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挖钻机钻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1370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挖钻机钻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挖钻机钻斗。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建建筑地下室越来越深,咬合桩支护体系有着比普通支护止水体系更好的支护效果和止水效果以及比地下连续墙低的工程造价,使其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咬合桩支护体系最重要的技术参数是保证钻孔垂直度控制在3‰以内;而钢筋混凝土桩的成孔速度则关系到支护工程的进度。

咬合桩分为素混凝土桩(以下简称素桩)和钢筋混凝土桩(以下简称刚桩),刚桩通过对素桩的切割咬合形成排桩达到良好的支护和止水效果。素桩的施工进度正常,垂直度也容易控制。但刚桩的施工时,由于两侧是M20砂浆桩,砂浆与天然地层的强度差异较大,导致旋挖钻机成孔过程中容易往强度弱的地层偏,因而成孔过程需反复进行纠偏才能使垂直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造成成孔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挖钻机钻斗,该钻钻进阻力小,不易发生偏孔并且钻进速度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挖钻机钻斗,包括圆筒状的钻筒,钻筒的上端设置有连通外部钻杆的连接头,下端设置有可开合的门盖,门盖上设置有钻齿,门盖的外周设置有一圆环形的导向筒,导向筒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钻齿。

其中,所述钻筒包括外筒和内筒,内筒的内壁上环绕有一中空的弹性体,外筒内在内筒的上方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内设置有活塞,活塞将液压缸分为上缸和下缸,活塞通过一活塞杆与一驱动板连接,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的一端与上缸连通,另一端穿过内筒与弹性体连通,连通管上设置有泵。

其中,所述外筒为直筒状,内筒为上小下大的喇叭状。

其中,所述门盖底面设置有直线型的导泥台,导泥台的中心为门盖的中心,门盖上设置有导泥孔,导泥孔呈扇形且设置在导泥台的两侧。

其中,所述导泥台包括设置在门盖中心的先导尖、设置在先导尖两侧的中导台和设置在中导台外侧的外导台,先导尖的高度高于中导台和外导台的高度,门盖上的钻齿倾斜设置在先导尖、中导台和外导台上。

其中,所述钻齿包括截齿、宝峨齿和合金宝峨齿,所述截齿倾斜设置在先导尖的两侧,先导尖两侧的截齿的朝向相反,宝峨齿倾斜设置在两中导台上,两中导台上的宝峨齿的朝向相反,合金宝峨齿倾斜设置在两外导台上,两外导台上的合金宝峨齿的朝向相反。

其中,所述门盖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垂直于导泥台设置。

其中,所述导向筒的下端均匀设置有裙边,裙边和导向筒的下端均设置有钻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加设导向筒,降低了钻进过程偏孔的概率,加快了钻进速度,保证了垂直度的要求,也提高了成孔速度。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液压装置和中空的弹性体,便于钻筒内泥土的排出。

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外筒和内筒,可有效预防夹钻和卡钻并且利于钻筒内泥土的排出。

4、本实用新型的导泥台和导泥孔的设置,可以使泥土顺利地进入到钻筒内部,其上设置的不同的钻齿,利于提高钻进效率,有效地降低钻齿的损耗。

5、本实用新型在导向筒上设置裙边,减小了导向筒的钻进阻力,提高了钻头钻进的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门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筒裙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钻斗钻进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钻斗一次钻进地层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钻筒、11-外筒、12-内筒、13-弹性体、14-壳体、151-液压缸、152-活塞、153-驱动板、16-连通管、17-泵、2-连接头、3-门盖、31-导泥孔、32-加强筋、41-先导尖、411-截齿、42-中导台、421-宝峨齿、43-外导台、431-合金宝峨齿、5-导向筒、51-裙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旋挖钻机钻斗,包括圆筒状的钻筒1;

所述钻筒1包括外筒11和内筒12;所述外筒11为直筒状,可有效预防夹钻和卡钻;所述内筒12为上小下大的喇叭状,这样挤压到钻筒1内的泥土整体就会上轻下重,利于钻筒1内泥土的排出;所述内筒12的内壁上环绕有一中空的弹性体13;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13为耐磨橡胶制成的囊,该囊紧贴内筒12内壁。

在外筒11内在内筒12的上方设置有一圆柱形的壳体14,所述壳体14与内筒12连通;所述壳体14内设置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14上部的液压缸151,所述液压缸151内设置有活塞152,所述活塞152将液压缸151分为上缸和下缸;活塞152通过一活塞杆与设置在壳体14下部的驱动板153连接。

所述外筒11、内筒12和壳体14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连通管16,所述连通管16的一端与上缸连通,另一端穿过内筒12与弹性体13连通;所述连通管16上设置有泵17。

钻斗钻进时,泥土进入到钻筒1内,挤压驱动板153,使得驱动板153驱动活塞152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液压缸151的液压油从连通管16流入弹性体13,使得弹性体13膨胀体积变大;泥土装满钻筒1时,泵17开始工作,将弹性体13内的液压油泵17送到上缸,使得活塞152向下运动;一方面,弹性体13的液压油被泵17抽出而导致弹性体13体积变小,钻筒1内的泥土与内筒12之间产生空隙,便于泥土的排出,另一方面,由于活塞152的向下运动,推动驱动板153向下运动,进一步推动了钻筒1内泥土的排出。

所述钻筒1的上端设置有连通外部钻杆的连接头2,下端设置有可开合的门盖3;本实施例中,所述门盖3通过一边轴铰接在钻筒1一侧。所述门盖3上设置有钻齿;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门盖3底面设置有直线型的导泥台,所述导泥台的中心为门盖3的中心,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泥台包括设置在门盖3中心的先导尖41、设置在先导尖41两侧的中导台42和设置在中导台42外侧的外导台43,所述先导尖41的高度高于中导台42和外导台43,这样可提高钻头的定位功能,能够有效预防偏孔或者降低偏孔的概率;所述先导尖41的两侧倾斜设置有截齿411,两侧的截齿411的朝向相反;两中导台42上分别倾斜设置有宝峨齿421,所述两中导台42上的宝峨齿421的朝向相反;两外导台43上分别倾斜设置有合金宝峨齿431,所述两外导台43上的合金宝峨齿431的朝向相反。内芯采用截齿411,便于钻头的钻进并能够预防偏孔;中部采用宝峨齿421,能够保证钻进的速率的同时,能够节约成本;外层采用合金宝峨齿431,能够提高钻进速率,有效防止钻齿的损耗。总之,三种钻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钻进效率,有效地降低钻齿的损耗。

所述门盖3上设置有导泥孔31,具体的,所述导泥孔31呈扇形且设置在导泥台的两侧,本实施例中,门盖3上共设置有两个导泥孔31,两导泥孔31以门盖3的中心对称设置在导泥台的两侧,导泥孔31呈扇形且开口由内往外逐渐增大,这样便于泥土导入到钻筒1内。

进一步的,所述门盖3上还设置有加强筋32,加强筋32垂直于导泥台设置,增加整个门盖3的结构稳定性。

所述门盖3的外周设置有一圆环形的导向筒5;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筒5焊接在门盖3的外周,导向筒5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钻齿,最好是截齿411。导向筒5的设置,降低了钻进过程偏孔的概率,加快了钻进速度;带导向筒5的钻斗钻进时可以理解为有两次钻进,一次钻进为导向筒5钻进,由于导向筒5钻进不是全截面钻进,只是将地层钻进成一个柱状曲面(如图4和图5所示),其钻进截面为一个圆环,钻进截面极小,因而钻进阻力小,不易发生偏孔,钻进速度快,待其钻进深度达到导向筒5的高度时二次钻进开始,二次钻进为钻斗钻进,由于一次钻进的效果,钻斗二次钻进时只能导向筒5钻进形成的柱状曲面内的地层钻进,由于该部分地层已经临空使得钻进速度相对于无导向筒5钻进的时候更快,又由于导向筒5已嵌入地层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钻斗钻进时不易偏孔。由这样的两次钻进所成的钻孔保证了垂直度的要求,也提高了成孔速度。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筒5的下端均匀设置有裙边51,所述裙边51和导向筒5的下端均设置有钻齿;裙边51的设计,进一步减小了导向筒5的钻进阻力,提高了钻头钻进的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