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行走清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20000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水底行走清淤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属于一种清除淤泥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为封闭的壳体,其底部设置有进淤口,设备主体外壁对称设置有两条网格式传动带,网格式传动带通过驱动轴传动,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和淤泥泵,所述驱动机构与驱动轴连接,所述淤泥泵与输淤管连接,所述输淤管上端伸出设备主体,还包括操控台,所述操控台通过线路分别与驱动机构和淤泥泵电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广泛应用于池塘、水库和城市护城河的清除淤泥,能快速高效、低耗能、不间断作业。不用抽干池塘的水、不会出现堵塞,抽淤浓度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水底行走清淤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除淤泥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底行走清淤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应用于池塘、水库和城市护城河等的清淤设备都不能直接在水中的淤泥上行走,因此需要把池塘、水库和城市护城河的水抽干后才能进行清淤,并且现有的清淤设备在清淤时容易把较大的杂质一同吸入设备内部,导致设备经常堵塞,需要不断的清理设备,作业不能连续,清淤效率低,能耗高,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底行走清淤设备,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为封闭的壳体,其底部设置有进淤口,设备主体外壁对称设置有两条网格式传动带,网格式传动带通过驱动轴传动,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和淤泥泵,所述驱动机构与驱动轴连接,所述淤泥泵与输淤管连接,所述输淤管上端伸出设备主体,还包括操控台,所述操控台通过线路分别与驱动机构和淤泥泵电连。
[0005]进一步地,所述网格式传动带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传动链条,两根传动链条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与两根传动链条固定连接。网格式传动带让清淤设备在水下淤泥中行走更加方便自如,并且当本清淤设备在水中运行时,若干连接板形成的网格可以将较大的石块、杂草、树枝等阻隔在外,而淤泥从连接板之间的间隙中进入设备内部,可以有效防止设备堵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表面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延伸的条形凸起,条形凸起沿驱动轴表面周向均匀设置。在驱动轴上设置条形凸起,在运行时可以挤掉卡在网格式传动带缝隙中的石头,杂草等,非常方便。
[000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防水电机及与其连接的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与驱动轴连接,所述防水电机与操控台连接,所述变速机构上设置有与操控台连接的电磁阀。通过操控台能够方便的实现设备的转向。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可浮于水面的骨架软管,所述输淤管伸出设备主体的部分套接在骨架软管内,骨架软管与输淤管之间留有间隙,操控台的线路通过该间隙连接入设备主体内。当本设备在水下清淤时,输淤管伸出设备主体的部分通过骨架软管浮于水面,并延伸至岸边与收集淤泥的设备连接,方便淤泥的运输,同时操控台的线路设置于骨架软管与输淤管之间,更加安全可靠。
[0009]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主体的纵剖面为钝角三角形,其包含钝角的一面为放置面,设备主体包含钝角的一端为前端,包含锐角的一端为后端,设备主体上表面以及两个侧面均为钢板密封,其下表面后端密封,前端半密封形成进淤口。该形状的设备主体更方便在淤泥中运行。
[0010]进一步地,每条网格式传动带分别与三个驱动轴连接,其中一个位于设备主体后端,其余两个位于设备主体前端,位于设备主体后端的驱动轴为主动轴,与驱动机构连接,其余两个为从动轴,这样的布置让清淤设备的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0011 ] 进一步地,设备主体内设置有与淤泥泵相邻的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伸入进淤口,补水管内设置有与操控台连接的电磁阀。当设备主体内的淤泥浓度太高淤泥泵无法正常工作时,可以通过操控台打开补水管,通过抽入水稀释淤泥浓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0012]进一步地,设备主体内设置有按压接通开关。当设备主体内部收集了较多淤泥时,淤泥的压力作用于按压接通开关,按压接通开关接通,驱动机构停止,淤泥泵开始工作,当淤泥被清走减少,按压接通开关断开,驱动机构开始工作,清淤设备继续前行,按压接通开关的设置保证清淤设备在淤泥不多时自动前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3]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主体四周分别设置有标杆,所述标杆下端为比重大于水的球体,上端为与球体连接的竖杆。该标杆与钓鱼漂的原理相似,下端球体沉入至水底泥面,通过上端竖杆在水面的高矮对比,操作者在岸边可以清楚的探明水底情况和淤泥的深度,方便操控设备行走方向路线,有针对性的清理。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设备主体为封闭的壳体,底部开有进淤口,方便淤泥从底部进入,其行走机构为对称设置的两条网格式传动带,网格式传动带通过驱动轴传动,网格式传动带解决了现有设备不方便在水中的淤泥上行走的技术问题,并且清淤设备在水底行进时,淤泥从网格式传动带的网格间隙进入设备主体,而较大的不能通过淤泥泵的石块、杂草、树枝等被网格阻隔在外,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设备被堵塞,保证了清淤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解决了现有的清淤设备容易被堵塞,清淤效率低,需要反复清理设备,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本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池塘、水库和城市护城河的清除淤泥,能快速高效、低耗能、不间断作业。不用抽干池塘的水、不会出现堵塞,抽淤浓度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7]参照图1,一种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1,所述设备主体101为封闭的壳体,其底部设置有进淤口 104,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设备主体101的纵剖面为钝角三角形,其包含钝角的一面为放置面,与水底的淤泥直接接触,设备主体101包含钝角的一端为前端,包含锐角的一端为后端,设备主体101上表面以及两个侧面均为钢板密封,其下表面后端密封,前端半密封形成进淤口 104,即除进淤口 104外的其余部分密封。设备主体101的前端端面也是设置有开口的半密封的结构,即除开口外其余部分密封,其开口与进淤口 104连通。该形状的设备主体101更方便在淤泥中运行及转向。当然,设备主体10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纵剖面为椭圆形、等腰梯形、两端为圆弧的长方形等等,只要是能方便清淤设备在水底行走转向,并且方便布置网格式传动带102均可。
[0018]设备主体101外壁对称设置有两条网格式传动带102,两条网格式传动带102设置于设备主体101左右两侧,将设备主体101整个外壁完全包裹在内,网格式传动带102通过驱动轴103传动,所述网格式传动带102上有若干网格,清淤设备在水底淤泥中行走时,淤泥从网格中进入设备主体101内部。而较大的不能通过淤泥泵107的石块、杂草、树枝等被网格阻隔在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每条网格式传动带10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传动链条,两根传动链条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与两根传动链条固定连接。相邻两块连接板之间的间隙根据淤泥泵107允许通过直径设置,作为优选,连接板其中一侧边倾斜一定角度,或者在连接板外侧设置凸起,方便运行时淤泥进入设备主体101内部。
[0019]设备主体101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和淤泥泵107,所述驱动机构与驱动轴103连接,还包括操控台,操控台设置于岸边,方便操作者在岸边操纵清淤设备,所述操控台通过操控线和主电源线分别与驱动机构和淤泥泵107电连,操控台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操控台上设置有操控面板,通过操控面板可以方便的控制清淤设备进行行走、转向、清淤等动作。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防水电机105及与其连接的变速机构106,所述变速机构106与驱动轴103连接,所述防水电机105与操控台连接,所述变速机构106上设置有与操控台连接的电磁阀,通过控制电磁阀能够实现清淤设备的转向。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的驱动机构,只要能使驱动轴103转动并具有防水功能即可。为节约成本,所述变速机构106可采用手扶拖拉机变速系统加装电磁阀组成,所述淤泥泵107与输淤管108连接,所述输淤管108上端伸出设备主体101,使用时将输淤管108伸出设备主体101的一端拉伸至岸边并与收集淤泥的设备连接,淤泥泵107将进入设备主体101内的淤泥通过输淤管108抽吸到岸上,从而实现水底清淤。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还包括可浮于水面的骨架软管109,所述输淤管108伸出设备主体101的部分套接在骨架软管109内,骨架软管109与输淤管108之间留有间隙,输淤管108套在骨架软管109内后,骨架软管109仍然可以浮于水面,当清淤设备在水下清淤时,输淤管108伸出设备主体101的部分通过骨架软管109浮于水面,并延伸至岸边与收集淤泥的设备连接,浮在水面的形式更方便输淤管108的布置以及淤泥的运输,输淤管108和骨架软管109延伸至岸边的一端缠绕于设置于岸边的管线绕组上,方便延长。操控台的线路通过输淤管108和骨架软管109之间的间隙连接入设备主体101内,布线方便,并且更加安全可靠。在清淤过程中,操作者可以通过操控台操作,实现边行走边清淤,非常方便高效。
[0020]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每条网格式传动带102分别与三个驱动轴103连接,其中一个位于设备主体101后端,其余两个位于设备主体101前端,三个驱动轴103分别位于设备主体101围成的钝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处,位于设备主体101后端的驱动轴103为主动轴,与驱动机构连接,其余两个为从动轴,这样的布置让清淤设备的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0021]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轴103表面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延伸的条形凸起,条形凸起沿驱动轴103表面周向均匀设置。所述条形凸起的长度与构成网格式传动带102的连接板的长度一致,条形凸起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相邻两块连接板之间的间隙,清淤设备运行时,随着驱动轴103的转动,条形凸起可以挤掉卡在连接板间隙中的石头、杂草、树枝等,避免网格式传动带102被卡死,保证了清淤设备运行的平稳可靠。
[0022]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设备主体101内设置有与淤泥泵107相邻的补水管110,所述补水管110伸入进淤口 104,补水管110内设置有与操控台连接的电磁阀。当设备主体101内的淤泥浓度太高淤泥泵107无法正常工作时,可以通过操控台打开补水管110,通过抽入水稀释淤泥浓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当操作者在岸边观察到没有淤泥被抽上来时,即可打开补水管110进行补水稀释,非常方便。
[0023]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设备主体101内设置有按压接通开关111。所述按压接通开关111与控制台连接,当设备主体101内部收集了较多淤泥时,淤泥的压力作用于按压接通开关111,按压接通开关111接通,操控台的控制电路控制驱动机构停止,淤泥泵107开始工作,淤泥泵107将设备主体101内储存的淤泥通过输淤管108抽吸到岸上,当设备主体101内淤泥被清走减少,按压接通开关111失去作用于其上的压力而复位,驱动机构开始工作,清淤设备继续前行,淤泥泵107保持工作状态,边走边清。按压接通开关111的设置保证清淤设备在淤泥不多时自动前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作为优选,所述按压接通开关111设置于设备主体101内靠近前端的位置,更容易与设备主体101内的淤泥接触,方便高效。
[0024]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设备主体101四周分别设置有标杆112,所述标杆112下端为比重大于水的球体,上端为与球体连接的竖杆。该标杆112与钓鱼漂的原理相似,下端球体沉入至水底泥面,通过上端竖杆在水面高矮的长度对比,操作者在岸边可以清楚的探明水底泥面情况和淤泥的深度,方便有针对性的清理。作为优选,所述竖杆为彩色杆,并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深度,方便操作者观察。当然标杆112也可以换成其他探查结构,比如水下视频监控设备,将其与操控台连接,可以更方便的水底泥面情况和淤泥的深度。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为封闭的壳体,其底部设置有进淤口,设备主体外壁对称设置有两条网格式传动带,网格式传动带通过驱动轴传动,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和淤泥泵,所述驱动机构与驱动轴连接,所述淤泥泵与输淤管连接,所述输淤管上端伸出设备主体,还包括操控台,所述操控台通过线路分别与驱动机构和淤泥泵电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式传动带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传动链条,两根传动链条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与两根传动链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表面设置有若干沿其轴向延伸的条形凸起,条形凸起沿驱动轴表面周向均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防水电机及与其连接的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与驱动轴连接,所述防水电机与操控台连接,所述变速机构上设置有与操控台连接的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浮于水面的骨架软管,所述输淤管伸出设备主体的部分套接在骨架软管内,骨架软管与输淤管之间留有间隙,操控台的线路通过该间隙连接入设备主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的纵剖面为钝角三角形,其包含钝角的一面为放置面,设备主体包含钝角的一端为前端,包含锐角的一端为后端,设备主体上表面以及两个侧面均为钢板密封,其下表面后端密封,前端半密封形成进淤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每条网格式传动带分别与三个驱动轴连接,其中一个位于设备主体后端,其余两个位于设备主体前端,位于设备主体后端的驱动轴为主动轴,与驱动机构连接,其余两个为从动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设备主体内设置有与淤泥泵相邻的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伸入进淤口,补水管内设置有与操控台连接的电磁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设备主体内设置有按压接通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底行走清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四周分别设置有标杆,所述标杆下端为比重大于水的球体,上端为与球体连接的竖杆。
【文档编号】E02F5/28GK204001015SQ201420489014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李德兵 申请人:李德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