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隧道排烟除尘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4090发布日期:2019-03-19 20:3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隧道排烟除尘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隧道排烟除尘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过程中,对炮烟、废气的控制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隧道整体施工进程。针对炮烟浓度的控制,目前隧道内降尘现有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压入的通风方式,还有部分采用降尘车或雾炮机来降尘。这些方法的缺点在于对炮烟的流向不易控制,很容易在隧道内扩散,影响作业环境,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国内隧道多数采用风机进行压入式进行隧道降尘,隧道开挖后及时将风管接距离到掌子面30-50M处将隧道内炮烟浓度降低,保证隧道内的施工环境。上述隧道通风降尘方法虽然很实用,但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点,主要体现在:排烟过程中是让烟雾沿着整个隧道向隧道口排出,造成整个隧道排烟二次污染;通风降尘只能保证单方面空气质量;操作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洞内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隧道排烟除尘系统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隧道排烟除尘系统装置,包括送风机构、抽风机构、除尘机构和防炮烟扩散机构;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风压机和送风管,所述风压机设置在所述隧道外侧,所述送风管一端与所述风压机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掌子面处,所述送风管在所述隧道上部的一侧;所述抽风机构包括抽风机和抽风管,所述抽风管与所述抽风机连接,所述抽风管在所述隧道顶部;所述除尘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自动喷雾装置,所述自动喷雾装置在所述掌子面处;所述防炮烟扩散机构设在隧道口且防炮烟扩散机构包括隔离装置。

所述抽风机设有若干个且间隔式分布在所述抽风管的路径上分别与所述抽风管接通,每间隔45-65m所述抽风管的底部设有百叶窗。

所述隔离装置设置在所述掌子面后60-100M处。

所述隔离装置包括充气拱门,所述充气拱门撑开后与所述隧道的顶部以及两侧贴紧,所述充气拱门上设有布帘,所述布帘覆盖所述充气拱门的弧形部。

所述自动喷雾装置包括喷枪体和喷头,所述喷枪体包括雾化室、进水室和进气室,所述雾化室为楔形结构,所述喷头固设在所述雾化室的左侧,所述雾化室的右侧与所述进水室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进水室的另一侧与所述进气室固定连接,所述进水室与所述进气室之间设有控制阀;所述进水室外设有多个水嘴,所述水嘴对称环绕分布在所述进水室外侧,所述水嘴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水室且另一侧与水管连通,所述进气室与气管连通。

所述雾化室包括雾化室外管和雾化室内管,所述雾化室内管中心轴与所述雾化室外管中心轴重合,所述雾化室外管与所述雾化室内管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通道;所述进水室包括进水室外管和进水室内柱,所述进水室内柱与所述进水室外管之间连接多根支撑柱,所述进水室内柱的中心轴与所述进水室外管的中心轴重合,所述进水室外管与所述进水室内柱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通道;所述雾化室内管与所述进水室内柱固定连接,所述雾化室外管与所述进水室外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宽度相同。

所述控制阀为弹簧式进气阀,所述弹簧式进气阀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室内柱固定连接。

所述进气室包括增压通气盘和压力腔,所述增压通气盘与所述压力腔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增压通气盘中间设有出气通孔,所述增压通气盘为内凹的球型,所述弹簧式进气阀的阀芯抵在所述进气室的出气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隧道排烟除尘系统装置,设计合理,送风机构和抽风机构结合,便于隧道内空气的循环流通,及时将废气向外排放,将新鲜空气通入隧道内,保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增设的自动喷雾装置能进一步防止爆破后产生的炮烟扩散到隧道外空气中,将炮烟或有害气体颗粒吸附、结合然后沉降到地面,进一步提高了除尘率。

附图说明

图1:一种新型隧道排烟除尘系统装置侧视方向结构示意简图;

图2:隧道口示意简图;

图3:一种新型隧道排烟除尘系统装置的自动喷雾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具体实施1:请参阅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隧道排烟除尘系统装置,包括送风机构1、抽风机构2、除尘机构4和防炮烟扩散机构3;所述送风机构1负责将隧道外的新鲜空气送入施工掌子面20处,所述抽风机构 2负责将掌子面20处的炮烟以及废气向隧道外排放,使隧道施工掌子面20内的空气形成循环对流,减少炮烟以及污浊空气;所述送风机构1包括风压机101 和送风管102,所述风压机101设置在所述隧道外侧,所述送风管102一端与所述风压机101连通且另一端设置掌子面20处,所述送风管102在所述隧道上部一侧;所述抽风机构2包括抽风机201和抽风管202,所述抽风管202在所述隧道顶部,所述抽风机2设有若干个且间隔式分布在所述抽风管202的路径上分别与所述抽风管202接通,每间隔45-65m所述抽风管202的底部设有百叶窗(图中未标示),隧道内的有害气体还可通过所述百叶窗被吸附进所述抽风管202内,可进一步达到排废气的功能,所述抽风管202的管口滞后于所述送风管102的管口。

施工隧道内会使用钻孔台车19,所述除尘机构4设在所述钻孔台车19前方,所述除尘机构4包括两个自动喷雾装置,所述自动喷雾装置在所述掌子面20处,所述防炮烟扩散机构3设在隧道口且防炮烟扩散机构3包括隔离装置301;所述隔离装置301设置在所述掌子面20后60-100M处,根据现场隧道的长度确定隔离距离。所述隔离装置301包括充气拱门301-1,所述充气拱门301-1在所述钻孔台车19的后侧,通过钻孔台车19上的气泵等设备对所述充气拱门301-1进行充气使用,所述充气拱门301-1撑开后与所述隧道的顶部以及两侧贴紧,所述充气拱门301-1上设有布帘301-2,所述布帘301-2覆盖所述充气拱门301-1 的弧形部,通过所述布帘301-2将所述钻孔台车19到掌子面20处的区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通过所述自动喷雾装置将爆破后产生的炮烟进行降尘作业,将空气中的灰尘进行吸附再降落到地面上。

所述自动喷雾装置包括喷枪体和喷头5,所述喷枪体包括雾化室6、进水室 7和进气室8,所述雾化室6为楔形结构,所述喷头5固设在所述雾化室6的左侧,所述雾化室6的右侧与所述进水室7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进水室7的另一侧与所述进气室8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进水室7与所述进气室8之间设有弹簧式进气阀11;所述进气室8与气管12连通,所述气管12上设有压力阀 15,通过所述压力阀15控制气体的流量。

所述雾化室6包括雾化室外管601和雾化室内管602,所述雾化室内管602 中心轴与所述雾化室外管601中心轴重合,所述雾化室外管601与所述雾化室内管602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通道603;所述进水室7包括进水室外管701和进水室内柱702,所述进水室内柱702与所述进水室外管701之间设有四根支撑柱 704,所述进水室内柱702的中心轴与所述进水室外管701的中心轴重合,所述进水室外管701与所述进水室内柱702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通道703;所述第一通道603与所述第二通道703连通,所述第一通道603与所述第二通道703宽度相同。所述雾化室外管601右端设有台阶604,所述进水室外管701一端对应卡入所述雾化室外管601右端的台阶604,通过螺丝将所述进水室外管701与所述雾化室外管601固定连接。

所述进水室外管701外侧根据实际作业需求设有多个水嘴13,所述水嘴13 与所述第二通道703连通,所述水嘴13对称环绕分布在所述进水室外管701外侧,所述水嘴13分别与水管14连通,所述水管14上设有流量控制阀18,调节水流量的大小。

所述进水室内柱702的一端设有凹槽702-2,所述弹簧式进气阀11固定在所述凹槽702-2内。所述进水室内柱702另一端设有内螺纹孔702-1,所述雾化室内管602的右端设有外螺纹与所述进水室内柱702螺纹旋接固定。

所述进气室8包括增压通气盘9和压力腔10,所述增压通气盘9与所述压力腔1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增压通气盘9中间设有出气通孔901,所述增压通气盘9为内凹的球型,所述弹簧式进气阀11的阀芯抵在所述进气室8的出气通孔901上。

所述喷枪体外设有两个把手,分别为前把手16和后把手17,所述后把手17 上设有控制开关1701,所述水管14与气管12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1701连接,在所述喷枪体前后设有两个把手能保持手拿更稳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隧道排烟除尘系统装置,设计合理,送风机构和抽风机构结合,便于隧道内空气的循环流通,及时将废气向外排放,将新鲜空气通入隧道内,保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增设的自动喷雾装置能进一步防止爆破后产生的炮烟扩散到隧道外空气中,将炮烟或有害气体颗粒吸附、结合然后沉降到地面,进一步提高了除尘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前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前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