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通风救生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523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煤矿通风救生管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煤炭行业的避难硐室的救生设备,具体涉及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它包括主管道,所述的主管道内部设置有集成动力电缆、压风管、食物管、感应器电缆及通讯电缆,所述的压风管与避难硐室内的压风自救系统相连接并通过设置在压风管末端的散气口向避难硐室内释放氧气,所述的集成动力电缆与避难硐室内的各设备连接并提供电力供给,所述的感应器电缆与设置在主管道外部的感应器连接,所述的集成动力电缆、压风管、食物管、感应器电缆及通讯电缆均为单独单元且不互相交错连接并通过塑料网固定在主管道内部,它具有良好的抗挤压,为遇险人员赢得救援时间。
【专利说明】煤矿通风救生管道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行业的避难硐室的救生设备,具体涉及煤矿通风救生管道。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煤炭事业的发展,煤矿安全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已成为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井下避难系统尤其是对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内部设置还未达到统一认识,事故警报传输不及时延误拯救时间和从而加大了损失,在发生特大灾害时常用的管道容易受到地面的挤压而变形从而挤压并破坏设置在内部的各线路和管道,增加拯救难度,浪费拯救时间。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它内部设置的主管道采用在硬质塑料双层制作而成内部并设置有硬质塑料圆珠,可以增强管道的抗挤压的能力和便于通风输压的作用,管道外部还设置有感应器,起到警报及时回馈方便拯救工作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提前预警的作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包括主管道,所述的主管道内部设置有集成动力电缆、压风管、食物管、感应器电缆及通讯电缆,所述的压风管与避难硐室内的压风自救系统相连接并通过设置在压风管末端的散气口向避难硐室内释放氧气,所述的集成动力电缆与避难硐室内的各设备连接并提供电力供给,所述的感应器电缆与设置在主管道外部的感应器连接,所述的集成动力电缆、压风管、食物管、感应器电缆及通讯电缆均为单独单元且不互相交错连接并通过塑料网固定在主管道内部。
[0005]进一步地,所述的主管道是由硬质塑料双层制作而成且管道双层之间设置有塑料圆珠。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散气口上设置有消音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压风管的首段与空压机相连接,空压机设置在地表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感应器设置在主管道的外侧并每个感应器均相隔10-15米的间隙。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塑料网上的孔为10-15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主管道直径为200mm-250mm、集成动力电缆直径为30mm、压风管直径为90mm、食物管直径为45mm、感应器电缆直径为20mm及通讯电缆直径为30mm。
[0011]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它内部设置的主管道采用在硬质塑料双层制作而成内部并设置有硬质塑料圆珠,可以增强管道的抗挤压的能力和便于通风输压的作用,管道外部还设置有感应器,起到警报及时回馈方便拯救工作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提前预警的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煤矿通风救生管道截面示意图;
图2是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集成动力电缆;2.塑料圆珠;3、感应器电缆;4、食物管;5、压风管;
6.主管道;7.感应器;8、空压机;9、消音器;10、散气口;
I1、通讯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包括主管道6,所述的主管道内部设置有集成动力电缆1、压风管5、食物管4、感应器电缆3及通讯电缆11,所述的压风管5与避难硐室内的压风自救系统相连接并通过设置在压风管5末端的散气口 10向避难硐室内释放氧气,所述的集成动力电缆I与避难硐室内的各设备连接并提供电力供给,所述的感应器电缆3与设置在主管道6外部的感应器7连接,所述的集成动力电缆1、压风管5、食物管4、感应器电缆3及通讯电缆11均为单独单元且不互相交错连接并通过塑料网固定在主管道6内部。
[0015]所述的主管道是由硬质塑料双层制作而成且管道双层之间设置有塑料圆珠2,可以增强主管道6的抗挤压的能力和便于通风输压的作用。
[0016]所述的散气口上设置有消音器9,消除噪音安抚避难人员的心理为避难人员提供良好的避难环境。
[0017]所述的压风管5的首段与空压机8相连接,空压机8设置在地表上,通过空压机8向避难硐室里提供空气是避难硐室内的含氧量始终维持在18.5%-23.0%,经减压至
0.3MPa_0.6MPa。
[0018]所述的感应器设置在主管道6的外侧并每个感应器7均相隔10-15米的间隙,经实际的操作得到优选每个感应器7均相隔10米效果比较好,通过设置在主管道6外部的感应器7使得在营救工作中能够清晰的分析各管道孔道的压力大小和定位发生事故的孔道部位,便于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0019]所述的塑料网上的孔为10-15目,便于良好的通气通压,在实际操作中优选10目,不但通气通压效果比较明显,而且10目的塑料网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所承受的挤压力效果是最优的,保护了主管道6内部的各单元的正常。
[0020]所述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主管道6直径为200mm-250mm,实际操作中优选200mm节省资源和投资,增加了管道的稳定性,集成动力电缆I直径为30mm、压风管5直径为90mm、食物管4直径为45mm、感应器电缆3直径为20mm及通讯电缆11直径为30mm。
[0021]实际的工作原理是:先将煤矿通风救生管道的孔道用主管道6穿过并带有集成动力电缆1、压风管5、食物管4、感应器电缆3及通讯电缆11,通过地表上设置的空压机8先将空气减压至0.3MPa再通过压风管5通向避难硐室内部,在压风管5末端设置有散气口 10为避难硐室内的避难人员提供氧气,感应器7通过感应电缆3与设置在外部控制室的演示器相连接,当感应器7感应到地面的挤压力会将信息通过感应器电缆3传到外部控制室的演示器,经处理后信息反馈到控制室的大屏幕上,通过集动力电缆I为避难硐室里的电力设备提供电力,通过食物管4为避难人员提供食品、水,保障避难人员的营养需要。
[0022]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它内部设置的主管道6采用在硬质塑料双层制作而成内部并设置有硬质塑料圆珠2,可以增强管道的抗挤压的能力和便于通风输压的作用,主管道内部设置有网格状塑料网并固定设置在主管道内部的各单元,防止在地壳发生变动并挤压破坏各单元给营救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或困难;主管道6外部还设置有感应器7并通过感应器电缆3与外部控制室的演示器相连接,即接收信号,起到警报及时回馈方便拯救工作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提前预警的作用,为避难人员赢得了 一定的救援时间。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
1.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包括主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道内部设置有集成动力电缆、压风管、食物管、感应器电缆及通讯电缆,所述的压风管与避难硐室内的压风自救系统相连接并通过设置在压风管末端的散气口向避难硐室内释放氧气,所述的集成动力电缆与避难硐室内的各设备连接并提供电力供给,所述的感应器电缆与设置在主管道外部的感应器连接,所述的集成动力电缆、压风管、食物管、感应器电缆及通讯电缆均为单独单元且不互相交错连接并通过塑料网固定在主管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道是由硬质塑料双层制作而成且管道双层之间设置有塑料圆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气口上设置有消音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风管的首段与空压机相连接,空压机设置在地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器设置在主管道的外侧并每个感应器均相隔10-15米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网上的孔为10-15 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矿通风救生管道主管道直径为200mm-250mm、集成动力电缆直径为30mm、压风管直径为90mm、食物管直径为45mm、感应器电缆直径为20mm及通讯电缆直径为30mm。
【文档编号】E21F1/00GK103452583SQ201310391705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日
【发明者】于步胜 申请人:江苏中煤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