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加厚圆弧过渡带钻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7544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加厚圆弧过渡带钻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加厚圆弧过渡带钻杆,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井用钻杆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钻杆在使用过程中加厚过渡带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尤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表面形成裂纹源,导致刺漏甚至断裂事故发生,给油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经统计,钻杆刺漏主要集中在# 127mm钻杆加厚过渡段内锥面消失处,因此有必要改善内加厚过渡带处结构以改善应力分布。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加厚圆弧过渡带钻杆。一种内加厚圆弧过渡带钻杆,降低内加厚过渡带消失处应力水平和应力集中,从而有利于防止刺穿和断裂。一种内加厚圆弧过渡带钻杆,一种内加厚圆弧过渡带钻杆,包括钻杆接头、焊缝、钻杆加厚过渡带和钻杆管体,其特征在于钻杆接头通过焊缝与钻杆加厚过渡带连接,钻杆加厚过渡带与钻杆管体连接。钻杆加厚过渡带包括内加厚圆柱面和内加厚过渡带;内加厚圆柱面为圆柱形状;内加厚圆柱面和内加厚过渡带为圆弧过渡,圆弧半径R为300mm ;内加厚过渡带与钻杆管体为圆弧过渡,圆弧半径R为300mm。有益效果:(I)内加厚过渡带与圆柱面、管体两处圆弧过渡可有效降低内加厚过渡带消失处应力集中系数,减少应力集中,这种结构为防止钻杆刺漏而设计;(2)内加厚过渡带制造时靠模型锻造,这种改进只需要改进模型即可,改变了现行工艺;(3)经有限元模拟计算,采用该结构流体于管壁的最大作用力较API标准钻杆降低3.8倍,效果显著。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内加厚圆弧过渡带钻杆,钻杆接头I通过焊缝2与钻杆加厚过渡带3连接,钻杆加厚过渡带3与钻杆管体4连接。钻杆加厚过渡带3包括内加厚圆柱面5和内加厚过渡带6。内加厚圆柱面5为圆柱形状。内加厚圆柱面5和内加厚过渡带6为圆弧过渡,圆弧半径R为300_。内加厚过渡带6与钻杆管体4亦为圆弧过渡,圆弧半径R为300_。经两次圆弧倒角,可显著降低内加厚过渡带消失处应力集中,有利于防止钻杆刺漏和断裂。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内加厚圆弧过渡带钻杆,包括钻杆接头、焊缝、钻杆加厚过渡带和钻杆管体,其特征在于钻杆接头通过焊缝与钻杆加厚过渡带连接,钻杆加厚过渡带与钻杆管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加厚圆弧过渡带钻杆,其特征在于:钻杆加厚过渡带包括内加厚圆柱面和内加厚过渡带; 内加厚圆柱面为圆柱形状;内加厚圆柱面和内加厚过渡带为圆弧过渡,圆弧半径R为300mm ;内加厚过渡带与钻杆管体为圆弧过渡,圆弧半径R为3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加厚圆弧过渡带钻杆,属于油气田勘探开发井用钻杆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钻杆接头、焊缝、钻杆加厚过渡带和钻杆管体,其特征在于钻杆接头通过焊缝与钻杆加厚过渡带连接,钻杆加厚过渡带与钻杆管体连接。有益效果内加厚过渡带与圆柱面、管体两处圆弧过渡可有效降低内加厚过渡带消失处应力集中系数,减少应力集中,这种结构为防止钻杆刺漏而设计;内加厚过渡带制造时靠模型锻造,这种改进只需要改进模型即可,改变了现行工艺;经有限元模拟计算,采用该结构流体于管壁的最大作用力较API标准钻杆降低3.8倍,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E21B17/00GK203081324SQ20122070087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胡芳婷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