的前方立体图。图7是发动机支承部的后方立体图。图8是发动机支承部的左侧面图。图9是发动机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图IO是表示回转台架上的配置构造的右侧面图。图11是通风窗的侧面图。图12是通风窗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回转台架上的前部右侧的配置构造的正面图。图14是表示回转台架上的配置构造的左侧面图。图15是表示回转台架上的前部左侧的配置构造的立体图。图16是踏板操作状态时的踏脚板部的立体图。图17是踏板收纳状态时的踏脚板部的立体图。图18是踏板支承部的侧面图。图19是前罩的立体图。 图20是前軍的背面图。 图21是表示前照灯的支承构造的侧面图。图2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的左侧面图。 图23是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上部的右侧面图。 图24是回转台架的平面图。 图25是偏置式作业机的背面图。 图26是第二起重杆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回转作业车、例如将作业机l安装在 本机2的前部左右中央的后方超小回转型动力挖掘机中,回转台架5 通过回转台轴承可左右回转地支承在履带式行驶装置3的上部中央, 在该回转台架5上配置着回转马达6。在履带式行驶装置3的前后一 侧,配设着可上下转动的刮板7。在回转台架5的上部,配设着覆盖 发动机8等的机軍10,在该机軍IO上或机軍10的前侧,配置着驾驶 座11。在该驾驶座11的附近,配置着操作杆、锁定杆等,并且,在 驾驶座11前方的踏脚板12上,配置着行驶杆、踏板等,构成了驾驶 操作部13。在该驾驶操作部13的上方,配设着顶篷14或驾驶室。在上述回转台架5前端的左右中央部,安装着可左右转动的起重 杆托座15,起重杆16的下端部可上下(前后)转动地支承在该起重 杆托座15上。起重杆16在中途部朝前方弯折,形成为从侧面看大致 " < "字形的形状。臂17的后端部可前后转动地支承在该起重杆16 的上端部,作业用附属设备即伊斗18可前后转动地支承在该臂17的 前端部。起重杆转动用的起重杆液压缸20夹设在起重杆托座15前部 与起重杆16中途部的前部之间。臂转动用的臂液压缸21夹设在起重 杆16中途部的后面与设在臂17后端部的支撑件之间。铲斗转动用的 伊斗液压缸22夹设在臂17后部的上述支撑件与铲斗18之间。由这些 起重杆16、臂17、铲斗18、各液压缸21、 22、 23等构成了作业机1。上述作业机l中,起重杆16借助起重杆液压缸20的伸缩驱动而可转动,臂17借助臂液压缸21的伸缩驱动而可转动,铲斗18借助铲 斗液压缸22的伸缩驱动^可转动。另外,本机2中,履带式行驶装置 3上的回转台架5,借助回转马达6的旋转驱动而可回转。这些液压促 动器即液压缸21、 22、 23、回转马达6构成为,通过配设在驾驶操作 部13的操作杆、踏板等的转动操作而切换控制阀25,从而从配设在 回转台架5上的液压泵26通过液压软管被供给压力油而驱动。如图2至图5所示,在上述回转台架5的前后左右中央,设有用 于配设回转台轴承的开口部5a,其中心是本机2的回转中心。该回转 台架5的后部外周形状,从平面上看,是以回转中心为中心的半圆形 (大致3/5圆),该半圆部分半径与回转台架5后端的回转轨迹的半径 大致相同。换言之,从回转中心到圆弧部分的距离,是回转台架后部 所描绘的大致圆形的回转轨迹的半径。回转台架5的左右宽度与履带 式行驶装置3的左右宽度大致一致,在该履带式行驶装置3上,回转 台架5可借助设在开口部5a附近的回转马达6的驱动而回转。另外,回转台架5的前部被切成为左右一直线状,前部外周形状 形成为直线状。在该直线部分的左右中央,向前方突出地设置了平面 上看为大致三角形的、用于安装起重杆托座15的起重杆托座安装部 5b,在该起重杆托座安装部5b的前部配置着安装作业机1的起重杆 托座15,该起重杆托座15位于回转半径内。在该回转台架5的左侧 部上,配置着驾驶操作部13。在该回转台架5的右侧部及后部上,沿 着回转台架5的外周形状配置着机軍10。在该机軍10内收纳着发动 机8、液压泵26、燃料箱、作动油油箱、散热器等。在上述回转台架5前部的左右一侧、本实施例中是在相对于驾驶 操作部13的左右两侧中的右侧,设有向后方凹入的台阶差部5c。该 台阶差部5c的前面朝左右方向延伸。在该台阶差部5c的前面上方设 有开口部10a,摆动液压缸28从该开口部10a朝着起重杆托座15伸 出。该摆动液压缸28的后端可转动地枢轴支承在枢轴支承部5d上, 该枢轴支承部5d设在回转台架5上。摆动液压缸28的前端与起重杆 托座15连接,借助该摆动液压缸28的伸缩驱动,起重杆托座15可相对于回转台架5左右转动。在上述回转台架5的台阶差部5c的上方,设有第2踏脚板29。 该第2踏脚板29位于回转半径内,将台阶差部5c和开口部10a隐蔽 起来,覆盖在摆动液压缸28的缸筒的前部上。该第2踏脚板29从平 面上看为大致三角形状,可装卸地固定在机罩IO的前部,与驾驶操作 部13前部备有的踏脚板12在左右方向相连且上面的高度一致。这样, 在踏脚板12和第2踏脚板29的上方,形成了左右方向贯通的行走空 间,借助该行走空间,本机2上的可作业范围扩大,提高了作业性。 另外,从第2踏脚板29下方的开口部10a朝着作业机l备有的各液压 缸20、 21、 22—起伸出液压软管,将该第2踏脚板29卸下,就可容 易地进行维护。另外,在被上述机罩10覆盖着的回转台架5上,如图6至图9 所示,将发动机支承部件31和顶篷安装部件32构成为一体的支承体 固定配置在回转台架5上,该支承体从侧面看是大致L字形。上述发 动机支承部件31支承沿左右方向配置在回转台架5上的发动机8。上 述顶篷安装部件32用于安装顶篷14。上述发动机支承部件31,如图9所示,由沿左右方向前后平行地 配置着的后架31a和前架31b以及沿前后方向左右平行地配置着的架 31c、 31d构成。该架31a、 31b、 31c、 31d配置在水平方向,构成框 状。后架31a直接固定在回转台架5上。前架31b通过从侧面看弯折 成倒U字形的托座33固定在回转台架5上。从侧面看为船底状的左 右架31c、 31d隔开适当间隔地横设在该后架31a与前架31b之间。在 该发动机支承部件31的后架31a及前架31b上,通过防振部件34支 承着发动机8。另外,顶篷安装部件32立设在后架31a上。上述顶篷安装部件32由柱状的左右架32a、 32b和板状的顶篷安 装板32c构成。左右架32a、 32b从发动机支承部件31的后架31a的 左右两侧分别向上方伸出地固定着,在该左右架32a、 32b的上端部之 间横设着顶篷安装板32c。这样,顶篷安装部件32与发动机支承部件 31形成为一体,用螺栓等固定在回转台架5上,所以,与单独地固定在回转台架5上时相比,可以减少前后方向的倾倒、振动等。即,由 于重量大的发动机载置在发动机支承部件31上,所以,顶篷安装部件 32不容易向后方倾倒,向前方的倾倒被发动机支承部件31撑住,所 以能稳定地支承在回转台架5上。顶篷安装板32c配置在驾驶操作部 13的驾驶座ll后方,在该顶篷安装板32c上固定安装着顶篷14。另外,在上述顶篷安装部件32的上部与发动机支承部件31的前 部之间连接着加强部件35,这样,上述支承体被加强。即,该加强部 件35,是将板形成为从侧面看呈大致倒L字形,包围着发动机8的前 上方地配置着,在其铅垂部35a的下部与发动机支承部件31的前架 31b连接,在其水平部35b的后部与顶篷安装部件32的顶篷安装板 32c连接。这样,借助该加强部件35,顶篷安装部件32和发动机支承 部件31从側面看形成为框状地牢固地固定着。这样,把顶篷安装部件32和发动机支承部件31—体地固定在回 转台架5上,与单独把顶篷安装部件32固定在回转台架5上时相比, 可以牢固地固定顶篷安装部件32,使其更稳定。另外,可以在把各种 机器安装在顶篷安装部件32和发动机支承部件31上的状态,将该顶 篷安装部件32和发动机支承部件31作为组件组装到回转台架5上, 可提高组装性。安装在将上述顶篷安装部件32和发动机支承部件31构成为一体 的支承体上的机器,有电池36、空气滤清器37、散热器40等。电池 36固定支承在电池载置台38上,配置在发动机8的左上部后方,上 述电池载置台38安装在顶篷安装部件32的左架32a上。空气滤清器 37通过支撑件39等安装在顶篷安装板32c的底面,配置在发动机8 的左右中央部的后上方。散热器40支承在散热器支承台41上,配置 在发动机8的右侧方。上述散热器支承台41安装在发动机支承部件 31的后架31a及前架31b的右端。另外,在顶篷安装部件32上也安 装着液压软管、电线束,以防止振动、缠绕等。另外,在上述加强部件35上,安装着消音器42。该消音器42通 过安装在加强部件35的水平部35b上的支撑件43安装着,在发动机8的上方沿前后方向配置。这样,由于采用把各种机器安装在支承体 上的结构,故在安装到回转台架5上之前,把发动机8安装在支承体 上,然后,从该发动机的前后左右周围,把电池36、空气滤清器37、 散热器40、消音器42等各种机器安装在顶篷安装部件32、加强部件 35上,所以,可以容易地将工具、手等接近各零件进行组装作业,可 切实且容易地进行组装。支承在上述发动机支承部件31上的发动机8,如图3所示,其曲 柄轴沿机身左右方向延伸地配置着。在发动机8的右侧方设有冷却风 扇45,该冷却风扇45通过皮带、皮带轮被发动机8驱动。如图7所 示,在该冷却风扇45的右侧方,前后地连设着散热器40和油冷却器 46。该散热器40和油冷却器46,从侧面看不重合地并排、并且前端 部朝向外方向地设置着。在散热器40及油冷却器46与冷却风扇45 之间设有护罩47,在该护罩47内形成了从平面上看为大致三角形状 的空间。这样,冷却风扇45旋转产生的冷却风,通过护罩47内的空 间,同时吹到散热器40及油冷却器46上,可将它们冷却。如图2、图IO所示,,上述散热器40及油冷却器46,与圓孤状机 罩10的侧壁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着,在该散热器40及油冷却器46 与机罩10的侧壁之间设有通道48。在机罩IO侧面上的、与散热器40 及油冷却器46相向的部分,设有开口部10b,通道48通过该开口部 10b与外部连通,冷却风扇45的冷却风可从通道48和开口部10b排 出到外部。另外,在开口部10b横架着上下平行的横棂条10c,并且 设有网状部件,用该横棂条10c和网状部件保护散热器40及油冷却器 46。在上述散热器40及油冷却器46与设在机軍IO侧面的开口部10b 之间,在通道48内设有可动式的通风窗50,冷却风扇45的冷却风从 开口部10b向外部排出时,可用该通风窗50改变冷却风的风向。如图11、图12所示,上述通风窗50由固定设置在通道48侧壁 上的前后一对侧架51、 51、在该侧架51、 51之间上下配置着的若干 叶片52、 52...、变更该叶片52、 52…的角度的机构和该角度的位置固定部件构成。该叶片52、 52…上下平行地横架着,从各叶片52长度 方向两端部中的短边方向一端,朝着侧架51、 51突出地形成了轴部 52a、 52a,该轴部52a、 52a枢轴支承在轴承部51a、 51a上,该轴承 部51a、 51a以预定间隔i殳在左右各侧架51、 51的上下方向。这样, 将各叶片52的两侧可转动地支承在左右侧架51、 51上,通风窗50 成为可动式的构造。叶片52,其外侧稍稍朝斜上方弯曲,并且,与油 冷却器46相向的部分的宽度形成窄幅,成为沿着机罩IO侧壁的形状。另外,从上述各叶片52的长度方向一端中的短边方向的另一端, 与轴部52a平行地突设着枢轴支承部52b,该枢轴支承部52b枢轴支 承在与侧架51平行的上下方向的杆53上。这样,杆53与叶片52、 52…相连,使该杆53朝上下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叶片52、 52…朝同 一方向转动。另外,该杆53的上部延伸到通道48内的上方,其上端 部53a与通道48的侧壁相接地弯折。在该杆53的上部与通道48之间, 配置着位置固定部件。即,螺栓从杆53的上端部53a向侧方伸出。在上述杆53的上端部53a侧方的、通道48的侧壁上,设有圆弧 形的长孔48a,将上述螺栓从该长孔48a伸出到外侧,拧上蝶形螺母 55,通过紧固该蝶形螺母55,可以将杆53固定在被操作的任意位置。 这样,可以将通风窗50中的叶片52、 52…变更并保持为任意角度。 但是,杆53的固定机构不限于是螺栓、螺母,也可以是销等。另外, 也可以把马达连接在任何一个轴部52a上,用马达变更叶片52、 52... 的角度;或者将杆53与液压缸连接,通过该液压缸的伸缩,变更叶片 52、 52…的角度。也可以用该马达或液压缸等的促动器设在操作部上 的操作机构遥控地操作。这样,该通风窗50构成为,从通道48上方操作杆53,可将叶片 52、 52…保持在任意角度。例如,在使螺母55位于设在通道48侧壁 上的长孔48a的上端并紧固、使杆53成为最上位置时,可保持为叶片 52的外侧朝斜上方倾斜的状态。反之,在使螺母55位于长孔48a的 下端并紧固、将杆固定在最下位置时,可以将叶片52保持为大致水平 状态。另外,也可以使螺母55位于长孔48a的上下任意位置,进行固定。因此,在冷却风扇45旋转产生的冷却风将散热器40及油冷却器 46冷却后,该冷却风从设在才几罩10上的开口部10b排出,该冷却风 的排出方向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角度变更,使排出方向朝向本机侧方或 斜上方。这样,可以防止被加热后的冷却风吹到树木、行人等。例如, 当本机侧方有树木时,将冷却风的排出方向变更为朝向本机斜上方, 可以不吹到树木地排出冷却风。另外,将加热后的冷却风朝上方排出 时,由于风向的原因有时会吹到驾驶操作部13上的操作者。这时,将 冷却风的排出方向变更为大致水平方向,可以朝侧方排出冷却风,防 止热的冷却风吹到操作者。另外,用于调节上述通风窗50的螺母55,如图10所示,配置在 罩58的下方。该罩58覆盖设在机罩10右前部的维护空间10d。该軍 58的后端枢轴支承在机身上,以该后端为中心朝上下方向转动时可以 开闭。这样,将罩58朝上方转动打开时,螺母55露出,可进行该螺 母55的操作,可简单且迅速地进行通风窗50的叶片52、 52…的角度 调节。在上述散热器40和通风窗50的前方,设有燃料箱59。如图10、 图13所示,该燃料箱59固定地载置在回转台架5上,其上部被上述 罩58覆盖着。在该燃料箱59的上面设有供油口 59a,将軍58朝上方 转动打开时,可以从该供油口 59a往燃料箱59内供油。另一方面,燃 料箱59的下部的机身左右方向内侧,形成为缺口形状,在该缺口部 59b配置着上述摆动液压缸28。这样,燃料箱59的下部朝摆动液压缸 28侧膨出,增大了容量,而且可以与摆动液压缸28配置在回转台架5 的左右同一侧。但是,也可以用同样的构造配置副油箱,代替燃料箱 59。上述第2踏脚板29配置在上述燃料箱59前方,在该第2踏脚板 29上,作业者将罩58转动打开,可进行通风窗50的叶片52的角度 调节、也可进行从供油口 59a往燃料箱59内的供油。另外,在上述发动机8的与散热器40左右相反的一侧,设置着上述液压泵26,该液压泵26由发动机8驱动。如图3所示,在液压泵 26的左侧方设有副油箱61,在该副油箱61的前方设置了上述控制阀 25。在该控制阀25与液压泵26、副油箱61,以及控制阀25与回转马 达6、摆动液压缸28、作业机1的各液压缸20、 21、 22等之间,连接 着液压软管,从副油箱61供给作动油。如图14、图15所示,上述控制阀25,在副油箱61的前方,配设 在回转台架5的左前部,以前高后低的倾斜立起状态由托座62固定保 持着。这样,将控制阀25倾斜地配置,可以尽可能地配置在回转台架 5的前侧,控制阀25的后端位置也可靠前。因此,可以加大其后方的 空间,可以将副油箱61的前部鼓出地配置在该空间内,可加大副油箱 61的容量。另外,在形成于控制阀25的前下方的空间内,可以配置 作为附加作业机的破碎机等用的外部取出用构件63。在安装着上述控制阀25的托座62的上端,设有踏板台65。上述 踏脚板12配置在该踏板台65的上方。踏脚板12由覆盖踏板台65的 前踏脚板12A和连设在该前踏脚板12A后部的后踏脚板12B构成。 在该前踏脚板12A或后踏脚板12B上,备有若干个踏板、操作杆等。 这里,在踏脚板12的前部中央附近,从左边起依次配置着行驶增速踏 板66、 PTO操作踏板67、摆动踏板68。在该PTO操作踏板67与摆 动踏板68之间,设有左右一对朝上方伸出的行驶用操作杆69、 69。 另外,在左右各操作杆69、 69的下部, 一体地设有操作踏板70、 70, 也可用该操作踏板70、 70操作操作杆69、 69。如图16至图18所示,上述PTO操作踏板67和摆动踏板68,在 一侧(前侧)分别以支轴71、 72为中心可前后转动地支承在踏板台 65上,通过踏板台65备有的连杆机构73,与控制阀25相连。同样地, 操作杆69、 69也以支轴74、 74为中心可前后转动地支承着,通过踏 板台65备有的连杆机构73,与控制阀25相连。这里,如上所述,由 于控制阀25前高后低地倾斜配置着,所以,与已往那样的横卧式配置 相比,可以缩短该控制岡25上端与操作杆69、操作踏板70等之间的 距离,将二者相连的连杆机构73的构造也简单,可降低成本。另外,可以稳定地对操作踏板70、 70进行踏入操作。上述PTO操作踏板67和摆动踏板68,从侧面看是大致L字形, 在其一侧的上下两面备有脚载置部67a、 68a,其另一侧枢轴支承在支 轴71、 72上,并且,可切换为通过朝前后方向转动而可踏入操作的操 作状态和不能操作的收纳状态(搁脚状态)。各踏板67、 68,如图16 所示,当朝后方转动到位于后踏脚板12B上、与连杆机构73备有的 液压促动器的操作部件相接时,成为可操作状态;如图17所示,当朝 前方转动到前踏脚板12A上、与露出于该前踏脚板12A的承接部件 75、 76相接时,成为不能操作的收纳状态,可以搁脚。上述各踏板67、 68构成为,在操作状态,其载置部67a、 68a的 中央朝下方凹入,脚踩在该载置部67a、 68a上进行踏入操作时,以支 轴71、 72为中心上下转动,这样,通过连杆机构73操作控制阀25。 但是,摆动踏板68是被左右摆动地操作。手动地从操作状态切换到收 纳状态而朝前方转动了时,在左右两侧部与承接部件75、 76相接,保 持在前踏脚板12A上。在该承接部件75、 76的中央,设有选择用开 关77、 78。踏板67、 68处于收纳状态时,该选择用开关77、 78由该 踏板67、 68的朝上方凸的载置部67a、 68a覆盖保护住。做成这样的构造,在不需要操作PTO操作踏板67、摆动踏板68 时,将踏板67、 68以支轴71、 72为中心朝前方转动,使其与前踏脚 板12A的承接部件75相接,使踏板67、 68的踏入操作不能进行,可 防止误操作。同时,由于可用踏板67、 68的载置部67a、 68a覆盖选 择用开关77、 78,所以,也能防止该误操作。另外,把踏板67、 68 的载置部67a、 68a的下面作为搁脚部使用,可高效利用踏脚板12上 的操作者脚下部分的空间。另一方面,当需要操作上述PTO操作踏板67、摆动踏板68时, 将踏板67、 68以支轴71、 72为中心朝后方转动,配置在后踏脚板12B 上,可进行踏入操作。因此,不需要踏板67、 68时,将踏板67、 68 本身从后踏脚板12B上朝前方转动,可简单地将其收纳在前踏脚板 12A上,可将踏脚板12上的操作者脚下部分的空间扩大。另外,只要使踏板67、 68向前方转动,就可以保持住不能操作的状态,所以,不 需要已往那样的使踏板不能操作的踏板軍,可减少零部件数目。如图2所示,在上述踏脚板12前端部,配置着覆盖PTO操作踏 板67、摆动踏板68等的前方的前罩81。该前罩81,如图19至图21 所示,从正面看是凸形状,横设在立设于踏脚板12前部的正面看为大 致门字形的栏杆82之间。在该前軍81的中央上部设有开口部81a, 在该开口部81a内,前照灯83配置在驾驶操作部O前方的尽可能高 的位置。这样,用该前照灯83可照亮操作者的前方,提高对周围的辨 认性。另外,上述前罩81的左右两侧上部,位于设在踏脚板12左右两 侧的踏板67、 68的前方。这样,脚往踏板前方伸出时,可以从前罩 81的左右两侧向前方伸出,可扩大操作者脚下部分的空间。如上所述,备有发动机8、液压泵26、燃料箱、作动油油箱、散 热器等的回转台架5,在其前部的左右一直线部的左右中央设置安装 部并安装作业机1,把回转作业车做成为后方超小回转型的。但是, 如果在设在前部右侧的台阶差部5c上,设置安装部并安装作业机,则 如图22所示,可把回转作业车做成为超小回转型的。即,除了回转台 架5的前端以外,后方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和超小回转型的回转 作业车是相同的形状,两者可以通用。因此,后方超小回转型的回转 作业车和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中的回转台架5的成形模具可以通 用,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用上述回转台架5构成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时,如图23、图 24所示,作业机101以其支点105a位于回转半径内的方式在回转台 架5的台阶差部5c处枢轴支承在枢轴支承部5e上,并相对于回转台 架5靠右侧配置着。这样,配置在作业机左右相反侧的驾驶操作部13 的空间能确保尽可能地大,提高该驾驶操作部13的舒适性。上述作业机101是偏置型的作业机,如图23、图25所示,备有 伊斗102、臂103、起重杆104和使它们动作的液压缸等,作为附属设 备的4产斗102相对于起重杆104可朝左右方向移动。起重杆104的构造是,从基部侧开始,从本机侧朝着前端侧依次连接着笫l起重杆105、 第2起重杆106和第3起重杆107。第1起重杆105的基部,在回转 台架5的台阶差部5c上、可上下(前后)转动地枢轴支承在枢轴支承 部5e上。第2起重杆106的基部,可左右转动地枢轴支承在该第1 起重杆105的前端部上。第3起重杆107的基部,可左右转动地枢轴 支承该第2起重杆106的前端部上。臂103的基部,可上下转动地枢 轴支承在该起重杆104的前端部、即第3起重杆107的前端部上。4产 斗102可前后转动地枢轴支承在该臂103的前端部上。另外,上述起重杆转动用的起重杆液压缸111夹设在托座112与 枢轴支承部5f之间。该托座112从第1起重杆105的基部突设到其支 点105a的下方。上述枢轴支承部5f设在回转台架5后部。臂转动用 的臂液压缸113夹设在从臂103的基部向上方突设的臂托座114与第 3起重杆107的基部之间。铲斗转动用的铲斗液压缸115夹设在铲斗 102的连杆机构116与臂托座114之间。这样,起重杆104借助起重 杆液压缸111的伸缩驱动而可转动。臂103借助臂液压缸113的伸缩 驱动而可转动。4产斗102借助4产斗液压缸115的伸缩驱动而可转动。在突设在上述第1起重杆105前端部侧右侧面的托座117与突设 在第3起重杆107的基部侧右侧面的托座118之间,夹设着偏置杆119。 在突设在第l起重杆105的中央部右侧面的托座121与突设在第2起 重杆106的基部侧右侧面的托座122之间,夹设着偏置液压缸123。 这样,该偏置液压缸123伸缩驱动时,第2起重杆106左右转动,与 该第2起重杆106的转动连动地、偏置杆109也左右转动。这样,配 置在第3起重杆107前端侧的第3起重杆107、臂103和铲斗102,从 背面看不左右倾斜地、朝左右大致平行地移动(偏移)。如图26所示,将起重杆104转动到最后方的状态时,上述第2 起重杆106从背面看形成为大致平行四边形状,其一方的对角线A沿 上下方向配置,另一方的对角线B朝机身左右中央侧倾斜地配置,由 设在前者对角线A两端的枢支轴125、 126,分别枢轴支承第1起重杆 105和第3起重杆107。换言之,第2起重杆106是大致平行四边形,前后方向(上下方向)的对角线A与机身内侧的基部侧的边106b之 间的角度oc,比对角线A与机身内侧的前端側的边106c之间的角度 M、。这样,不降低第2起重杆106的刚性,基部内侧的突出减小,不 容易与第1起重杆105的前端部内侧相接,可以使第2起重杆106朝 本机机身内侧大幅转动。这样,由于可增加第2起重杆106的偏置量,所以,可以把第1起重杆105尽可能地配置在机身外侧,可加大驾驶 操作部13的空间。这时,由于第2起重杆106基部侧的朝外方向鼓出 的部分106a比在上下相同位置朝内侧的鼓出大,所以,使上述第2 起重杆106转动的偏置液压缸123的活塞杆的枢轴支承部即托座122, 更加朝外方向突出地设在该第2起重杆106的基部侧的朝外方向鼓出 的部分106a上,所以,可以使第2起重杆106朝本机内侧大幅转动。另外,上述第1起重杆105从侧面看是大致S形。该第l起重杆 105的构造是,当作业机101在最后方位置、铲斗102通过臂103转 动到接近起重杆104时,铲斗102进入形成在前端部侧的前空间内, 同时,机軍10的前部进入形成在基部侧的后空间内。这样,不加大第 1起重杆105、即作业机101的朝后方的转动角度,就可以使铲斗102 尽可能地位于后方的本机侧,可减小回转半径。另外,使上述起重杆104转动的起重杆液压缸111,如图23所示, 在回转台架5的台阶差部5c的后方收纳在机軍10内,位于驾驶操作 部13备有的踏脚板12的下方。这样,确保机軍10内有较大的空间, 可增加收纳在该空间内的燃料箱59、副油箱61等的容量,可切实地 确保冷却风的流动空间。另外,不将起重杆液压缸111配置在作业机 101側,而是配置在本才几侧,可以实现作业才几101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在备有上述偏置型作业机101的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中,起 重杆液压缸111与上述后方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的摆动液压缸 28,在回转台架5上配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与上述同样地,在回转 台架5上,燃料箱59和散热器40前后并排地配置在起重杆液压缸111 的上方,在该散热器40的侧方,并排设置着发动机8和副油箱61。这样,各种机器高效地配置在回转台架5上,该配置构造在后方超小 回转型回转作业车和超小回转型回转作业车中可通用。本发明的回转作业车,在后方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和超小回 转型的回转作业车中,可回转地支承在行驶装置上的、备有作业机的 回转台架能通用,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所以在工业上有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
1.回转作业车,从回转台架的两侧部到后方在行驶装置的大致宽度范围内,从平面上看形成为圆形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回转台架的前部从平面上看切成沿左右方向的大致一直线状,在行进方向右侧设有向后方凹的台阶差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回转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回转台 架的台阶差部上配置着隐蔽该台阶差部的踏脚板,该踏脚板位于回转 半径内。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回转台 架的台阶差部上配置着起重杆支点,该起重杆支点位于回转半径内。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回转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台阶差 部的后方配置着液压缸,在该液压缸的上方前后并排地配置着燃料箱 和散热器,在该散热器的侧方,并排设置着发动机和副油箱。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作业车,其特征在于,上述液压缸是 起重杆液压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回转作业车中,可回转地支承于行驶装置上的、备有作业机的回转台架能通用于后方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和超小回转型的回转作业车,可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从回转台架(5)的两侧部到后方在行驶装置(3)的大致宽度范围内,从平面上看形成为圆形状,将上述回转台架(5)的前端,从平面上看切成沿左右方向的大致一直线状,在行进方向右侧设有向后方凹的台阶差部(5c)。
文档编号E02F9/08GK101233279SQ20068002803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5日
发明者清野英树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