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多个部件的集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739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构成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多个部件的集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构成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多个部件的集合,包括:中间部,具有底板、左纵板和右纵板;左侧平台,具有左侧框架和左平台梁;以及右侧平台,具有右侧框架和右平台梁,其中,左平台梁以及右平台梁中的至少一者是调整平台梁,调整平台梁包括:抵接部,能够抵接于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用于与该外侧面焊接;第一相对部,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用于与该侧面焊接;以及第二相对部,在抵接部抵接于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且第一相对部与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隔开高度调整用间隙地与底板的上表面相对向。据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得侧平台相对于中间部的高度位置的调整容易进行,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专利说明】构成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多个部件的集合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构成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多个部件的集合。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己知一种工程机械的上框架,其具备用于安装作业机的中间部和设于中间部的左右两侧的侧平台(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030866号)。
[0003]中间部包括底板和竖立设置于比底板的左右的缘部更内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纵板。侧平台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框架和将侧框架连结于中间部的平台梁。
[0004]在此,在将侧平台的平台梁与中间部的纵板连结时,需要在相对于中间部对侧平台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之后进行纵板与平台梁的焊接作业。
[0005]具体而言,将侧平台与中间部组装,使平台梁的远端部抵接于纵板的外侧面。接着,使高度调整用的调整板抵接于中间部的底板的侧面并且焊接于平台梁的下部。由此,侧平台沿着平台梁与纵板抵接的面、以及调整板与底板抵接的面在高度方向上滑动自如。而且,在将侧平台调整至适当的高度位置之后,通过分别将平台梁的远端部与纵板的外侧面抵接的部分、以及调整板与底板的侧面抵接的部分焊接,而构成上框架。
[0006]然而,现有的工程机械的上框架中,在进行侧平台与中间部的组装作业时,需要将所述调整板焊接于平台梁的下部的作业。因而,存在焊接作业繁杂化且部件数目增加而导致成本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成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多个部件的集合,其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得侧平台相对于中间部的高度位置的调整容易进行,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0008]本发明所涉及的构成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多个部件的集合包括:中间部,具有底板和竖立设置于比所述底板的左右的缘部更内侧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纵板以及右纵板;左侧平台,能够设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左侧;以及右侧平台,能够设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右侧,其中,所述左侧平台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框架和将所述左侧框架连结于所述中间部的所述左纵板的左平台梁,所述右侧平台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侧框架和将所述右侧框架连结于所述中间部的所述右纵板的右平台梁,所述左平台梁以及所述右平台梁中的至少一者是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部进行高度位置的调整的调整平台梁,所述调整平台梁包括:抵接部,能够抵接于所述左纵板以及所述右纵板中与所述调整平台梁相对向的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用于与所述外侧面焊接;第一相对部,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时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用于与所述侧面焊接;以及第二相对部,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一相对部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隔开高度调整用间隙地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相对向。
[0009]根据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得侧平台相对于中间部的高度位置的调整能够容易进行,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1]图2是表示各侧平台被组装到中间部之前的状态(构成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多个部件的集合)的立体图。
[0012]图3是表示各侧平台被组装到中间部之后的状态(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立体图。
[0013]图4是表示将平台梁组装于纵板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4]图5是表示对侧平台进行高度调整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5]图6是表示将侧平台焊接于中间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0016]图7是表示对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平台梁的结构中的侧平台进行高度调整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仅为示例,并无意限制本发明及其适用物或其用途。在图1中,分别以箭头表示上下、前后及左右方向。只要没有特别地提及,依照这些箭头表示的方向来说明上下等方向。
[0018]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机械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工程机械10具备下部行走体11和能够回转地支撑在下部行走体11上的上部回转体12。
[0019]上部回转体12具有构成其骨架基础的上框架15、能够相对于上框架15起伏地安装于该上框架15的前端部的作业机13、安装在上框架15的后端侧以用于取得与作业机13的重量平衡的配重16、以及设置在上框架15的左前侧部位的驾驶室17。
[0020]作业机13用于进行挖掘作业等。作业机13具有:动臂13a,其基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于上部回转体12 ;斗杆13b,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动臂13a的顶端侧;以及挖斗13c,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斗杆13b的顶端侧。动臂13a、斗杆13b以及挖斗13c分别由对应的液压缸13d驱动。
[0021]如图2所示,构成上框架的多个部件的集合15a具备: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中间部20、连结于中间部20的左侧的左侧平台30L、以及连结于中间部20的右侧的右侧平台30R。图3表示了将两个侧平台30L、30R连结于中间部20而构成的上框架15。
[0022]中间部20具有:底板21、以及竖立设置于比底板21的左右的缘部更内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纵板22L以及右纵板22R。底板21由厚钢板形成。各纵板22L、22R通过焊接而接合于底板21。
[0023]左侧平台30L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框架31L、以及将左侧框架31L与中间部20的左纵板22L连结的左平台梁32L。右侧平台30R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侧框架31R、以及将右侧框架31R与中间部20的右纵板22R连结的右平台梁32R。左平台梁32L以及右平台梁32R分别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各设置三个。具体而言,从前方起算第一位的平台梁32L、平台梁32R和第二位的平台梁32L、平台梁32R具有闭合截面形状。从前方起算的第三位的平台梁32L、平台梁32R通过竖立设置一片板材来构成。[0024]在各侧框架31L、31R的前端部设有从该侧框架31L、31R朝中间部20侧延伸的前框36。在各侧框架31L、31R的后端部设有从该侧框架31L、31R朝中间部20侧延伸的后框37。前框36与从前方起算的第一位的平台梁32L、32R的远端部通过连结框38而连结。
[0025]而且,分别将各侧平台30L、30R组装于中间部20,使左平台梁32L的位于左纵板22L 一侧的端部抵接于该左纵板22L的外侧面22a,并且使右平台梁32R的右纵板22R侧的端部抵接于该右纵板22R的外侧面,在此状态下将该抵接的部分焊接,从而将中间部20与各侧平台30L、30R连结。
[0026]在此,在将各侧平台30L、30R焊接至中间部20时,需要调整各侧平台30L、30R相对于中间部20的高度位置。对此,通过对各平台梁30L、30R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得各侧平台30L、30R相对于中间部20的高度位置的调整容易进行。
[002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用于搭载驾驶室17的左侧平台30L采用相对于中间部20容易进行高度位置调整的结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平台梁32L构成能够相对于中间部20进行高度位置的调整的“调整平台梁”。以下,仅对左侧平台30L进行说明。另外,也可以对右侧平台30R采用同样的结构。
[0028]在左侧平台30L中,从前方起算的第一位的左平台梁32L和第二位的左平台梁32L形成为闭合截面形状,并包括:梁部件33,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向的一对垂直板33a,梁部件33的截面形成为下方开口的凹状;以及加强板34,将一对垂直板33a的下缘部彼此连结。梁部件33构成抵接于左纵板22L的外侧面22a的抵接部32c,以使其远端部(位于左纵板22L —侧的端部)能够焊接于左纵板22L的外侧面22a,以便将左侧框架31L与左纵板22L连结。从前方起算的第三位的左平台梁32L通过竖立设置一片板材而形成,将左侧框架31L与左纵板22L连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框架31L构成“调整框架”,左纵板22L构成“调整侧纵板”。
[0029]如图4以及图5所示,梁部件33的一对垂直板33a的位于左纵板22L —侧的下部被局部切除。由此,在梁部件33的下部形成隔开高度调整用间隙地与底板21的上表面21a相对向的第二相对部32a。第二相对部32a具有沿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形状。
[0030]加强板34设置为与梁部件33的远端部(抵接部32c)沿左右方向隔开指定的间隔。由此,如图5所示,加强板34的侧面构成第一相对部32b,其与梁部件33的第二相对部32a连续并向下方延伸,并且,第一相对部32b与底板21的侧面21b相对向,以便在使梁部件33的抵接部32c抵接于左纵板22L的外侧面22a时能够焊接于该侧面21b。第一相对部32b沿与垂直于第二相对部32a的铅垂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0031]当使梁部件33的抵接部32c抵接于左纵板22L的外侧面22a时,左平台梁32L的第一相对部32b与底板21的侧面21b相对向。在该状态下,在左平台梁32L的第二相对部32a与底板21的上表面21a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高度调整用的间隙,因而,通过沿着左平台梁32L的抵接部32c与左纵板22L的外侧面22a抵接的面、以及作为第一相对部32b的加强板34的侧面与底板21的侧面21b相对向的面使左侧平台30L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滑动,能够将左侧平台30L调整至适当的高度位置。
[0032]此外,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作为第一相对部32b的加强板34的侧面与底板21的侧面21b抵接,但是也可以是在两者之间设置能够进行预焊接的大小的间隙(例如2_左右)。通过设置此种间隙,能够吸收左平台梁32L的尺寸误差。该间隙设定为能够通过第一相对部32b与底板21的侧面21b的焊接而被充填的大小。
[0033]如图6所示,在将左侧平台30L调整至适当的高度位置之后,将梁部件33的抵接部32c与左纵板22L的外侧面22a抵接的部分、以及加强板34的侧面(第一相对部32b)与底板21的侧面21b相对向的部分分别焊接,以构成上框架15。此时,先将第一相对部32b与底板21的侧面21b相对向的面焊接,在该状态下沿着抵接部32c与左纵板22L的外侧面22a抵接的面使左侧平台30L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滑动,从而容易地对左侧平台30L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因而,较为理想的是,首先焊接第一相对部32b与底板21的侧面21b相对的面,在该状态下对左侧平台30L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将抵接部32c与左纵板22L的外侧面22a抵接的面焊接,从而构成上框架15。
[0034]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一相对部32b作为支点来调整左侧平台30L的高度位置,易于调整左侧平台30L相对于中间部20的高度位置,作业效率提高。另外,省略将高度调整用部件焊接于左平台梁32L的下部等的作业。这有助于作业效率的提高并且有助于由部件数目的削减而实现的成本降低。
[0035]另外,施加于左侧平台30L的负荷分散于梁部件33的抵接部32c与左纵板22L的外侧面22a焊接的部分、和加强板34的侧面(第一相对部32b)与底板21的侧面21b焊接的部分,因而可确保上框架15的刚性。
[0036]《变形实施方式》
[0037]本发明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0038]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示例进行了说明,S卩,从前方起算的第一位的左平台梁32L和第二位的左平台梁32L分别具有抵接部32c、第一相对部32b以及第二相对部32a,即,梁部件33中的位于左纵板22L —侧的端部构成抵接部32c,一对垂直板33a的下端部构成第二相对部32a,而且,接合于梁部件33的下部的加强板34的侧面构成第一相对部32b,但是左平台梁32L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7所示,从前方起算的第三位的左平台梁32L,即竖立设置一片板材的左平台梁32L具有抵接部32c、第一相对部32b以及第二相对部32a。具体而言,还可以将由板材构成的左平台梁32L的远端部(位于左纵板22L —侧的端部)的下部切除一部分,从而该左平台梁32L的远端部剩余的部位构成抵接部32c,并且通过该切除部分构成第二相对部32a以及与该第二相对部32a连续并向下方延伸的第一相对部32b。
[0039]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40]如以上所说明,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结构,可获得能够易于进行侧平台相对于中间部的高度调整、提高作业效率这一实用性高的效果,因而极为有用且产业上的可利用性高。
[0041]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主要包含具有下述结构的发明。
[0042]构成上述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多个部件的集合包括:中间部,具有底板和竖立设置于比所述底板的左右的缘部更内侧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纵板以及右纵板;左侧平台,能够设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左侧;以及右侧平台,能够设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右侧,其中,所述左侧平台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框架和将所述左侧框架连结于所述中间部的所述左纵板的左平台梁,所述右侧平台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侧框架和将所述右侧框架连结于所述中间部的所述右纵板的右平台梁,所述左平台梁以及所述右平台梁中的至少一者是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部进行高度位置的调整的调整平台梁,所述调整平台梁包括:抵接部,能够抵接于所述左纵板以及所述右纵板中与所述调整平台梁相对向的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用于与所述外侧面焊接;第一相对部,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时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用于与所述侧面焊接;以及第二相对部,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一相对部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隔开高度调整用间隙地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相对向。
[0043]根据该多个部件的集合,能够使得侧平台相对于中间部的高度位置的调整容易进行,提高作业效率。具体而言,当使调整平台梁的抵接部抵接于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并且使第一相对部与底板的侧面相对向时,在第二相对部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高度调整用的间隙,因而,通过沿着抵接部与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抵接的面、以及第一相对部与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的面使侧平台在高度方向上滑动,能够将该侧平台调整至适当的高度位置。因而,像以往那样将高度调整用部件焊接于平台梁的下部等的作业被省略。因而,作业效率提高并且能够谋求由部件数目的削减引起的成本降低。
[0044]而且,在将侧平台调整至适当的高度位置之后,将调整平台梁的抵接部与纵板的外侧面抵接的部分、以及调整平台梁的第一相对部与底板的侧面的相对部分分别焊接,以构成上框架。由此,施加于侧平台的负荷分散于调整平台梁的抵接部与纵板的外侧面焊接的部分、和调整平台梁的第一相对部与底板的侧面焊接的部分,因而可确保上框架的刚性。
[0045]另外,在所述多个部件的集合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调整平台梁包括:梁部件,具有朝向下方的开口,将所述左侧框架以及所述右侧框架中与所述调整侧纵板相对向的调整框架与所述调整侧纵板连结,所述梁部件的位于所述调整侧纵板一侧的端部构成所述抵接部;以及加强板,局部遮挡所述梁部件的所述开口,其中,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抵接部沿左右方隔开指定的间隔地配置,使得在所述梁部件的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时所述加强板中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的部位构成所述第一相对部,并且所述梁部件中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相对向的部位构成所述第二相对部。
[0046]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维持侧平台相对于中间部的高度位置的调整的易行性并且确保调整侧平台梁的刚性。具体而言,将用于确保调整侧平台梁的刚性的加强板与所述梁部件的抵接部沿左右方向隔开指定的间隔配置,从而由所述梁部件以及所述加强板构成调整侧平台梁,以确保其刚性,而且,在所述梁部件上形成所述第二相对部,且加强板的侧面作为第一相对部发挥作用。
[0047]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多个部件的集合中,当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时,所述第一相对部隔开间隙地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所述间隙具有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相对部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的焊接而被充填的大小。
[0048]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吸收调整侧平台梁的尺寸误差地进行焊接作业。具体而言,在因调整侧平台梁的尺寸误差导致从调整侧平台梁的抵接部到第一相对部的距离变得比从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到底板的侧面的距离短的情况下,在调整平台梁抵接至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之前,第一相对部已与底板的侧面抵接,因而存在在调整平台梁的抵接部与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之间产生间隙的问题。
[0049]对此,在本发明中,由于在第一相对部与底板的侧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故可吸收调整平台梁的尺寸误差。另外,该间隙为能够进行预焊接的大小(例如2_左右),换言之,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相对部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的焊接而被充填的大小,因而能够切实地进行焊接作业。
[0050]另外,包含用于制造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工序,准备所述多个部件的集合;调整工序,在使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并且使所述第一相对部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的状态下调整所述调整平台梁相对于所述中间部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以及焊接工序,在所述调整工序之后分别焊接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抵接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一相对部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的相对部分。
[0051]在本制造方法中,仅仅通过在使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抵接并且使所述第一相对部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的状态下使所述调整平台梁沿上下方向位移,就能够进行侧平台相对于中间部的高度位置的调整,并且通过分别焊接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抵接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一相对部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的相对部分来简单地构成具有充分的刚性的上框架。
【权利要求】
1.一种构成工程机械的上框架的多个部件的集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部,具有底板和竖立设置于比所述底板的左右的缘部更内侧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纵板以及右纵板; 左侧平台,能够设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左侧;以及 右侧平台,能够设置于所述中间部的右侧,其中, 所述左侧平台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框架和将所述左侧框架连结于所述中间部的所述左纵板的左平台梁, 所述右侧平台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右侧框架和将所述右侧框架连结于所述中间部的所述右纵板的右平台梁, 所述左平台梁以及所述右平台梁中的至少一者是能够相对于所述中间部进行高度位置的调整的调整平台梁, 所述调整平台梁包括:抵接部,能够抵接于所述左纵板以及所述右纵板中与所述调整平台梁相对向的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用于与所述外侧面焊接;第一相对部,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时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用于与所述侧面焊接;以及第二相对部,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一相对部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隔开高度调整用间隙地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相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部件的集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平台梁包括: 梁部件,具有朝向下方的开口,将所述左侧框架以及所述右侧框架中与所述调整侧纵板相对向的调整框架与所述调整侧纵板连结,所述梁部件的位于所述调整侧纵板一侧的端部构成所述抵接部;以及 加强板,局部遮挡所述梁部件的所述开口,其中, 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抵接部沿左右方隔开指定的间隔地配置,使得在所述梁部件的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时所述加强板中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的部位构成所述第一相对部,并且所述梁部件中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相对向的部位构成所述第二相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部件的集合,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时,所述第一相对部隔开间隙地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所述间隙具有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相对部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的焊接而被充填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个部件的集合,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调整侧纵板的外侧面时,所述第一相对部隔开间隙地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相对向,所述间隙具有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相对部与所述底板的侧面的焊接而被充填的大小。
【文档编号】E02F9/08GK103850282SQ20131061875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下村启介, 岛津泰彦 申请人:神钢建设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