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1914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装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



背景技术:

连续管是用低碳合金钢制作的管材,有很好的绕性,又称绕性油管,一卷连续油管长几千米,可以代替常规油管进行很多作业。连续油管作业技术与常规作业方式相比,具有节省起下作业管柱的时间、消除上卸单根的繁重劳动、连续灵活地向井下循环工作液、能减小地层伤害和安全可靠、利润高、用途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油田修井、钻井、完井、测井、增产作业等。

连续管滚筒是一种储存和运输连续管的装置,在钻井作业过程中,配合注入头起下连续管。由于油田现场作业工艺不同,需要不同外径的连续管进行作业。根据API标准,为保证连续管的使用寿命,不同外径的连续管对应不同的最小弯曲半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连续管滚筒只能对应一种最大外径连续管(连续管的外径规格包括"、2″、"等)。随着连续管作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连续管在水平井与钻井作业中予以应用,,使用的连续管的外径要求越来越大,现有技术的连续管滚筒无法满足更大管径的连续管弯曲要求。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的连续管最大外径单一、无法满足更大管径的连续管弯曲要求等问题,该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能够调整筒体外径即调整连续管的缠绕底径,满足多种外径的连续管缠绕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包括基础筒体,所述基础筒体的轴向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挡圈,所述基础筒体的外壁上能拆卸地抵靠套设有外层筒体,所述外层筒体的轴向两端分别能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所述挡圈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层筒体为多个分别具有多种外径尺寸的筒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层筒体由多个滚筒瓣体周向拼接构成,各所述滚筒瓣体包括瓣体弧板,所述瓣体弧板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瓣体弧板的周向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瓣体弧板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挡圈抵靠连接的连接压板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瓣体弧板上设置有多个工艺透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沿轴向平行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瓣体弧板的内壁上的加强环瓣,所述加强环瓣的径向外侧面与所述瓣体弧板的内壁匹配设置、且固定抵靠连接,所述加强环瓣的径向内侧面与所述基础筒体的外壁匹配设置,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多个沿轴向设置、且穿设连接各所述加强环瓣的加强杆,各所述加强杆的径向外侧面与所述瓣体弧板的内壁抵靠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加强杆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各所述加强杆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连接压板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加强环瓣之间还设置有减震板,各减震板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压板结构包括沿轴向设置、连接于所述加强杆端部周向两侧的压板,两个所述压板的另一端的相对侧面之间构成挡圈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挡圈包括外圈体,所述外圈体与所述基础筒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沿所述挡圈径向设置的挡杆,所述挡圈连接部能抵靠插设于所述挡杆的周向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础筒体的一端与所述挡圈之间设有基础导引圆弧结构,所述外层筒体的一端设置有外层导引圆弧结构,所述外层导引圆弧结构抵靠设置于所述基础导引圆弧结构的径向外侧。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在基础筒体的外壁上套设外层筒体,外层筒体外径规格多样,实现连续管的缠绕底径的调整,扩大连续管滚筒适用的连续管的外径范围;

(2)本实用新型的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的外层筒体采用多瓣式结构,能拆卸地安装于基础筒体的外壁上,方便施工;

(3)本实用新型的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的外层筒体的径向内侧设置的框架式的加强结构,保证了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的结构稳定牢固;加强结构中包括多个加强环瓣,确保外层筒体与基础筒体之间周向完整抵靠,并压紧减震;外层筒体通过连接压板结构与基础筒体两端的挡圈抵靠固定,保证外层筒体的轴向和周向固定。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瓣体的径向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瓣体的径向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

1、基础筒体;

11、挡圈;

111、外圈体;

112、挡杆;

2、外层筒体;

21、滚筒瓣体;

211、瓣体弧板;

2111、工艺透孔;

212、加强结构;

2121、加强环瓣;

2122、加强杆;

2123、减震板;

213、连接板;

214、连接压板结构;

2141、压板;

22、外层导引圆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轴向,是指基础筒体的旋转中心轴方向;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径向,是指沿基础筒体的半径或直径的直线方向;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周向,是指基础筒体的圆周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100,包括基础筒体1,基础筒体1的轴向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挡圈11,基础筒体1的外壁上能拆卸地抵靠套设有外层筒体2,外层筒体2的轴向两端分别能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挡圈11上,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100中,底径指的是两个挡圈11之间的筒体外径。当连续管的外径增大,基础筒体1的外径不能满足其弯曲要求时,在基础筒体1的径向外侧固定抵靠套设外层筒体2(此时外层筒体2的外径为滚筒的底径),外层筒体2的外径大于基础筒体1的外径,连续管缠绕在外层筒体2的外壁上,连续管的缠绕底径增大,满足连续管外径增大时的弯曲缠绕要求。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层筒体2为多个分别具有多种外径尺寸的筒体,外层筒体的外径可以是D1、D2等,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现场连续管的弯曲要求选用相应的适合的外径尺寸的筒体,以满足不同外径的连续管的弯曲要求,有效地扩大连续管滚筒适用的连续管的外径范围。

进一步,如图1、图2所示,外层筒体2由多个滚筒瓣体21周向拼接构成,各滚筒瓣体21包括瓣体弧板211,瓣体弧板211拼接后形成圆柱体外侧壁,圆柱体外侧壁的外径为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100的有效作业底径;瓣体弧板21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结构212,瓣体弧板211的周向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板213,相邻的瓣体弧板211通过连接板213实现拼接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瓣体弧板211的连接板2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瓣体弧板211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能与挡圈11抵靠连接的连接压板结构214,连接压板结构214与挡圈11抵靠连接,保证了外层筒体2的周向定位和轴向定位,周向定位能够避免外层筒体2相对基础筒体1发生相对转动而影响转动扭矩的传递,轴向定位能够避免外层筒体2相对基础筒体1沿轴向移动而导致连续管缠绕过程产生晃动。

进一步,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操作、降低连续管滚筒的整体质量,瓣体弧板211上设置有多个工艺透孔2111。各相邻的瓣体弧板211通过连接板213实现拼接固定,操作人员通过工艺透孔2111完成相邻连接板213的连接。

进一步,如图2、图3所示,加强结构212包括多个沿轴向平行间隔固定设置在瓣体弧板211的内壁上的加强环瓣21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加强环瓣2121焊接于瓣体弧板211的内壁上;加强环瓣2121的径向外侧面与瓣体弧板211的内壁匹配设置、且固定抵靠连接,加强环瓣2121的径向内侧面与基础筒体1的外壁匹配设置,各瓣体弧板211的内壁上、同一轴向位置处的加强环瓣2121周向拼接形成加强圆环,加强圆环的径向内侧面抵靠于基础筒体1的外壁上,确保外层筒体2周向完整压紧于基础筒体1的外壁上;加强结构212还包括多个沿轴向设置、且穿设连接各加强环瓣2121的加强杆2122,各加强杆2122的径向外侧面与瓣体弧板211的内壁抵靠固定连接,多个加强杆2122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加强杆2122通过焊接与加强环瓣2121固定,各加强杆2122的径向外侧面焊接固定于瓣体弧板211的内壁上;各加强杆2122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一前述的连接压板结构214。加强结构212整体呈框架式结构,保证了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的结构稳定牢固。

进一步,如图2所示,多个加强环瓣2121之间还设置有减震板2123,各减震板2123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减震板2123沿轴向穿设固定连接于多个加强环瓣2121之间,减震板2123也可以分段固定于相邻两个加强环瓣2121之间。

进一步,如图2、图3所示,连接压板结构214包括沿轴向设置、连接于加强杆2122端部周向两侧的压板2141,两个压板2141的另一端的相对侧面之间构成挡圈连接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加强杆2122的端部设置贯通加强杆2122周向两侧的连接通孔,两个压板2141上设置与连接通孔对应的贯通孔,两个贯通孔和连接通孔中穿设有连接螺栓,两个压板2141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加强杆2122上,两个压板2141的另一端的相对侧面上设置使二者之间距离增大的第一台阶部,两个第一台阶部之间构成前述的挡圈连接部,挡圈连接部起到限位固定作用。

进一步,如图1、图3所示,挡圈11包括外圈体111,外圈体111与基础筒体1之间设置有多个沿挡圈11径向设置的挡杆112,挡圈连接部能抵靠插设于挡杆112的周向两侧。外层筒体2上的挡圈连接部抵靠插设于挡杆112的周向两侧,保证外层筒体的轴向和周向固定。

进一步,如图1、图3所示,基础筒体1的一端与挡圈11之间设有基础导引圆弧结构(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基础导引圆弧结构能够对要缠绕的连接管进行导引,方便作业;外层筒体2的一端设置有外层导引圆弧结构22,外层导引圆弧结构22抵靠设置于基础导引圆弧结构的径向外侧。外层导引圆弧结构22能够对要缠绕的连接管进行导引,方便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基础筒体1为缠绕常规管径(连续管外径尺寸为2″)连续管的筒体,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100用于缠绕常规管径(连续管外径尺寸为2″)连续管作业时,直接使用基础筒体1即可(此时基础筒体1的外径为滚筒的底径),当特需作业时,要求将连续管的外径加大,一般采用外径是"或"的连续管,基础筒体1的外径无法满足外径加大的连续管的弯曲半径需求,筒体半径需要增大,此时需要在基础筒体的径向外侧固定套设外层筒体2(此时外层筒体2的外径为滚筒的底径),具体操作时,将多个滚筒瓣体21顺序抵靠套设在基础筒体1的外壁上,将各挡圈连接部抵靠插设于各挡杆112的周向两侧,相邻的两个滚筒瓣体21的连接板2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外层筒体2牢固地套设在基础筒体1的外壁上。外层筒体2固定后,连续管将缠绕于外层筒体2的外壁上,外层筒体2的外径较大,应用外层筒体2缠绕连续管时,连续管缠绕底径增大,满足了外径较大的连续管的缠绕需求。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在基础筒体的外壁上套设外层筒体,外层筒体外径规格多样,实现连续管的缠绕底径的调整,扩大连续管滚筒适用的连续管的外径范围;

(2)本实用新型的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的外层筒体采用多瓣式结构,能拆卸地安装于基础筒体的外壁上,方便施工;

(3)本实用新型的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的外层筒体的径向内侧设置的框架式的加强结构,保证了底径可调式连续管滚筒的结构稳定牢固;加强结构中包括多个加强环瓣,确保外层筒体与基础筒体之间周向完整抵靠,并压紧减震;外层筒体通过连接压板结构与基础筒体两端的挡圈抵靠固定,保证外层筒体的轴向和周向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