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1698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包括壳体及吸泥管,吸泥管包括第一吸泥管及第二吸泥管;第一吸泥管的上端与第二吸泥管的上端均设有活接接头,活接接头的上端均连接有输泥管,第一吸泥管与输泥管活动连接,第二吸泥管与输泥管活动连接;壳体内连接有螺旋钻头,螺旋钻头设于第一吸泥管与第二吸泥管之间,螺旋钻头的上端连接电机,壳体的上端连接有动力室,动力室内设有电机;壳体内设有观测腔及浮箱,观测腔与浮箱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浮箱位于观测腔的两侧;观测腔内设有探照灯及电子探头,浮箱的上端连接有进出气管。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钻头冲击淤泥,促使淤泥逐渐分散,从而便于泵体吸泥,简化清淤过程,提高清淤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泥头,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幅员辽阔,河道、水库、电站等众多,它们都为我们生活的血脉担负着饮用、泄 洪、排涝、旅游、航运、发电等不同功能。但是泥沙随水流汇集到河道、水库中常形成淤积物, 淤积物容易造成河道堵塞,严重影响河道的使用功能。为了减缓淤积,延长水库寿命,通常 需要采用机械开挖方式对水下淤泥进行清理,其中水下清淤机是重要的机械设备。水下清 淤机包括有吸泥头,传统的吸泥头,采用气体冲刷淤泥,缓解淤泥之间的吸附力,并配合泵 体实现清淤。该吸泥头在使用过程中有如下缺点:遇到颗粒较大的石块时,容易堵塞管路, 从而不得不进行通堵,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同时,遇到久积的淤泥时,利 用冲刷作用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采用螺旋钻头冲 击淤泥,促使淤泥逐渐分散,从而便于泵体吸泥,简化清淤过程,提高清淤工作效率。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包括壳体及吸泥管,吸泥管位于壳体内,其特 征在于:吸泥管包括第一吸泥管及第二吸泥管,第一吸泥管与第二吸泥管分别位于壳体内 的两侧;第一吸泥管的上端与第二吸泥管的上端均设有活接接头,活接接头的上端均连接 有输泥管,第一吸泥管与输泥管活动连接,第二吸泥管与输泥管活动连接;壳体内连接有螺 旋钻头,螺旋钻头设于第一吸泥管与第二吸泥管之间,螺旋钻头的上端连接电机,壳体的上 端连接有动力室,动力室内设有电机;壳体内设有观测腔及浮箱,观测腔与浮箱位于同一水 平面内,浮箱位于观测腔的两侧;观测腔内设有探照灯及电子探头,浮箱的上端连接有进出 气管。吸泥管和输泥管形成清淤管道,在泵体的配合下能够吸入分散后的淤泥,最终经输泥 管排出。同时,采用两根吸泥管进行工作,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清淤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 而且清淤更彻底,清淤质量高。并通过活接接头实现吸泥管活动连接,避免由于淤泥表面不 平整造成部件损坏或吸泥管堵塞等问题。电机为螺旋钻头提供动力,能够自主调控螺旋钻 头转速,实现合理利用。动力室保护电机,避免电机与水接触后损坏。螺旋钻头能够对淤泥 施加冲击力,促使淤泥相互分离运动,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更容易在泵体的作用下吸入 吸泥管内,显著提高清淤效果。螺旋钻头能够粉碎固体颗粒,避免固体颗粒进入吸泥管造成 堵塞,提高清淤工作效率,延长吸泥头使用寿命。探照灯配合电子探头实现实时监测水底清 淤工况,探照灯起照明作用,电子探头将水底清淤工况反应给施工人员,保证了清淤工作顺 利开展,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浮箱使得吸泥头上下移动更容易,操作方便。
[0006] 进一步,输泥管包括有输泥主管、第一输泥支管及第二输泥支管,第一输泥支管活 动连接第一吸泥管,第二输泥支管活动连接第二吸泥管,第一输泥支管的上端与第二输泥 支管的上端均连接输泥主管。清淤彻底,工作效率高。
[0007] 进一步,第一吸泥管与第二吸泥管均设有吸泥口,吸泥口相对设置。外形美观,吸 泥效果优异。
[0008] 优选后,吸泥口呈圆台形,有效扩大吸泥范围。
[0009] 进一步,电机上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内设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与电机相匹配, 电机嵌于限位凹槽内。固定电机,避免电机工作时发生侧滑。
[0010] 进一步,连接件上设有第一螺孔,动力室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螺孔,第一螺孔与第二 螺孔相匹配,借助螺栓实现固定连接件。
[0011] 进一步,观测腔的下表面由钢化玻璃制成。钢化玻璃不仅是透明材料,可实现电子 探头监测清淤工况,而且强度大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0012] 进一步,电子探头上设有活动接杆,活动接杆活动连接于观测腔内。活动接杆可控 制电子探头的位置,扩大其监测范围。
[0013] 进一步,浮箱的上端设有进出气孔,进出气孔连接进出气管。
[0014]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采用螺旋钻头冲击淤泥,促使 淤泥逐渐分散,从而便于泵体吸泥,简化清淤过程,提高清淤工作效率。
[0016] 吸泥管和输泥管形成清淤管道,在泵体的配合下能够吸入分散后的淤泥,最终经 输泥管排出。同时,采用两根吸泥管进行工作,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清淤工作效率,缩短工作 时间,而且清淤更彻底,清淤质量高。并通过活接接头实现吸泥管活动连接,避免由于淤泥 表面不平整造成部件损坏或吸泥管堵塞等问题。电机为螺旋钻头提供动力,能够自主调控 螺旋钻头转速,实现合理利用。动力室保护电机,避免电机与水接触后损坏。螺旋钻头能够 对淤泥施加冲击力,促使淤泥相互分离运动,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更容易在泵体的作用 下吸入吸泥管内,显著提高清淤效果。螺旋钻头能够粉碎固体颗粒,避免固体颗粒进入吸泥 管造成堵塞,提高清淤工作效率,延长吸泥头使用寿命。探照灯配合电子探头实现实时监测 水底清淤工况,探照灯起照明作用,电子探头将水底清淤工况反应给施工人员,保证了清淤 工作顺利开展,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浮箱使得吸泥头上下移动更容易,操作方便。同时,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子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包括壳体1及吸泥管,吸 泥管位于壳体1内,吸泥管包括第一吸泥管21及第二吸泥管22,第一吸泥管21与第二吸泥 管22分别位于壳体1内的两侧。第一吸泥管21与第二吸泥管22均设有吸泥口 23,吸泥口 23呈圆台形,吸泥范围大,且吸泥口 23相对设置,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吸泥效果优异。进行 清淤工作时,吸泥口 23靠近淤泥,方便清淤。采用两根吸泥管进行工作,不仅能够显著提高 清淤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而且清淤更彻底,吸泥范围更大,清淤质量高。
[0022] 第一吸泥管21的上端与第二吸泥管22的上端均设有活接接头3,活接接头3呈圆 台形,其下端的直径大于上端的直径。且活接接头3下表面的直径正好与吸泥管的内径一 致。活接接头3的上端均连接有输泥管,输泥管包括有输泥主管4、第一输泥支管41及第二 输泥支管42,第一输泥支管41活动连接第一吸泥管21,第二输泥支管42活动连接第二吸 泥管22,第一输泥支管41的上端与第二输泥支管42的上端均连接输泥主管4。活接接头 3上表面的直径正好与第一输泥支管41和第二输泥支管42的内径一致,因此,第一吸泥管 21能够活动于第一输泥支管41内且不会脱离,第二吸泥管22能够活动与第二输泥支管42 内且不脱离。当遇到淤泥表面高低差异大时,第一吸泥管21与第二吸泥管22能够通过上 下移动调节至最适合的位置,避免由于发生撞击造成部件损坏或吸泥管堵塞等问题。吸泥 管和输泥管形成清淤管道,在泵体的配合下,淤泥首先进入吸泥管,然后依次经过第一输泥 支管41或第二输泥支管42,最终淤泥汇合至输泥主管4并由输泥主管4排出至船体。
[0023] 壳体1内连接有螺旋钻头5,螺旋钻头5设于第一吸泥管21与第二吸泥管22之 间,螺旋钻头5的上端连接有电机61,电机61运转时能够带动螺旋钻头5旋转,为螺旋钻头 5提供动力,且能够自主调控螺旋钻头5转速,实现合理利用。螺旋钻头5能够对淤泥施加 冲击力,促使淤泥相互分离运动,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更容易在泵体的作用下吸入吸泥 管内,显著提高清淤效果。螺旋钻头5能够粉碎固体颗粒,避免固体颗粒进入吸泥管造成堵 塞,提高清淤工作效率,延长吸泥头使用寿命。
[0024] 壳体1的上端连接有动力室6,动力室6内设有电机61,动力室6保护电机61,避 免电机61与水接触后损坏。电机61上连接有连接件62,连接件62内设有限位凹槽621, 限位凹槽621与电机61相匹配,电机61嵌于限位凹槽621内。电机61工作时会产生振 动,连接件62通过固定电机61能够有效避免电机61发生侧滑或错位。连接件62上设有 第一螺孔622,动力室6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螺孔(图中未标出),第一螺孔622与第二螺孔 相匹配,借助螺栓实现固定连接件62,使得电机61更加稳定。同时,动力室6的上端连接第 一输泥支管41和第二输泥支管42,起到支撑的作用。壳体1内设有观测腔7及浮箱8,观 测腔7与浮箱8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观测腔7与浮箱8位于壳体1内的上半部分,因此,第 一吸泥管21、第二吸泥管22和螺旋钻头5均贯穿观测腔7,而浮箱8则位于观测腔7的两 侦k观测腔7内设有探照灯71及电子探头72,观测腔7的下表面由钢化玻璃制成。钢化玻 璃不仅是透明材料,可透过光实现电子探头72监测清淤工况,而且强度大不易损坏,使用 寿命长。清淤前,使用电子探头72和探照灯71可探测施工位置的具体情况,方便施工人员 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清淤中,使用电子探头72和探照灯71可实时监测水底清淤工况,探 照灯71起照明作用,电子探头72将水底清淤工况反应给施工人员,保证了清淤工作顺利开 展,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同时,电子探头72上设有活动接杆721,活动接杆721活动连接 于观测腔7内。活动接杆721可控制电子探头72的位置,扩大其监测范围。
[0025] 浮箱8的上端设有进出气孔81,进出气孔81上连接进出气管82。进出气管82紧 贴输泥管设置,且上方连接至泵体。泵体能够调节浮箱8内的气体密度,当需要上移吸泥头 时,利用泵体抽出浮箱8内的部分气体。浮箱8的浮力增大,吸泥头向上移动更容易;当需 要下一吸泥头时,利用泵体向浮箱8内充气,浮箱8的浮力减小,吸泥头向下移动更容易。浮 箱8使得吸泥头上下移动更容易,操作方便。
[0026]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 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 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包括壳体及吸泥管,所述吸泥管位于所述壳体 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管包括第一吸泥管及第二吸泥管,所述第一吸泥管与所述第二吸 泥管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内的两侧;所述第一吸泥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吸泥管的上端均设有 活接接头,所述活接接头的上端均连接有输泥管,所述第一吸泥管与所述输泥管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吸泥管与所述输泥管活动连接;所述壳体内连接有螺旋钻头,所述螺旋钻头设于 所述第一吸泥管与所述第二吸泥管之间,所述螺旋钻头的上端连接有电机,所述壳体的上 端连接有动力室,所述动力室内设有所述电机;所述壳体内设有观测腔及浮箱,所述观测腔 与所述浮箱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浮箱位于所述观测腔的两侧;所述观测腔内设有探照 灯及电子探头,所述浮箱的上端连接有进出气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泥管 包括有输泥主管、第一输泥支管及第二输泥支管,所述第一输泥支管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吸 泥管,所述第二输泥支管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吸泥管,所述第一输泥支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 输泥支管的上端均连接所述输泥主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 泥管与所述第二吸泥管均设有吸泥口,所述吸泥口相对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口 呈圆台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上 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电机相匹配,所述电机嵌 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 上设有第一螺孔,所述动力室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相匹 配,借助螺栓实现固定所述连接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腔 的下表面由钢化玻璃制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探 头上设有活动接杆,所述活动接杆活动连接于所述观测腔内。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水下清淤的螺旋吸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的 上端设有进出气孔,所述进出气孔连接所述进出气管。
【文档编号】E02F3/90GK203878636SQ201420322791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7日
【发明者】姜骏骏, 胡洋, 孔令浩, 贾俊翔 申请人:杭州华能大坝安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