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海水取水隧洞抗海生物附着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5341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核电站海水取水隧洞抗海生物附着加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向核电站使用的海水取水隧洞中添加抗海生物附着药液的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站建设有海水取水隧洞,利用该海水取水隧洞从外海取用干净的海水,用作核电站的循环冷却用水。通常该海水取水隧洞长约4000m,洞内径Φ7m。隧洞在运行期间内部充满流动的海水,海水流速约为2m/s。现场海生物挂板试验表明,如果不采取任何防污措施,挂板上将长满海生物(特别是夏季),春季三个月海生物附着厚度可达19.5mm,夏季三个月海生物附着厚度可达60mm,而且海生物附着厚度将随着挂板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因此在隧洞进水后其内部将会附着有藤壶、蚌和贝类等海生物,隧洞内海生物的附着生长达到一定厚度后,将会对电站造成如下影响:

1)取水量减少,影响机组出力,低潮位时可能会触发循泵的跳泵信号,增加电站运行成本,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某些海生物的繁衍和新陈代谢产生大量酸,侵蚀海水取水隧洞的混凝土表面,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降低,并为海水中的氯离子、硫酸盐等进入混凝土内部形成通道,造成钢筋锈蚀,破坏取水隧洞的混凝土结构;

3)海生物死亡脱落后,很有可能被吸入冷却水管道,有管道的堵塞或造成设备损坏风险。

常用的海生物杀灭剂为次氯酸钠溶液,它广泛用于自来水杀菌、医疗卫生行业消毒,以及电站的海生物防治。目前国内电站均配备有次氯酸钠溶液加药系统,用于对冷却循环水中的微生物或海生物进行杀灭。加氯后海生物幼虫感到危险,就会减少附着,现有电厂运行经验表明,当余氯浓度大于0.1ppm时,就可以有效抑制海生物的附着,当浓度达到0.5ppm时海生物基本不活动。

现有的加药方案通常为:外购10%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并在隧洞建设期间建设用于输送药品的玻璃钢管道,该玻璃钢管道埋置在厂外取水隧洞内壁中,并从厂区沿隧洞一直到取水构筑物处的闸门和细格栅之间出露(工作状态时,淹没在海水中),在海水取水隧洞的洞口处形成唯一的加药点,从而将外购的次氯酸钠溶液输送到海水取水隧洞的洞口处并通过开设在玻璃钢管道上的小孔向海水取水隧洞内进行加药。从隧洞运行经验反馈看,此方案能减少隧洞洞口部分海生物的附着,但距离进水洞口越远,海水中余氯浓度的逐渐降低,抑制海生物生长的效果也随之下降,海生物附着呈增厚趋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隧洞前1000m海生物生长得比较少,1000m后隧洞内海生物逐渐增多。故隧洞内的次氯酸钠溶液难以达到所需浓度。且在低潮位时,可能会触发循环泵的跳泵信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调节海水取水隧洞内加药浓度,从而提高加药有效性的核电站海水取水隧洞抗海生物附着加药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核电站海水取水隧洞抗海生物附着加药装置,与核电站的海水取水隧洞使用的抗海生物附着的供药装置相连接,其设置于所述海水取水隧洞内的加药点处,所述核电站海水取水隧洞抗海生物附着加药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加药点处并与所述供药装置相连接的导管、设置于所述导管上并与其连通的多个出药口或出药管,所述导管的形状与所述加药点处的所述海水取水隧洞内的腔体的截面形状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导管呈圆环状。

优选的,所述出药口或出药管均布于所述导管上。

优选的,所述核电站海水取水隧洞抗海生物附着加药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导管,各个所述导管通过输药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药管上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加药口或加药管。

优选的,所述导管预埋于所述海水取水隧洞的洞壁内,所述出药口或出药管露出所述海水取水隧洞的洞壁。

优选的,所述出药口或出药管的管口方向沿所述海水取水隧洞中的水流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出药口或出药管的管口呈扩散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加药点处加药装置的改进,使得海水取水隧洞内药液含量得以提高并平均分布,从容能够保证大口径隧洞的加药需求,使隧洞内各处均达到所需的加药浓度,达到抑制海生物附着在隧洞内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药装置前端的供药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导管;2、出药管;3、加药管;4、输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附图2所示,核电站海水取水隧洞抗海生物附着供药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容纳次氯酸钠溶液的储罐以及连接于储罐和加药点之间的输药装置。储罐中的次氯酸钠溶液既可以来源于外购的10%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也可以来自于电解海水制氯的电解槽,本实施例中选用后者。分设两路电解槽,他们均连接至储罐,使得电解海水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输送到储罐中,再由储罐输送至海水取水隧洞的加药点处,通过这里的与供药装置相连接的加药装置添加到海水取水隧洞中。

如附图1所示,核电站海水取水隧洞抗海生物附着加药装置包括内部导通并与供药装置相连接的导管1、设置于导管1上并与其相连通的多个出药口或出药管2。导管1设置在加药点处,导管1的形状与加药点处的海水取水隧洞内的腔体的截面形状相适应。由于海水取水隧洞通常呈空心圆柱形,其截面为圆环,故导管1也呈圆环形。多个出药口或出药管2均布于导管1上。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导管1上均布四个出药管2的方案,四个出药管2分别位于导管1的上、下、左、右四个顶点处。出药口或出药管2的轴向沿海水取水隧洞的轴向设置,即沿海水取水隧洞中的水流方向设置。而出药口或出药管2的管口还可以呈扩散状。

为了更加均衡海水取水隧洞内的药液,在其上沿轴向均布多个加药点,每个加药点对应设置一组导管1和出药管2,则整套核电站海水取水隧洞抗海生物附着加药装置包括多个导管1,而各个导管1之间通过输药管4相连接。对于长度为4000m的海水取水隧洞,在洞口处设置一个加药点,后每1000m设置一个加药点,共计设置4个加药点即可。

在输药管4上也可以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加药口或加药管3,且也可以设置扩散状开口。通常在两个相邻的导管1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加药口或加药管3。在各导管1前端还可以设置连续加药泵和/或冲击加药泵来控制对应导管1的加药方式。

上述导管1可以在建设海水取水隧洞时预埋于海水取水隧洞的洞壁内,而出药口或出药管2露出海水取水隧洞的洞壁,加药口或加药管3也露出海水取水隧洞的洞壁。

通过上述环状导管1配合多个出药管2的方案,能够满足大口径隧洞的加药需求,可以使隧洞内的药液平均分布并达到所需浓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