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衬砌混凝土分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6452发布日期:2018-09-21 19:52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二次衬砌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分料器。



背景技术:

隧道二次衬砌浇筑混凝土施工时,隧道衬砌混凝土浇筑须左右侧边墙同步上升浇筑,地泵泵送混凝土浇筑时存在衬砌台车左侧边墙下料1.5m高后,将泵管转到右侧下料窗口下料浇筑1.5m,依次循环转管、接管,直至浇筑隧道顶部混凝土,其缺点是:隧道衬砌台车操作空间有限,泵管接管时间长,易造成混凝土冷缝、泵管堵管、外观质量差、安全凤险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分料器,结构简单,采用集料装置分流混凝土、搅拌装置进行二次搅拌、分流装置将混泥土依次分流到隧道衬砌内上、中、下不同高度的层间,水收集装置将渗漏水排出浇筑区,安装操作方便,管道不易堵结、浇筑方便,浇筑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分料器,它包括集料装置、搅拌装置、分流装置和水收集装置;所述的集料装置包括料斗、位于料斗下端的输送带、与输送带配合的输送槽;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螺机、位于螺机出料口下的接料槽;所述的分流装置包括顶部分流管、与顶部分流管连接的中层分流管或上下层分流管,以及与中层分流管连接的中层分流槽、与上下层分流管连接的上层分流槽和下层分流槽;螺机的进料口与集料装置的输送槽联通,顶部分流管与接料槽联通,水收集装置位于中层分流管和上下层分流管的下方。

所述的输送槽、顶部分流管、中层分流槽、上层分流槽和下层分流槽成倾斜状,中层分流管和上下层分流管为垂直状。

所述的料斗为锥形状,其上设有挂钩与输送槽连接;所述的中层分流管上设有挂钩与中层分流槽连接;所述的上下层分流管上设有挂钩与下层分流槽连接。

所述的输送带分别位于料斗下端的两侧,两侧的输送带的运行方向相反,输送槽位于两侧的输送带下方。

所述的中层分流槽、上层分流槽和下层分流槽可伸缩。

所述的水收集装置为U型的槽体结构。

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分料器,它包括集料装置、搅拌装置、分流装置和水收集装置;集料装置包括料斗、位于料斗下端的输送带、与输送带配合的输送槽;搅拌装置包括螺机、位于螺机出料口下的接料槽;分流装置包括顶部分流管、与顶部分流管连接的中层分流管或上下层分流管,以及与中层分流管连接的中层分流槽、与上下层分流管连接的上层分流槽和下层分流槽;螺机的进料口与集料装置的输送槽联通,顶部分流管与接料槽联通,水收集装置位于中层分流管和上下层分流管的下方。结构简单,将该分料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泵送混凝土分料系统衬砌台车的门架上,通过集料装置的输送带将混凝土分两路输送至两侧的搅拌装置,通过螺机进行二次搅拌,搅拌后的混泥土进入接料槽,通过分流装置再次将接料槽内的混凝土进行二次分流,通过上层分流槽、中层分流槽和下层分流槽分别将混凝土输送到隧道衬砌内不同的层间高度,通过水收集装置将渗漏水排出浇筑区,安装操作方便,管道不易堵结、浇筑方便,浇筑效率高。

在优选的方案中,输送槽、顶部分流管、中层分流槽、上层分流槽和下层分流槽成倾斜状,中层分流管和上下层分流管为垂直状。在无动力的作用下,通过倾斜的输送槽和顶部分流管实现混泥土自流,通过垂直的中层分流管和上下层分流管增加流速,流速增加后的混凝土通过中层分流槽、上层分流槽和下层分流槽喷出,浇筑效率高,浇筑效果更好。

在优选的方案中,料斗为锥形状,其上设有挂钩与输送槽连接;中层分流管上设有挂钩与中层分流槽连接;上下层分流管上设有挂钩与下层分流槽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安装拆卸快捷。

在优选的方案中,输送带分别位于料斗下端的两侧,两侧的输送带的运行方向相反,输送槽位于两侧的输送带下方。从料斗下方泄露的混凝土通过两侧相向运动的输送带输送至下方的输送槽内,分流更均衡,两路输送通道互不干涉,输送效率高。

在优选的方案中,中层分流槽、上层分流槽和下层分流槽可伸缩。可伸缩的槽体浇筑范围更大,效率更高。

在优选的方案中,水收集装置为U型的槽体结构。向外扩展的U型槽口面积更大,从管道或浇筑区渗透的混凝土混合水滴落到槽体后,成倾斜状布设的槽体将其排除至远离浇筑区。

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分料器,它包括集料装置、搅拌装置、分流装置和水收集装置,将该分料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泵送混凝土分料系统衬砌台车的门架上,通过集料装置的输送带将混凝土分两路输送至两侧的搅拌装置,通过螺机进行二次搅拌,搅拌后的混泥土进入接料槽,通过分流装置再次将接料槽内的混凝土进行二次分流,通过上层分流槽、中层分流槽和下层分流槽分别将混凝土输送到隧道衬砌内不同的层间高度,通过水收集装置将渗漏水排出浇筑区。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隧道衬砌空间狭小操作不便,效率低,管道易堵结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管道不易堵结、浇筑方便,浇筑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混凝土分流工作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侧混凝土分流工作状态图。

图中:集料装置1,料斗11,输送带12,输送槽13,搅拌装置2,螺机21,接料槽22,分流装置3,顶部分流管31,中层分流管32,上下层分流管33,中层分流槽34,上层分流槽35,下层分流槽36,水收集装置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中,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分料器,它包括集料装置1、搅拌装置2、分流装置3和水收集装置4;所述的集料装置1包括料斗11、位于料斗11下端的输送带12、与输送带12配合的输送槽13;所述的搅拌装置2包括螺机21、位于螺机21出料口下的接料槽22;所述的分流装置3包括顶部分流管31、与顶部分流管31连接的中层分流管32或上下层分流管33,以及与中层分流管32连接的中层分流槽34、与上下层分流管33连接的上层分流槽35和下层分流槽36;螺机21的进料口与集料装置1的输送槽13联通,顶部分流管31与接料槽22联通,水收集装置4位于中层分流管32和上下层分流管33的下方。结构简单,将该分料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泵送混凝土分料系统衬砌台车的门架上,通过集料装置1的输送带12将混凝土分两路输送至两侧的搅拌装置2,通过螺机21进行二次搅拌,搅拌后的混泥土进入接料槽22,通过分流装置3再次将接料槽22内的混凝土进行二次分流,通过上层分流槽35、中层分流槽34和下层分流槽36分别将混凝土输送到隧道衬砌内不同的层间高度,通过水收集装置4将渗漏水排出浇筑区,安装操作方便,管道不易堵结、浇筑方便,浇筑效率高。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输送槽13、顶部分流管31、中层分流槽34、上层分流槽35和下层分流槽36成倾斜状,中层分流管32和上下层分流管33为垂直状。在无动力的作用下,通过倾斜的输送槽13和顶部分流管31实现混泥土自流,通过垂直的中层分流管32和上下层分流管33增加流速,流速增加后的混凝土通过中层分流槽34、上层分流槽35和下层分流槽36喷出,浇筑效率高,浇筑效果更好。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料斗11为锥形状,其上设有挂钩与输送槽13连接;所述的中层分流管32上设有挂钩与中层分流槽34连接;所述的上下层分流管33上设有挂钩与下层分流槽36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安装拆卸快捷。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输送带12分别位于料斗11下端的两侧,两侧的输送带12的运行方向相反,输送槽13位于两侧的输送带12下方。从料斗11下方泄露的混凝土通过两侧相向运动的输送带12输送至下方的输送槽13内,分流更均衡,两路输送通道互不干涉,输送效率高。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中层分流槽34、上层分流槽35和下层分流槽36可伸缩。可伸缩的槽体浇筑范围更大,效率更高。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水收集装置4为U型的槽体结构。向外扩展的U型槽口面积更大,从管道或浇筑区渗透的混凝土混合水滴落到槽体后,成倾斜状布设的槽体将其排除至远离浇筑区。

如上所述的隧道衬砌混凝土分料器,使用时,将该分料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泵送混凝土分料系统衬砌台车的门架上,集料装置1的输送带12将混凝土分两路输送至两侧的搅拌装置2,螺机21进行二次搅拌,搅拌后的混泥土进入接料槽22,通过分流装置3再次将接料槽22内的混凝土进行二次分流,上层分流槽35、中层分流槽34和下层分流槽36分别将混凝土输送到隧道衬砌内不同的层间高度,通过水收集装置4将渗漏水排出浇筑区。倾斜的输送槽13和顶部分流管31实现混泥土自流,垂直的中层分流管32和上下层分流管33增加流速,流速增加后的混凝土通过中层分流槽34、上层分流槽35和下层分流槽36喷出,安装操作方便,管道不易堵结、浇筑方便,浇筑效率高。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