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带逆向膏体充填的二次采煤方法

文档序号:534079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条带逆向膏体充填的二次采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煤方法,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建筑物、铁路以及水体下煤炭资源的安全、且充分回收的条带逆向膏体充填二次的采煤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2009年煤炭产量达到29. 7亿吨,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2. 4亿吨,同时,煤炭消费量继续增长,到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在我国煤炭需求量大增的情况下,尤其是东部的可采得煤炭资源已不多,“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积压大量煤炭资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据对国有重点煤矿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压煤量约为137. 9亿吨,其中建筑物下87. 6亿吨,村庄下压煤又占建筑物下压煤的60%。由于地下开采所产生的地表移动变形,使地表建筑物受到拉伸、压缩和弯曲等附加力的作用,当这些附加力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超过建筑物允许的变形时,建筑物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倒塌。在水体下开采时,还有导致矿井充水的危险。目前,我国的煤炭回收率仅为40%左右,原国有重点煤矿60%左右,地方不到40%, 乡镇仅为10% 15%,有些小煤矿在8%以下,据《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统计,我国1980 2000年的20年间,煤炭资源多耗费280亿吨,留设保护煤柱是造成煤炭资源采出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保护地表建筑物和水体下安全采煤,“三下”煤炭资源的开采普遍采用条带开采,但是这种采煤方法煤炭的采出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同样,煤炭生产中伴随着大量的矸石的排放,矸石由井下提升到地面,在地面堆积成矸石山,不仅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矸石山污染环境,同时易发生危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历年来累积堆放的煤矸石约45亿吨,占地超过1.5万公顷,而且目前矸石量每年超过 2. 5亿吨。虽然目前煤矿开采“三下”压煤,多采用条带开采方法和房柱式采煤法,部分采用充填开采,如煤矿矸石充填无煤柱开采工作面采空区的方法等。条带开采方法是在开采范围内,沿一定的方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个条带,采出一条,保留一条,相间排列。依靠保留的条带煤柱支撑上覆岩层的载荷,以控制岩层和地表移动,使地表移动变形减小,达到保护建筑物的目的。房柱式采煤法是在煤层内开掘一系列宽5 7米左右的煤房,煤房间用联络道相连,形成近似于长条形或块状的煤柱,煤柱宽度数米至二十多米不等,采煤在煤房中进行,煤柱可根据条件留下不采,或在煤房采完后,再将煤柱按要求尽可能采出。通过煤房间的煤柱支撑上覆岩层的载荷,达到保护地表的目的。煤矿矸石充填无煤柱开采工作面采空区的方法是一种充填开采方法,将煤矿矸石通过运输机和皮带等机械充填到采空区的采煤法。通过充填的煤矸石来支撑上覆岩体,控制地表变形。前两种方法虽然能控制地表采出煤炭资源,但是条带开采方法的采出率仅30% 50%,而房柱式采煤法的采出率一般不到40%, 资源浪费严重,而目前的一般充填开采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到煤炭的采出率,减少地表的沉陷,但是仍然面对相当量的煤炭无法采出和地表的沉陷等问题。所以目前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炭采出率,同时解决煤矿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仍是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方法简单、能有效的解决地表变形、煤炭资源回收率低、安全环保的条带逆向膏体充填二次采煤方法。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条带逆向膏体充填二次采煤的开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地表建筑物群的范围和保护等级,按规程确定建筑物群下的煤炭开采范围;
b.确定的煤炭开采范围内交替划分宽为80 220m的膏体充填条带和宽为30 70m 的回采条带;
C.对划分的膏体充填条带依次进行开采,膏体充填条带工作面每向前推进2 ^!时, 逐一完成所有膏体充填条带的开采与充填;
d.当膏体充填条带中的充填物完全凝固,具有支撑上覆岩层的能力之后,即可依次对两条膏体充填条带之间的回采条带按常规进行掘进回采,在回采条带中掘出开切眼,并布置回采工作面,煤炭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不进行任何处理,随着工作面推进,采空区范围逐渐扩大后,顶板悬露岩层在围岩应力及其自重的作用下将自行垮落到采空区,回采条带的进风巷和运输巷沿充填体掘进,不留煤柱,直至完成所有回采条带的开采,即完成条带逆向膏体充填的二次采煤。所述的膏体充填条带的充填物为破碎加工的煤矸石、炉渣或者固态垃圾与粉煤灰、胶结料和水的膏体混合物。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①对“三下”压煤中进行煤炭的回收,在二次回采的时不留保护煤柱,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资源,这是以往的采煤方法不具有的;②采用膏体混合物充填体,能控制地表建筑物及附属物在允许的地表变形范围内,保护水体资源,先是利用充填体和邻近的条带煤柱共同支撑上覆岩层,在二次回采时,完全凝固后的膏体混合物充填体已具有单独支撑上覆岩层的能力,回采后能很好的控制地表的变形;③采用间隔充填采煤,先充填后再回采,先利用条带煤柱为主要支撑体,之后利用充填体为主要支撑体,提高了采煤的安全性;④与全部充填采煤相比,本发明通过调节膏体充填条带的宽度,使膏体充填条带足够支撑地表建筑,从而无需对采空区进行全部充填,这样有利于降低充填成本,提高煤矿企业效益;⑤矸石、粉煤灰等作为充填材料的重要组成成分,消除了地面的矸石山、减少侵占土地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消除了矸石山的坍塌或引爆等事故隐患,减少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其方法简单,技术效果好、煤炭回收率高、安全环保,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图1是本发明的条带布置剖面图及开采顺序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条带布置平面图及开采顺序示意图。图中1一第一膏体充填条带;2—第一回采条带;3—第二膏体充填条带;4一第二回采条带;5—第三膏体充填条带;6—第三回采条带;7—第四膏体充填条带;8—煤层;9一地表建筑群。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的条带逆向膏体充填二次的采煤方法首先提取煤层8上方地表建筑群9区域的地质信息,根据地表建筑物群9的范围和保护等级,以传统采区范围确定为基础,使地表建筑物群在充填条带保护范围内,以《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保护等级要求为标准,确定矿井下煤炭充填开采范围;然后划分膏体充填条带和回采条带,其中,膏体充填条带宽为80 220m,回采条带宽为30 70m。对预先划分的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膏体充填条1、3、5、7带依次进行开采,采用对采空区进行全部充填的全采全充法回采煤炭资源;对所有膏体充填条带开采时,膏体充填条带工作面每推进2 ^!时, 即对采空区进行及时充填,该范围内采空区充填完成后,待充填体凝固且强度足以支撑上覆围岩作用力时,才能进行一下个充填开采循环,依次进行;直至完成所有膏体充填条带的开采与充填;膏体充填带使用的充填物为破碎加工的煤矸石、炉渣或者固态垃圾与粉煤灰、 胶结料和水制成的胶结性的膏体混合物。膏体充填带填充完毕之后,等待填充物完全凝固, 使充填体具有单独支撑上覆岩层的能力,回采后能很好的控制地表的变形;当第一、第二两条膏体充填带1、3完全凝固之后即可对两条膏体充填带之间的第一回采带条2进行掘进回采,第一回采条带2的进风巷和运输巷沿充填体掘进,不设煤柱;第一回采条带2中在掘出开切眼,并布置正常的回采工作面进行开采,煤炭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不进行任何处理, 随着工作面推进,采空区范围逐渐扩大后,顶板悬露岩层在围岩应力及其自重的作用下将自行垮落到采空区。随着下一膏体充填均完全凝固后,依次对第二、第三回采条带4、6进行掘进回采,不留煤柱,直至完成所有回采条带的开采,即完成条带逆向膏体充填的二次采 iS ο
权利要求
1.一种条带逆向膏体充填的二次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根据地表建筑物群的范围和保护等级,按规程确定建筑物群下的煤炭开采范围;b.确定的煤炭开采范围内交替划分宽为80 220m的膏体充填条带和宽为30 70m 的回采条带;c.对划分的膏体充填条带依次进行开采,每条膏体充填条带工作面每向前推进2 細时,即对其采空区进行及时充填,逐一完成所有膏体充填条带的开采与充填;d.当膏体充填条带中的充填物完全凝固,具有支撑上覆岩层的能力之后,即可依次对两条膏体充填条带之间的回采条带按常规进行掘进回采,在回采条带中掘出开切眼,并布置回采工作面,煤炭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不进行任何处理,随着工作面推进,采空区范围逐渐扩大后,顶板悬露岩层在围岩应力及其自重的作用下将自行垮落到采空区,回采条带的进风巷和运输巷沿充填体掘进,不留煤柱,直至完成所有回采条带的开采,即完成条带逆向膏体充填的二次采煤。
2.根据权利1所述的条带逆向膏体充填的二次采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膏体充填条带的充填物为破碎加工的煤矸石、炉渣或者固态垃圾与粉煤灰、胶结料和水的膏体混合物。
全文摘要
一种条带逆向膏体充填的二次采煤方法,适用于建筑物、铁路以及水体下煤炭资源的安全回收。按规程确定建筑物群下的煤炭开采范围,在确定的煤炭开采范围内交替划分膏体充填条带和回采条带;对划分的膏体充填条带依次进行开采,并对其采空区进行填充;当膏体充填条带中的充填物完全凝固后,依次沿两条膏体充填条带进行无煤柱掘巷,对回采条带进行垮落法开采。通常条件下膏体充填条带较宽,正常回采条带较窄。因此本发明能有效地减少开采沉陷对地表建筑物的破坏,还能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无需留设窄煤柱,使煤炭资源得以充分回收,同时使煤矸石、粉煤灰固体废物得到资源化利用。
文档编号E21C41/16GK102261247SQ20111021885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日
发明者周华强, 宋光远, 常庆粮, 王光伟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